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职生个性成长与学习状况报告

中职生个性成长与学习状况报告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个性成长1.学习状况学习是中职生的主要任务,许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心态不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以致影响了正常学习。学习态度中职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也决定了他们学习的效果。

中职生个性成长与学习状况报告

(四)个性成长

1.学习状况

学习是中职生的主要任务,许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中职生,由于文化基础较差,缺乏正确的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兴趣缺乏,学习心态不正,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以致影响了正常学习。为此,问卷调查针对上海中职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规范、学习喜好等方面进行了了解。

(1)专业认知

关于选择就读专业的原因。中职生认为“选择目前专业就读是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的有10037人,占29.64%;“因为将来好找国内工作”的有7803人,占23.05%;“因为父母或老师的决定”的有8487人,占25.07%;“因为学习起来比较容易”的有1941人,占5.73%;“没什么原因,随便选”的有4284人,占12.65%,未选的占3.86%。其中比较有目的性的选择现有专业的占52.69%,还有将近一半的中职生在选择现有专业时并不是自己理性思考的结果。

关于对所学专业的喜好问题。被调查中职生“非常不喜欢现在所学专业”的有3926人,占11.60%;“不太喜欢,但还能接受”的有12799人,占37.80%;“喜欢”的有12692人,占37.49%;“非常热爱”的有2256人,占6.66%;“学什么专业对我来说无所谓”的有2184人,占6.45%。其中“喜欢”和“非常热爱”的仅占44.15%(见图7)。

img11

图7 中职生对所学专业的喜好程度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知,与前面中职生对于自己身份认同度不高的情况相同,中职生对于所在学校及其就读专业的认知程度和认同度也不高;而之所以选择就读专业的原因以及对就读专业的喜好问题,反映出近一半的中职生对当前就读专业缺乏了解,同时喜爱程度一般。

(2)学习态度

中职生对于学习的态度,决定了他们对学习的投入程度,也决定了他们学习的效果。中职生是否存在厌学情绪?他们对于学习是否积极主动?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调研让我们了解了相关情况。

关于中职生是否喜欢学习,并能自觉学习的问题。认为自己“很爱学习,并能自觉学习”的有4512人,占13.33%;“还可以,能比较自觉的学习”的有18254人,占53.91%;“不太喜欢学习,但也不是很排斥”的有9929人,占29.33%;“非常不喜欢学习”的有1060人,占3.13%,未选的占0.3%。可见,三分之二的调查对象对于学习抱着积极态度,并且其学习的自觉性也比较高。

在学习态度方面,我们针对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做了如下调查:

中职生认为“自己很符合做事总不知从何做起”这种状况的有8349人,占24.66%;“不太符合”的有19952人,占58.93%;“很不符合”的有5454人,占16.11%,未选的占0.3%。

中职生认为“自己很符合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再安排学习生活”的有18349人,占54.19%;“不太符合”的有13257人,占39.15%;“很不符合”的有2149人,占6.35%,未选的约占0.31%。

中职生认为“自己很符合先学习再玩耍”这种状况的有12990人,占38.37%;“不太符合”的有16798人,占49.61%;“很不符合”的有3967人,占11.72%,未选的占0.3%。

中职生认为“自己很符合总是玩得忘记了学习”这种状况的有9709人,占28.68%;“不太符合”的有15487人,占45.74%;“很不符合”的有8559人,占25.28%,未选的占0.3%。

中职生认为“自己很符合经常号召朋友或家人一起参加某项活动”这种状况的有13499人,占39.87%;“不太符合”的有14069,占41.55%;“很不符合”的有6187人,占18.27%,未选的约占0.31%。

中职生认为“自己很符合经常在班级或学校组织学生活动”这种情况的有10493人,占30.99%;“不太符合”的有16132人,占47.65%;“很不符合”的有7130人,占21.06%(见图8),未选的占0.3%。

img12

图8 中职生的学习积极性

由上述数据及图8可见,虽然有一定比例的中职生在分清轻重缓急安排学习生活方面情况较好,但在参加学校活动、处理好学习与娱乐的关系方面表现出他们对于学习并不是非常积极主动。

(3)学习的动力

中职生认为“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增长技能”的有19001人,占56.12%;“为找到工作,养家糊口”的有14953人,占44.16%;“为实现人生理想”的有10248人,占30.27%;“为挣大钱”的有6603人,占19.50%;“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的有6606人,占19.51%(见图9)。

img13

图9 中职生学习的动力

(4)学习喜好

中职生认为“良好文化修养对于中职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的有25159人,占74.31%;“一般,专业技能对中职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有7255人,占21.43%;“不太重要,中职学生不太需要文化修养”的有903人,占2.67%;“一点不重要的,我对文化修养根本不感兴趣”的有438人,占1.29%,未选的占0.3%。

中职生“更喜欢专业课”的有15003人,占44.31%;“喜欢文化课”的有6269人,占18.52%;“都喜欢”的有8529人,占25.19%;“都不喜欢”的有3954人,占11.68%,未选的占0.3%。相对来讲,中职生喜欢专业课的比例比较高。

(5)学习习惯

中职生认为“基本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的有19487人,占57.56%;“基本没做到”的有3746人,占11.06%;“偶尔做到”的有10522人,占31.08%,未选的占0.3%。可见调查对象能够做到上课认真听讲、注意力集中的不到60%,表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中职生认为“在学习中基本做到上课积极举手”的有10725人,占31.68%;“基本没做到”的有9740人,占28.77%;“偶尔做到”的有13290人,占39.25%,未选的占0.3%。可见,上课积极举手的只有31.68%。

中职生认为“在学习中基本做到认真完成作业”的有22440人,占66.28%;“基本没做到”的有3788人,占11.19%;“偶尔做到”的有7526人,占22.23%,未选的占0.3%。表明完成作业的情况相对较好。

中职生认为“在学习中基本做到理性看待考试分数”的有24967人,占73.74%;“基本没做到”的有3399人,占10.04%;“偶尔做到”的有5389人,占15.92%,未选的占0.3%。表明理性看待考试分数的比例相对较好。

中职生认为“在学习中基本做到对做错的题目反复琢磨”的有14229人,占42.03%;“基本没做到”的有7183人,占21.22%;“偶尔做到”的有12343人,占36.46%,未选的约占0.31%。

中职生认为“在学习中基本做到不懂的内容虚心向老师和同学求教”的有16393人,占48.42%;“基本没做到”的有6261人,占18.49%;“偶尔做到”的有11101人,占32.79%,未选的占0.3%。

中职生认为“在学习中基本能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有10036人,占29.64%;“基本没做到”的有10571人,占31.22%;“偶尔做到”的有13148人,占38.83%,未选的约占0.31%。

综合上述数据,中职生的部分学习习惯,如上课注意力、举手发言、预习复习等方面还不太令人满意,而关于理性看待考试分数、虚心向老师同学请教等方面尚可,但表现好的学生比例均不到一半。

(6)社会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初中级专门人才。

社会实践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实地从事一项生产或管理实践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对生产或管理实践活动的了解,锻炼学生的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专业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学生认识和观察社会、训练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要求学生对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而且要求学生通过专业的社会实践,进一步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具体工作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和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重要方法。作为中职学生,不仅要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科学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掌握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立业创业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应该重视专业社会实践活动,并将专业社会实践纳入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中职生的社会实践情况,我们做了如下调研:

关于中职生喜欢的社会实践。如表4所示,调查对象针对本问题的回答反映出他们对于社会实践项目的喜好,其中在“实训基地学习”最高(47.83%),其次是“参加文艺活动”(36.53%)、“社会公益劳动”(30.95%),由此可见,中职生对于社会活动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并且他们对于实训学习、公益劳动的喜欢也反映了其中职生的特质,也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作为中职生发展的潜质。

表4 中职生喜欢的社会实践活动

img14

关于中职生参加过的社会实践活动,按照选率由高至低分别是:军训(49.68%)、实训基地学习(38.10%)、参加文艺活动(28.99%)、社会公益劳动(22.62%)、参观教育基地(22.58%)、参观企业(19.78%)、学工(11.64%)、社会考察或调研(10.82%)、学农(9.86%)、创新实践小组(9.83%)。

作为一名上海市民,“参与世博、奉献世博”是我们所提倡的,那么中职生的参与情况如何呢?关于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各类志愿者的服务工作问题,被访对象中回答“参与过”的有2179人,占被访者6.44%;“没有参与,但很想参与”的有23223人,占68.59%;“没有参与,也没有想过要参与”的有8454人,占24.97%。可见,中职生虽然参与作为世博会志愿者的人数较少,但他们参与世博的意识还是比较强烈的。

在参与世博的中职生之中,认为“世博志愿者服务工作与其所学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相关”的,占参加志愿者服务的54.11%;“与所学专业有一点关系”的有29.90%;“无关”的占15.99%。认为“参与世博志愿者服务工作收获很大”的占63.71%;“有收获”的占29.67%;“没有收获”的占6.61%。认为“在世博志愿者服务中最大的收获来自专业能力的成长”的占38.79%;“社会经验的丰富”的占28.17%;“意志品质的磨炼”的占9.31%;“与人交往能力的增强”的占15.62%;“团队合作意识的增强”的占7.60%;“其他”的占0.51%。“在世博会服务期间获得过他人、学校、机构的表扬或表彰”的占70.42%;“没有获得表扬或表彰”的占29.58%。

(7)中职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反馈

为了对中职生的学习状态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课题组专门对长期从事中职学生工作的教师进行了采访。

a.上海市商业会计学校德育教研室主任 杨海慧

杨海慧在接受采访时说:“中职生对所在学校和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不高,主要因为在义务教育阶段没有对中职专业的任何了解,初中毕业对中职校的选择、专业的选择大部分是由父母包办的,很少由自己选择。同时,中职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没有明确规划,对自己所学专业就谈不上什么认同。另外,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中职生也面临巨大压力,很多学生毕业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相关,故认为在哪个学校读书,读什么专业并不重要。”(www.xing528.com)

“学校对此也有责任,学校的课程设计有时并没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专业设置等重知识轻实践,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

她建议:“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地加快高质量校本教材建设;国家应真正扎实地做好广大中职师生校企结合这篇文章;加大特色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这是吸引学生学习的最好方式。”

b.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学生科科长 汪志颖

汪志颖在接受采访时说:“高年级和低年级的中职生对专业的认知会有所不同。刚进校的新生可能对学校和专业不了解,所以认同度不高。学校可以用各种途径开展学校和专业的宣传、介绍。加强岗位体验、岗位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

2.兴趣爱好

个人兴趣是指“个人”对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情绪和喜欢的想法。爱好是具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加,时间长了可能成为生活的习惯。

关于中职生的兴趣爱好,是“阅读书籍”的有18013人,占53.20%;“看电影电视听音乐”的有27793人,占82.09%;“文艺(歌唱、跳舞、弹琴等)”的有12477人,占36.85%;“体育锻炼或比赛”的有12464人,占36.81%;“书法、绘画、雕塑”的有5687人,占16.80%;“科学试验或研究活动”的有3867人,占11.42%;“手工或制作模型”的有7250人,占21.41%;“逛街、购物”的有16391人,占48.41%;“没有明显的兴趣爱好”的有1588人,占4.69%。其中,兴趣爱好所选比例由高至低前三位是“看电影电视或听音乐”(82.09%)、“阅读书籍”(53.20%)、“逛街、购物”(48.41%),其中,“逛街、购物”排在第三位比较出乎意料。

中职生“平时不喜欢看书”的有3815人,占11.27%;“喜欢看文史类书”的有7016人,占20.72%;“喜欢看人物传记类的书”的有7188人,占21.23%;“喜欢看职业技能类的书”的有3980人,占11.75%;“喜欢看动漫书”的有14690人,占43.39%;“喜欢看小说、散文类的书”的有21583人,占63.75%;“喜欢看评论类的书”的有3021人,占8.92%;“喜欢看科普知识类的书”的有7438人,占21.97%;“喜欢看时尚休闲类的书”的有13138人,占38.80%;“喜欢看历史名著类的书”的有7943人,占23.46%。中职生喜欢阅读的书籍类型按照所选由高到低前三位依次为小说、散文类(63.75%)、动漫书(43.39%)、时尚休闲类(38.80%),可见,喜欢名著、科普类以及职业技能类图书的比例并不高。

中职生“不喜欢参加文化活动”的有9165人,占27.07%;“喜欢参加艺术类活动的,如音乐会、电影、歌舞剧表演等”的有21286人,占62.87%;“喜欢参加文化展览类活动,如书画展、邮票展、摄影展等”的有7521人,占22.21%;“喜欢参加文化比赛类活动,如征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的有4577人,占13.52%;“喜欢参加人文讲座”的有2219人,占6.55%。表明中职生对于文化艺术活动还是偏好音乐会、电影等表演性质的,而对讲座、展览、比赛等活动的喜好程度一般。

关于喜欢的节日。中职生最喜欢过“春节”的有28077人,占82.93%;“七夕情人节”的有13267人,占39.18%;“元宵节”的有14888人,占43.97%;“中秋节”的有18335人,占54.15%;“端午节”的有14466人,占42.73%;“愚人节”的有11765人,占34.75%;“情人节”的有12729,占37.60%;“感恩节”的有11068人,占32.69%;“圣诞节”的有19635人,占57.99%;“复活节”的有6593人,占19.47%。其中,春节、圣诞节、中秋节排在前三位,调查表明,中职生除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比较喜欢之外,对于西方的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的喜好程度也不低。

3.生活追求

(1)生活与娱乐方式

中职生“课余时间经常打游戏、聊天”的有24683人,占72.90%;“做作业或复习功课”的有9613人,占28.39%;“看电影电视或听音乐”的有25526人,占75.39%;“参与学校各种活动”的有5782人,占17.08%;“兼职打工”的有7044人,占20.80%;“体育锻炼”的有10058人,占29.71%;“做模型或手工制作”的有4176人,占12.33%;“看自己喜欢的书”的有17245人,占50.93%;“帮父母做家事”的有9916人,占29.29%。可见,中职生的课余时间主要用在“打游戏、聊天”(72.90%)、“看电影电视或听音乐”(75.39%)、“看书”(50.93%)等方面,表明他们课余主要“宅”在家里。

(2)消费观念与方式

中职生“平均每月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交通费、伙食费、通讯费除外)在100元以下”的有7697人,占22.73%;“100—300元”的有14045人,占41.48%;“300—600元”的有7770人,占22.95%;“600元以上”的有4243人,占12.53%,未选的占0.31%。可见,中职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每月100元至300元之间。

中职生认为“自己的零用钱主要用于买书(包括辅导读物)”的有8854人,占26.15%;“买衣服、配饰和日常用品”的有16549人,占48.88%;“聚会请客”的有7776人,占22.97%;“储蓄”的有14244人,占42.07%;“看电影、球赛或演唱会等娱乐项目”的有9359人,占27.64%;“参观各种展览”的有2587人,占7.64%;“到网吧上网或玩游戏机”的有5073人,占14.98%;“买零食吃”的有20408人,占60.28%;“买职业技能相关用具”的有3351人,占9.90%;“为他人买礼物”的有9958人,占29.41%。按照零用钱用途被选比例由高至低排序,前三位为“买零食吃”(60.28%)、“买衣服、配饰和日常用品”(48.88%)、“储蓄”(42.07%)。这表明中职生的零用钱主要用于购买零食、衣服等日常用品,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注重零用钱的储蓄,说明他们有了一定的理财意识。

中职生认为“在购买物品时首先考虑品牌”的有3223人,占9.52%;“价格”的有8401人,占24.81%;“实用”的有11901人,占35.15%;“美观”的有5647人,占16.68%;“流行”的有2245人,占6.63%;“独特”的有2338人,占6.91%。可见,中职生在购买物品时更关注物品的实用性以及价格,而不是看重品牌、流行等元素,这可能与中职生当前的经济条件有限有关。

中职生认为“想要买某样东西,却发现钱不够时会问父母要钱”的有6754人,占19.95%;“向同学朋友借钱”的有3250人,占9.60%;“暂时放弃,等有钱再购买”的有20080人,占59.31%;“决定不买”的有3126人,占9.23%,未选的占1.91%。可见,只有一部分中职生“想要买某样东西,却发现钱不够时会问父母要钱”,更多的人选择了“暂时放弃,等有钱再购买”,表明中职生在消费方面相对理性,且比较懂事。

(3)恋爱

中职生“谈过恋爱”的有16141人,占47.67%;“没谈过”的有17614人,占52.02%,未选的占0.31%。可见,中职生谈过恋爱的人将近一半。

中职生在对谈恋爱的看法上,“只要不影响学习就没什么关系”的有20696人,占61.13%;“只要不发生性行为就没什么关系”的有10533人,占31.11%;“只要两个人有真感情,就不应该反对”的有12524人,占36.99%;“学生时代谈恋爱是件正常的事”的有11634人,占34.36%;“父母或老师会反对,所以不能谈恋爱”的有2866人,占8.46%;“太早了,不应该谈恋爱”的有6220人,占18.37%;“没想过”的有4286人,占12.66%。表明中职生对于谈恋爱的观念比较开放,多数人认为如果不影响学习,谈恋爱是非常正常的。

在中职生谈恋爱的原因上,认为“一般是被对方吸引,真心喜欢”的有9378人,占27.70%;“好奇心的驱使”的有6525人,占19.27%;“一种时尚,满足虚荣”的有2969人,占8.77%;“心灵空虚,寻找寄托”的有5595人,占16.52%;“成长的必然”的有8398人,占24.80%,未选的占2.94%。表明中职生在谈恋爱的原因上比较多样化,“被对方吸引、真心喜欢”的,只占27.70%。

中职生认为“如果周围有同学谈恋爱了,持羡慕态度”的有3184人,占9.40%;“鄙视”的有1187人,占3.51%;“刻意疏远”的有1521人,占4.49%;“觉得很正常”的有24889人,占73.51%;“有压力”的有1148人,占3.39%,未选的占5.7%。这表明中职生对于同学谈恋爱比较坦然,不会受过多影响。

中职生认为“爱情与性的关系是可以有爱而无性”的有6080人,占17.96%;“可以有性而无爱”的有1057人,占3.12%;“先有爱后有性”的有8477人,占25.04%;“先有性后有爱”的有873人,占2.58%;“两者可同时存在”的有9902人,占29.25%;“两者没有关系”的有5863人,占17.32%,未选的占4.73%。可见,对于爱情与性的关系问题,中职生的认识是多样的,没有出现过于集中的情况,总体来看过于强调性的比例较小,更多的中职生认为两者可同时存在或先有爱后有性,表明中职生对性的观念比较早熟。

(4)交友情况

中职生“平时喜欢一个人玩”的有3163人,占9.34%;“喜欢和朋友、同学一起玩”的有22518人,占66.51%;“不一定”的有8074人,占23.85%,未选的占0.3%。可见,调查对象更多的是喜欢和朋友、同学一起玩。

中职生认为“现在没有要好的朋友”的有1133人,占3.35%;“有1—2个”的有5421人,占16.01%;“有3—5个”的有11003人,占32.50%;“6个及以上”的有16198人,占47.84%,未选的占0.3%。表明中职生好朋友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拥有3个以上好朋友的占到80%。

中职生“觉得自己的人缘很好,大家都喜欢和我在一起学习或者娱乐”的有14915人,占44.05%;“一般,只有个别要好的朋友常在一起学习或者娱乐”的有17063人,占50.40%;“不太好,和朋友的关系不牢固,时好时坏”的有1430人,占4.22%;“很不好,没有人想和我一起学习或者娱乐”的有347人,占1.02%,未选的占0.31%。

4.需要关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对学校及专业的认知、认同不高

与中职生对于自身身份认同度不高的情况相同,中职生对于所在学校及其就读专业的认知程度和认同度也不高。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对学校和专业缺乏了解,还有一个原因是就读中职学校并不是他们的最初选择,也不是他们所期望的,而是因为中考分数不理想才进入中职学校的,而他们所学专业也不是他们真正了解之后所做的选择,多是根据老师和家长的意见选择的结果。总体上看,中职生对学校、专业均是无奈之选,因此他们的认同感势必不高,加之在当前的评价体系下,社会对于中职学校录取低分学生就将他们与“差生”联系起来,导致中职生更加缺少认同感。

(2)学习兴趣、习惯不好

上述关于学习方面的调查数据表明,大部分中职生对于学习还是抱着比较乐观的态度,存在厌学等情绪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毕竟在之前的初中阶段,他们在学习上不是“成功者”,所以他们的学习习惯并不好,学习的主动性也不高。这些情况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初中阶段没有养成较好的学习习惯,加上之前学习的失败经历虽然不一定让他们产生厌学情绪,但势必让他们对学习产生不利影响。

(3)恋爱、性等方面的观念相对较开放

通过对于中职生恋爱观、性观念等方面的调研,反映出他们对于恋爱观念更加早熟,他们认为谈恋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同时,对于爱情与性之间关系的回答,也让我们看到他们不成熟。这主要由于中职在校学生入学平均年龄在15岁左右,处于性生理发育的开窍期。性生理的开窍为中职学生恋爱心理的发展提供了生理尺度。科学研究表明,直接联系性生理开窍的是大脑脑垂体前叶分泌的性激素。性激素的激活唤醒了性意识的觉醒。所谓性意识觉醒,是指个体意识到本人的性别,两性之间的影响,以及对待两性的态度和举措规范。大部分中职学生生理已趋成熟,性意识已经完全形成,对异性产生好感、爱慕,渴望‘爱’与‘被爱’。而与此同时,由于当前影视作品、媒体等方面的影响,中职生在心理上对于恋爱和性产生了好奇,同时随着周围越来越多的同学开始谈恋爱,势必对他们的心理造成影响。

但中职生毕竟还处在一个生理、心理不完全成熟的阶段,他们对于恋爱、性的观念还是不成熟,对爱情的看法也比较单纯,很容易出现一种心理上的巨大变动,若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中职生的学习生活,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造成无可弥补的后果。

5.针对存在问题的建议

(1)加强生涯教育,增强对学校和专业的了解

针对中职生缺乏对所在学校以及就读专业认同感的问题,学校在新生入学后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了解所进的学校,认识自己的专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面向市场,以培养合格的、市场需求大的毕业生,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充分、高质量地就业。另外,学校要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入学校、专业历史及其发展前景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了解学校和专业的光荣历史,使学生对未来发展有明确的目标,培养其职业自豪感,让学生充满信心。学校还要注重本专业的相关技能培训,使学生毕业后在走上岗位时能顺利上手。

(2)树立因材施教思想,培养人人成才的理念

中职生对于学习缺乏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初中学习的失败经历,而一个人对于知识的学习不好,并不代表他们在技能或其他方面也不行。中职教师应认真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找出他们未来发展的潜质,并通过中职生喜欢的专业课程、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形成一种“人人都能成功,人人都能成才”的理念和信心。

(3)加强教学针对性,提升中职的吸引力

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面向市场,以培养合格的、市场需求大的毕业生,使学生毕业时能充分、高质量地就业,特别在中职的高年级,更需要有多种不同的课程组合来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

政府部门应积极推进中职学校专业标准与劳动部门能力标准的对接。应通过统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发“双证”课程与教材,建立与技能等级挂钩的企业“用工制度”与“薪酬制度”等,提高中职的吸引力,使“教学内容”贴近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产业结构变化和学生实际是当前中职课程改革的方向,应通过改革,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4)形成多元评价方式,树立学习和发展的信心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发展都包括多个方面,而知识学习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因而不能用单一的评价标准对一个人的所有方面下结论。对于中职生的评价同样也应该关注多个方面,如技能发展、素质提升、行为习惯养成等,应该实行着眼于中职生的特长发展、符合中职生个性的、在智育上扬长避短的多元评价。多元评价不仅是一种替代———用自己擅长的学科替代自己薄弱的学科,更是一种激励和挖掘,通过评价,能够形成长效激励机制,不断挖掘学生的优点,放大其优点,使他们快乐地享受学习。这种错位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也没有固定的范式,它是一种非体系化的、感性的、质性的模糊评价,关注的是每个学生的积极心理,透视的是“反木桶理论”中的那块“长板”,致力于使“长板”更长。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要以欣赏作为评价的主基调,以挖掘和放大作为评价的主目标,以让中职生享受真正的学习幸福,遍尝被赏识的滋味。

(5)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习惯

针对中职生由于学习失败的经历,而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习惯不好的问题,我们应充分利用深受中职生喜爱的社会实践、实训中心学习等,采取与原有课堂教学截然不同的形式,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宣传职业方面的能工巧匠、同学中的成功案例,让学生形成自己的职业偶像,培养他们对于发展的信心和希望;在学习习惯上应该通过引导的方式进行培养,避免一味的说教。

(6)关注恋爱观、性等方面的教育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中职生在恋爱观、性等方面更加早熟,所以应该对中职生加强恋爱教育和性教育。恋爱教育不是对青少年出现问题和错误的消极防范,也不是对青少年各种变化的被动适应,而是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动、积极的影响与干预。作为一种人生教育,青春期恋爱教育针对的是和青春期变化密切相关的人生课题,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帮助青少年平稳、顺利地度过青春期;二是促进青少年独立的健全人格的形成,积极地迎接未来。

长期以来受封建意识的影响,生理教育的滞后已造成孩子人格教育的匮乏,不但导致学生时代对性“无知”,更导致学校、家长在孩子性教育上的“片面化”———甚至导致了谈“爱”色变,将“恋爱”视为“伤风败俗”、“道德败坏”,认为“性”与“恋爱”是无师自通,对此避而不谈,单纯采取“堵”的办法,导致人们对恋爱与性知识和道德的贫乏与愚昧。在学生中进行恋爱教育、性教育,有助于使中职学生了解有关恋爱和性的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婚恋态度,这既有利于培养恋爱的道德意识,也有利于培养健全的人格,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