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尿 血
医案一
高某,男,40岁,干部。因体检发现:尿隐血(),尿蛋白(+),血压165/ 100mmHg,B超提示:左肾结构欠规则。膀胱镜(-),结核(-),GFR降低,西医认为“肾小球肾炎”可能性大。给予“激素”及“潘生丁”等西药,兼服中药,然血尿始终不消,病经1年有余。请刘老会诊时,尿隐血(),尿蛋白(±),伴有心烦不寐,口干,五心烦热,腰痛,下肢痿软无力,小便频数,量少色黄。视其舌红绛而苔薄黄,切其脉细数。脉证合参,刘老辨为少阴热化之证。为肾水不足,心火上炎,心肾不交。治当滋阴泻火,养血止血,交通心肾为法。方用:黄连10克,黄芩6克,阿胶12克(烊化),白芍15克,鸡子黄2枚,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医嘱:勿食辛辣肥腻之食品。上方服药7剂。检查:尿隐血(),红细胞0~10,心烦与不寐均减,仍有多梦,小便黄赤,带有泡沫颇多。舌质仍红,脉来弦滑。反映了药虽对证,尚未全面控制病情,因阴中伏火不能速解也,继用上方加减出入,约1个月余诸恙悉退,随访已无复发。
【按】 本证为少阴热化证。热则伤阴动血,此已必然之事也。辨证关键在于心烦少寐,舌红脉来细数。《伤寒论》中曰:“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本证的心中烦,不得卧,与栀子豉汤的虚烦不得卧不同,栀子豉汤是邪火扰于胸膈,舌上有黄白相兼之苔。治宜清透郁热;本证为阴虚阳盛,除心中烦,不得卧外,舌质红绛而干燥少津,脉细数,纯为水枯火炎之象,治宜滋阴降火。
引自《刘渡舟验案精选》
医案二
邓某,男,28岁,已婚,工人。1987年7月23日入院,病历号7816。主诉右中上腹痛2年,右侧腰痛1年半,肉眼血尿5个月。经治疗无效,请北京协和医院及北医二院肾病科会诊,确诊为“慢性局灶性肾小球肾炎”。胃镜检查确诊为“十二指肠球炎”。于9月13日请祝氏诊治。症见头晕、乏力、面色灰暗,双眼睑浮肿,午后腰膝酸胀,右上腹痛,空腹时较甚,不反酸,饮食欠佳,多梦,右侧腰痛,右下腹痛,尿道不适。尿化验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舌质淡暗,脉细弦。辨证:脾肾虚损,热伤血络。治法:滋补脾肾、清热凉血。处方:生黄芪、生地榆各30克,党参、白术、川续断、山茱萸、柴胡、升麻、瞿麦、茜草、生艾叶、阿胶各10克,生地黄、生侧柏叶各15克,三七粉3克(冲服)。水煎服,连服42剂。10月25日复诊:其头晕、浮肿基本消失,右上腹及右侧腰痛有所减轻,饮食增加。尿化验: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满视野。处方:知母、黄柏、牡丹皮、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干姜、石韦、生荷叶、海螵蛸各10克,茯苓、大蓟、小蓟各15克,白茅根、花蕊石各30克,三七粉3克(冲服)。11月23日三诊:上方服28剂后自觉各症状基本消失,偶感乏力。舌质转淡红,脉弦细有力。尿化验蛋白(+),红细胞20~30/高倍视野。拟补中升清、凉血益阴法,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生地榆、生黄芪、生侧柏叶、白花蛇舌草、白茅根、花蕊石、益母草各30克,党参、苍术、白术、阿胶、柴胡、升麻各10克。服药10剂,尿化验: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上方又服10剂,连查尿常规4次均正常。于1988年1月5日治愈出院,随访1年半未复发。
【按】 肾炎,多属于中医“水肿”范畴,若以血尿为甚,亦可列中医血证之“尿血”中。本案二者皆备,以尿血为甚。青壮之人,饮食失节,摇体劳苦,而脾胃受损,是以先患有胃肠疾病(十二指肠球炎),继之脾病及肾,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致脾肾两损。脾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虚日久则生化匮乏,中阳不振,血失所统,故现胃脘疼痛,头晕乏力,尿血等症;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腰为肾之府,肾精不足,阴虚内热,是以血阴受灼,亦病尿血,且腰痛腿软。脾主湿,肾主水,水液之代谢则赖脾之运化、肾之气化,若二脏受损,则水湿内停,溢于肌肤而为肿矣。祝氏深谙其机,故从脾肾论治,以补中益气、六味地黄二方先后天并治,加瞿麦、茜草、阿胶、侧柏叶、荷叶、白茅根、大蓟、小蓟、三七、益母草、花蕊石等凉血、化瘀、止血之品疗其血尿;其中瞿麦、益母草、白茅根,与白术、茯苓、泽泻、生黄芪等相伍又能利水退肿。精血同源,水血并治,脾肾共补,故效若桴鼓。
引自《祝谌予临证用方选粹》
医案三
施某,男,53岁,印尼华侨。1962年4月16日初诊,患者述:2个月前,开始右侧腰痛,尿血,经某医院X线摄片检查发现,右侧输尿管相当于第3腰椎之下缘处,有约0.8cm×0.5cm之结石阴影,同年3月又进行泌尿系静脉造影,结石下移至骨盆腔,估计距离输尿管口约5cm,因来求诊,疏以猪苓汤治之。处方:猪苓9克,茯苓9克,泽泻12克,滑石18克,阿胶9克。水煎服。1962年4月25日二诊:前方服14剂,小便血止,尿转短赤,仍腰痛。1周前,腹部X线平片检查,结石位置未动,改服下方:金钱草60克,滑石15克,石韦12克,冬葵子9克,海金沙12克,车前子12克,泽泻12克,茯苓9克。水煎服。上方服近20剂,结石排出,诸症消失而痊愈。
【按】 本案为岳美中治疗尿血验案之一。为湿热型尿路结石所致尿血证,先投猪苓汤,虽尿血止,但湿热未除,结石未下。虑其血止阴复,宜当专力清热利湿排石,易石韦散加减主之,结石终得以排出,诸症消失而愈。岳氏论对泌尿系结石的论治,形体壮实皆以祛石为主,善用三金(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二石(石韦、滑石)、王不留行、牛膝等。体虚者,则攻补兼施。
医案四
黄某,男。2日前曾尿血2次,尿血后小便次数增多,眠、食均受影响,动则气促。其病在肾与膀胱。生阿胶30克(3次烊冲),苎麻根60克,五味子9克,牡丹皮9克,菟丝子15克,蚕茧20只,桑螵蛸15克。二诊:前2晚尿中混有血滴,小便次数减少,睡眠食欲均较好,唯皮肤发痒难受。生阿胶30克(烊冲),潞党参12克,蚕茧20只,五味子5克,覆盆子12克,枸杞子12克,山药12克,桑螵蛸12克,菟丝子18克。三诊:药后14天,尿血已止,步行仍气促。脊椎不能挺直,据述已14年矣。肉苁蓉18克,黄芪12克,阿胶30克(烊冲),枸杞子12克,党参12克,五味子5克,覆盆子12克,山药12克,桑螵蛸12克,菟丝子18克。四诊:诸恙悉减,原方加杜仲9克,川续断12克,狗脊18克。持续服用一段时间。
【按】 尿血病在下焦,丁甘仁所谓“肾阴不足,君相之火下移小肠,逼血下行”。此病人尿频,腰酸行动气促,15年前脊背即不能挺直,其为肾虚无疑。眠食均差,则与心脾亦有关。初诊一面滋阴降火止血,一面固摄肾气。二诊则重在两补脾肾,其皮肤发痒是血虚不荣,不宜套用风药。三诊血止,各方面情况俱有好转,乃用党参、黄芪、山药补脾,脾旺始能统血;肉苁蓉、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五味子、桑螵蛸补肾,肾气足则摄纳有权。四诊加杜仲、川续断、狗脊兼治腰脊。叶天士曾说“毋见血而投凉”,盖血证亦有虚实、寒热之分。此案为虚证,故以补益脾肾为大法,仅初诊用凉性之牡丹皮、苎麻根。至于蚕茧既善止血,又有治消渴、尿频之效,此例用之颇合。
引自《章次公医术经验集》
医案五
马某,女,22岁。回族,未婚,运动员,住呼市回民区,1980年5月25日初诊。主诉:尿血、淋漓涩痛2个月。病史:2个月前患者曾小便频数,淋漓作痛,治愈后又因赛球而突然尿血,腰部酸痛。化验小便:红细胞满视野,有白细胞、脓球及蛋白等。初步诊断为肾盂肾炎。治疗经过:从开始尿血即用青霉素、链霉素,每日肌注,内服消炎利尿药,治疗2个月,血尿不减。现在症状及治疗:腰酸痛而困,周身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无华,小便频数,且颜色鲜红如血。饮食尚可,大便正常。脉沉弱而微数,苔白。此为下焦湿热,内结膀胱,阴络伤损。由于久患,造成阴虚,故以育阴利水兼止血之猪苓汤加味治之。猪苓10克,泽泻12克,云茯苓10克,阿胶10克(烊化),滑石15克,生地黄12克,车前子10克(布包),墨旱莲10克。水煎2次服,共服6剂。服2剂后,血尿减少,腰痛亦轻,6剂尽,看不见血尿。二诊时,因月经来潮,未验小便,又依前方服6剂,化验小便,蛋白微量。6月7日三诊,一切均好,惟呕恶不欲食,改用小柴胡汤2剂而愈。
【按】 尿血在《内经》中早有记载,称为“溲血”或“溺血”。所谓尿血,即血如水下。血淋与尿血,同是小便带血,鉴别点是:血淋出于膀胱或尿道,淋则淋涩作痛,血尿出于肾脏,路经膀胱,虽尿血而不疼痛。其病因同是热结下焦。《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篇》中指出:“热在下焦则尿血。”血淋之证,多因热蓄肾与膀胱所致。肾与膀胱为表里,经脉相通,互相影响。此病初起是热结膀胱,其血溺出时,有淋漓不通之象,乃为实证。实证治愈,又因劳倦伤及肾脏,故腰部酸痛。此证多由肾虚亏损,下焦结热,或内脏损伤,妄行之血渗入胞中所致。况且又日久血尿不止,已造成肾阴亏虚,故尿色虽鲜艳而如尿长流,绝无滞碍,阴虚阳浮,上扰清窍,故头目瞑眩。当清热滋阴,兼用止血之药,故采用猪苓汤育阴利水而配以生地黄、墨旱莲、车前子滋阴兼清热之品以治之。此方即五苓散去肉桂、白术加阿胶育阴,滑石清热,以治少阴之水热,寓育阴于利水之中,为利小便之润剂。专治因下焦蓄热而致的阴络伤损的尿血、血淋。淡以渗湿,寒能胜热。茯苓甘淡渗脾肾之湿;猪苓甘淡,化气行水;泽泻咸寒胜热,利水通淋而补阴不足,兼泄肾与膀胱之蕴热;滑石甘淡而寒,体重降火,火熄血自不妄行;阿胶甘平滑润,既能通利水道,使热邪从小便下降,又能止血;生地黄滋阴降火;墨旱莲凉肾止血;车前子通利膀胱兼补肾窍。如此热减而血渐止。随后因呕恶不欲饮食,而改用小柴胡汤2剂治愈。
引自《李凤翔临证经验集》(www.xing528.com)
医案六
吴某,女,37岁,教师。1999年7月29日初诊。主诉:尿血1天。3天前从烟台来京旅游,坐火车劳累,加之天气炎热,出现尿频、尿急,昨天又出现尿血,月经后错,量色可。1956年曾患泌尿系感染一次。刻下症见:尿频、尿急,小便色深如浓酱油色,尿时尿道口痛,伴小腹坠胀,纳眠可,大便调。舌淡红,苔白,脉滑数。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尿(咖啡色),白细胞(WBC)>100,红细胞(RBC)>300。辨证立法:膀胱湿热,灼伤血络。治宜清利湿热,凉血止血。方用八正散加减。处方:小蓟20克,生地黄30克,瞿麦15克,白茅根25克,车前草20克,醋柴胡20克,黄芩10克,木通10克,五味子20克,炒栀子10克,琥珀末2克(冲),甘草10克。5剂。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医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多饮水,勿劳作。治疗经过:服上药3剂后尿色转淡,7剂后尿清,小腹坠胀消,小便时尿道口微感不适,尿常规(-),高倍镜下可见白细胞为0~1。上方减瞿麦、白茅根、琥珀,加滑石10克,太子参20克,乌药10克。再进5剂后,诸症皆消。
【按】 尿频、尿灼痛、尿血、脉滑数均为下焦湿热之证,结合病因应属湿热淋之血淋范畴。故治用八正散合经验方“五车黄醋”(五味子、车前子、黄芩、醋柴胡)清利湿热,加小蓟、白茅根、琥珀凉血止血。5剂见效,10剂治愈,可谓收效甚速。
引自《高忠英验案精选》
医案七
潘某,男,69岁,常州市潞城镇水庄底农民。初诊1997年8月10日。腰周围寒冷,已经五载,今年尤甚,逐渐延及右脚足跟,酸软无力,不利上下楼,并出现低热,小便呈黄酒色,甚时见血色,纳谷、大便尚可,脉滑,苔薄腻,舌质晦暗。分析病情,肾虚膀胱热,似为易见,但以舌质看,尤其如此年龄,病非一般,暗藏危机!姑为壮腰清利安络。嘱去医院检查,进一步明确病情。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炒生地黄20克,赤茯苓15克,瞿麦15克,萹蓄15克,六一散20克(包),淮牛膝15克,蒲黄炭15克(包),土贝母15克,当归10克,贯众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鲜车前草5株(打),5剂。又见血尿,小便涩,另用鲜牛膝草连根500克,鲜车前草250克,打汁,略温,一日服尽,连服三五日,利尿血止为效。二诊:上药连续服用。20剂,诸症平稳,要求改为丸方,便于农忙继服。丸方:独活100克,桑寄生150克,炒川续断100克,淮牛膝100克,大生地黄150克,当归100克,女贞子150克,墨旱莲100克,血余炭150克,蒲黄炭100克,牡丹皮100克,黄柏100克,赤茯苓100克,阿胶珠100克,飞滑石100克,莲须100克,太子参150克,麦冬150克,车前子100克,陈皮100克。上药共为末,另用白花蛇舌草、贯众各150克,煎浓汤泛丸。三诊:11月18日。上药服完,诸症见轻,低热亦退,小便亦无赤色,纳谷睡眠均可。医院检查:肾脏无明显异常,但确诊为膀胱癌。病人情绪尚稳定,为处煎丸二方。煎方: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炒川续断15克,炒生地黄20克,当归10克,生黄芪15克,赤茯苓15克,瞿麦15克,萹蓄15克,六一散20克(包),蒲黄炭10克(包),淮牛膝15克,炙杜仲15克,浙贝母(因无土贝母)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石见穿30克,5剂。丸方:独活100克,桑寄生100克,炒川续断100克,牛膝100克,炙杜仲100克,川芎70克,当归100克,党参150克。上药共为末,另用野黑豆150克,焦神曲150克,煎浓汤泛丸。1998年7月25日,小便骤然见血,已连续两三天,来电询问是否病变了,如何处理?其余尚然平稳。嘱用牡丹皮20克,益元散包30克,失笑散30克,3种药浓煎另服,并以此汤送服丸药。后又尿清、血止。病人至今尚健在,没有恶化。1999年2月11日来函贺春节,录其一段话,很有意思,可知近况。“去年7月25日骤然小便见血,幸在电话中得到处理办法,那3种药(即牡丹皮、益元散、失笑散)真灵,当天煎服,4小时后即见奇效,小便清澈。共服8剂,小便完全恢复正常。从初诊到现在为止,煎药已经服用190剂;丸药已经泛7料,每料2.5千克。土牛膝草、车前草汁,服过1000多克。现时还在服用丸药,从不间断。腰周围寒冷症状,已经减去一半,小便(除有几次出血外)基本正常。膀胱部位亦无不适。身体状况,胃纳尚佳,睡眠充足,精神愉快,从未有过感冒发热等;惟在体力上较差一些而已”。2000年5月,家属来宁就诊,据述潘老尚在继续服用上药,生活起居亦可。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丁光迪》
医案八
周某,女,48岁。1981年11月29日初诊。血尿数天。患者解肉眼血尿已数日,伴小腹胀坠,检查尿常规,镜下满布红细胞。诊得舌质淡红,脉虚沉细。诊为尿血,证属气虚下陷。治宜升举中气,止血祛瘀。方用补中益气汤化裁。处方:党参20克,白术6克,黄芪20克,升麻10克,柴胡5克,大枣15克,阿胶10克(烊化),陈皮5克,田三七末3克(冲服),当归5克,炙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服药后血尿止,小肚胀坠消失,检查尿常规正常。1982年5月随访,未见复发。
【按】 尿血,尿道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溺血。夫血随气行,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气虚则血脱。本例脉虚沉细,舌淡红,显系气血两虚而以气虚为主。在治疗上取补中益气汤以升补中气,使气不下陷,可使溺血止而小肚胀坠消除。辅以阿胶珠止血补血,田三七末止血消瘀,故能收效迅速。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林沛湘》
医案九
王某,男,21岁。初诊:1992年3月2日。主诉:发现血尿4天。1周前曾感冒,咽痒声嘶,服感冒药(具体不详)后,于4天前感腰部隐痛,尚无尿频尿急,但见血尿,尿检红细胞()。5年前亦因感冒3天后出现血尿。尿检:红细胞。白细胞少许,蛋白痕迹。诊查:面色不华,咽部仍有不适感,腰酸隐痛,无尿频尿急,两肾区无明显叩痛;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尿检:红细胞,白细胞少许。B超检查双肾、输尿管和膀胱未发现结石。辨证:外感风热之邪,热移下焦,蓄于肾及膀胱,热伤血络则尿血。中医诊断:血证(尿血、热移下焦)。西医诊断:血尿待查①尿路感染;②其他待排。治则:清热疏表,凉血止血。处方: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蝉蜕6克,紫苏梗12克(后下),淡竹叶12克,白茅根15克,炒小蓟15克,鸭跖草15克,茜草30克,车前草15克,凤尾草20克,牡丹皮9克,炒陈皮9克,炒谷芽、麦芽各18克。5剂。二诊:表邪解,血尿亦止。尿检正常。寐况欠佳,有时腰酸、苔薄黄、根略腻。前意增损。上方去连翘、蝉蜕、紫苏梗、小蓟、茜草、牡丹皮,加炒黄芩12克,炒酸枣仁12克,首乌藤15克,炒狗脊30克,炒杜仲15克。14剂。三诊:2次复查尿液均正常,腰酸有好转,寐况亦改善,面色仍较苍白;苔薄白;脉细。继以益气健脾调理。处方:党参15克,炒白术9克,茯苓15克,生薏苡仁30克,炒白芍9克,制黄精15克,枸杞子9克,淡竹叶12克,神曲12克,炒陈皮9克,大枣10克。7剂。
【按】 本例5年中先后2次血尿,皆于感冒三四天后出现。其面色苍白少华。杨氏认为患者系正虚不能抗御外邪,邪热下注肾与膀胱灼伤血络而致尿血,故先予疏风清宣凉血之品以治外感邪热,血止后继用益气健脾补肾淡渗调理善后。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杨继荪》
医案十
林某,男,38岁,空军飞行员。初诊日期1966年2月19日:于1962年开始每5~6个月发作1次尿血,因别无所苦,未予重视。但自今年1月16日尿血加重,服止血药不见效,方到医院检查,但经协和、301、北医等医院行膀胱镜、肾盂造影等检查均未见异常。查尿为血尿,色鲜红,红细胞满视野,尿蛋白(),怀疑肾癌,但又通过其他检查,未能确诊。舌苔白,脉细弦。胡老以芎归胶艾汤合桂枝茯苓丸:生地黄一两,当归三钱,桃仁三钱,牡丹皮三钱,桂枝三钱,白芍三钱,茯苓三钱,泽泻三钱,阿胶三钱,艾叶一钱,生薏苡仁八钱。结果:上药服3剂,尿色变淡,而出现小血块。服7剂后,尿中血块消失,查尿蛋白(-),红细胞(-),因有效连续服30剂。4月10日来请教胡老今后治疗,胡老谓:即无尿血亦无症状,可停药,若有反复可再来诊。
【按】 此是无痛尿血,当首先怀疑癌症,但各项检查未能确诊,西医诊断确实不明。而中医辨证因无症状,也无从下手,曾问胡老何从辨证,胡老指示两点,一是尿血色鲜红多为热;一是尿血已久多为瘀,故拟芎归胶艾汤合桂枝茯苓丸加生薏苡仁补虚凉血、祛瘀活血一试。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真乃医者,意也。
引自《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