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州县地处广西西南边境,西北与越南接壤,是一个有1200多年历史的边境名城。龙州边境线长180多公里,有国家一级口岸1个,国家二级口岸1个,边民互市点3个。全县总面积2317.8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2009年数据),世代居住着壮、汉、苗、回、瑶等12个民族,壮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
龙州古为百越地,秦为象郡辖地。汉初属南越国。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郁林郡雍鸡县地。唐先天二年(713年),置羁縻州,地属广州郁林郡,为县境建制之始。1913年置龙州县,1937年改为龙津县,1962年复设龙州县。
龙州人文景观和历史胜迹丰富,集战场遗址、民族特色、南国风光和异国情调于一身,文化底蕴深厚,有广西最早的铁路、广西最早的电报局、广西最早的政法专科学校、广西最早的海关等几十个“广西政治历史文化之最”;有“南疆长城”之称的小连城以及红八军纪念馆、中山公园、法国领事馆旧址、紫霞洞、陈勇烈祠等。国家级弄岗自然保护区内物种丰富,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国家级保护动物白头叶猴、“花族皇后”金花茶和有千年树龄的“枧木王”等。
小连城
小连城又名榜山,位于龙州县城西5公里处。其山脉绵长,最高海拔310米,占地1.4平方公里。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抗法名将、广西提督兼边防督办苏元春为抵御法国军队入侵在此设立了边防军事指挥部,依山势共筑有炮台15座,装备德国克鲁伯大炮,扼守龙州的水陆门户,时为中越千里边防线上的指挥中枢兼提督行辕,是一处重要的国防要塞,有“南疆长城”之称。因炮台之间的数十里山巅铺石修路,垒石砌墙,连成一体,犹如一座长城,故得此名。
小连城由保元宫和炮台群两部分组成。保元宫建于主峰南山腰一个天然大溶洞内,是苏元春聚将谈兵、筵宾宴乐、镇边居停的场所,在洞口可俯视四周。洞内上阁下厅,雕龙刻凤,筑有太乙门、报恩亭等亭台楼阁,有天阙、玉阙、麒麟壁、九龙壁、演武台等建筑。特别是一幅九龙壁,为当时除故宫外独有,珍贵异常。整个保元宫规模宏大,造型精巧,金碧辉煌,俨然一座帝王行宫、云间仙阁。
炮台群沿山峰修建布置,炮台间有城墙相连环护。举目但见炮台林立,炮眼森然,宛如龙盘虎踞,仿佛铜墙铁壁。整个炮台群绵延十数里,建有兵房、弹药库等设施,主炮台“镇龙炮台”主炮座占地达2000平方米。其他支援设施还有建于山下的小垒城、军械局、兵营、军垦田等,气势恢宏,是当时广西重要的军事要塞。
小连城自民国初期便成为一个观光胜地,留有为数众多的摩崖石刻,但由于自然破损和“文革”期间的破坏,已显得破败。1981年被定为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和1997年两次维修。中央电视台曾四度到此拍摄,在“神州风采”、“华夏一绝”节目作了专题介绍。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位于龙州县城龙州镇新街,又名红军楼,由红八军军部旧址、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和新建的展览陈列大楼构成。军部旧址为一幢法式三层楼房,砖墙、本板楼层;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为一幢中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这两栋楼房原皆为“瑞丰祥”钱庄,邓小平1929年到龙州布置起义前期工作、1930年领导龙州起义创建红八军时,均在此办公和居住,为红八军的指挥机关。期间,邓小平于军部门前种下两株柏树,现仍郁郁葱葱,生机勃勃。1971年和1978年,邓小平曾两次问起这两株柏树的生长情况。新建陈列展览楼为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现代建筑风格,收藏和陈列红八军将士的历史文物。
军部旧址和左江革命委员会旧址一直保护得很好,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人民银行驻地,1963年被列为自治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建成纪念馆。1988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复原了当年的会议室和邓小平卧室。2001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
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位于龙州县城龙州镇利民街,面积35公顷。此地原为东汉“马伏波营垒遗址”,自1905年庄蕴宽以太平思顺道台兼任边防督办驻龙州时,在此建“篑山”始,历任边防督办、军政要员因喜欢园内的山明水秀、湖光山色而修建有一山、建五亭、一池、二湖、三洞、两桥以及动物园、中山纪念堂、图书馆等。1927年桂系将军韦云淞驻师龙州县,将之建成公园,并命名为“中山公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八年抗战期间,公园成为狙击战场,因遭战火,园多荒芜。
新中国成立后,两次重修,景观已复原貌。全园分为虎石、别有洞天、天桥、篑山四个景区,胜景天成,既有砺山带河的奇山秀水景观,又有玲珑俊秀的亚热带园林特色,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内涵。现有伏波庙、碑林、光复亭、来风亭、烈士纪念碑、武建军资念塔、铁桥头保卫战遗址、国民党一八八师抗日阵亡将士墓、亚热带奇花异木等。
陈勇烈祠
陈勇烈祠又名追忠祠,是为纪念在中法战争中牺牲的名将陈嘉而建的祭祀专祠,位于龙州县龙州镇南门街。陈嘉英勇善战,战功显赫,后因旧创复发于1885年逝于龙州。陈嘉生前获赏穿黄马褂,死后清廷赐谥勇烈,国史馆立传,广西提督苏元春奉旨择址并亲自督工修建其祠,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建成。祠占地近万平方米,现存前殿、揽秀园和昭忠祠及前面大院,有石砌宽台阶直通河边,大门旁的古炮尚存两门。全祠气势威武,飞檐盘龙,门首雕花,是一座保存较好,具有较高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清代建筑,1981年被定为自治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法国领事馆旧址
法国领事馆旧址位于龙州县城龙州镇利民街,建于1896年,是广西第一座外国领事馆,为两幢长方形法式建筑,层高5米,砖墙,石质地板,旋梯和楼板全用红木精制,铣铁皮盖顶。四周是大拱门,拱门内为2米宽走廊,每幢建筑面积876平方米,总面积1752平方米,建筑周围全由高大樟树环护,馆原址位于河西岸篓园角,现址原为中法合营的龙州至同登铁路龙州火车站,后铁路因轨距争执停办,领事馆遂于1908年迁入,直至1949年8月撤走。(www.xing528.com)
法国驻龙州领事馆旧址 (王海波/摄)
龙州政治历史文化之最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政治的原因,龙州县开发较早,有许多“广西之最”,在全国也享有盛名。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从湖南零陵开辟,经广西漓江、浔江、郁江、左江过龙州通越南的水路航道,是广西最早的古商业航道之一。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龙州县境内的水口关、平而关是广西最早与越南进行民间贸易的关口。
清光绪十年(1884年)设置的龙州电报局,是广西最早的电报局。
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广西边防督办苏元春修筑龙州至镇南关(今友谊关)的军路,是广西最早可行驶汽车的军用公路。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龙州被辟为对外陆路通商口岸,是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同一时间设置的龙州海关,是广西最早的海关。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建筑的龙州火车站和龙州铁路局,是广西最早的火车站和铁路局。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苏元春在龙州镇西门外公母山脚创办的制造局,是广西最早的兵工厂。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庄蕴宽在龙州开办的将弁学堂,是广西最早的军官学校;同年创办的龙州新龙银号,是广西最早的官办银行。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龙州创办边防法政学堂,是广西最早的政法专科学校。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广西巡抚张鸣岐在龙州县龙州镇南标营办的陆军讲武堂,是广西最早的陆军学校。
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通车的龙州铁桥,是广西最早的铁桥。
民国八年(1919年),从南宁架设至龙州的军用长途电话线路,是广西最早的长途电话线路。
民国十六年(1927年),广西全边对汛督办署开办的广西边务学校,是广西最早的以外文为主、专门造就边务外事人员的学校。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西南航空公司开辟的广州至龙州航线及在龙州设置的航空分公司,次年5月开办的航线,是广西最早的民用航空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