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安徽(皖)文化
滔滔长江流经九江湖口,即进入长江下游河段,先入安徽省界。右岸是皖南丘陵,左岸是皖中丘陵和巢湖平原。长江在丘陵和平原之间曲折东流,江中洲滩罗列,河道时束时放,形如藕节,两岸湖泊连绵,河汊众多,物产丰富,自古就是楚国管辖之地,因此皖徽文化基本上属楚文化范畴。
安徽省制起源于有清一代,旧以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得省名。早有古人聚集,皖南的石台县矾滩镇沟汀村南1.2公里处的秋浦河阶地上的前缘地带、全新世灰黑色亚黏土层中,发现了80多件文化遗物,其中,打制石器32件,包括刮削器、砍砸器、钻凿器、尖状器4类;磨制石器22件,包括石锛、石凿、石斧、石铲、石刀、石网坠;石器原料和具有明显简单打制或磨制痕迹的石器成品22件,均为长条状砾石,大小不等;陶器3件,为较原始的夹砂红陶。[84]经专家研究,这遗址曾是古人类一个石器加工的场所。遗物中的石网坠最具特色,均为细小的长条形或扁圆形砾石,两端各磨制出一对系绳凹糟。
这个遗址的发现,说明秋浦河旁早是古人的聚集处所,以渔猎为生,与鄂东新石器时代文化体系基本相同。[85]
安徽也是楚国活动的中心地区,仅次于湖北。当其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势力强盛,恢复淮北和皖中、南地区。史籍不乏记载,现顺时列举如下:[86]
公元前869—前858年 熊渠封中子红为鄂王,已达杨粤。
公元前680年 楚入蔡,蔡沦为楚附庸。
公元前655年 楚令尹子文灭弦,弦子奔黄。
公元前649年 黄不归楚贡,楚伐之。
公元前648年 楚伐江、灭黄。
公元前646年 楚灭英(英即蓼国,位于今金赛、霍县之间)。
公元前645年 楚败徐于娄林(杜预注:下邳童县东南有娄亭)。又灭蒋(今固始东北)。
公元前641年 鲁、陈、蔡、楚盟于齐。
公元前637年 成得成伐陈,聚焦、夷,城顿。
公元前627年 楚子上侵陈、蔡伐郑。
公元前622年 楚灭六(今六安县)、灭蓼。
公元前617年 楚、陈、郑会于息,与蔡次于厥貉。
公元前615年 群舒(今舒城、庐江、桐城一带)叛楚,执舒子围剿。
公元前608年 楚、郑侵陈宋。
公元前604年 陈及楚平。
公元前601年 楚灭舒、蓼至滑汭。
公元前598年 楚、陈、郑盟于辰陵,杀夏徵舒。
公元前585年 晋侵蔡,楚救之。
公元前584年 楚一年七奔命,吴入州来。
公元前582年 子重伐莒,莒溃,侵陈救郑。
公元前574年 子橐师袭舒庸,灭之。
公元前570年 何忌侵陈,次年将伐陈,闻丧乃止。
公元前568年 子囊伐陈。
公元前553年 蔡公子履奔楚。
公元前549年 楚、蔡、陈……伐郑:舒鸠人叛楚……舒鸠子逆二子,而告无之且请受盟。
公元前548年 屈健帅师灭舒鸠。
公元前547年 楚、蔡、陈伐郑。
公元前537年 楚伐吴,散之鹊岸。
公元前534年 楚灭陈。
公元前533年 楚灵王实城父。
公元前531年 楚灭蔡,使弃疾为蔡公,城陈、蔡、不羹。
公元前529年 复立陈、蔡。
公元前525年 吴、楚战于长岸、楚获余皇。
公元前523年 迁太子健居于城父。(www.xing528.com)
公元前521年 蔡侯奔于楚。
公元前518年 楚灭巢及钟离。
公元前508年 子常伐吴,败于豫章。
公元前505年 蔡昭侯元年,1955年寿县蔡昭侯墓出土青铜器群486件,都是蔡器楚风。说明蔡已附庸于楚。
公元前504年 吴夫差伐楚取番。
公元前495年 楚灭胡。
公元前494年 楚、陈、随、许围蔡。
公元前489年 楚昭王卜于城父。
公元前487年 子西召太子健之子胜。
公元前486年 楚伐孙。
公元前481年 灭陈。
公元前478年 陈侵楚,公孙朝帅师灭陈。
公元前473年 越灭吴后淮南一带复归楚有。
公元前477年 楚灭蔡。
公元前433年 楚惠王悼曾侯乙“奠之于西阳”,西阳位于鄂东,与皖西紧接,中隔大别山有隘门关、松子关、晋台关、会门关、天堂寨、小歧岭、蔡家岭、界子敦,可通水路有龙感湖、长江可通。
公元前362年 楚与“山以东强国六、淮、泗之间小国十余”相通,以及伐邾,都要以安徽为驻点。
公元前355年 楚灭越。
公元前354年 楚取睢、岁之间。
公元前334年 江南泗上不足以待越。
公元前306年 楚进占江东东境吴地尽为楚有。
公元前284年 楚、秦三晋、燕共伐齐,取淮北。
公元前278年 楚徒都于陈。
公元前276年 楚收东地兵、西取江南15邑距秦。
公元前262年 黄歇为相,封为春申君。
公元前253年 楚迁于钜阳。
公元前241年 楚徒都寿春。
公元前238年 李园杀春申君。
公元前223年 王翦虏员刍、楚国亡。
安徽体现楚文化最有成效的建设,要算芍陂水利工程。芍陂位于淠水、东淝水之间,北至寿县城30公里,南至六安40公里。《淮南子·人间训》:“孙叔敖决斯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高诱注:“雩娄,今庐江是”;《后汉书·王景传》:“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水经注疏》(第2678页):“芍陂,陂周120许里,在寿春县南80里,言楚相孙叔敖所造……陂有五门吐纳川流,西北为香门陂水,北迳孙叔敖词下,谓之芍陂渎”。芍陂是孙叔敖所建,至今2 600多年,现今水面34平方公里,蓄水能力近1亿立方米,灌溉面积达63万多亩,具有蓄、灌、排以及反调节源水的综合效能[87]。至今仍发挥效益,造福江淮。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的中部,有铁路经过,水网密布,交通十分便利,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古有“走千走万,比不上淮河两岸”的传颂。自宋以后,黄河多次决口改道,与淮河的下游合流出海;由于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堆积,淮河下游河床逐渐淤高,入海河口被淤塞,迫使淮河在大水时改由洪泽湖、高邮湖入长江,而形成皖中平原。20世纪下半叶,这座古老的城市,迅速建立起钢铁、机械、电视、纺织、化工、建材、印染等工业。名胜古迹:前秦主符坚为灭东晋,于太元八年(公元383年)调集百万大军,直下寿阳,但见晋军严整,“草木皆兵”,“风声鹤涙”,一退不可收拾,符坚中箭,单骑败北。现存消遥津渡肥水口,已辟为公园。
寿昌:今名寿县,位于淮河南岸,合肥市北。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自陈迁都于此,为郢都楚考烈王、幽王和末王负均驻此,先为令尹黄歇封地,后自请东迁,为开发苏杭不遗余力。
1955年的寿县西门内,距市中心约200米处的古墓出土文物共584件,其中青铜器有486件,有铭文者69件,说明墓主是蔡昭侯(公元前518—前491年在位),这些出土文物的形状、文饰、组合等基本属于楚文化风韵。尤其是《大孟姬盘》的铭文,证明楚蔡关系至为密切。大孟姬就是蔡郥阳封人的女儿,楚平王弃疾还是公子时,驻蔡,与之结婚,生一子后为太子健。及长,迎娶秦,而被其父强占,大孟姬失宠改嫁吴公子光。[88]这一件事引发伍奢、伍尚、蘧越等大臣遭杀身之祸。实物与古籍记载相合,全为史实。
皖南的铜矿及其冶炼:自湖北黄石市顺长江至安徽池州,水路有332公里。沿长江右岸是我国最大的产铜区。所谓“吴越之金锡”、“唯金三品”[89]、“江南金锡”[90],据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有关部门调查,发掘皖南沿江古铜矿遗址百余处,主要分布在铜陵、南陵、贵池等地。C14测定最早距今约3 000年,可上溯到商代。在地质上与黄石同属扬子断陷构造。两地区的采矿、木支护、使用工具、炼铜炉、通风、放渣坑、铜锭形状、成色等相同或相似。
皖南与铜绿山的产铜,冶炼的地质、方法、用途、时代都是相同的,同属楚文化。不过铜绿山的利用较早,而结束于汉代;皖南却延至唐代。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四:“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郝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留下唐代皖南秋浦江畔铜的珍贵史实,不愧为千古不朽之作,这首仅20个字的五绝用现代话翻译或可显示出李白当时的蕴情灵景:李白54岁时游秋浦,自称“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以老人热情爱护劳动人民,歌颂辛勤劳动和美好河山,而描绘炼铜现场的情况;诗意:一排排竖立的炼铜炉,在深夜里照亮了天和地,如白天一样。炉子还不时飞出点火星乱窜在紫烟中,像闪耀的红星。工人们在深夜里劳动,满头大汗,情绪饱满,有如明月一样的清澈,那种合力鼓动风箱的号子像歌声一样,有奏节地在冰冷的江面随风飘扬。
这20个字实录了时间、地点、现场、工人的形象以及喜悦、活泼生动的热闹场面,有声、有色、有冷、有热、有动、有静、有风、有月,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没社会关系上的压迫、皮鞭、悲哀、贫穷、豪富的生产生活,即所谓“贞观之治”。最难得的是,诗歌实录了1 000多年前古人冶炼的实况,五绝四句20字,每句中一字是动词,含情、顺口地呤出自然风情。诗人将历史和文化的活跃呈现在我们眼前,人民的喜悦与勤劳、楚人的善良和诗词的丰富涵义以及无穷无尽的韵味,使我们感动。
图11 安徽宏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