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回归自然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生命本来是简单、自然的,只是人们不经意间把一些事情搅扰得纷繁复杂,世间才多出了那么多让人欷歔的故事。如果你能够认清生命的本质,能够体察人生的纯然,能够包容生命的残缺,坦然面对人生的坎坷,那么你的生活就是顺遂的,你的人生就是快乐的。
有这样一个哲理故事,或许对你有所启示。
小明洗澡时不小心吞下一小块肥皂,他的妈妈非常担心,急忙打电话向家庭医生求助。医生说:“我现在还有几个病人在,可能要半小时后才能赶过去。”
小明妈妈慌了,说:“那可怎么办?我的儿子会不会有危险,这段时间,我该做什么?”
医生说:“给小明喝一杯白开水,让他用力跳一跳,然后你就可以让他用嘴巴吹泡泡消磨时间了。”
很多事情都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放轻松些,生活何必太紧张?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何不坦然自在地面对。担心不如宽心,穷紧张不如穷开心。(www.xing528.com)
沈从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文学大师文库”还是“20世纪中文小说排行榜”,海外都一律将沈从文排在位于鲁迅之后的中国最杰出的小说家及文学大师的行列。20世纪80年代,他的作品《边城》、《萧萧》等相继被改编成电影。这些电影以独特的艺术格调为喧闹的影坛吹进缕缕清风。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作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却退出文坛,从此销声匿迹,在中国的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说不尽的遗憾。但是我们从沈老后来的生活中却没有看出颓废、沮丧,而是读出了睿智和快乐。
沈从文的淡定与从容,包含了超越历史的智慧,恰恰印证了“宁静以致远”那句话,也体现出了生命的简单、纯然。
面对沈从文退出文坛,纵然有众多知音的遗憾,亲朋的惋惜,读者的不解,沈从文只是报之以微笑,不作任何解释。有人说沈从文过于低沉,有人劝他重新拿起笔,有人替他愤愤不平,可是这一切都没能改变酷爱文学创作的沈从文改变自己的决定,他义无反顾地告别了文学,坚决割断自己与文学的联系,钻入历史尘埃一般的文物中。每有报刊来约稿,他的回答是过时了,所以才“避贤让路”,他的话毫无怨气,完全出自内心。
有人说沈从文糊涂了,一个文思泉涌、笔下生辉的优秀作家却在历史博物馆做起了为展品写标签的工作,那是无须用脑子也能做的活计,这仿佛是历史在开着玩笑。而沈从文却安之若素,自得其乐,也许在沈从文的理解里会弯曲才是生命的真谛。懂得享受生活才是成熟人性的自我升华。
沈从文把生命回归到了简单、自然,他在剧烈的落差中寻找自我平衡。在历史遗留下来的金、石、陶、瓷堆中探寻那通向人类真实昨天的途径,同时也在寻找自己后半生的生命意义。
每天,他早早来到博物馆门口,等候门卫开门。研究沈从文的专家凌宇在《沈从文传》中这样记叙道,北京的三九寒天,气温极低。太阳还没出来,寒气直侵入人的骨髓里去。沈从文躲在一个稍能避风的墙角里,穿一件灰布棉袄,一面跺脚一面将一块刚出炉的烤白薯在两手间倒来倒去取暖,他正在等博物馆的警卫开门。博物馆里,成千上万的文物在他眼前展开了一个新奇的世界,犹如阿里巴巴偷到了打开山洞的秘诀;使他有幸置身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稀世珍宝之间。沈从文兴奋不已,一股巨大的贪欲从他心里升起——他不是垂涎于这些文物的金钱价值,而是为深藏在那一履一带、一环一佩、一点一线、一罐一坛之间的巨大的知识财富,以及燃烧其间的永世不灭的生命之火所迷醉。
在生活中,当人们执著成为自己时,即成为诚实坦率、朴实无华的自我时,他就变得简单自然了。简单自然既不像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透过外表的改变就可以达到目的,也不是说人们的生命根本就不可能变得自然。实质上,自然只在于我们的行为、愿望和我们的生存法则是否统一。自然是一位伟大的魔术师。它常常灭绝粗暴的态度,弥补缝隙,把手和手、心与心连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