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再辨
祝融先生在9月27日的《新民晚报》“夜光杯”上发表了《“痛心疾首”辨》一文,根据新版《现代汉语词典》,判定“痛心疾首”只能“形容痛恨到极点”,解释为“悲痛已极”是错误的。这种说法,能不能成立呢?
先来看看“痛心疾首”的两个古代的用例:
(一)《左传·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这段文字,凡读过《古文观止·吕相绝秦》的人,大多耳熟能详。它写的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大臣吕相奉命起草文书与秦国绝交。文中历数秦国对晋国种种背信弃义的劣迹恶行后指出:“各国诸侯都听到这些情况,因此痛心疾首,前来亲近我们国君。”这里的“痛心疾首”,可以理解为对秦国的“痛恨”。
(二)晋潘岳《杨仲武诔》:“临命忘身,顾恋慈母;哀哀慈母,痛心疾首。”(www.xing528.com)
这段文字,是潘岳为悼念杨绥(字仲武)而写的诔文。杨绥八岁丧父,其母郑氏备尝艰辛把他抚养成人。但杨绥只活到二十九岁就不幸去世了。潘岳写他临终前“顾恋慈母”,无限悲哀,以至“痛心疾首”。这里的“痛心疾首”,恐怕只能理解为“悲痛已极”,无论如何也是扯不到“恨”字上去的。
以收录义项和引用资料丰富著称的《汉语大词典》,在“痛心疾首”条下就立了三个义项:①形容痛恨到极点;②形容悲伤到极点;③犹言狠下决心。其第②义项下还引了一个现代汉语的书证:《花城》1981年第2期:“他急忙调过身来……痛心疾首地对老田伯说:‘我对不起你老人家。’”对不起老人,只能是自己心里感到惭愧和内疚,“恨”是谈不上的。
所以,媒体报道说何庆魁“因爱妻高秀敏的遽然离去而痛心疾首”,用的正是“悲伤到极点”的意思,并没有错误。
(原载2005年10月24日《新民晚报·夜光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