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科学发展观落实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科学发展观落实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四年过去了,二○○五年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人权入宪、私产保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一些新举措、新概念被提了出来。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并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促进经济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今天提出“以人为本”,正说明余毒尚未肃清,同志仍须努力。

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的科学发展观落实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二○○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1)
(二○○五年一月二十一日)

二○○四年过去了,二○○五年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每年辞旧迎新的时候,也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欢聚一堂、共商残疾人事业大计的时候。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祝贺新年,并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好、精神好、工作好!

过去的一年,是换届以后的第一个年度,新一届主席团的同志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各位副主席多次下基层调查研究,参加残联和各专门协会的活动,对残疾人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和意见;各位委员也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尽了心力。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昨天,小泉同志代表理事会所作的报告,总结了去年的工作,汇报了今年的打算,大家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认为,报告有高度,有深度。总结部分实事求是,简明扼要,全面充分;问题讲得实在,抓得准;部署今年工作任务部分,重点突出,既立足现实,又着眼长远。与会代表还对今后工作提出了许多具体意见和建议。比如希望尽早部署“十一五”规划的制订工作;加快《残疾人保障法》的修改进程;更加重视专门协会工作,落实人员编制、办公地点和活动经费;出台关于盲人按摩的政策,加强盲文的普及教育;推进聋人手语、信息无障碍建设;抓好精神残疾人患者和家属的康复、培训等等。对以上意见,相信理事会的同志们会充分考虑并作出安排。去年,党组、理事会的同志们,精神振奋,工作扎实,打了几个漂亮仗。比如召开了全国扶助贫困残疾人工作会议,出台了扶助贫困残疾人的各项措施;比如启动了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和《残疾人保障法》的修订工作;比如全面开展了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特别是中国残疾人运动员在雅典残奥会上取得了金牌数和奖牌数双冠军的好成绩,在世界范围内扩大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影响,等等。我也向党组、理事会的同志们表示感谢!希望在新的一年,大家再接再厉,开拓创新,取得更大的成绩。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迈着稳健的步伐,在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人权入宪、私产保护、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一些新举措、新概念被提了出来。在这里,我想重点谈谈树立科学发展观这个问题。这段话在“三中”全会公报里是这样表述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提出“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并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和“促进经济社会以及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从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全局出发,对我们党的发展理论、发展观念、发展思路作出的新的总结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上的一次与时俱进。我想,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抓住这样三个关键:

首先,抓住“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什么要强调“人”的问题?这是因为存在“非人”的问题,也就是存在“人”的对立面。

人的对立面首先是“神”。在中世纪神权主导一切,人是神的奴隶,人是没有地位和尊严的。所以,文艺复兴时期启蒙学派为了反对神权,首先提出人本主义,也就是人道主义,这是外国的情况。中国的封建社会延续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的皇帝也是神,是“天子”,老百姓只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上的“畜群”,所以古代干脆把官吏治民称为“牧民”。在封建宗法制度下,人是被神统治的。今天提出“以人为本”,正说明余毒尚未肃清,同志仍须努力。

人还有一个对立面是“钱”。在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但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圈地运动”时“羊吃人”的故事大家都是熟悉的。马克思说,资本的每个毛孔里,都浸透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就是这个意思。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也在自我调整,开始以人道主义、人权等思想来规范企业和社会行为,现在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在百分之九的平均水平,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GDP就翻了两番。经济的高速发展,提高了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生活,但随着发展也出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许多企业一心追逐利润最大化,甚至连一些地方政府也追逐利润最大化,速度就是一切,GDP就是一切,随之而来的是,社会发展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弱势群体的权益被忽视,社会矛盾日益突出,资源和环境遭到破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为什么提出“以人为本”?就是要继续反对上面说的那两个对立面。第一是继续反对不注重人权和忽视人的利益的封建思想。第二个目前看来尤其重要,是要反对“GDP崇拜”,反对“唯资本马首是瞻”,反对“一切向钱看”。

GDP是要提高的,资本也是要积累的,但这种提高和积累不能以牺牲群众利益为代价。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靠发展。问题是这种发展应当是健康的、科学的,这就是要把“人”放在第一位,把人的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当做最重要的发展。这是一切发展的目的和归宿,要把它贯穿在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一刻也不能忘记。

现在,全国都在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的残疾人工作者也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从全国来说,以人为本,是以十三亿中国人为本;从残疾人事业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六千万残疾人为本。制订计划、设计目标、开展工作、处理问题,脑子里首先想想这个计划、目标、工作对六千万残疾人是不是真有用处,真有好处。有人问,我们整天做残疾人工作,难道还会不以残疾人为本吗?那可不一定。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如果忘掉了这个“本”,也可能整天忙忙碌碌,结果可能只是为工作而工作,或者只是为残联这个小圈子而工作,而忘掉了我们残联应全心全意为残疾人工作。去年,几个省市连续发生了残疾人自焚的恶性事件,都是由于地方政府一刀切取消机动车营运,残疾人的车辆多次被扣,生活无着,才出此下策。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牺牲群众利益,搞什么形象工程,对照一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既不科学、不明智,更不人道。我们国家还穷,残疾人用机动车养家糊口是好事,你却把他的饭碗砸了,这是以人为本吗?不是!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在这个问题上,反应是不是那么敏锐?是不是那么坚决?是不是坚决站在残疾人的立场上,为维护残疾人的权益而大声疾呼,这也是考验我们是否真正以人为本的大问题。

其次,还是要强调发展,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永恒主题。“发展是硬道理”,小平同志的这句话永不过时,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科学地发展、长远地发展、健康地发展。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对残疾人事业来说,我们更要强调发展。我国的残疾人事业起步较晚,许多事情刚刚开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比起其他领域,差距还很大;比起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差距就更大。我们经过十几二十年的努力,把组织体系、法律体系、业务体系等初步建立起来了,也为残疾人做了不少事,但我总是说,比起应该做的事,我们已经做的事还是太少太少。

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千方百计做好基层工作。现在我们的基层工作还很薄弱,特别是广大农村工作薄弱,残疾人有了困难,有了问题,还“够不着”我们。我们常说,残疾人工作要沉下去,残疾人工作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到边”了没有?“到底”了没有?这些年,我们的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的残疾人组织大部分建立起来了,这是可喜的。但建立起组织,不等于就有了好的工作。我们要不断推动基层工作。总结经验,使基层组织充分发挥作用。

二是千方百计扩大服务面。残疾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我们要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断地、有效地帮助残疾人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比如吃饭、穿衣、住房、看病、就业、上学、养老等问题,有哪些需要我们帮助?比如,他们的文化生活怎么样?他们的精神需求能不能得到满足?再如,他们对自己和社会的事务能够参与意见吗?有没有机会参政议政?等等。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重点解决好当地残疾人最迫切需要的问题,把有限的资源用在残疾人受益面广的项目上。同时,也要注意残疾人在新形势下的一些新需求,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要求。

三是要千方百计地争取更多的投入。平心而论,虽然我国政府十分重视残疾人事业,但由于我们的蛋糕还不够大,在这方面的投入是有限的。这些年虽然年年增长,但因底数太低,也还是低水平的。中国残联困难,地方残联就更困难了。我们中国的残疾人数量太大,他们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应当有理由向各级政府争取更多投入。特别是这些年,中央和地方财税也大幅增长,相信也会有这个能力。除了争取政府的投入,也要多争取社会资源,动员国内外、境内外有爱心的企业和人士为残疾人多做好事。还要善于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壮大我们残疾人事业的力量。

四要千方百计地把事业向纵深发展。要把已经开展的业务领域的各项工作推向更高的水平,达到更高的质量。比如我们的聋儿语训,现已有一千七百个语训点,但训练水平普遍较低;我们的社区康复推动就很困难,需要下大力气;特教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有些地方残疾儿童入学还有困难;职业培训、就业服务能力还很弱,等等。所以,我们残疾人工作者一定要练好内功,把各项业务工作向纵深拓展。

第三,注意“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全面,就是要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五个统筹”,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社区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可持续,主要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个中央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才能够长治久安地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否则,很可能欲速则不达,一时发展很快,终究会出问题。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提出来的。在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对于协调的要求很弱;到了工业社会,大机器生产,对协调的要求就高了。社会发展程度越高,对协调的要求就越高。现在是信息社会,要求自然更高。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人们对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如果这时候不注意协调,社会分化就会越来越严重,区域之间的差距也会越拉越大,资源、环境也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解放以前,我国基本上是个农耕社会。建国以后,实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计划也是一种协调,很快建立了工业基础。但计划经济是有缺陷的,它扼杀人的个性和欲望,导致僵化和平均主义。实践证明,什么都计划是根本不可能的,单纯的计划经济限制了生产力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开始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空前复杂。要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处理好一些重大关系,如贫富、城乡、地域、资源环境等关系,必须及时引入现代观念、科学方法,这就是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我们都记得,一九九七年七月,亚洲地区爆发了金融危机,随后又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原因何在?东亚、东南亚的这些国家二十多年经济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奇迹”,为什么在一夜之间,就陷入经济危机和社会动乱?就是因为这些国家政府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目标时忽视了促进社会进步,忽视了社会安全网的建设,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一旦经济增长衰退和金融危机来临,各种矛盾突然激化,抢劫、暴力、动乱频仍发生,国家陷于极度混乱,多年经济发展积累的社会财富也严重缩水。显然,只重视经济建设,不重视社会发展,只重视GDP增长,不重视社会保障,只注重资源的利用,不注重环境的保护,是十分危险的。(www.xing528.com)

关于“可持续”,我想多说几句。最近,我看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王玉庆的一个讲话,感到很震惊。他说,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超过发达国家的三至十一倍。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已近极限。我国的粗放式发展导致污染加剧。目前,COD(化学需氧量,反应水污染的指标)排放总量一千四百至一千五百万吨,接近排放最大允许量的两倍。城市垃圾每年接近一亿四千万吨,处理率仅为百分之五十四点二,无害处理率更低。我国的环境污染已从陆地蔓延到近海水域,从地表水延伸到地下水,从一般污染物扩展到有毒有害污染物,已形成点源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与工业污染排放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重合态势,大气、水体、土壤污染相互作用格局,对生态系统食品安全、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这是多么可怕的局面!看来,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了!

前几天,我还在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只有自然安全了,人类才能安全》,讲到这次造成至少十五万人死亡的印度洋海啸。海啸造成的灾害当然主要是因为海底的地震,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但损失这么严重,与旅游地的过度开发不能说毫无关系。海啸从海面到岸边,起码要越过三道自然屏障,这就是珊瑚礁、红树林、海滩沙丘和礁石。但这三道屏障都被破坏了。海啸没有受到任何阻挡,直扑各国的海岸,这也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报复。

提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对残疾人事业来说,是个极好的机遇。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也包括残疾人的全面发展,这对于保障和维护残疾人的权益,争取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拥有和健全人一样的发展机会,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都是极为有利的。我们要认真抓住这个机遇,推动我们的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一个构建和谐社会的命题,并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主要任务之一。这是继提出树立科学发展观之后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建设一个和谐社会,是人们的传统理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就是一种和谐社会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不也是一种和谐社会吗?可惜,陶渊明的桃花源并不是现实。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改”,二是“快”。“改”,是二十多年来不断进行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各项制度改革,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破除前进道路上的一切障碍。但要改革,革除旧体制的弊端,就会造成新旧体制的摩擦和冲突,就会引起社会的某种不和谐;改革越快,这种不和谐可能越严重,这是改革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和成本。“快”,是发展速度快。经过“文革”十年浩劫,中国的问题成山,不能不加快发展步伐;不快,就要落后,就要挨打。但是,“快”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就像车子开快了就要颠簸一样。“快”了,在许多事情上来不及平衡和调整,工作中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失误或偏颇,这就造成了某些不和谐、不稳定。其实,不光是我们国家,发达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也同样出现过类似问题。以前,我们说人均收入在三百至一千美元阶段,社会比较容易发生混乱。现在看来,在一千至三千美元阶段,也不一定会那么太平。

但是,“存在的并不一定是合理的”。承认经济起飞阶段会产生一些不和谐,并不意味着我们认同这种社会的不和谐;改革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我们还是要尽量使这种代价降到最低限度。我想,这就是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提出构建和谐社会,是因为有许多不和谐的因素存在,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影响安定团结,也会影响改革进一步发展。

我们看到,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经济实力是大大提高了,但确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城乡之间的差距、东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贫富之间的差距都在继续拉大。按照中国的标准(人均年六百二十五元),农村的贫困人口是两千九百万人。按国际贫困标准(人均日一到两美元),应该是九百至一千八百元(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一美元相当于两块五人民币),这样,我国大约还有一到两亿农村贫困人口。二○○四年上半年,全国各省(区、市)中,人均收入最高的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福建五省市,人均收入比最低的宁夏、青海、甘肃、黑龙江和新疆,高出一倍多,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也远落后于东部地区。据专家统计,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达零点四五,大大超过了零点四零的警戒线。社会阶层之间贫富差距已经引发了许多激烈冲突和恶性案件。

另外,社会的道德水平也有所下降。有人形容是“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仰危机”。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有些人的确也是无法无天,什么都不信了。过去还怕老天爷,怕天打五雷轰,现在有避雷针了,也不怕了。丧尽天良的事什么都敢干,什么“黑心棉”、“地沟油”、“染色蛋”,什么假酒、假烟、假牛奶,什么假钞票、假发票、假文凭、假身份证、假执照满天飞。最近看报,连军校都有假的,每年大做广告,招几百个学生,校长是个假中校。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假军校堂而皇之办了五年。

还有,干活拿钱,难道不是天经地义吗?但民工辛辛苦苦干一年,居然拿不到工钱。这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行为,要总理亲自干预才算基本解决。而一些官员,一贪污就是几千万,几个亿,看看这些年倒了多少交通局长?多少高级官员?这些现象,怎么能使老百姓心理平衡?老实说,老百姓心里是有怨气的。对这个问题,我看得比较重一点,有的同志看得比较轻一点,但不管怎样,我国积累的各种社会矛盾确实比较多了,比较深了,要下大力气才能逐步缓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这样一个载体。

构建和谐社会,我觉得应当向这样的方向努力:

重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诚信的社会。教育人们不仅追求自身的幸福,而且关心其他社会成员的幸福,还关注着人类和地球的命运;人们应当有理想,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纯洁的心灵,有博爱的胸怀。人与人之间,要像兄弟姐妹一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社会氛围要融洽祥和。人们要注重诚信,言必信,行必果,虚伪、谎言和欺骗应受到人们的唾弃。

维护社会的公平与公正。人与人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虽然社会有分工,人们从事的职业千差万别,但每一个人的基本权利都应受到尊重和保障,人人有相同的发展机会和参与分配的机会,不会因为地域、民族、性别、肤色、信仰、地位、阶层、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而厚此薄彼。

人人各得其所、各安其位、安居乐业。这个社会应当是有秩序的,富足的,安康的。社会成员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的人,尽其所能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从社会取得应得的一份报酬,还可以凭着自己的努力获得升迁机会。在不同的居住环境中生活的人,虽然生活水平有差异,至少都能达到小康,都能过得体面、温馨。即使是没有劳动能力的人,也能得到社会的充分救助,保证温饱无虞。

上述想法,是不是太天真了?太理想主义了?但总是要向这个方向做,一点一点做,才会有希望。构建和谐社会,不仅要靠政府,也要靠社会各界,靠全体人民,靠全国上下共同创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我们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在这方面也是大有可为的。

第一,做好残疾人工作,就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我国有六千万残疾人,加上他们的亲属,共有两亿人,占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这六分之一人口的生活是否安定,情绪是否稳定,对社会的和谐安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切实做好残疾人工作,解决他们的困难,满足他们的需求,按照党的“十六大”的战略部署,组织和带领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共奔小康,使他们和全国人民一起过上富裕的生活,就可以稳定两亿人心。

第二,扶助贫困残疾人,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减少贫富差距,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限制高收入,一个是提高低收入。这要靠政府采取经济、政治、法律等手段,运用财政、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杠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转移支付体系,对一次分配后的利益格局进行必要的调控。残疾人群体,生活在最底层,用这种调控手段解决他们的贫困问题,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收入的水平线。我认为,解决贫困问题,是群众更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解决好了,基尼系数或许会降一点。

第三,当好社会的“安全阀”。我们这样的社会组织还有一种作用,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这就是它还是一种“安全阀”。当前,由于社会处于调整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而公民的权利意识迅速觉醒,这使得政府和民众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多,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一些社会弱势人群常常有些怨气需要排解。我们残联组织扎根于残疾人之中,与残疾人有着天然的血肉联系,比较了解残疾人的需求和愿望,感知残疾人的困难和不满。残疾人有不满情绪,可以向我们倾诉或者宣泄,我们可以充任“出气筒”和“橡皮人”,一方面起到缓冲的作用,避免小矛盾酿成大冲突;一方面也可当润滑剂、稀释剂,妥善化解矛盾,减少负面影响。

第四,在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起带头作用。残疾人由于身体有缺陷,一般都有比较坚强的意志,比如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百折不挠等等。残疾人中涌现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层出不穷。我国历史上有左丘明失明后著《国语》,孙膑膝盖丧失后还打败庞涓,司马迁受宫刑后发愤写《史记》。外国有贝多芬失聪后创作《第九交响乐》,罗斯福坐轮椅当了四届美国总统。现代中国有吴运铎、高士其、华罗庚、张海迪、史光柱、李志军,以及最近推出的王树明等。这些残疾人的拼搏精神、奉献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对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继续宣传老的典型,挖掘并推出新的典型,让残疾人的先进典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第五,持续不断地宣传人道主义。我们宣传了二十多年的人道主义,现在还要一如既往地高举这面旗帜。中国的六千万残疾人,不是社会的累赘和包袱,是有着人格尊严和奉献精神的社会成员,我们能够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融入社会并做出贡献。这是人道主义的重要内容。社会上的其他成员,应当有一种人道情怀,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对这个弱势群体给以特殊的关爱和扶持。一个社会,有了更多的爱,不就更和谐了吗?

【注释】

(1)这是邓朴方同志在中国残联第四届主席团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第一、二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