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选择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而不是它的竞争对手百事可乐公司的股票,是有原因的。可口可乐公司非常符合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可口可乐作为一家世界知名品牌,运营成本却很低,因为该公司只负责产品的供应,这大大降低了公司的运营风险。而在市场份额方面,可口可乐公司远远地将百事可乐公司抛在身后,“可口可乐”这四个字就是赚钱的金字招牌,就是绝对的摇钱树。
可口可乐的海外业务在刚刚开展时遇到了困难,公司管理层想要降低成本,于是将销售工作交给当地的灌装厂负责。这个决定成功地降低了成本,但是由于能力参差不齐,不少地方都没有完成既定的推销任务。另外,有一些地区有着根深蒂固的饮用固定饮料的习惯,例如,法国人就习惯喝葡萄酒,尽管那里的推销团队水平出色并且足够努力,但销售任务依旧完成得不尽人意。
国外的问题还没解决,总部又出了问题。公司管理层对于投资意向不统一,各有各的主意。最终,可口可乐公司只好将充裕的资金分散投资在多个项目中。这种做法并没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每个项目都不具备领先市场其他品牌的竞争力,而公司的根本——可口可乐的市场竞争力更是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20世纪80年代初,公司内部进行了换血,罗伯特·戈伊苏埃塔成为可口可乐公司的新任董事长。他任命唐纳德·凯奥为公司总经理,唐纳德·凯奥是以推销手段出色而闻名于世的优秀人才。就是这样一对才华横溢的组合在合作之初却屡屡犯错,险些将可口可乐公司毁于一旦。他们坚持多元化经营,甚至连好莱坞也想插上一脚;他们还将主要的经营范围限定在国内,将之前的全球扩张计划建立的优势消耗殆尽;他们做的最失败的事情,就是想让可口可乐在口味上完全超过百事可乐,他们使用了近乎全新的配方,这引起了无数可口可乐忠实客户的愤怒,最终不得不将配方改回原样。经过他们这番瞎折腾,整个公司都伤了元气、动了筋骨。
就在这个时候,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引起巴菲特赚钱之外的兴趣,可口可乐改配方所遭受的失败使巴菲特总结出了新的道理,那就是品牌的重要性。不少美国人喝可口可乐不仅是因为喜欢它的味道,更是因为可口可乐是伴随他们长大的东西,喝可口可乐已经成了他们雷打不动的习惯,甚至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不管可口可乐公司如何运营,只要不改变用户们熟悉的配方,这些忠诚的客户永远都不会离去,可口可乐在市场上也永远都会有一席之地。这使巴菲特想起了他收购《布法罗新闻晚报》的原因,他也是因此下定了决心要收购可口可乐公司的。(www.xing528.com)
到了80年代中期,可口可乐公司发现了经营上的问题,转变了战略计划。它先是砍掉了众多与可乐没有关系的项目,比如水产养殖、纯净水、蒸馏酒、塑胶制品、乳制品饮料和果蔬种植,开始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可口可乐上,并且将经营重心放在海外。在他们之前瞎折腾的时候,百事可乐效仿他们的计划,开展了全球性业务,甚至在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有了领先他们的市场份额。可口可乐公司过去的辉煌激励着每一个员工,整个公司上下一心,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再次在海外市场建立了优势。
到了1987年,可口可乐公司在海外的收益超过了在国内的收益,这表明公司决策层将主要精力放在海外市场的政策是绝对正确的。据巴菲特了解,环太平洋地区的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就目前的情况看,尽管可口可乐公司已经在该地区经营多年,但是市场潜力依旧巨大。可口可乐公司在海外市场的盈利高于国内,这使巴菲特察觉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还会继续大涨。巴菲特在记事本上写道:“我要用本世纪最流行的饮品树立一块全新的里程碑,这块里程碑会为未来的投资者们指明方向。”
巴菲特预感可口可乐的股价即将大涨,这件事情很快就得到了印证。没过多久,可口可乐公司的决策层开始大力地回购股票。发行股票是为了集资,为什么要将股票收回呢?很简单,决策层们也是需要赚钱的,公司股票的价格大涨就在眼前,这笔钱让别人赚,不如让自己赚。可口可乐公司几经改革,经历了数次失败,很多投资者都对其失去了信心,放弃了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因此,除了还有巴菲特抢购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外,可口可乐公司的决策层在回购股票这件事情上做得非常顺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