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扁鹊与先秦医学
医 人
苏拯
古人医在心,心正药自真。
今人医在手,手滥药不神。
我愿天地炉,多衔扁鹊身。
遍行君臣药,先从冻馁均。
自然六合内,少闻贫病人。
苏拯 生卒年不详。唐末诗人。
【注释】
六合:指天下、全国各地。(www.xing528.com)
苏拯的这首《医人》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医学与医德的看法,以及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心。诗中提到的扁鹊,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医生,代表了我国文明时代早期的医学成就。
医学的起源
医学起源于劳动。在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相当简陋,穴居野外,在劳动和生活中与野兽搏斗,和严寒酷暑抗争,往往遭受毒蛇、猛兽等外来伤害,创伤感染极为多见,于是逐渐积累了原始的治疗方法,如用草药、树叶包扎伤口,拔去体内异物,压迫伤口止血,用淤泥、草药涂敷,以减局部红、肿、热、痛、不适感等。氏族公社以后,制出了较为精细的石器,并在生产的过程中用作医疗工具。《山海经·东山经》记载:“高氏之山,有石如玉,可以为针。”这里所说的“针”也就是“砭针”,是最原始的切开排脓的医疗工具。此外,竹刺、骨针、贝壳等也是原始人的外科手术工具。从简单的治疗方法发展到用砭石、石针刺开排脓治疗脓肿,这就是外科的起源。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人们接触的植物越来越多,对植物的性能也越来越熟悉,便发现了更多的药用植物,所以民间流传着“神农尝百草,医药始兴”的话。
先秦医学的发展
从黄帝时代经尧、舜、禹一直到夏代前期,在这一阶段已能治炼青铜,生产工具大为改善,提高了征服自然的能力,对医学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据考古学家目前已经获得的甲骨文字材料,商朝时期便有头病、眼病、鼻病、耳病、口病、牙病、舌病、喉病、心病、胃病、手病、臂病、关节病、足病、趾病、骨病、瘤病、跌伤病、产妇病、小儿病、流行病等21种疾病的记载。这些记载证明,商朝人对疾病的认识,不仅已经不是笼统的概念,而且是按照生理的部位来定名了。到了周朝,对疾病的认识分析得更加细致,出现了医学的分科。在《周礼·天官》中记载,当时的医生分为“疾医”、“疡医”、“食医”和“兽医”四大类,治疗方法也有进步。据目前可以查考的文献,周朝使用的药物最少有一百多种,如现在最常用的车前草、贝母、益母草、青蒿、黄芩、白芍、茅根、花椒、葛根、甘草、艾等在周朝便已经有了。到春秋战国时期,不但医疗活动有了扩展,理性认识也有了提高。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前人的医疗经验,并把它上升为理论,不仅论述了中医的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经络等,还载有不少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典籍。
神医扁鹊
扁鹊(约公元前407~前310年),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市长清县)人,是先秦时期最著名的医生。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人们把他比做传说中黄帝时代名医扁鹊。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述了与他有关的两个医案:一个是用脉诊的方法诊断赵简子的病,一个是用望诊的方法诊断齐桓侯的病。
有一次,他到了晋国(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带),正碰到了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已五天不省人事了。大夫(官名)们十分害怕,急忙召扁鹊诊治。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有人尾随着探问病情,显得很焦急。扁鹊沉静地对他说:“病人的脉搏照常跳动,你不必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就会康复的。”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又有一次,他见到了齐国的国君齐桓侯(一说蔡桓侯),看齐桓侯的气色不好,就断定他已经生病了,便屡次劝他治病,但桓侯讳疾忌医,最后因为耽误了时机而病死。
扁鹊还善于运用针灸、按摩、砭石、手术和汤药等多种方法去治疗各种病症。有一次,他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扁鹊告诉虢君,太子患的是“尸厥”(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又叫弟子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扁鹊奠定了祖国传统医学诊断法的基础。他用一生的时间,认真总结前人和民间经验,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在诊断、病理、治法上对祖国医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医学界把扁鹊尊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他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