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

孔子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44章孔子及其思想谒夫子庙顾炎武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思想体系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与“礼”是最重要的。孔子认为,为政的理想目标应是“足食、足兵、民信”,其中以取得“民信”为先。人们经常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说的他的天命鬼神思想。“天”在孔子的思想中更多的则是指具有人格意志的“天”,它是世界的主宰者和人类命运的赋予者。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汇集在孔门弟子编辑整理的《论语》中。

孔子思想与中国古代文化

第44章 孔子及其思想

夫子庙

顾炎武

道统三王大,功超二帝优。

斯文垂彖系,吾志在《春秋》。

车服先公志,威仪弟子修。

宅闻丝竹响,壁有简编留。

俎豆传千叶,章逢被九州。

独全兵火代,不藉庙堂谋。

老桧当庭发,清洙绕墓流。

一来瞻阙里,如得与从游。

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思想家、学者。号亭林,江苏昆山人,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等数十种著作传世。

【注释】

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二帝:指伏羲氏、神农氏。

彖:指《周易》卦辞。

系:指《周易》系辞。这两句是说:君子在不得志的时候,往往以著书立说的形式把自己的思想主张流传后世。

车服:原指车和有等级差别的服饰,这里指建立功业。(www.xing528.com)

丝竹:指乐器

简编:指书籍文献

俎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具,引申为祭祀、礼仪。

庙堂:朝廷。

洙:洙水,流经曲阜城北。

顾炎武这首诗是拜谒曲阜孔庙时所作,概括了孔子的主要事迹,并对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表示了充分肯定,认为他的功绩超过了远古时期的著名君王。从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来看,顾炎武的评价并不过分。

孔子生平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远祖为宋国贵族,因避乱而迁居鲁国。父叔梁纥,是当时的一名著名武将,母颜氏,名征在。孔子三岁之时,父亲去世,家道中落,年轻时做过为人相礼、料理丧事的工作,也做过替人管理仓库、牧场的杂活,所以他后来自己回忆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青少年时代孔子有系统地从事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学习。他学无常师,据说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好学而不厌,乡人都赞其博学。成年后,孔子开始独立地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并且创办了私学,收徒讲学。五十岁以后,孔子踏上了从政的道路。他曾在鲁国担任过中都宰、司空(主管工程建筑)、司寇(主管司法刑狱)、相事(以相礼资格参加当时的国君会议)等。五十五岁时,因与当政者季桓子的政见不合,孔子弃官出走,带着其弟子奔走于卫、陈、曹、宋、郑、蔡诸国之间,在诸侯面前游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可结果是处处碰壁,颠沛而不得其志。十四年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之后,孔子重回鲁国,鲁哀公和季康子虽然很尊重他,但并不起用他。孔子晚年除了从事教育活动之外,还潜心于夏、商、周三代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七十三岁时,孔子因病逝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

孔子去世后,儒家学派在孔门弟子的传播下迅速发展,孔子的地位也日益升高。从汉初开始,孔子就被尊为“素王”,即有王之道而无王之爵者。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孔子的地位在中国从此真正得以确立。西汉以后,孔子的封号不断增加,如“邹国公”、“先师尼父”、“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等。

思想体系

在孔子的思想中,“仁”与“礼”是最重要的。一般认为“爱人”是“仁”的主旨,所谓“爱人”,即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可以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包括孝、悌、忠、信、恭、宽、敏、惠等许多道德规范,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孔子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恢复从西周建立起来的旧秩序,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孔子主张礼乐治国,便更突出以德治国,认为道德教化在政治中的作用,决非刑罚所能达到的。孔子要求统治者必须有表率的作用,“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能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为政者本身正直后,才能在处理政事时做到公正。孔子认为,为政的理想目标应是“足食、足兵、民信”,其中以取得“民信”为先。

人们经常说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这是说的他的天命鬼神思想。“天”在孔子的思想中更多的则是指具有人格意志的“天”,它是世界的主宰者和人类命运的赋予者。孔子还相信天命的存在,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孔子虽然敬重“天命”,但却怀疑鬼神,强调“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伟大的教育家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教育家,在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孔子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其中比较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等。

在教学实践中,孔子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在教育对象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上,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极有价值的思想,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等等。

孔子的思想学说对中国的哲学伦理、教育、历史、文学、礼俗等等都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的思想学说主要汇集在孔门弟子编辑整理的《论语》中。另外,为了教学上的需要,孔子整理、删修或编定了儒家的“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些文献中的大多数都流传到现在,成为研究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资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