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巴菲特,主要是因为蓝筹印花公司,特别是其收购韦斯科贝格公司股票的事宜。证券交易委员会认为,巴菲特通过不正当的商业手段获取了韦斯科贝格公司的内幕消息,因此才能在对方股价走低之时大肆收购,然后等股价走到高点再进行抛售,赚取大量利润。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立场变得越来越尴尬,因为在他们眼中得知了内幕消息的巴菲特不仅没能利用韦斯科贝格公司的股票赚到钱,反而一直在赔钱。韦斯科贝格公司的股价一直在下跌,这说明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推断有误,所以这个案子始终没有结案。
与证券交易委员会打官司的那段时间,巴菲特简直是度日如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对于股票市场的理解还处在投资人追逐利润的阶段,但是巴菲特对于公司的经营方式已经超越了这个阶段。巴菲特要盈利,但是其盈利方式是用利润来拉拢合伙人,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这种做法在当时人们的眼中是不可理喻的。
其实这个时候,就连证券交易委员会也与巴菲特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查理·芒格为巴菲特提供优秀的法律帮助,巴菲特应付证券交易委员会变得越来越轻松,证券交易委员会则觉得压力越来越大。除了查理·芒格以法律对抗证券交易委员会外,巴菲特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战斗。他几乎拜访了每一个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成员,努力去讨好每一个人,表示自己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其中他最需要攻破的目标是劳伦斯·塞德曼律师。巴菲特在对方吃午餐的时候拼命地向对方解释蓝筹印花公司的构成,对方也很给面子,认真地听。巴菲特的个人经历和查理·芒格的经商哲学最终成功地引起了劳伦斯·塞德曼的兴趣。
不管是在哪个案子里,当事人在没有自己律师陪伴的情况下去找对方律师大谈自己的事情,都简直是自取灭亡。然而,巴菲特做了这件事情,并且取得了好结果。劳伦斯·塞德曼被巴菲特的魅力征服了,他说:“简直不可思议,巴菲特每天都围绕在我身边,喋喋不休地讲述着各种事情。我从来没有讨厌过他,从没有。我觉得这是因为他没有散发出一点点的敌意和恶意,这太神奇了,我到现在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做到的。”
旷日持久的案件到了1975年,证券交易委员会转变了策略,开始将重心放在调查蓝筹印花公司的原始资金上,这笔资金正是巴菲特和查理·芒格共同管理的。巴菲特虽然擅长数字游戏,但对于应付这种事情却极其不在行,他表示如果能够从这场闹剧脱身,愿意让自己的公司变得简单,哪怕仅仅是为了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起来更方便一些。巴菲特的律师在法庭上拿出了巴菲特的缴税证明,可以看到巴菲特从还是个孩子时就在纳税了,到现在,他纳税的总金额已经超过了百万美元。巴菲特是个守法公民,这样的审判对他来说是不公平的。(www.xing528.com)
1976年,巴菲特的努力终于有了效果。虽然法庭判处巴菲特阻止韦斯科贝格公司合并的罪名成立,但惩罚仅仅是罚款11.5万美元并且终止对韦斯科贝格公司的一切行动。几周后,法庭委任一个公益组织,对巴菲特进行心理疏导,这件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得到这样的结果,巴菲特真是谢天谢地,11.5万美金的罚款对于他来说实在是太轻了。
这场噩梦的结束对于巴菲特来说无异于一次新生。巴菲特的新工作是兑现承诺,将蓝筹印花公司的原始资金卖掉,获取了两倍的利润,同时将蓝筹印花公司和韦斯科贝格公司合二为一。接着,巴菲特立刻将目光转向戴维斯菲尔德商店,将其收购后,合并进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又买下了蓝筹印花公司。巴菲特的三个“子女”最终只剩下了一个,这大大减轻了他的压力,也理清规范了他与查理·芒格的关系,使事情变得井井有条。
从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巴菲特对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爱护,他使这家公司改头换面,浴火重生,使它的股价从每股20美元涨到了90美元。之后的日子里,巴菲特收购又出售了无数公司,包括保险业、银行业、媒体、服装、糖果、纺织、出版和百货零售等各行各业的公司,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直在他的手中,连名字都没有改过。巴菲特对于将自己的名字变成公司的名字这件事情毫无兴趣,相对于巴菲特公司,他更喜欢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名称。他认为这个名字里包含着这家公司的文化和历史,他要将这个名字永远保存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