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先秦时期的铁器与牛耕
和圣俞农具诗·耕牛
朝耕草茫茫,
暮耕水。
朝耕及露下,
暮耕连月出。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介甫,号半山,世称荆公,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有《临川先生文集》和《周官新义》(辑本)传世。
农业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王安石诗中描写的是农民早出晚归利用耕牛从事田间劳动的情况。耕牛的使用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它和铁器的推广一样,促进了上古时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并进而引发了深层次的社会变革。(www.xing528.com)
牛耕的起源
对牛耕开始的时间,学术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说是西汉时候出现的,有人说是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还有人认为牛耕在商代就已经有了。《山海经》说后稷的孙子“始作牛耕”,如果属实的话,那就是夏朝时候的事了,这恐怕不是很可靠。但《山海经》为战国人作品,表明至少在战国时已有牛耕。就目前的资料来看,还没有发现非常明确的关于商代牛耕的文字记载和实物材料,退一步说,即便商代确实有了牛耕,在当时也不会普遍,牛在商代的主要用途是宰杀后作为宗庙中祭祀的祭品。春秋时期,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冶金术的进一步发展,炼铁开始出现,铸造技术已有相当水平,牛耕的出现基本具备。《国语·晋语》中记载没落贵族逃亡民间,就把宗庙中作为牺牲的牛用来耕田。又如,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力士名牛子耕,孔丘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牛与耕相连作为人名,可见春秋时用牛耕田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了。但此时牛耕的形式以拉木犁或“包金耒耜”为主,由于“犁铧”在器形上尚处于改进之中,耒柄和耜柄还不能适应犁辕的基本功用,因此,牛耕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木犁的使用仍然以人拉为主。
战国秦汉时期的牛耕
到了战国时代,铁农具普遍出现后,犁耕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很多史书都记载了战国时期牛耕的情况。牛耕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还不清楚战国时期是否已使用铁犁铧。辉县战国墓出土的V字形铁器,过去都以为是犁铧,但其形制和铧不尽相同,也可能是其他类型的农具。当然,没有铁铧,牛拉着木犁也能耕地,外国历史上不乏其例。关于牛耕形式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汉书》中有二牛三人的“耦犁”,就是用二牛挽犁,三人操作——一人扶犁,一人牵牛,一人控制犁地的深度。耦犁是汉武帝时搜粟都尉赵过发明的,他对推广牛耕起过重要作用。汉代的牛耕技术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这在考古发掘中可以得到证实。如在山西平陆枣园村西汉末年的墓葬中,发现过二牛抬扛一人扶犁的壁画,说明当时已经掌握了用牛鼻穿环来控制犁牛方向以及用犁箭来控制耕地深浅的技术。这样,只用一人驭牛即可,节省了两个劳动力。又如甘肃武威出土的西汉末年的木犁模型明器,用一牛挽一犁,表明当时还出现了单牛犁耕。东汉时期的遗址和墓葬中发现的此类例证就更多了。牛耕的发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创造,这在农业耕作史上是一个极大的进步。用牛代替人力耕田,不但解放了人力,也使耕作效率大大提高。
铁器的应用
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曾作《读史》诗云:“铜刀岁岁战东瓯,石弩年年出挹娄。毕竟中原开化早,已闻镠铁贡梁州。”说的是中原地区铁器的使用要比周边民族早一些。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商代中期,如在河北藁城和北京都发现了距今3300年左右的铁器,但使用的是陨铁,不是人工冶铁。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2900年前后的西周晚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得到推广。考古资料证明我国的铁器冶炼不晚于春秋中期,而在春秋末期的墓葬中,铁器就已经比较常见了。
我国冶铁的发明在世界历史上是比较早的,这要归功于高度发达的青铜器铸造业打下的基础。战国时期,已经采用了用皮囊鼓风的方法,使冶铁业获得迅速发展,铁制生产工具在各个生产领域迅速普及开来。到战国末年,初步完成了铁制生产工具取代各种非金属生产工具以及青铜生产工具的历史进程。恩格斯曾说,铁“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它给手工业工人提供了一种极其坚固和锐利的非石头或当时所知道的其他金属所能抵挡的工具”。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广泛使用铁器。铁器坚硬、韧性高、锋利,胜过石器和青铜器。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促进了中国社会全方位的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