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荆柯刺秦王
咏荆轲(节选)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
陶渊明(365~427),东晋文学家。又名陶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有《陶渊明集》。
【注释】
燕丹:指燕国太子丹。
报:报复。(www.xing528.com)
强嬴:指秦国。
百夫良:杰出的人才。
燕京:燕国的都城蓟。
素骥:指白马。
饮饯:饮酒送别。
殁:死。这两句是说荆轲虽然已经死去,但他的事迹却始终流传。
陶渊明这首诗,特别强调了荆柯那种慷慨激昂、甘为知己而死的精神。“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既是赞叹荆柯的精神不死,又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荆柯刺秦王是战国末年的一件大事,它的发生加快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易水作别
荆轲,战国末期卫人,自幼刻苦学习,喜好读书击剑,智勇双全,人称庆卿。荆轲四方游历,结识了许多豪杰志士,如盖聂、鲁句践、高渐离、田光等。在田光的推荐下,荆轲投靠了燕国的太子丹。太子丹对荆轲说:“秦王要兼并天下之地,臣服海内之人,贪婪至极。现在,秦国已经灭了韩国,又南伐楚,北讨赵。赵国支持不住,肯定要降秦,接下来就是燕国了。燕国力弱民少,根本不是秦国的对手。而各诸侯国害怕秦王,又不敢合纵。我私下以为,如果有一位勇士出使秦国,以重利相诱,劫持秦王,迫使他全部归还诸侯的土地,那当然最好不过了。如若不行,干脆杀了他,然后乘其内乱,诸侯合纵,一定能打败秦人。”在太子丹再三请求下,荆轲答应出使秦国。
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将王翦率兵破邯郸,俘赵王迁,随即北进,兵临易水,准备攻燕。太子丹见情况已万分危急,就催促荆轲上路。荆轲说:“要到秦国去,必须有信物,否则秦王不会相信。秦国以金千斤和邑万家悬赏缉拿樊将军,希望给我樊将军的首级与燕国督亢的地图,拿去进献,秦王一定会高兴地接见我,我这才能实现计划。”太子丹说:“樊将军在危难之际来投奔,我不忍心杀他,请你另想办法。”荆轲见此,就自己去见樊于期,说:“秦国也太狠毒了,把将军的父母宗族都戮没,又以重金大邑求购将军的首级,将军怎么办?”樊于期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恨透了秦王,只是不知怎么办。”荆轲就说:“我有办法既能为将军报仇,又能解燕国的忧患。”“什么办法?”“希望能得到将军的头颅,拿去献给秦王,在秦王见臣时,臣左手揪住他的袖子,右手持刀刺进他的胸膛。将军觉得如何?”樊于期知道自己的仇能报了,毅然自刎。太子丹听到消息,急忙赶来,伏尸痛哭,然后将樊于期的头颅装进一只匣子里。荆轲带了一把涂满剧毒药物的匕首,以十三岁就杀人不眨眼的勇士秦舞阳作为副使,从蓟都(今北京)出发。太子丹和宾客都穿了白衣服为他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了道路之神,就要上道了,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筑声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图穷匕见
到秦以后,荆轲给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迭千金的厚礼,请其向秦王禀报燕使前来进献樊于期头和督亢地图的消息。秦王政大喜,穿了朝服,设九宾的隆重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使者。荆轲捧着装有樊于期头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走了进来。到了宫殿台阶前,秦舞阳突然吓得变了脸色,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笑着看了秦舞阳一眼,说道:“北方蛮夷小人,从来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了。请大王原谅。”秦王对荆轲说:“把秦舞阳捧的地图拿来。”秦王打开地图,一把匕首露了出来。荆轲左手揪住秦王的袖子,右手拿起匕首就向秦王胸部刺去。秦王一惊,站了起来,挣断了衣袖。秦王想拔剑,剑太长,又硬,一下子拔不出来。荆轲追刺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大臣们一时都惊愕得不知所措,而带有武器的侍卫郎中又都在殿下,没有诏谕不能上殿。情况太突然,来不及召郎中上殿,所以荆轲还在追逐秦王。侍医夏无且首先清醒过来,提起手上的药袋就向荆轲砸去,其他人叫喊道:“大王背剑!”秦王猛地将剑转到背后,拔出剑就将荆轲的左腿砍断。荆轲跪在地上,将匕首用力投向秦王。秦王一闪,匕首嵌在了铜柱上。秦王将荆轲连砍八剑。荆轲倚着柱子大笑,说:“我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生擒你,以迫使你将诸侯的土地退还。”郎中们冲上殿,将荆轲杀死。
秦王政愤怒地下诏,增兵遣将,由王翦统帅伐燕。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克燕都蓟,燕王和太子丹退保辽东,秦将李信紧追不舍。代王嘉致信燕王喜,说道:“秦军之所以追得这么紧,是想得到太子丹。如果大王能杀了太子丹献给秦王,燕国就能保住。”燕王于是派人斩了太子丹的头颅献给秦,但秦军并没有停止进攻。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取辽东,俘燕王喜,燕国灭亡。由此可见,荆轲刺秦非但没有阻止秦国的进攻,反而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