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车上书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诗说中国•6:近现代卷

公车上书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诗说中国•6:近现代卷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25章公车上书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出都留别诸公(选一)康有为天龙作骑万灵从,独立飞来缥缈峰。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挽救民族危机,维新变法运动从此兴起。维新派的变法舆论宣传活动,引起封建顽固派和洋务派的憎恨与恐慌。

公车上书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诗说中国•6:近现代卷

第25章 公车上书与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出都留别诸公(选一)

康有为

天龙作骑万灵从,

独立飞来缥缈峰。

怀抱芳馨兰一握,

纵横宙合雾千重。

眼中战国成争鹿,

海内人才孰卧龙。

抚剑长号归去也,

千山风雨啸青锋

康有为(1858~1927)近代维新运动领袖、诗人。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广东南海人。著作收在《康南海先生遗著汇刊》《万木草堂遗稿》《万木草堂遗稿外编》等书中。

【注释】

芳馨:芳香,指芳香的东西。

宙合:天下。这两句写自己怀抱高洁之志,而天下却迷雾重重,难见天日。(www.xing528.com)

战国:指处于混乱状态的中国。

争鹿:逐鹿,典出《史记·淮阴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卧龙: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号卧龙,后用来指隐居的杰出人才。

长号:长啸、大呼。

青锋:宝剑。

康有为这首雄奇奔放、想象奇特、散发着浓郁浪漫气息的诗,表达了自己不甘消沉、渴望变法革新的爱国热情。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以挽救民族危机,维新变法运动从此兴起。

公车上书

中法战争爆发后,康有为目睹外侮凭陵,清廷腐败,大受刺激,激发了变法维新思想。1888年康有为乘赴京参加顺天乡试之机,第一次上书清帝,提出“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三策,要求光绪帝引咎罪己,求言图治。但当时顽固派把持朝政,变法时机还不成熟,康有为便返回南方,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培养变法维新人才,得弟子梁启超等人。1895年春,康梁赴京会试,适值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于日本,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消息传至北京,应试举人群情愤激,强烈要求清廷拒绝批准条约,继续抗战。康有为倡仪18省举人联名共上一书,向清廷提出强烈要求。他用一昼两夜时间,起草了一份长达1.8万余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就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气势磅礴,极言救时之方,详陈自强之道,引经据典,文贯中西,可以说是当时爱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一篇宣言书。上书首先强烈反对割让台湾,又反对议和,要求“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并提出了他的全部变法维新主张。5月29日和6月30日,康有为又连续上书光绪帝,反复陈述变法主张,强调应仿效西方“设议院以通下情”。都察院仅代呈“第三书”,光绪帝阅后颇为赞许,命誊抄4份,其中一份呈慈禧太后,一份转发各省将军、督抚审议。康有为的变法活动引起帝党的注意。光绪帝师傅翁同龢(时任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曾亲往会晤,并与之多次通信,商讨变法。帝党企图利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力量,通过变法从后党手中夺取实权,富国强兵;资产阶级维新派则希图依靠帝党的支持实现其参政目的。于是两种政治势力联合起来,推动变法运动。

变法宣传与论战

从1895年夏至1898年春,维新派为了团结力量、制造舆论和培养人材,积极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开办学堂。1895年8月17日,康有为在京创办维新派的第一份报纸《万国公报》,由梁启超等人编辑撰稿,宣传西学,鼓吹变法。11月中旬,在康有为、梁启超奔走推动下,由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了维新派的第一个政治团体强学会。强学会每10日集会一次,每次均有人演讲“中国自强之学”,团结和影响了不少爱国官吏和知识分子,同时也有少数官僚投机者参加。同月,康有为又赴上海创立强学分会,出版《强学报》。8月,维新人士汪康年、黄遵宪在上海创办《时务报》,邀请梁启超任主笔。1897年10月,严复、夏曾佑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两报抨击封建专制统治,传播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社会政治学说,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影响广泛,成为维新派鼓吹变法的南北“两喉舌”。1897到1898年,谭嗣同、黄遵宪、唐才常、梁启超等汇集湖南长沙,开展维新运动。他们创办《湘学报》《湘报》,宣传爱国救亡,提倡西学,倡言民权,要求立宪,开办时务学堂,设置中西学课程,向学生灌输初步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由于维新派的努力和巡抚陈宝箴的支持,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发展,为全国之冠。

维新派的变法舆论宣传活动,引起封建顽固派和洋务派的憎恨与恐慌。他们攻击维新派的改良变法是破坏祖宗成法,离经叛道,甚至把维新派视为叛逆。面对顽固守旧派的攻击,维新派从“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和“要不要改变封建教育制度”三方面痛予驳斥。经过争论,变法维新思想广泛传播,人们的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活跃,从而形成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保国会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其他帝国主义纷起效尤,掀起了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的高潮,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康有为再次从南方赶到北京,于当年十一月十二日(12月5日)呈递《上清帝第五书》,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以供采择。上策是“采法俄、日以定国是”;中策是“大集群才而谋变政”;下策是“听信疆臣各自变法”。这次上书因言辞激烈,被顽固派阻隔,未能上达。光绪帝本欲召见康有为,亦为顽固派所阻。1898年1月24日,光绪帝命王大臣于总署西花厅接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康有为作《上清帝第六书》,提出了变法纲领。三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成立御侮救亡团体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又规定了总会和分会的组织系统、权限和职责、入会手续、会员权利和义务,已略具资产阶级政党规模。在保国会的推动下,各地纷纷建立御侮救亡性质的爱国团体,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已汇聚成为强大的时代潮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