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八一三事变与淞沪会战
即 事
马叙伦
人道如今不复论,
战时公法竟虚存。
试看水陆苏航道,
车里船中尽血痕。
马叙伦(1885~1970)教育家、民主革命家、学者。字彝初,更字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号石屋老人,浙江杭州人。著有《读金器刻词》《老子校诂》《马叙伦言论集》等。
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战争规模,还不顾国际公法,轰炸民用铁路与航运设施,造成中国人民的重大伤亡。马叙伦这首诗,描写的就是淞沪抗战时期他所看到的人民的悲惨状况。(www.xing528.com)
双方的战争准备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占了平津,企图进一步侵占上海,而后进攻南京。8月初,日本海军有计划地组织长江沿岸各城中的日本侨民迁移到日本租界。8月9日,日本驻沪海军陆战队中尉大山勇夫和一名水兵驾车强行冲入虹桥机场,武装挑衅,不听中国哨兵警告,反而枪击中国哨兵,遂被击毙。事件发生后,上海市市长俞鸿钧即与日本驻沪领事馆交涉,表示希望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日本政府一方面派员与中国政府谈判,坚持中方必须撤走上海保安部队,并拆除所有防御工事;一方面加紧军事部署,迅速向上海增派军队,准备对上海发动进攻。11日,中国政府令驻防沪宁沿线的京沪警备司令张治中,率军立即开赴上海组织防御。张治中为了表示坚守上海的决心,发表讲话说:“上海是我祖先惨淡经营之国土,又复为敌军铁蹄所践踏,不得不以英勇自卫之决心,展开神圣庄严之抗战。本军所部全体将士,与暴日不共戴天。”
八一三事变
8月13日凌晨,驻上海日军由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指挥,突向驻八字桥一带的中国守军进攻;同时,日本军舰也开始炮轰上海市区。14日拂晓,张治中指挥第八十七、八十八师予以还击;同时出动空军轰炸日军陆战队及其司令部,炸伤旗舰“出云”号。同日,国民政府发表《自卫抗战声明书》,宣告:“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15日,国民政府下达总动员令。蒋介石为最高统帅,将全国划分为5个战区。上海方面属第三战区,冯玉祥为司令长官,顾祝同为副司令长官,陈诚任第三战区前敌总指挥,张发奎、张治中、陈诚分别指挥浦东、淞沪郊区及江防三方面战事,集中了30万兵力作战。在中国军队的猛烈反击下,日军仅据有公大纱厂及虹口之狭长阵地,凭借坚固工事,死守待援。
8月23日,会战进入第二阶段。日本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率两个师团及炮兵、航空兵一部,在张华浜及长江方面川沙口强行登陆,与中国军队展开激战。9月5日,日军改变战术,自长江沿线猛力压迫中国军队阵地;并以日舰30余艘,猛攻宝山县城,中国守军第十八军姚子青营全体官兵500余人誓死抗击,壮烈殉国。至18日,日军先后攻占了吴淞、宝山、杨行、月浦,守军退至北站、江湾、庙行一线。9月21日,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总司令长官,并重新调整部署,兵力增至40余万。日军此时也已增至10万人,实施陆海空军联合攻击。但中国守军仍坚守北站、江湾、庙行、罗店一线。
淞沪会战的结束
10月26日,由于苏州河以北的守军腹背受敌,中国军队开始撤退,会战转入第三阶段。次日晚,中国守军第八十八师第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奉令率部800名官兵坚守四行仓库,掩护主力撤退。谢晋元率孤军沉着应战,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坚持4昼夜后奉命突围撤退至租界。11月5日,日军三个师团及一个支队在金山卫登陆,从南面对上海实施迂回,企图对上海守军施行战略包围。中国守军因后方受到威胁,乃全线撤退。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淞沪会战结束。
淞沪会战是八年抗战中最为剧烈的战役,历时3个月,日军参战兵力达25万余人,死伤5万余人;中国军队参战兵力共70余万人,伤亡达10余万人。中国军队虽多,但分散在各自防区死打硬拼,注重正面防御,忽视侧翼安全;日军装备优良,取正面强攻,屡遭挫败,改从侧后登陆后迂回成功。在会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号召上海的工、学、商、妇女、华侨各界群众积极参加抗战工作,组织战时服务团休,有力地配合了会战。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