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源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新贝德福德市的一家纺织品公司。新贝德福德市是一座港口城市,曾是世界捕鲸业的贸易中心。捕鲸者并不都是四肢发达的水手,有先见之明的捕鲸人很快就发现这个行业并不能长久,背靠大海固然是好,但是过度依赖海洋多少有点旱涝凭天的意思。捕鲸者们为了避免危机发生,集资创办了一家纺织厂,注入资金高达1亿美元。当地的经济支柱很快就从捕鲸业变成了纺织业,纺织厂也由最初的1家发展到70多家。同一产业的高度集中使技术得到了发展,这里出产的纱锭质量和数量都堪称美国第一。
哈撒韦棉纱制造厂创立于1888年,创始人是霍雷肖·哈撒韦。哈撒韦家族在19世纪初开始经营帆船业务,后来又投身于捕鲸业,资本迅速积累到了40万美元。“一战”期间,军装的大量需求加快了新贝德福德地区的发展,霍雷肖·哈撒韦也因此获利良多。战争结束以后,纺织业的利润开始减少。此时,美国南方的劳动力更加廉价,大量纺织厂迁往南方以求减少开支,整个新贝德福德市走向衰败。
1928年,该市剩余的纺织厂已经难以维持下去了。他们降低了工人的薪酬,工人马上就掀起了一波罢工,许多纺织厂因而倒闭,剩下的纺织厂也因为经济大萧条停止了发展。
1929年,新贝德福德剩下的纺织厂纷纷谋求生路,要么迁往南方建厂,要么将资金投到股市上。捕鲸人的子孙和他们的祖先一样,当一个地方变得不适合生存时,他们便会头也不回地离开,寻求新的发展。唯一的例外是哈撒韦棉纱制造厂。
哈撒韦棉纱制造厂得以幸存,主要原因是有一位出色的经理人。这位经理人名叫西博格·斯坦顿,是个英格兰人。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上过战场。他接手哈撒韦棉纱制造厂后,正赶上美国经济大萧条。面对同业接二连三的倒闭,西博格·斯坦顿并没有放弃,他创造出一套经营理念,对纱厂进行改头换面的改革,使纱厂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为了表明绝不退步的决心,他将所有个人资产都购买了公司的股票。
接下来,哈撒韦棉纱制造厂的命运可以说是一波三折。“二战”开始后,空军伞兵的发展成熟增加了对降落伞的需求,西博格·斯坦顿积极活动,拿到了军方的订单。“二战”结束后,西博格·斯坦顿发明了人造丝,使哈撒韦棉纱制造厂大赚了一笔。不过好景不长,人造丝的技术含量不高,仿造品很快就充斥了市场,哈撒韦棉纱制造厂的市场份额被瓜分一空。1954年,美国东南海岸遭遇了一场特大风暴,哈撒韦棉纱制造厂在风暴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巨大的损失快将西博格·斯坦顿压垮了。不少公司觉得哈撒韦棉纱制造厂已经完蛋了,便出重金聘请西博格·斯坦顿,但他没有动心,依旧坚守哈撒韦棉纱制造厂。
想要哈撒韦公司自己崛起几乎是不可能的,西博格·斯坦顿开始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经过一番挑选,他觉得伯克希尔·费恩纺织协会是最好的选择。两家同样经营惨淡的公司进行了合并,双方各取所需。伯克希尔·费恩纺织协会有资金没项目,而哈撒韦公司缺的正是资金,双方合并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后,资金充足的新公司马上就充满了活力,那一年的销售额居然突破了1亿美元,创下了一个新高度。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成了新贝德福德市唯一生存下来的大型纺织公司,一举成为了当地的龙头企业。(www.xing528.com)
西博格·斯坦顿从来没有掌握过资金如此充沛的公司,初尝甜头的他觉得注入资金才是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他曾经最为重视的经营理念和开拓新市场的精神被他抛在了脑后。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建立之初盈利不少,但渐渐捉襟见肘。或许是因为年纪变大的缘故,西博格·斯坦顿管理企业的方式越来越死板,他不仅要求公司所有人统一着装,甚至规定上下级沟通必须要用书面写作格式。公司主席、前伯克希尔·费恩纺织协会的总裁马尔科姆·察斯愤怒地说:“西博格·斯坦顿这种偏执狂只能下海去捕捉那些愚蠢的鲸鱼,他上岸也只能是为了捕鲸做准备工作。”
1961年,西博格·斯坦顿再次对公司进行了改革。为了节约成本,他裁退了大批工人,关掉了那些不盈利的工厂,最终留下的工厂只剩下7家。这次改革很有效果,公司的经营渐渐有了起色。西博格·斯坦顿马上就做出新的决定——与之前的做法完全相反的决定。他拿出大笔资金建立新的工厂,并大量招收新工人。一来二去,公司又陷入了危机,徘徊在破产的边缘。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困境所有人都看在眼里,在华尔街,哪怕是股市最疯狂的时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也无人问津。所有的投资人都觉得这家公司已经没救了,不少投资人甚至连研究它的兴趣都没有。只有一位股票专家认真地分析了这家公司,认为这家公司的股票很有潜力,将会大涨。1955年,他对整个投资界公布了自己的判断。到了1963年,这位股票专家的说法仍然没有应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从每股14.34美元跌到8.13美元,下跌率高达45%。这位股票专家并没有改变自己的看法,他推荐大家购买这支股票,并且做出保证,这支股票肯定会上涨。
此时,情况发生了新的变化,混合纤维布料的出现几乎断绝了纺织业的生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价更是疯狂地下跌。
眼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走上了绝路,这位股票专家还是没有放弃它,这位专家的名字就叫作巴菲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