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首席专家揭秘:病从何来

首席专家揭秘:病从何来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知道病从何来?

首席专家揭秘:病从何来

要知道病从何来?首先要搞清楚“病“是什么?

一般来说,“病”有几个概念,一种是中医的“病”;另一种是西医的“病”。其实,笔者认为中医没有“病”的概念,只有“症”的概念,即中医没有“疾病学”,只有“症状学”,中医更多的是强调症状、表现。虽然有的人把它分出“症”“证”“征”,讲“证”大一些,“症”小一些,但古代只有一个字“症”,你人为地分出“症”“证”“征”没什么意义,中医就是讲一个“症”字。有人反对说,我们中医也有病,“狐惑病”“百合病”,但这也只是个别特定症状的特定名称而已。

西医的“病”是“疾病”的意思。西医有“疾病学”,西医的病是建立在病理、生理学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形态学基础上的。比如肺癌,西医只要CT或MRI、肺组织活检证实是肺癌,就会分出大细胞癌、小细胞癌……然后根据癌细胞的类型决定治疗方法,或化疗,或手术,或放疗;而中医只有咳嗽,或者咳血、消瘦等症状,中医会从“咳嗽”的症状出发,辨阴阳、虚实等,再决定用药,当然中医也可以利用现代科学,借助于现代仪器,发现肺上有个东西,然后从咳嗽这个症状出发,判断身体各个部位的情况,再辨证施治。

再比如“头痛”是一个症状,中医就只有“头痛”这个症状,会根据头痛,辨别是肝阳上亢导致的头痛,还是气血不足导致的头痛,找到病根,然后对症治疗;而西医要诊断头痛是感冒?还是神经性头痛?血管性头痛?

所以,中医一定是从症状出发,抽丝剥茧,逐渐搞清是身体的哪方面出了问题,再来治疗,而不是从某个化验、某种仪器检查、某个病理检查出发诊断疾病的。

西医有疾病学,中医有症状学。症状学是很伟大的,它是通过症状来反映疾病的状态的。如“胃脘胀气”是个症状,它不是个病,从西医病理学角度讲,它可能是胃癌胃炎胃溃疡等,但中医就要从症状入手,分析、了解症状发生的原因,对因治疗。

我们现在有的中医大夫则不然,老百姓都知道自己患的是冠心病,他们却非说人家是“胸痹”,说统编教材就是这样说的。“胸痹”是什么?也是症状,它可能是冠心病的症状,也可能是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的症状,甚至有时候气胸都可以叫胸痹。

所以说中医不是抱着几个名词不变,而是要把中医的精髓传承下来,把中医“天人合一辨证论治动态发展”的观念发扬光大。笔者常讲中医要“继承创新,不离大宗才是大智慧”。

知道了“病”是什么?或者说知道了中医的“症”是什么?“病”的表现是什么?那么“病”到底从何而来呢?或者说“症”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

“病”可以简单地分为两类。(www.xing528.com)

一类是简单病,简单病是指由单一因素导致的疾病,如感冒、肺炎鼠疫、SARS、艾滋病等。简单病多半是传染性疾病,它的发病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某种细菌或病毒或别的微生物侵袭。它的发病原因简单,预防起来也立竿见影,只要能预防这种致病原,就可以预防这种病。比如说流行性感冒,只要注射流感疫苗,少去人口稠密的地方,注意洗手,特殊情况戴口罩,加强个人防护等,就可以预防。

另一类是复杂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它们是怎么得的呢?它的致病因素不止一个,而是由很多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我们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简单病(或者说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复杂病(非传染病)逐年上升,现在位居中国各地区死亡率前三位的,即为肿瘤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三种疾病。

那么这三种病是怎么得的呢?就拿肿瘤来说,它的症状表现各种各样,影响因素也复杂多样。如肝癌,与黄曲霉素有关,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关,与情绪不畅有关等;肺癌与粉尘有关,与空气污染有关,与吸烟有关,有人说女士不吸烟为什么得肺癌?它可能与厨房油烟有关;胃癌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关,与Hp(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有关;高血压病与遗传因素有关,与饮食有关,与长时间精神紧张、工作压力大有关,与缺乏运动生活方式有关。总之,复杂病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很难分清到底是哪一种或哪几种原因导致的。

那么,我们如何抵御复杂病呢?是否真的就复杂得让人束手无策呢?也并非如此。不难看出上述因素虽然复杂多变,但不外乎与情绪紧张、生活习惯、饮食习惯有关。可以说令现代人头痛的、棘手的病,有相当一部分是“思”出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吃”出来的。

中医治未病,预防复杂病就要遵循中医的天人合一、动态变化的理念,就要改变你现在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

对“思”出来的病,要改变心态,看你现在的心身环境等是有益于对抗疾病,还是有助于疾病产生。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恶劣的情绪为各种疾病进入身体打开了一扇自由的大门。”所以,对于“思”出来的病,就要解决观念问题。比如情绪不好的时候,身体免疫功能低下,容易产生多种过敏性疾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也可以归结到“思出来的病”。如SARS袭来时,我们都知道要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家里注意开窗通风等。那么,为什么手足口病来袭时,还有不少小孩死亡呢?主要是思想重视不够,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对于“吃”出来的病,就要从“吃”入手。如何解决“吃”出来的病,将在“中国人的饮食观念必须革命”部分中详细介绍。

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权威调查显示,影响个人健康和寿命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项:遗传因素占15%,比如父母有糖尿病,子女得糖尿病的概率比较大;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因素占10%,它包括失业、下岗、意外、各种社会压力等造成的影响;自然条件和气候环境因素占7%;我们常常所依赖的医疗卫生因素只占8%;其实,最重要的是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它占到了影响健康因素的60%,是指由于人们自身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个人、群体乃至社会的健康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如不合理饮食、吸烟、酗酒、久坐而不锻炼、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吸毒、性乱、不遵守交通规则等。

所以,我们的健康应该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