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的利害!火种不熄灭的方法及火的重要性

火的利害!火种不熄灭的方法及火的重要性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火对人类的利益和危害最大。人们先利用天火,尽可能保持火种,不使其熄灭,有专人加燃料照看守护,同时又创造“燧木取火”。“燧木取火”,又称“钻木取火”,是古人取火的方法。[5]高尔基也说:“文化史是开始于人们掌握了火。”20世纪,长江流域内的云南发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已经使用了火,暂作为长江人类历史的开端。

火的利害!火种不熄灭的方法及火的重要性

15.火

火,是物质在高温时与氧剧烈化合发热和发光的现象。火对人类的利益和危害最大。人类掌握了火,才能加速人体和社会进化,延长生命;火为害时,使人成群死亡,使物成片销毁。

太古时,动物杂处,人与野兽共同生活。从人类利用火开始,人与兽的距离才越拉越远。人利用火来烧熟食物,是偶然现象,不是谁创造发明的。当自然火(天火)熄灭后,森林的灰烬里残存烧熟的禽兽,人拾起尝试,香味俱佳;又易于消化,可吸取更多的营养,促使人的大脑发育、发展,增强智慧,减少疾病,延长寿命,促使人由生食转向熟食。谯周《古史考》[2]云:“太古之初,人吮精露,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

汉代刘安淮南子·冥览》[3]云:“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固载,火槛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说明火的来源是自然天火。人们先利用天火,尽可能保持火种,不使其熄灭,有专人加燃料照看守护,同时又创造“燧木取火”。

“燧木取火”,又称“钻木取火”,是古人取火的方法。《论语·阳货》:“钻燧改火”;《管子·禁藏》:“钻燧易火”;《庄子·外物》:“木与木相摩”和“错木作穴”。其方法都与现今使用火柴的原理相同,是利用摩擦发热生火。20世纪20年代考古学者卫聚贤《古史研究》云:“原始钻木取火,是一大块朽木作底板,将一条坚硬木棒,用大力快速往来在朽木上摩擦。始则生烟,继而飞出火星,因朽木有磷而着火,但不起火焰;另用干草一束,将着火的一小块朽木加在干草上向空中左右持扇,则焰出草燃。”

火的发现和利用,使人熟食外,还可以赶走野兽、取暖、去潮、制陶、火种刀耕……火的利用,标志着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也是人类向文明时代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恩格斯说:“就其世界性的解放作用而言,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使人同动物分开”。[4]又说:“在实践中发现机械运动,可以转化为热能,是很古的事情。古到可以把这种发现看作人类历史的开端。”[5]高尔基也说:“文化史是开始于人们掌握了火。”[6]火的利用,标志着人类历史的开端和文化的开始,对人类的影响极其深远,我国古籍也不乏记载:

礼记·礼运》:上古人“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曾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未有麻丝,衣其羽皮。”(www.xing528.com)

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民食果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20世纪,长江流域内的云南发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已经使用了火,暂作为长江人类历史的开端。[7]

在距今1 700多年前,西晋潘尼[8]已经以文艺形式写了一篇《火赋》:

形生于未兆,声发于无象,寻之不得其根,听之不闻其声;来则莫见其迹,去则不知其往;似大道之未离,而元气之灏瀁。故能博赡群生,资育万类,盛而不暴,施而不费。其变无方,其用不匮。钻燧造火,陶冶群形,协和五味,革变膻腥,酒醴烹饪,于斯获成。及至焚野燎原,延火赫戏,林木摺拉,砂粒煎糜,腾光绝览,云散霓披;遂乃冲风激扬,炎光奔逸,玄烟四合,云蒸雾萃,山陵为之崩也,川泽为之涌沸。去若风驱,疾如电逝,萧条长空,野无孑遗;榛芜既除,九野谧清。荡枝卒于凛秋,候来春而改生。其扬声发怒,则雷霆之威也。明照远鉴,则日月之辉也;甄陶品物,则造化之制也;济育群生,则天地之惠也。是以上圣人拟火以制礼;郑侨据猛以立政,功用关乎古今,勋绩著乎百姓。

img21

图16 人工取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