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徐霞客的石碑 (苏道深/摄)
上林县位于广西中南部、大明山东麓,总面积1890平方公里,总人口46万,是一个以壮族为主(80%以上的人口为壮族)的多民族聚居县。秦朝时属桂林郡地,唐武德四年(621年)设置与现名一致的县级行政机构。县名来源于县治附近有洞口名为“上林”(壮语“有泉水流出的洞口”的音译)。
上林集天地之灵气,汇山水之精华,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悠久深厚的文化沉淀。其中有被誉为“广西庐山”的大明山、“水上桂林”的大龙湖、令大旅行家徐霞客流连忘返的三里洋渡,以及堪称壮民族文化瑰宝的唐城唐碑遗址和岭南状元村——不孤村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徐霞客与三里洋渡
三里洋渡是一个泛指的地名,它包括现在上林三里镇的大部分、澄泰乡洋渡村及其附近的村庄和一些交界的乡镇,属典型的亚热带喀斯特地貌,山环水抱,由江水、翠竹、蓝天、白云、奇峰组合成一幅绝妙的风景画。
当年,在一个多雨的冬春之交,一袭长衣长袖的徐霞客,在一名挑夫、一名仆从的陪同下,从宾阳地界风尘仆仆地进入上林的洋渡三里,随后在此停留考察长达54天,比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停留的时间还多一天,这是他在全国考察时间最久的地方。他的《徐霞客游记》共60万字,而专门记述上林的文字就有近1.4万字,内容包括上林的地理、民族风情等方面。三里洋渡一带的山洞是他最感兴趣的地方,大约有17个岩洞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用优美的笔调,描述了韦龟洞、独山岩、佛子岭、九龙洞等。
“大宅颂”和“智城碑”
在上林三里洋渡附近,有一块被称为“岭南第一唐碑”的“六合坚固大宅颂”古碑(简称“大宅颂”),此碑刻于唐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史传作者为当地壮族首领韦敬办(一作韦敬辨)。碑文共17行386字,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激烈的阶级斗争,是广西较早用汉字记载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事件的碑刻,对研究壮族历史、文化、风俗乃至生活习惯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而在距此不远的白圩镇爱长村,则是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智城唐城遗址。据广西博物馆研究人员称,此城利用三面环抱的天然绝壁建成,然后构筑三道城墙将内城外城分开,这在全国十分罕见。清朝有文字称,智城城址为唐初当地土著澄州刺史韦厥及其子廖州刺史韦敬办所建的庄园式城镇,是南方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唐代壮族城址。
在智城唐城遗址的一处石壁上有块“廖州刺史韦敬辨智城碑”(简称“智城碑”),刻于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697年),碑文目前可以看到24行1115字。碑文中刻入了武则天创造的“日、月、星、辰”等6个异体汉字,说明处于“南蛮之地”的上林与当时的中原已经有了非常密切的联系。它同“大宅颂”一样有1300多年的历史,也是目前发现的壮族人民较早使用汉字来记载的石碑,被认定为“岭南第二唐碑”。
“水上小桂林”——大龙湖
大龙湖位于上林县西燕镇的大龙湖景区,距县城25公里,是1958年拦蓄地下水而成的人造高山平湖,为世界十大岩溶水库之一,景区分为龙湖和龙洞两部分。湖美洞奇,有“水上小桂林”之称。(www.xing528.com)
泛舟在龙湖上,恰似“船在水上走,人在画中游”。四周高山环抱,层峦叠嶂,碧水连天,波光粼粼。湖内共有登干岛、独秀峰、岜当山、鲍鱼山等10多个小岛,有的像梳妆美女,有的像垂钓老人,有的像饮水骆驼,还有的像仰首长龙……异状纷呈,千姿百态!
“水上小桂林”——大龙湖 (黄吉遇/摄)
龙洞在水库的排洪道上,洞内有9个大厅,处处是鬼斧神工的钟乳石。其中的石狮大厅有八九层楼高,可容纳近万人。踏入洞中,首先见到的是三头怒吼的“雄狮”,扑向不远处的猎物“乌龟”,另有一只“狮子”昂首回视,形成了颇为壮观的“四狮抢龟”场面。在另一大厅里,有悠然自得的石马、石羊肃立一旁,有栩栩如生、千姿百态的石竹、石笋等。在望夫厅里,一名痴情的“少妇”在翘首远望,似在等待久别的丈夫早日归来。在水汽蒸腾的云雾厅里,身材魁梧的“万寿公”正调兵遣将,即将出征……
上林塘红石门村是壮族龙母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上林县旅游局提供)
石门村与龙母文化
我国珠江流域,甚至福建、台湾一带的居民,都崇拜一位名叫龙母的水神,认为她可以护佑众生,给人带来幸福、平安和财富,由此形成了影响深远的龙母文化。近年来专家考察证实,上林的石门村就是龙母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石门村位于县城西北部的塘红乡,距县城约50公里,是典型的壮族村落。2006年9月17日在南宁市召开的大明山“龙母文化发源地”考证会上,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等权威单位的民族、民俗和文物专家一致认为,龙母文化最初源于环大明山地区,范围包括武鸣、上林、马山等地。而在大明山正北部的石门村就是其主要发源地之一,它和武鸣发掘出来的龙母文化遗址一南一北互相呼应,构成了完整的广西大明山龙母文化系统。
“岭南现代状元村”——不孤村
被称为“岭南现代状元村”的不孤村位于上林白圩镇,长期以来以重教崇学闻名国内外,村中遗址“不孤书院”可追溯至明朝。近年来,这个500余人的小村庄,考进大中专院校的就有180多人,自1988年以来连续10年被评为自治区级双文明村,1998年被中央宣传部列为“全国创建小康文明示范村”。
不孤村不但人才辈出,而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村旁的“金山”、“文笔山”、“榜山”构成“金榜题名”,村前的百亩荷塘,还有金黄灿烂的万亩油葵花与青山相接,与碧水相连,农夫悠然牧牛而归,是一个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典型壮族村庄。多年来,不孤村以其独特的文化人文景观吸引了全国各地以及日本、泰国等10多个国家的众多专家、学者、游人前来考察、游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