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一批卖国条约的签订…
盟 夷(节选)
城头野风吹白旗,
十丈大书中堂伊。
天潢宫保飞马至,
奉旨金陵勾当事。
总督太牢喑不鸣,
吴淞车偾原余生。
九拜夷舟十不耻,
黄侯自分已生死。
金和(1818~1885)晚清诗人。字弓叔,号亚匏,江苏上元(今南京)人。著有《秋蟪吟馆诗钞》。
【注释】
中堂:宰相的别称。清朝虽没有宰相之职,但大学士地位与之相似,也被称中堂。(www.xing528.com)
天潢:指皇族宗室。
宫保:太子少保的别称,耆英曾当过这一职务。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齐备的供品。
喑:哑。
偾:翻倒,颠覆,指失败。
侯:对士大夫的尊称,用在这里是讽刺投降卖国的贵族官僚。
金和这首《盟夷》,描写了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满清政府妥协退让、签订城下之盟的悲愤之情。作为鸦片战争的结果,《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列强循着英国的脚步,在很短的时间里与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不容修改的条款
1842年8月11日至29日,中英双方就条约内容展开了谈判。清朝代表在英方的军事压力下毫无反抗能力,英方不允许清方对其提出的条件做任何修改,屡屡以进攻南京相要挟。《南京条约》的中英文本完全是英方一手制定的。8月29日,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于南京江面上的英国“汗华丽”战舰上签署了和约。南京当时称江宁,因此《南京条约》又被称为《江宁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2.五口通商。清朝政府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其中600万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元。4.割地。清朝政府将香港割让给英国。5.另订关税则例。清朝政府将以公平的原则颁布一部新的关税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6.废除公行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虽然条款苛刻,但为了大清帝国的威严,即便是条约中赔款割地的内容,乍看起来也是帝国的恩赐。如条约中说割让香港的事:“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等等。《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强占香港损害了中国领土的完整。通商口岸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美、法接踵而至
《南京条约》签订不久,美国政府任命顾盛为专使,率军舰三艘来华。到中国后,顾盛要求进京面见皇帝,并以武力相威胁。与美方谈判的钦差大臣耆英为阻止顾盛进京,于1844年7月3日与顾盛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原为中美《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望厦条约》以中英《虎门条约》为蓝本,而实际权益又有所扩展。如在领事裁判权方面,扩大为在中国的美国人,不论他们彼此间,或同中国人或同其他各国人之间的民刑案件,中国官员均不得过问;在协定关税方面,明文规定“倘中国日后欲将税例变更,须与合众国(美国)领事官等议允”;美国人可以在通商五个口岸建教堂、医院。顾盛在签约后给美国政府的报告中说得极为坦率:“美国及其他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订立的《南京条约》,开放了中国门户。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门户开放得更宽阔了。”1844年10月24日,法国专使拉萼尼强迫清政府与其在广州城外的黄埔订立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又称中法《黄埔条约》。该条约除获取和美国一样的权益之外,还明文规定可以建造教堂。不久,法国又逼迫清政府取消天主教禁令。其后,弛禁的范围又扩展到基督教各教派。此后外国宗教势力在中国迅速发展。
“一体均沾”
英、美、法的行动为列强进一步侵略、奴役中国奠定了基础,也刺激着更多的西方殖民者在“一体均沾”的旗号下纷纷东来。1847年,瑞典、挪威又与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沙皇俄国也乘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1851年8月,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其主要内容是:开放伊犁和塔城对俄通商;给予俄商在伊犁、塔城修建住房、货栈、免税贸易等特权;俄国可派领事管理贸易事务,若俄商违反当地规章制度即交俄罗斯贸易官员究办。沙俄凭此条约打开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大门。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虽然结束了战争,但中国却丧失了主权和领土完整,从此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