首页 理论教育 炎帝神农:统治中国520年,世系八代,籍贯遍及全国

炎帝神农:统治中国520年,世系八代,籍贯遍及全国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炎帝神农统治中国520年,世系又有八代人,其籍贯遍及全国,主要有陕、豫、皖、湘、鄂诸说。因此,南方长江流域两湖两地广泛传播炎帝的事迹。

炎帝神农:统治中国520年,世系八代,籍贯遍及全国

21.炎帝神农事迹

有关炎帝神农氏事迹,古籍上的记载零星分散,未成系统,除前面已录各节外,再汇集各家主要的论著,分述如下:

商君书·画策》:“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

《庄子·盗跖》:孔子说盗跖,“且吾闻之……神农之世,卧则居居(安静之容),起则于于(广大之意)。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糜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

陆贾《新语·道基》:上古时“民人食肉、饮血、衣皮毛。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五谷。”

《白虎通·号篇》:“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初学记》九引《周书》:“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遂耕而种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锄耨,以垦草莽,然后五谷兴助,百果藏实。”(《太平御览》引为“神耕而作陶”)

《艺文类聚·食物部》引《古史考》:“神农时,民方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

在我国古典文籍中,叙述炎帝神农氏最详细的莫过于刘安的《淮南子》21卷:[34]

《淮南子·原道》:“神农之播谷也,因苗以为教。”(高诱注:神农,少典之子,炎帝也。农植嘉谷,神而化之,故号曰神农也。播,布也。布种百谷,因苗之生而长育之,以为后世之常教也。)

《主术》:“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神不驰于心中,智不出于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谷蕃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月省时考,岁终献功,以时尝谷,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入之,养民以公。其民朴重端悫(高诱注:端,直也,悫,诚也);不忿争而财足,不劳形而功成。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是故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故其化如神。其地南至交址,北至幽都,东至蒧谷,西至三危,莫不听从。当此之时,法宽刑缓,囹圄空虚,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此伏牺神农之所以为师也。故民之化也,不从其所言而从其所行。”

《修务》:“若夫神农、尧、舜、禹、汤,可谓圣人乎,有论者必不能废……盖闻传书曰:神农憔悴,尧瘦瘠,舜霉黑,禹胼胝。由此观之,则圣人忧劳百姓甚也。”又“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蛇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尧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之所辟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

《叔真》:“神农黄帝剖判大宗,窍领天地,袭九款,重九力(高诱注:窍,通也;领,理也;袭,因也;款,法也;力,形也。言因九天九地之形,法以通理也)。提挈阴阳,专抟(和调)刚柔枝解叶贯,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于此万民睢睢盱盱然,莫不竦身而载听视(高诱注:睢睢盱盱,听视之貌也)。”

《齐俗》:“神农之法曰:丈夫壮丁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女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其导民也:不贵难得之货,不器无用之物。是故其耕不强者,无以养生;其织不强者,无以掩形。有余不足,各归其身。衣食饶溢,奸邪不生,安乐无事,而天下均平。”

《道应》:“宿沙之民,皆自攻其君而归神农(高诱注:伏牺神农之间,有共工、沙宿霸天下者也)。”

《汜论》:“昔者神农无制令而民从(高诱注:无制令,结绳以治也)”;“迨至当今之世,忍诟而轻辱,贪得而寡羞,欲以神农之道治之,则其乱必矣”;“夫神农、伏牺不施赏罚而民不为非,然而立政者不能废法而治民”。

综合以上所引古籍,可归纳为:(www.xing528.com)

(1)神农氏的父母和子孙世系清楚,不是神话人物。

(2)神农氏对农业的发展和农具的改进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他是原始农业的发明者和创造者。

(3)神农氏创立了“日中为市”,丰富了社会生活的物质,沟通有无。

(4)神农氏有很多科技的创造发明,或总结前人经验,推广普及。

(5)重视劳动,男耕女织,以身作则。

(6)立法守法,简而易行;法宽行缓,囹圄空虚。

总之,神农氏处处为人民着想,身体力行而自己憔悴,群众受益,因而四方归心,视为圣人,其统治范围广泛。

炎帝神农统治中国520年,世系又有八代人,其籍贯遍及全国,主要有陕、豫、皖、湘、鄂诸说。本文主长江中游说。

水经·江水》及《水经注疏》:“一水西迳厉山南,水南有重山,即烈山也。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是神农所生处也,故《礼》谓之烈山氏。水北有九井,子书所谓:

神农既诞,九井自穿,谓斯水也。又言汲一井,则众水动。井今堙塞,遗迹仿佛存焉。亦云赖乡,故赖国也,有神农社。”《初学记》七引盛弘之《荆州记》,随郡北界有厉乡村,村南有重山,山下有一穴,父老相传云,神农所生,村西有两重堑,内有周围一顷二十亩地,中有九井,神农既育,九井自穿;又云,汲一井,则众井水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常年祠之。《续汉志·注》引略同,是郦道元所本而兼采他说。《礼记·祭法》郑玄曰:“厉山氏,炎帝也,起于厉山,或曰有烈山氏。”《元和志》:“厉山亦名烈山,在随县北百里。”《一统志》谓在随州北四十里。《汉志》:“随,厉彡,故厉国。厉读曰赖。”

神农氏是湖北随县人的证明,还有唐代张守节《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母曰任姒,有乔氏女登,少典妃,游华阳,有神龙首感,生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又曰魁隗氏,又曰连山氏,又曰列山氏。”[35]《括地志》云:“厉山在随州随县北百里,山东有石穴,曰神农生于厉乡,所谓列山氏也。”再据《帝王世纪》:“炎帝崩葬于长沙”,是以炎帝为南方民族。今报载[36]:“经国务院批准,湖南省酃县近日正式更名为炎陵县,炎陵县因‘神州第一陵’——炎帝陵,坐落于县内而得名。1993年5月,江泽民主席为‘炎帝陵’作了亲笔题字。炎陵县这块神奇而古老的土地位于湘东罗霄山脉中段,井冈山西麓,全县18万人口。”因此,南方长江流域两湖两地广泛传播炎帝的事迹。

炎帝姓姜,黄帝姓姬,都是大部落的首领,为了自己部落的利益,上古时打了几次大战。《淮南子·兵略》:“兵之所由来者远矣。黄帝尝与炎帝战矣”(高诱注:炎帝,神农之末世也,与黄帝战于坂泉,黄帝灭之);又“炎帝为火灾,故黄帝禽之”。

《贾子·新书·益壤》:“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诛炎帝而兼其地,天下乃治”;而《越绝书·计倪内经》:“炎帝有天下以传黄帝”,似为禅让。无论是争夺还是禅让,黄帝在炎帝后统治了全国都是可信的。

炎帝时期的考古文物已有发现。上海市青浦县距县城东约5公里的松泽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遗址。用C14测定:其下层文化距今5 985±140年,中层文化距今5 180±140年,上层为青铜时代文化。晚于马家浜文化,而早于良渚文化。下层出土一件穿孔石斧,器形厚实,器身很短,孔用锥形钻从两面对钻,并经琢凿加工。陶器以手制的素面夹砂红陶和泥质红陶为主,器表盛行磨光和加施红褐色陶衣。炉箅也常见。玉器出现玦,并伴有大量动物骨骼,其特点与嘉兴马家浜、吴兴邱城下城、吴江梅堰下层的文化面貌相似。考古发现说明:长江口的上海市青浦区(县)松泽,在炎、黄、蚩尤时期,已经有古人聚集。并以稻米作为主食,已经种植水稻畜牧和渔猎仍占很大的比重。[37]

炎帝的子孙众多,多居长江流域,文化发达,掌握了农业耕作技术。为了共同的生存,与轩辕氏族结成了部落联盟,以炎帝为首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现在散布于地球上各地区的华夏子孙都自称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或“龙的子孙”,都表达了忠于祖国、热爱民族之忱,感到无比的自豪。

img27

图22 神农事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