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沟战争感作(节选)
东沟海战天如墨,
炮震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
万火丛中呼杀贼。
勇哉壮节首捐躯,
无愧同胞夸胆识。
梁宏立志果不虚,
生当封侯死庙食。
郑观应(1842~1922)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字正翔,号陶斋,广东香山(今中山)人。有《郑观应集》。
【注释】
致远:北洋海军所属的一只战舰的名字,管带(舰长)为著名爱国将领邓世昌。(www.xing528.com)
鼓楫:这里是开足机器马力的意思。
梁宏:东汉人,曾经担任吴兴太守尹兴的主簿。楚王谋反,暗中开列一份天下有名官吏的名单,其中有尹兴的名字。事情暴露后,梁宏被捕,严刑拷打,皮绽肉烂,但他始终不乱招供。诗里用梁宏的坚贞不屈来比喻邓世昌的誓死战斗精神。
庙食:封建社会有功劳的人可以立庙塑像,享受祭拜。“生当封侯死庙食”,虽然反映了封建观念,但也表达了人民对爱国英雄的敬仰之情。
郑观应这首诗,描写了中日黄海大战中邓世昌等人顽强奋战的情况,既是对甲午战争中爱国将士英勇赴死的大无畏气概的热烈赞颂,也是对那些临阵脱逃者的无情讽刺。此诗标题中所说的大东沟战争,就是指中日甲午战争。
战争起于朝鲜
日本蓄谋吞并朝鲜、西侵中国由来已久。1894年春,朝鲜爆发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政府同时也诱使清政府派兵,为自己出兵朝鲜制造借口,清政府接到朝鲜政府请求后,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2500人分批赴朝,屯驻牙山。日本内阁见阴谋得逞,一面派兵入朝,占据汉城附近各战略要地,一面设立有参谋总长、参谋次长、陆军大臣、海军军令部长等参加的大本营,作为指挥侵略战争的最高领导机关,并策划伺机挑起衅端,发动侵略战争。
当中日两国向朝鲜出兵时,朝鲜政府已接受东学党起义军提出的要求,双方签订休战和约,起义军退出全州。朝鲜内战实际上已经停止,清军并未与东学党起义军交战。朝鲜政府为消除日本出兵借口,6月13日请求中国撤兵。叶志超部准备从牙山撤退,清政府要求日本同时撤兵。日本虽已失去出兵朝鲜的借口,但仍决心扩大事端,促成中日关系破裂,它不仅拒绝撤兵,反而继续向朝鲜增派军队,并提出所谓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以达到既使日军赖在朝鲜不走,又能拖住中国军队的双重目的。7月19日和20日,日本方面连续提出强硬要求,胁迫朝鲜政府废除中朝通商条约,并驱逐中国军队出境。23日,日军攻占朝鲜王宫,拘禁国王李熙,成立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傀儡政府。25日,日本指使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的一切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屯驻牙山的清军。当天,日本不宣而战,在丰岛海面对中国海军突发袭击,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同时日本陆军向驻牙山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终于挑起了这场侵略战争。8月1日,中日政府同时宣战,甲午战争开始。
平壤之战
中日甲午战争的整个过程包括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25日到9月17日。这时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上风。是年慈禧太后60岁,她盼望从速结束战争,以免耽误她大办庆典,因此倾向和议,但迫于清议,一时尚不敢公然主和。在此阶段中,战争是在朝鲜半岛及海上进行,陆战主要是平壤之战,海战主要是黄海之战。
平壤之战发生于9月15日,是双方陆军首次大规模作战。当时驻守平壤的清军共35营,1.7万人;进攻平壤的日军有1.6万多人,双方兵力旗鼓相当。战斗在3个战场同时展开:其一为大同江南岸战场。凌晨三时,日军首先向大同江南岸清军发起进攻。太原镇总兵马玉崐督队英勇抗击,日军官兵死伤惨重,无力再战,只得全部撤离战场。其二为玄武门外战场。玄武门为日军的主攻方向,因此集中了优势兵力主攻。高州镇总兵左宝贵登玄武门指挥,亲燃大炮轰敌,官兵感奋,英勇杀敌。激战中,左宝贵不幸中炮牺牲,其部下3位营官也先后阵亡,午后二时,玄武门被日军攻陷。日军企图向城内推进,遭到清军阻击,只得退守玄武门。其三为城西南战场。晨七时,日军从平壤西南用炮火掩护步兵冲锋,清军马队进行反击。至中午,日军见难以得手,便暂停攻击,退回驻地。此时对清军来说,战事尚有可为,但清军总统(总指挥)叶志超贪生怕死,于午后四时竖白旗停止抵抗,并下令全军撤退。在短短6天内,清军狂奔500里,于21日渡鸭绿江回国。日军占领朝鲜全境。
黄海大战
黄海之战发生于9月17日,是中日双方海军的一次主力决战。因这次海战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东沟)附近海面,亦称大东沟海战。北洋舰队参加战斗的军舰为10艘,日本海军投入战斗的军舰则有12艘。从航速、火力等方面看,日方也占优势。中午12时50分开战,日本舰队先绕攻北洋舰队右翼的弱舰,北洋舰队将其拦腰截断,重创比叡、赤城、西京丸诸舰,使之丧失战斗力西逃出战场。日本舰队继而采取背腹夹击的战术,北洋舰队大势不利。其中致远舰已受重伤,管带邓世昌为保护旗舰,下令向敌先锋舰吉野猛冲,以求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舰身爆裂,全舰250人中除16人遇救外,其余壮烈牺牲。下午三时许,北洋舰队10舰中只有定远、镇远两艘铁甲舰依然奋勇搏战,并重创日本旗舰松岛,使之丧失战斗力。战至下午五时半,日本舰队不敢恋战,向西南方向逃遁。海战中,提督丁汝昌受伤不退,激励将士;致远管带邓世昌、经远管带林永升冲锋于前,誓死搏敌;定远管带刘步蟾、镇远管带林春曾苦战于后,终于出现转机,粉碎了日本“聚歼清舰于黄海中”的狂妄计划。
平壤、黄海战后,日本方面广造舆论,大肆渲染胜利,更加刺激了其扩大侵略战争的野心。而在清朝方面,身负军事指挥重任的李鸿章则夸大失败,以进一步推行其消极避战方针,同时慈禧太后的主和也渐趋明朗化。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就注定了中国在这场战争中失败的命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