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变文中诗体作品的程式

敦煌变文中诗体作品的程式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变文是敦煌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较大的类别,为了论述的方便,以下拟对变文中之韵文的程式单独加以考察。变文中的韵文多数是用于歌唱的,这在写卷中原有明确交代。而且,上面说的这些过渡性语句,在个别变文中甚至也构成较为稳定的重复程式。重复程式在敦煌变文中最为普遍。

敦煌变文中诗体作品的程式

三、敦煌变文中诗体作品的程式

敦煌变文的文体特征主要表现为散文和韵文相结合,其中的韵文亦可属之敦煌诗歌范畴(部分作品写卷直接标明为“诗”或“偈”)。由于变文是敦煌文学作品中的一个较大的类别,为了论述的方便,以下拟对变文中之韵文的程式单独加以考察。《总编》已经涉及变文中的歌辞,如卷四“重句联章”收录八组;凡任先生已举者,本讲一般不再赘述。

变文中的韵文多数是用于歌唱的,这在写卷中原有明确交代。如P3213、S328等《伍子胥变文》:(一)“子胥发忿乃长吁”七言十二句。辞前云“子胥行至莽荡山间,按剑悲歌而叹曰”,后云“悲歌已了,更复前行”。(二)“江水淼漫波涛举”七言二十句。前云“虑恐有人相掩,潜身伏在芦中,按剑悲歌而叹曰”,后云“悲歌已了,行至江边远盼”。(三)“大江水兮淼无边”七言十六句。前云“子胥愧荷鱼人,哽咽悲啼不已,遂作悲歌而叹曰”,后云“悲歌已了,更复向前,凄怆依然”。(四)“我所思兮道路长”七言二十八句(中杂一八言句)。前云“思怀帝乡,乃为歌曰”,后云“悲歌已了,由怀慷慨”。(五)“芦中一人”杂言十三句,前云“池水中唯独有一人,乘漏盖船,口唱歌而言曰”。(六)“我天兵兮不可对”七言十六句。前云“乃为歌曰”。[23]——可以肯定,以上这六首作品一定是歌唱的。又如P3697《捉季布传文》末云:“具说《汉书》修制了,莫道词人唱不真。”[24]他如许多写卷都有一些过渡性语句,如“经题名目唱将来”、“经中便请唱将来”、“好韵宫商申雅调,高著声音唱将来”、“重宣偈颂唱将来”、“经文次第唱将来”等等,这些可表明变文中韵文作品的歌唱性。而且,上面说的这些过渡性语句,在个别变文中甚至也构成较为稳定的重复程式(或名曰句法程式)。如俄藏符卢格编365号《妙法莲华经讲经文(二)》中有韵文十四段,其中第二、四、八、九、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共八段韵文的末二句分别为:

未番寻常花座上,说何教法唱将来。

未番爱修甚摩行,求何三昧唱将来。

未番既能得此定,作何报贺也唱将来。

未审入于三昧处,化何物色唱将来。

未审更求何贵物,重兴供养唱将来。

未审停腾何物色,拟重供养唱将来。

未审经于多少日,吃何物色唱将来。

未审更将何物色,身中途末唱将来。[25]

P2187、S3491《破魔变》中魔王三女与佛的酬答韵文:

女:劝君莫证大菩提,何必将心苦执迷?我舍慈亲来下界,情愿将身作夫妻。

佛:我今愿证大菩提,说法将心化群迷。苦海之中为船筏,阿谁要你作夫妻!

女:奴家爱着绮罗裳,不勋沉麝自然香。我舍慈亲来下界,誓将纤手扫金床。

佛:我今念念是无常,何处少有不烧香。佛座四禅本清净,阿谁要你扫金床!

女:阿奴身年十五春,恰似芙蓉出水宾。帝释梵王频来问,父母嫌卑不许人。见君文武并皆全,六艺三端又超群。我舍慈亲来下界,不要将身作师僧。

佛:汝身早合舍汝身,只为从前障佛因。大然速须归上界,更莫纷纭恼乱人。[26]

上引三女所说辞之倒数第二句同为“我舍慈亲来下界”,构成了中间句重复程式;第一女、第二女与佛的酬答之辞两两构成了相互呼应的句法程式。

重复程式在敦煌变文中最为普遍。P2999《太子成道经》、日本龙谷大学藏本《悉达太子成道因缘》、P2440《太子成道吟词》,均有净饭王和摩耶夫人的发愿之词,显然使用了首句重复程式,云:

拨棹乘船过大江,神前倾酒三五。倾杯不为诸余事,男女相兼乞一双。

拨棹乘船过大池,尽情歌舞乐神祇。歌舞不缘别余事,伏愿大王乞个儿。[27]

变文中的末句重复程式集中见于S4571《维摩诘经讲经文(一)》,如:

信心若解修持得,必定行藏没疏失。恶事长时与破除,善缘未省教沉屈。寻常举动见闻深,凡所施为功行密。是故经中广赞扬,万般一切由心识。

信心最上说功能,七圣财中为弟一。休向头头作妄缘,直须处处行真酌。断除邪见绝施为,莫把经文起违逆。是故经中广赞扬,万般一切由心识。

信心喻似水精珠,浊水偏能令变易。直使流泉染浑时,方知珠宝功勋力。还须念念发精勤,莫遣头头行游逸。智惠愚痴咫尺间,万般一切由心识。

众生烦恼被缠缚,生死泥中久涉历。我等□能发信心,如来引接令教出。便令证得解脱身,抛却形躯虚幻质。是故如来广赞扬,万般一切由心识。

如人泛海欲行舟,万里波澜看咫尺。有手方能避崄希,无时必定遭沉溺。能将机橹两边揉,解把槁橖来往摵。喻似门徒起信心,万般一切由心识。

如人得到宝山中,百种珠珍遍寻觅。有手方能采得他,无时空往终无益。经文深妙理难过,无上菩提从此出。只要门徒发信根,万般一切由心识。

既闻时,须发侧,勤把经文与寻觅。好向情田自觉知,休将心行成悭擗。恶缘须向意中除,善事莫临苦上忆。所以如来说此经,总教平稳行心识。(1)

平□经文止引好修行,只是徒心发赤诚。拂拭意珠令皎洁,洗磨心镜自分明。慈悲作用勤修进,懈怠施为旋改更。总遣信生教悟解,从头皆与断拟□。

信心若解听真经,智惠心头旋旋生。心上莫令教执著,心中勤与断无明。心能了处头头了,心若精时事事精。一念信心坚固得,菩提心里自然成。

邪心不要乱施程,邪见直须旋改更。邪行思量频与断,邪淫斟酌早宜停。邪痴多是愚人作,邪曲争教智者行。邪谄若能除戒得,菩提心里自然成。

休教烦恼久缠萦,休把贪嗔起战争。休遣信根沉爱网,休令迷性长愚情。休于世上求荣贵,休向人间觅利名。休得百般愚见解,菩提心里自然成。(2)

听经只要信心开,切怕门徒起妄猜。迷了菩提多谏断,悟时生死免轮回。休贪爱恋人间宝,须是希求出世财。如是与君解了也,我闻次弟处唱将来。(3)[28]

以上在写卷中原是连续的,但“经文止引好修行”前标一“平”字,自然应视之为各自独立的部分,又“听经只要信心开”以下是讲唱者的口吻,亦当独立。第一部分,可分作七节,前六节的末句都是“万般一切由心识”,第一、二两节的末二句全同,第七节末句作“总教平稳行心识”,内容亦与前六节末句相关,因而这部分构成了比较稳定的末句重复程式。第二部分,可分作四节,末三节末句同为“菩提心里自然成”,部分使用了末句重复程式。又同卷:

侧吟阿难欲拟宣佛语,罗汉之中传美誉。昔日多闻众共推,此时聪惠人皆许。当时窟内结集时,不计高低相赞举。忽现三十二相形,教他满会生疑虑。

忽然听唱我闻名,会下喧喧方指住。满窟高僧始信知,一筵罗汉皆开悟。此时结集正经文,总是如来金口语。今日分明说似君,途教人众除疑虑。

万千经典息通达,闻者咸能生恋募(慕)。往日皆于法会中,亲曾听受如来处。三乘五姓远流通,八难四生令离苦。后代传持事不虚,从教人众除疑虑。

释迦尊,悲愿主,说法头头蒙告御。悉遣虔心听受持,今于末代流传取。声闻数内独称吾,大众筵中长嘱付。今日经中道我闻,总教各各无疑虑。

佛威神,令晓悟,未省经文生猒募。听受身心法会中,未曾妄失于行句。长时事事发精勤,不向头头生桢据。今日分明说似君,总教各各除疑虑。(按此下尚有标“平”者数句,未录)[29]

上引可分作五节,各节末句内容相近,亦皆以“疑虑”二字作结。第二、第五两节倒数第二句亦全同。又同卷:

(首缺)遣佛入灭为波旬,愚痴□□□□论。只缘自己多邪曲,刚著言词请世尊。今日结集当日法,昔时经教此时陈。阿难受得如来语,所以经中道我闻。

处处如来说法门,阿难佛嘱最殷勤。只缘智惠过人解,为有聪明出众群。见解自知无拙恶,情田争不感深恩。今朝结集三乘教,所以经文道我闻。(1)

珍重牟尼主,黄金丈六身。面圆如皎月,螺髻若青云。荡荡应难及,巍巍莫比轮。鹫峰亲说法,一一我曾闻。

当日庵园会,相随佛世尊。圣贤多示现,长者化王孙。各各抛三殿,人人舍六尘。毗耶亲说法,一一我曾闻。

广赞西方事,弥陀化主身。金绳金界道,宝殿宝香勋。遣众生虔敬,教人发志勤。祇园亲说法,一一我曾闻。

每共常随众,经行诸国频。有时谈四谛,或即赞三乘。教化群生类,令抛虚幻身。鹿园亲说法,一一我曾闻。

帝释皆来请,开张六度因。总齐心悟解,布施佛珠珍。说富贵如风烛,言荣花似电云。天宫亲说法,一一我曾闻。

更被修罗众,皆来请益频。和平令苑顺,除荡劫贪嗔。教发慈悲行,休兴斗战军。须弥山说法,一一我曾闻。

龙众来相请,齐将愿力申。笙歌声辽绕,花雨落芬芬。地振山川动,风吹草木春。龙宫亲说法,一一我曾闻。

哀愍众生类,闲于地狱巡。刀山青似镜,剑树白如银。炉炭停烟焰,镬汤罢沸腾。冥司亲说法,一一我曾闻。(2)

总是经中说,殊非谬剸裁。我闻罗汉唱,如是佛亲开。听受除烦恼,闻经灭妄猜。我闻解了也,次弟处唱将来。(3)

上引一段,虽写卷未标示“平”、“侧”等字,由其内容来看,亦可如上分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两节,末句大致相同。第二部分八节,各节末二句同为“□□亲说法,一一我曾闻”。又同卷:

龙天这日威仪,队仗神通实可爱。帝释忙忙挂宝衣,仙童各各离宫内。遥知我佛说真经,各发情诚来礼拜。尽向空中散妙花,一时总到庵园会。

就中更有梵天王,相貌巍巍多自在。各各抛离妙宝宫,人人略到娑婆界。皆持花果呈威光,尽是神通障碍。闻佛欲说大乘经,一时总到庵园会。

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止住须弥福德强,手扶日月感神。可于意地发精虔,只是心田兴妒害。当日遥闻法义开,一时总到庵园会。

乾闼婆众亦归依,歌乐长于心上爱。每向佛前奏五音,恰如人得真三昧。琵琶弦上韵春莺,羯鼓杖头敲玉碎。当日遥闻法义开,一时总到庵园会。

诸天人众莫知涯,各向空中持伞盖。百宝冠中惹瑞霞,六殊衣上饶光彩。皆陈异宝表殷勤,尽献香花申恳戴。当日遥闻欲说经,一时总到庵园会。

百千释梵圣贤身,咸具威仪皆广大。一志修行绝四流,网罗割断抛三界。住山中,居窟内,或即坐禅或叹呗。知佛欲说大乘经,一时总到庵园会。

久修因,兼奉戒,苦切练麽(磨)心不退。誓出烦笼生死河,已达智惠真如海。能持五掇入王城,解执六镮他界外。知佛欲说大乘经,一时总到庵园会。(1)

平当日如来欲说经,几多贤圣誉先知。忙忙天上抛欢乐,浩浩云中整宝衣。帝释虚徐夸队仗,梵王行里逞威仪。高低总到庵园会,所以经文道一时。

无限龙神遍四唯,百千音乐满空吹。为逢贤圣趋筵速,只见天花到处飞。云内唯观人塞,空中不见日光辉。逡巡总到庵园会,所已经文道一时。

罗汉忙忙逞变威,罢铺针毳补田衣。察那恐怕呈途远,倾克由疑赴会迟。身上一条云作被,面门两点雪成眉。神通总到庵园内,所已经中道一时。(2)

百千圣众闹喧喧,各各身心发志虔。念念尽来趋宝座,人人皆欲礼金仙。云中只见天花坠,室内唯闻龙脑烟。只是如今掸止倾,一时总到法王前。

若凡若圣远徘徊,总向庵园法会排。满意尽希倾法雨,一心专望振春雷。虔恭各各言稀有,合掌颙颙赞善哉。当日一时齐赴会,在何所听说也唱将来。(3)[30]

如上所示,这段韵文可分作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七节,各节末句同为“一时总到庵园会”,其中第二、六、七节倒数第二句同为“闻(知)佛欲说大乘经”,第三、四节倒数第二句同为“当日遥闻法义开”。第二部分三节,各节末二句皆作“□□总到庵园会,所以经文(中)道一时”。又同卷:

菩萨神通众,都三万二千。威光多种种,祥序百□□。项臂垂璎珞,珠珍斗宝冠。心心希听受,当日到庵园。(www.xing528.com)

众所皆知识,文殊及普贤。神通修具足,功德悉周圆。巨海毛中吸,须弥掌内安。如斯功力大,当日到庵园。

尽此娑婆界,黄金变不难。或逢饥馑劫,化出米鱼山。善豁三乘理,能开六度关。如斯功行力,当日到庵园。

化物门门入,名闻远远传。调柔诸外道,伏练众魔冤。智镜能清净,心珠离盖缠。如斯功行足,当日在庵园。

三界无俱系,十方去又还。如云宁障碍,似日没遮拦。皎皎波中月,澄澄水上莲。几多功行足,皆已到庵园。

随顺众生意,慈心满大千。凡夫多恶相,弁认得根□。戒定心心进,菩提念念攀。如斯功行足,当日在庵园。

智解无多种,修持尽一般。庄严皆光耀,相好越人天。听法金台畔,经行宝树间。如斯功行足,当日在庵园。

甘露时时洒,能除热恼煎。金刚坚固力,摧破众邪山。处处谈中道,头头去二边。如斯功行足,当日在庵园。

接引无辞惮,高低未省偏。降魔师子吼,讲论电雷喧。千力勋来就,三乘会得全。如斯功行足,当日在庵园。

法宝皆能雨,人求要不难。早达沧海路,已到七珍滩。地狱忧心切,浮心救苦专。如斯功行足,当日在庵园。(此下有数句,未录)[31]

上引韵文可分十节,前三节末句同为“当日到庵园”,第四、六至十节末二句同为“如斯功行足,当日在庵园”。又同卷:

若论菩萨修持行,喜舍功能堪赞咏。三大僧祇舍爱憎,四弘愿力难相并。爱慈悲,嫌谄佞,救疗众生终未定。愍恤长时系在心,恰如父母忧怜病。

在凡夫,长暗暝,镇染贪嗔难制整。事事贪婪似线牵,头头忘念如针钉。纵交有漏姿狂迷,斗骋无明夸拗硬。菩萨慈悲系在心,恰如父母忧怜病。

为凡夫,声色媚,虚妄攀缘逐矫伪。万种歌中悦爱情,三春境上迷真性。人间恣纵悟心田,地狱如何谩业镜。菩萨慈悲与药医,恰如父母忧怜病。

每毫,多诤竞,善事闻时都不听。设使回心只暂时,不曾贮意能长永。赎香钱减两三文,买笑银潘七八挺。菩萨慈悲与药医,恰如父母忧怜病。

厌善缘,贪恶境,早晚情田能戒省。万种随心没感惭,纤毫为意嫌灾横。镇壤宅舍觅高荣,卜问邪师求喜庆。菩萨慈悲与药医,为君躭染愚痴病。

没尊卑,少遵敬,我慢贡高今古映。仿习鹿恶绍名,不归礼乐谦恭令。唯于见解纵乖愚,早晚行藏能拨净。菩萨慈悲与药医,为君躭染刚强病。

狂痴心,煎似锅,焰焰添莘天猛。虚忘波澜彻底浑,贪婪山岳侵天迥。有人告托解杨聋,邪路求财能似圣。菩萨慈悲与药医,为君缠染贪嗔病。

自贫穷,不叹命,岂料荣枯皆分定。睹物情怀发恶心,见人于色行蛆佞。夜叉行解几时抛,罗刹机筹何日屏。菩萨慈悲与药医,为君缠染狂迷病。

背真原,蓦邪径,夸俊夸能头上骋。少盛当年说我强,传杯弄盏相邀请。风前月下棳新诗,水畔花间翻恶令。菩萨慈悲与药医,为君放逸邪痴病。

忘缘情,难比娉,百岁争知如电影。好个聪明人相全,忍交鬼使牛头领。凡夫遇境处昏衢,不弁迷途蓦坑井。菩萨慈悲与药医,总交痊愈众生病。[32]

上引韵文可分作十节,前四节末句同为“恰如父母忧怜病”,第二至九节倒数第二句亦完全重复,第五至九节的末句均为“为君□□□痴病”,这些使得这段韵文的程式构成具有层次性,颇见建筑之美感。又同卷:

大梵诸天众,遥闻法会张。喧喧皆赞叹,浩浩总谈扬。彩雾呈佳瑞,霞云现吉祥。摐摐排队伍,瞻礼法轮王。

帝释离宫殿,仪容喜倍常。磬螺声响亮,珂佩韵玎珰。竞捧琉璃宝,齐擎龙脑香。摐摐排队伍,瞻礼法轮王。

无限天龙众,相催更又忙。心中倾恳志,云内礼毫光。身色皆蓝淀,情田尽虎狼。摐摐排队伍,瞻礼法轮王。

无限罗叉众,跳踯喜三场。高高云上涌,闪闪电中藏。头发比沙森,身毛摘色狂。摐摐排队伍,瞻礼法轮王。

无限乾闼众,争捻乐器行。琵琶弦上急,揭鼓杖头忙。竞奏箫兼笛,齐吹笙与篁。摐摐排队伍,瞻礼法轮王。

无限修罗众,皆擎日月光。嗔心回跃跃,喜色改锵锵。旋绕须弥畔,趋臻宝座傍。摐摐排队伍,瞻礼法轮王。

无限迦楼众,雄雄气宇长。毒龙由被吃,猛兽等闲伤。口眼喊哟哈,觔拳怒健刚。摐摐排队伍,瞻礼法轮王。

无限那罗众,神通解涌向。乾坤推吸峇,日月手阑彰。尽欲庵园听,皆焚海岸香。摐摐排队伍,瞻礼法轮王。(按此下尚有十数句未录)[33]

上引韵文凡八节,各节末二句均为“摐摐排队伍,瞻礼法轮王”,构成末句重复程式;且第三至第八节,每节首句皆为“无限□□众”,构成首句句法程式。又同卷:

庵园听众如云赴,浩浩圣凡难止御。菩萨周围三万余,比丘围绕千千数。尽神通,皆众具,道貌锵锵无比喻。大威仪十相全,端严争似牟尼主。

比须弥,沧海竖,金玉诸山总朝聚。迥耸清霄突屼高,接连碧海天台柱。千珍合就锁烟云,众宝装成笼瑞雾。万岳群峰尽不如,端严将喻牟尼主。

梵天王,天众部,福德威光咸仰辅。百宝冠新尽恋瞻,六殊衣晃皆谈许。巍巍人相比金莲,儡儡形身如玉柱。恰到庵园佛会中,端严争似牟尼主。

诸天人,帝释侣,也在如来说法处。曜曜衣装白玉纹,遥遥宝彩黄金缕。威仪满足尽钦逢,福相周圆咸恋暮。及至庵园佛会中,端严争似牟尼主。

满庵园,菩萨数,各各神通足祥序。几劫修持福惠彰,无边练行功勋普。降魔除党每勤勤,运智兴慈长楚楚。大威仪十相全,端严争似牟尼主。

比丘僧,罗汉数,雅淡风标人叹誉。公子停车马上瞻,非禽点羽空中觑。雪眉染染宴松峦,云帔轻轻沾彩雾。大威仪十相全,端严争似牟尼主。

天龙神,烈旗鼓,八臂三头多忿怒。忽尔昆仑把动摇,等闲沧海捻倾注。有时踊跃会中来,或即跳踯空里去。总到庵园大圣前,威光难似牟尼主。

圣贤围,神鬼护,执剑擎枪相左肋。只为如来演法音,图交凡众沾甘露。梵王持果献金僊,帝释捻香添玉注。总向庵园会下排,高低归仰牟尼主。

佛慈悲,心愿覆,累劫僧祇修六度。每使和平离爱憎,任持智惠令坚固。巍巍相貌白莲花,荡荡身形紫金柱。万种威光总不如,方称三界神通主。[34]

上引凡九节,前六节末句同为“端严争似牟尼主”,其中第一、五、六节倒数第二句同为“大威仪十相全”,第七、八节末句亦以“牟尼主”三字作结。又同卷:

王孙不用苦筹良,早入庵园道理长。我命恰如凝草露,吾身也似缀花霜。蝉声返覆穿疏牖,柳影雕残对病床。屈指算伊金古了,从来谁是免无常。

今朝大欲礼空王,直为缠眠又叹伤。无力整衣甘寂寞,有心开户受恓惶。千般罗绮能签眼,万种笙歌解割肠。汝等弟兄听我语,从来谁是免无常。

休夸英彦会文章,令格清词韵雪霜。健笔也曾施造化,冥搜几度勘阴阳。萤窗苦志何方去,雪峤工勋甚处藏。汝等弟兄听我语,从来谁是免无常。

直宜早去礼空王,宝盖庄严莫改张。日照珠珍光璨烂,风敲金玉韵玎珰。九种陌上为佳瑞,一国人中作吉祥。汝等好须参圣主,却来应是我无常。

吾身稍似得安康,未肯慵于礼法王。方丈且无慈镜照,庵园纯有觉花香。棱层岳色多羸枕,惨淡人烟到病床。汝等观吾形状劣,参差应见我无常。

直须更改旧行藏,莫恋红楼宴会昌。若重慈尊能说法,不怜嫔彩解梳妆。真珠帘外停丝竹,玳瑁筵中罢令章。记取今朝相劝语,这身看即是无常。

分襟此处最恓惶,不得倍随入道场。深羡九宫清信士,欢忻先礼白毫光。金枝一一排龙象,宝盖双双斗凤凰。唯我此时难去得,逡巡定是我无常。[35]

上引韵文为七节,前三节末句同为“从来谁是免无常”,其余四节末句亦以“无常”作结。值得注意的是本段韵文前写卷云:“居士曰:汝等五百弟兄,但往庵园礼佛听法,吾缘染患,寸步难移,遂即将别,吟成数偈”,下有以小字写之“七首”二字。由此可得出两点结论:第一,写卷中的“偈”与“首”意义所指是相同的。第二,从程式的使用来看,这段韵文恰恰可以分作七节,这证明我们对其程式使用的判断是正确的。进一步来说,如果将前举S4571《维摩诘经讲经文(一)》中使用程式的各段韵文中出现的三言两句视做七言一句,那么,我们发现,前引各段韵文中的每一节都是由五言或七言八句构成的,与“王孙不用苦筹良”一段的情况相同。这又证明,我们根据程式使用来对上举各段韵文进行分节是完全可行的。

末句重复程式,又见于P2292《维摩诘经讲经文(四)》:

辩才无碍众降伏,威德难俦佛赞美。牟尼这日发慈言,交往毗耶问居士。

智惠圆,福德备,佛果将成出生死。牟尼这日发慈言,交往毗耶问居士。

戴天冠,服宝帔,相好端严法王子。牟尼这日发慈言,交往毗耶问居士。

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牟尼这日发慈言,交往毗耶问居士。

足词才,多智惠,出语总归无相里。牟尼这日发慈言,交往毗耶问居士。

果报圆,已受记,来世成佛号慈氏。牟尼这日发慈言,交往毗耶问居士。

难测度,难思议,不了二门自他利。牟尼这日发慈言,交往毗耶问居士。

以上一组作品,七节皆重复末二句“牟尼这日发慈言,交往毗耶问居士”。同卷类此又有一组六节重复末二句“为说诸佛坚固门,总遣修行不退转”,一组六节重复末句“怎生得授菩提记”,一组五节重复末句“更莫推辞问疾去”,一组七节重复末句“若能行得偏为好”,一组十三节重复末句“此个名为真道场”[36]

变文中也存在较为典型的中间句重复程式,如S3872《维摩诘经讲经文(三)》:

是身如聚沫,不可能摩撮。将喻一生身,谁人得免脱。

是身如泡起,盘旋于渌水。将喻一生身,那能得久俟。

如炎自渴爱,大艳须臾昧。将喻一生身,要君生晓会。

身如芭蕉树,莫见坚实处。将喻一生身,要君深会取。

是身如梦幻,颠倒为其见。将喻一生身,何曾事得现。

是身如影现,一切莫缘见。将喻一生身,实处何曾显。

是身如雷电,何曾得久现。将喻一生身,须臾即不见。[37]

上引凡七节,各节的第三句皆为“将喻一生身”。变文(如其他几种《维摩诘经讲经文》、《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解座文汇抄》等)中尚有许多韵文属于部分使用程式者,为免繁琐,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