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人七绝诗浅释:赠别赞美年轻姑娘,舞女艺妓别夜离筵

唐人七绝诗浅释:赠别赞美年轻姑娘,舞女艺妓别夜离筵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现代所说的爱情关系,在古代仅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在说明什么是“官方社会以外的妇女”时,恩格斯首先指出的是艺妓,即歌女舞女之类。《赠别》一共两首。第一首赞美那位年轻姑娘娇艳出众,其他的扬州妓女都比不上她。这第二首则写别夜离筵的惆怅情怀。蜡烛有心(芯),烛心燃烧,则蜡泪下流。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唐人七绝诗浅释:赠别赞美年轻姑娘,舞女艺妓别夜离筵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这是作者在扬州和一位妓女分别时赠送给她的诗。在古代社会中,婚姻的基础不是两位当事者的爱情,而是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也就是说,爱情不是婚姻的基础,而是婚姻的附加物;或不是先恋爱,后结婚,而是先结婚,后恋爱。所以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指出:“现代所说的爱情关系,在古代仅在官方社会以外才有。”在说明什么是“官方社会以外的妇女”时,恩格斯首先指出的是艺妓,即歌女舞女之类。

杜牧立朝刚正,很有气节,论政谈兵,也有见解,但在私生活上,却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在扬州淮南节度使府掌书记时,经常流连妓院,也为其中某些人写过诗,其中有许多写得很出色,很有感情,因为他确是真诚地爱她们。

《赠别》一共两首。第一首赞美那位年轻姑娘娇艳出众,其他的扬州妓女都比不上她。这第二首则写别夜离筵的惆怅情怀。前半赋情。回想过去欢聚,感觉非常多情,不是多情,怎么会常在一起呢?而今不能不分别,却又似乎无情,不是无情,怎么会终于离开呢?究竟是多情,还是无情,想来想去,真使人迷惘了。然而在酒杯前面,想如同以前那样,纵情欢笑,但怎么也笑不出来,可见多情是真,无情是假。虽然多情,仍要离别,可见万不得已,无可奈何。这样一衬托,一腾挪,就显示出彼此都难舍难分,有多少委婉曲折的心思在内。后半赋物,即以比情。蜡烛有心(芯),烛心燃烧,则蜡泪下流。蜡烛通夜不灭,则蜡泪也就流到天亮了。不说这一对就要分开的情侣,珍惜良宵,流着眼泪,绵绵话别,彻夜无眠,而说蜡烛因为有心,所以也知道惜别,因而替人垂泪,直到天明。烛本无知,就算有心,也不过是旁观者,犹且如此,则这一对情侣本人又该如何难受呢?简直无法形容了。前半以无情衬托多情,深情幽怨,全从侧面显示;后半以烛为喻,语意极其新鲜而又巧妙,所以一直为人传诵。与这后两句可以匹敌的,有李商隐在《无题》中所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联。它们都同样富于创造性。(www.xing528.com)

这种使无知之物人格化,以衬托人的感情的方法,古典诗歌中常见,前面我们已经读过几篇。这里,再举温庭筠《过分水岭》一首,它也写别情,有与杜诗相似之处,正可合读。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分水岭在今陕西省略阳县东南八十里,岭下水分东西流,故名。首句点出溪水本属无情之物,但又似乎有情,说明想法,总挈全篇,以下都由此生发。次句写以溪水为有情之由。山中独行,踽踽无伴,要不是这条溪水相随同行,那就更孤独了。分明是人缘溪走,却说溪随人行,分明是人对溪有情,却说溪对人有情,实质上都是为了描摹旅途中内心的寂寞。后两句是次句的发展。到了岭头,便要和溪水分头而行了。在分头的前夜,却听到它潺湲的声音,通夜不停,这不正是它在表示惜别吗?静夜深山,难以入睡,所以整晚都听到溪声,更引起了旅人独行无侣,念远思乡之情,但不说自己心中的感触,而只说溪水有情,溪水惜别,这实质上又是对内心寂寞的进一步描摹,即由于非常寂寞,就连同行了三天的临时伴侣也觉得很可留恋。但不从自己方面来写,而从对面无知无情的溪水来写,就显得格外有情致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