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调处世:功成不居,谦退智慧

低调处世:功成不居,谦退智慧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功成不居,谦退而低调低调处世哲学提倡做人既不锋芒毕露,也不卑微猥琐,关键是在进与退之间选择一种适当的、中和的处世之道。我们暂且不论君王对待功臣的做法是对是错,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面对功劳,范蠡知道功成不居、谦退自抑的低调之道,而文种则没有把握住这个适当的“度”。功成不居,谦退低调,当退则退,这是一种明智的表现。

低调处世:功成不居,谦退智慧

功成不居,谦退而低调

低调处世哲学提倡做人既不锋芒毕露,也不卑微猥琐,关键是在进与退之间选择一种适当的、中和的处世之道

老子》中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原意为任其自然存在,不占为己有。后用来表示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亦作“功成弗居”。

有的人帮别人成就了事业,有的人帮别人成就了美名,有的人帮别人多赚了很多的钱,有的人帮别人解决了麻烦纠纷……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帮忙者”截然不同的两种形象:有的人因为有功劳而“居功自傲”,有的人却“功成不居”。这两种人的结局也是大相径庭的:“居功自傲”的人因为自己过大的功劳而身败名裂,甚至丢了性命;“功成不居”的人则因为自己的“谦退低调”而受人尊敬,安享一生。文种的悲剧下场是前者的代表,而范蠡却是后者的楷模。

范蠡是越王勾践的主要谋士,越王在即位的第三年,就想兴师伐吴。此时吴国刚刚战胜了楚国,势强气盛,而越国明显处于劣势,范蠡坚决反对。但是越王勾践不听范蠡的告诫,兴兵伐吴,结果遭受了会稽之耻,国破身危。越王于是向范蠡问计。范蠡就告诉越王勾践:“首先要保住越国不被吞并,为此,只能屈从于吴国,奉送珍宝美女。如果吴王不答应,那只好由陛下去做吴王的奴仆了。”越王勾践这次听从了范蠡的建议,在范蠡的陪同下,到吴国做了奴隶,忍辱负重,委曲求全。三年之后被吴王放回。范蠡又告诉勾践说:“现在还不是报仇的时候,应该休养生息,积聚国力。”勾践接受了范蠡的建议,卧薪尝胆,十年后终于使越国的势力得到了恢复与发展。周敬王三十八年(公元前482年)春,吴王夫差率全国精锐部队北上会诸侯于黄池,国内空虚,勾践依范蠡的计策一举出兵灭了吴国,雪洗会稽之耻。

灭吴之后,勾践大赏功臣,封范蠡为上将军,然而范蠡自知“以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以处安”,便装上轻宝珠玉,与家人泛舟五湖,不辞而别。后来到了齐国,被推举为主持政务的相国,最后又隐居海滨,经商致富。

范蠡引退,致信给文种。文种和范蠡当年一起为勾践最终打败吴王夫差立下赫赫功劳。信中说:“高鸟散,良弓藏,狡兔尽,走狗烹。”文种没有听。后来有人进谗言说文种要造反作乱,勾践听信谗言,赐给文种一把名为属缕的剑,说:“你当初给我出了9条对付吴国的策略,我只用3条便打败了吴国,剩下6条在你那里,你用这6条去地下为寡人的先王去打败吴国的先王吧!”于是文种自杀身亡。

同样是功臣,却是不同的结果。我们暂且不论君王对待功臣的做法是对是错,但是从个人角度来说,面对功劳,范蠡知道功成不居、谦退自抑的低调之道,而文种则没有把握住这个适当的“度”。低调思想的精微之处由此得到了体现。

与范蠡同样能够做到这一点的还有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张良是刘邦的重要谋臣,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辅佐刘邦成就帝业后,就“急流勇退”。张良素来体弱多病,自从刘邦入都关中,天下初定,他便托辞多病,闭门不出。论功行封时,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今江苏沛县),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看到汉朝政权日益巩固,国家大事有人筹划,自己“为韩报仇强秦”的政治目的和“封万户、位列侯”的个人目标亦已达到,一生的夙愿基本满足。随后,张良逐步从“帝者师”退居“帝者宾”的地位,遵循着可有可无、时进时止的处事原则。在汉初刘邦翦灭异姓王的残酷斗争中,张良极少参与谋划。在西汉皇室的明争暗斗中,张良也恪守“疏不问亲”的遗训。

张良的“功成不居”也达到了“明哲保身”的目的。比起彭越、韩信等有功之臣的悲惨结局,张良的请辞告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www.xing528.com)

曾国藩也深谙此道,他后来位高权重,唯一担心的是功高震主,倘若他欲壑难填,那就只有奔着皇位去了。但他把握好了一个“度”字,及时刹了车,熄了火,低调处世。

曾国藩终生对此抱着足够的警惕和畏惧。他强调要有敬畏之心,就是提醒自己要始终保持一种清醒的态度。这一点,对于充满风险的封建官场来说,自然是更为重要的。如果说他事业的成功是得益于“倔强”这两个字,那么他能平平安安地全身而退,则是得益于他的谦退自抑的低调之道。

他在给曾国荃的信中曾经引用了老子曾经说过的话:“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以及“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其用意正是告诫九弟,在任何时候,把握这个“度”字都很重要。“居功自傲”千万要不得。他曾非常有感慨地说:“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是栽在这件事上的。而我们指挥用兵的人,最应当小心骄傲带给我们的晦气。在做人的道理上,也是骄傲误事最多。总结历史上失败者的教训,可以让我们不再犯同样的错误,避免失败。”

低调处世哲学提倡做人既不锋芒毕露,也不卑微猥琐,关键是在进与退之间选择一种适当的、中和的处世之道。

刘睦是东汉明帝的堂侄,自幼好学上进,喜好结交有学问的名儒,长大后被封为北海敬王,忠孝仁慈,礼贤下士,深受百姓的爱戴。

有一年岁末,刘睦派一名官员去都城洛阳朝贺。临行前,他问这位官员:“如果皇上问起我现在的情况,你想怎样回答呢?”官员不假思索地说:“您德高望重,忠心耿耿,是百姓的再生父母,下员虽然愚鲁,但此区区小事定能向皇上禀报清楚。”

刘睦听后,连连摇头:“你若这样说,就把我给害了!”见官员一副迷惑不解的样子,刘睦又接着说:“你见到皇上之后,就说我自承袭王爵以来,意志衰退,行动懒散,每日只知吃喝玩乐,对正业毫不用心。”

刘睦善于守拙,不想让皇上知道他是一个精明的人。因为在当时凡有志向的皇室成员,都容易受朝廷的猜忌,弄不好就会招来杀身之祸,刘睦故作糊涂人,实在是低调保身的妙计。

功成不居,谦退低调,当退则退,这是一种明智的表现。在一些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不能一时冲动,就将事情做到极致。所以,应当根据实际情况,该退则退,千万不要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否则,竹篮打水一场空尚在其次,搞不好还给自己招来灭顶之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