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鉴湖女侠秋瑾
对 酒
秋瑾
不惜千金买宝刀,
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
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家。原名闺瑾,小名玉姑,字璇卿,号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山阴(今绍兴)人。
【注释】
貂裘换酒:西汉司马相如有貂裘换酒的故事;唐代诗人李白《将进酒》也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诗句。貂裘换酒被人看做豪迈的行为。(www.xing528.com)
堪豪:值得自豪。
碧涛:典出《庄子·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苌弘为周大夫,忠于周王,因受谗言而被放逐到蜀地,于是自杀。蜀人用石匣藏其血,三年后化为碧玉。后来就用来比喻忠臣烈士为正义事业所流的鲜血。
很难让人相信,这首充满豪情的诗篇竟然出自一位晚清的大家闺秀之手。秋瑾以此诗表达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并甘愿为此付出生命。为了理想中的革命事业,秋瑾领导革命党人发动了浙东起义,并壮烈牺牲,实现了把自己的热血化为“碧涛”的豪言。
秋瑾出生于福建一个地方官员家庭,书香门第使得秋瑾从小就开始读书,史籍和文学作品中忧国忧民、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深深印在了秋瑾的心里。秋瑾不再只是陶醉于书斋,而是向往广阔天地里的生活,她学习骑马、剑术,这在当时对于女孩子来说是很难得的。少年的秋瑾已经胸怀着远大的志向:“肉食朝臣尽素餐,精忠报国赖红颜。”1896年,秋瑾依父母之命嫁湘潭富绅子弟王廷钧。随丈夫寄居北京,目睹国势危急,清廷腐败,立志献身救国事业。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在日期间,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与陈撷芬发起共爱会,和刘道一等组织十人会,创办《白话报》,参加洪门天地会,受封为“白纸扇”(军师),鼓吹反清革命,提倡男女平权。1905年春夏间,经徐锡麟介绍,秋瑾加入光复会。七月,再赴日本,加入同盟会,被推为评议部评议员和浙江主盟人,翌年归国,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不久,任教于浔溪女校。同年秋冬间,为筹措创办《中国女报》经费,回到荷叶婆家,在夫家取得一笔经费,并和家人诀别,声明脱离家庭关系。
“秋风秋雨愁煞人”
1907年,秋瑾到诸暨、义乌、金华、兰溪等地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不久又与徐锡麟分头准备于浙、皖两地同时举事,被推举为大通学堂督办,往来于沪、杭间,联络沪、浙军队与会党,组织光复军,推徐锡麟为首领,自任协领,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但是计划被泄露了,清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志士,徐锡麟仓促起义并牺牲。10日,秋瑾已知安庆起义失败消息,并知清兵将到,便指挥大家掩藏枪弹,焚毁名册,疏散学生,有人劝秋瑾躲避,秋瑾不走,决心殉难。之后秋瑾被捕,由县令李钟岳审讯。这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官员,他不肯刑讯逼供,只是让秋瑾自己写供词,于是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这七字传世的绝命诗。
“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轩亭慷慨就义,后经友人收殓,安葬于杭州西湖西泠桥畔。因清廷逼令迁移,其子王源德于1909年秋将墓迁葬湘潭昭山。1912年,湘人在长沙建秋瑾烈士祠,又经湘、浙两省商定,迎送其遗骨至浙,复葬西湖原墓地。秋瑾是中国第一个为推翻清朝卖国政府而流血牺牲的女英雄。她的死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作为当时舆论中心的上海,各种不同背景的报纸都迅速作了详细报道,包括《申报》在内的上海各大报纸都曾为秋瑾生命的丧失而感叹,而悲恸。1912年12月9日,孙中山致祭秋瑾墓,撰挽联云:“江户矢丹忱,感君首赞同盟会;轩亭洒碧血,愧我今招侠女魂。”宋庆龄也曾称赞她是“最崇高的革命烈士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