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花岗起义:历史回顾与失败原因

黄花岗起义:历史回顾与失败原因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34章黄花岗起义黄花岗碑于右任一曲悲歌天净沙,黄花岗上泣黄花。悲情黄花岗1911年4月8日,统筹部召集会议,决定13日起义,分兵十路攻城。事后黄得到情况,若再推迟起义时间,则更为被动,遂决定27日起义。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集中了同盟会所有的人力、财力,作了长期的准备,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黄花岗起义:历史回顾与失败原因

第34章 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碑

于右任

一曲悲歌天净沙,

黄花岗上泣黄花。

凄凉往岁埋碑日,

亲见寒云噪暮鸦。

于右任(1879~1964)记者、诗人、书法家、政治家。原名伯循,别署骚心、太平老人,陕西三原人。

【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曾长期从事反清活动,他在老年的时候仍然对牺牲在黄花岗的革命烈士念念不忘,并写了上面这首诗表示悼念。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黄花岗烈士的结局是凄凉悲惨的,但他们的业绩却牢记在人民心里。(www.xing528.com)

槟榔屿会议与起义准备

从萍浏醴起义开始,革命党人又连续发动多次起义,但都失败了。这使少数革命党人对前途失去信心,只有孙中山等人仍然对革命成功充满信心。他们决心在广州发动一次更大的起义,以此推动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1910年11月,孙中山在槟榔屿召开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同盟会的重要骨干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人。会议决定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广州起义。他们计划以广州新军为主干,另选革命党人500(后增至800)组成“选锋”(敢死队),首先占领广州,然后由黄兴率领一军入湖南,赵声率领一军出江西,谭人凤、焦达峰在长江流域举兵响应,然后会师南京,举行北伐,直捣北京。会后孙到美洲向华侨募款,黄兴则回香港主持军事。同盟会接受历次起义失败的教训,在起义发动前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准备,筹款购械、组织联络都有专人负责。为了更好地领导起义,1911年1月底在香港跑马地成立统筹部,由黄兴、赵声分任正、副部长。又在广州设立秘密机关38处,作为办事和储藏军械的地点,并组织“选锋”800人,由南洋华侨革命青年和国内各省抽调的革命党人组成。建立统一的指挥部,由赵声、黄兴分任正、副总指挥。

悲情黄花岗

1911年4月8日,统筹部召集会议,决定13日起义,分兵十路攻城。不料开会当天发生同盟会员温生才枪杀广州将军孚琦事件,省城戒严,被迫改期。23日黄由香港到广州主持起义,因走漏风声,清两广总督张鸣岐严加戒备,加上美洲的款项和由日本购买的军械也未到,因此,起义日期不得不推迟。事后黄得到情况,若再推迟起义时间,则更为被动,遂决定27日起义。

4月27日下午,黄兴带领“选锋”约130人,臂缠白巾,手执枪械炸弹,吹响海螺,直扑督署。督署卫兵进行顽抗,革命军枪弹齐发,击毙卫队管带,冲入督署。两广总督张鸣岐逃往水师提督衙门。黄兴等找不到张鸣歧,便放火焚烧督署衙门,然后冲杀出来,正碰上水师提督李准的亲兵大队。林文听说李部内有同志,便上前高呼:“我等皆汉人,当同心戮力,共除异族,恢复汉疆,不用打!不用打!”话未讲完,被敌人一枪击中,当场牺牲。黄兴被打断右手中食二指第一节,便以断指继续射击。随后,黄兴将所部分为三路:川、闽及南洋党人往攻督练公所;徐维扬率花县党人40人攻小北门;黄兴自率方声洞、朱执信等出南大门,接应防营。

攻督练公所的一路途遇防勇,绕路攻龙王庙。喻培伦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奋勇当先。战至半夜,终因众寡不敌,率众退至高阳里盟源米店,以米袋作垒,向敌射击。后因敌放火,他们才被迫突围,喻培伦被俘遇害。往小北门的一路也很快遭遇清军。经过一夜作战,打死打伤敌人多名。最后,张鸣岐放火烧街,徐维扬率部突围,被敌逮捕。黄兴所率一部行至双门底后,与温带雄所率计划进攻水师行合的巡防营相遇。温部为入城方便,没有缠带白巾,方声洞见无记号,便开枪射击,温带雄应声倒下。对方立即发枪还击,方声洞牺牲。战至最后,只剩黄兴一人,才避入一家小店改装出城。4月30日回到香港。

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潘达微通过善堂出面,收殓烈士遗骸七十二具,葬于红花岗,改名黄花岗,史称“黄花岗72烈士”。这次起义因而也称为黄花岗起义。黄花岗起义集中了同盟会所有的人力、财力,作了长期的准备,但最终还是失败了。究其原因,一是革命党人没有建立起适合武装起义的权威领导机构,参与组织起义的一些重要骨干各行其是,致使起义日期一改再改,临到起义,各部除黄兴一路外均借故不发动,造成了孤军奋战的局面;二是计划不周密,起义尚未爆发,消息就已走漏,使清军早有准备,而革命党方面则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按原定计划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枪械运输),最后只得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仓促发难,自然难保成功;三是没有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起义只是少数革命党人的军事冒险。

孙中山在美国芝加哥得悉起义失败,认为此役义军的“勇敢英烈”,为世界各国所未曾有。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为黄花岗纪功坊题写“浩气长存”四字。又发表《祭黄花岗烈士文》,号召学习烈士的志气,“这种替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就是世界上道德的新潮流”。黄花岗一役,革命党人用生命和鲜血献身革命的伟大精神却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世界,从而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