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诗说中国•1》:吴国名臣季札

《诗说中国•1》:吴国名臣季札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47章吴国名臣季札题延陵季子庙碑后钱名世避位曾传泰伯风,那言高义子臧同。让国春秋时代,吴国古诸侯国中属于后起之国。季札继承先祖太伯的高尚品德,三让王位,被后人尊称为“至德第三人”。这充分体现了季札对时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挂剑在这次出访过程中,季札路经徐国,并拜会了徐国国君,被徐君隆重接待。等到访问了北方诸国后,季札再到徐国送剑时,徐君已死。据史书记载,季札死于公元前485年。

《诗说中国•1》:吴国名臣季札

第47章 吴国名臣季札

题延陵季子庙碑后

钱名世

避位曾传泰伯风,

那言高义子臧同。

史书未改仍公子,

人物无凭只上中。

钱名世 生卒年不详。清代学者、文学家。字亮工,江苏武进人。有《古香亭诗集》。

【注释】

避位:季子避位让国是继承了吴国开国君主泰伯的遗风。泰伯先周时期首领的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和弟弟仲庸主动远走东南,后来建立了吴国。子臧:春秋时期的曹国公子。《左传·襄公十四年》载:“曹宣公之卒也,诸侯與曹人不義曹君,将立子臧。子臧去之,遂弗为也,以成曹君。”这句是说,季札的做法和子臧类似。

上中:指班固在《汉书·古今人表》中把古今名人分为九等,季札位居“上中”,即“仁人”。(www.xing528.com)

钱名世探访季子庙后,回想起季札当年的事,心生感慨,就写了这首诗,表达了对季札主动让位行为的赞赏。在文献记载中,季札是春秋时代一位德行高尚的著名人物。

让国

春秋时代,吴国古诸侯国中属于后起之国。吴王寿梦在位期间,曾为王位继承问题费了不少脑筋。在他的四个儿子当中,小儿子季札自幼博学多才,明礼仪,有德行,深受吴王器重,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据《左传》记载,寿梦死后,长子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便要把王位让于季札,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他说:“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诸樊见季札辞谢不受,便封他到延陵(今江苏武进),号称“延陵季子”。诸樊死后,其弟余祭和余昧相继欲传位季札,他仍辞让不受,最后退隐于山水之间,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今江阴申港镇东南的舜过山下,相传就是当年季札“弃其室而耕”的地方。季札继承先祖太伯的高尚品德,三让王位,被后人尊称为“至德第三人”。

观礼

季札不仅品德高尚,而且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广交当世贤士,对提高华夏文化作出了贡献。吴王余祭四年(前544),季札奉命出访中原鲁、齐、郑、卫、晋等国。到了鲁国,季札听到了蔚为大观的周乐。季札以缜密的感受力和卓绝的见识,透析了礼乐之教的深远蕴涵,以及周朝的盛衰之势,语惊四座,使众人为之侧目。听到《唐》,他听出了思接千载的陶唐氏遗风;听到《大雅》,他在乐曲深广的气魄里,听到了文王之德;当《魏》歌四起,那“大而宽,俭而易”的盟主之志,辉映着以德辅行的文德之教;一直到《招箾》舞起的时候,季札惊叹道:这是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至德乐章,就如同苍天无不覆盖,大地无不承载。就算是盛德之至,也是无以复加了。

不久,季札又到了郑国,并见到了著名政治家子产。当时子产还没有当郑国的执政,二人谈礼乐、论政治,一见如故,就好像是多年的知心之交。他临别前对子产说:“将来你一定会掌握郑国的政事,到时候你应该以礼治国,这样就可以避免败亡的命运。”不出所料,子产一年后便成为郑国执政,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这充分体现了季札对时局异常明晰的洞察力。

挂剑

在这次出访过程中,季札路经徐国,并拜会了徐国国君,被徐君隆重接待。在会见过程中,徐君见季札身边所佩的青铜宝剑煞是威武,请求季札解下来鉴赏。当宝剑出鞘后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徐君非常羡慕,想索取此剑,但对这位初交又不便启齿。聪明的季札已看出徐君的心思,但宝剑是出使时必备之物,所以季札当时没有将这把宝剑赠给徐君。等到访问了北方诸国后,季札再到徐国送剑时,徐君已死。季札悲恸极了,便带侍从到徐君墓冢去凭吊。祭扫完毕,季札解下佩剑,挂在墓前的树上。侍从不解地问:“徐君已死,你把这么贵重的宝剑送给谁呢?”季札坦然答道:“从会见徐君时起,我已默许将此宝剑相赠,难道可以因徐君逝世而背离我的初衷吗?”此事传为千古美谈,后人曾有诗颂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指故友),千金之剑挂秋墓。”据史书记载,季札死于公元前485年。后人在墓前立碑,传说碑铭“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个古篆是孔子所书,世称“十字碑”。晋太宁元年(323)于墓地建有季子祠,祠庙内原有季札塑像,并有“至德第三人”等匾额、楹联。季子祠历经兴废,抗日战争中被毁。

元代诗人刘子寰诗云:“有吴何代无陵墓,万世惟知季子坟。”正表达了人们对季札这位古代贤人的敬仰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