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守护语林:古人诗文引用不可混淆

守护语林:古人诗文引用不可混淆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引用古人诗文,不能张冠李戴近读散文数篇,发现作者都喜欢引用古人诗文来表情达意。但可惜引录时纯凭记忆,疏于查核,以致张冠李戴,给人以错误的影响。兹撮取四例,指出其纰谬,希望能引起作文者的注意。作者在引用时,不但脱漏了中间的连词“而”字,而且把儒家宗师孔子错成了兵圣孙子。这样的句子应当是韵文而不是散文。但切忌大大咧咧,心不在焉,信手拈来,张冠李戴。

守护语林:古人诗文引用不可混淆

引用古人诗文,不能张冠李戴

近读散文数篇,发现作者都喜欢引用古人诗文来表情达意。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在用典,如果用得恰当,可以收言简意赅、辞雅理畅之效,使文章生色不少。但可惜引录时纯凭记忆,疏于查核,以致张冠李戴,给人以错误的影响。兹撮取四例,指出其纰谬,希望能引起作文者的注意。

〔例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因而我们中国人是比较信奉孙子“讷于言,敏于行”的教诲的。

“孙子”通常指《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孙子兵法》是一部古代的军事著作,讲的都是行兵布阵、攻守用间等作战的韬略,其中并没有“讷于言,敏于行”这类谈个人修养的话。查《论语·里仁》有云:“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当为上述引文的出处。作者在引用时,不但脱漏了中间的连词“而”字,而且把儒家宗师孔子错成了兵圣孙子。

〔例二〕唐代大诗人杜甫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今天我虽然已不在其位,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仍然是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杜甫一生没有做过高官,他在长期贫困潦倒、流离颠沛的生涯中,写下了许多爱国主义的诗篇。“位卑未敢忘忧国”,与杜甫的思想确实非常吻合,但这句话却并没有在他的诗集中出现过。正确的出处应当是陆游的《病起书怀》诗: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例三〕如果我们从积极的方面去考虑,现代社会确实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有人曾经活剥过龚自珍的两句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没几天。”这也正说明了现代社会充满了机会,人人都有成功的可能。

活剥前人的诗,一般说来,剥者与被剥者的句子,只是改动若干字词,而两者在形式上的承袭关系却是一目了然的。例如鲁迅在《伪自由书·崇实》中剥唐人崔颢黄鹤楼》诗以哀怜被国民党禁止逃难的大学生:(www.xing528.com)

阔人已骑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

文化一去不复返,古城千载冷清清。

专车队队前门站,晦气重重大学生。

日薄榆关何处抗,烟花场上没人惊。

与崔颢的《黄鹤楼》诗(众所周知,不具引)相比,此诗虽改字较多,但读过崔颢原作的人,谁都看得出两者句型的雷同之处。现在来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没几天”。这两句诗在龚自珍的全集中,根本找不到相似的内容和句型。其实,被剥的原作应当是清人赵翼的《论诗》诗五首之二: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例四〕唐代的韩愈则以煌煌大文崇拜君权,他在《原道》中竟然这样歌颂:“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这就是著名的“诛民论”。

《原道》是韩愈的脍炙人口的名篇,被收在《古文观止》里,爱好古典文学的人几乎都读过。作为一篇散文,怎么会杂有“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这种类似楚辞的句子呢?这样的句子应当是韵文而不是散文。我记得曾经在韩愈的诗集里读到过。为图方便,我把《全唐诗》中韩愈诗那部分找来翻了一下,果然在《琴操十首》之五《拘幽操》中找到了它。

杂文适当地引经据典,可以丰富内涵,增加文采,同时也能体现出作者的知识功底和学养。但切忌大大咧咧,心不在焉,信手拈来,张冠李戴。因为这无异向读者传递了错误的信息,其影响是不好的。

(原载1995-11,1998-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