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涂山之会与启定夏朝
和于瞻濠州七绝涂山
娶妇山中不肯留,
会朝山下万诸侯。
古人辛苦今谁信?
只见清淮入海流。
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与其父苏洵、兄苏轼合称为“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由。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著有《栾城集》。
【注释】
涂山:山名,《楚辞·天问》洪兴祖补注引苏鹗《演义》云:“涂山有四:一者会稽(今浙江绍兴);二者渝州(治今重庆);三者濠州(治今安徽凤阳);四者……宣州(治今安徽宣城)当涂县也。”对于其地望,目前还有争议。
娶妇:文献记载禹和涂山氏之女结婚,但因为治水而不能在家里久留。(www.xing528.com)
会朝:指涂山之会,《左传·哀公七年》:“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这首诗再现了古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其中也提到禹在涂山大会诸侯的事,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涂山之会。这次盟会,在一般情况下被看作建立以大禹为首的国家政权的主要标志。
涂山之会
禹登天子位后,分天下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他亲自到各州视察,调查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各州所应交纳的贡品,并指明贡品运输的路线。禹还多次召集各地诸侯参加盟会。那么,他大会诸侯的涂山到底是在什么地方?这恐怕是一个很难说清楚的谜团。但可以想像的是,这次会盟的规模很大。
据说,当禹大权在握的时候,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又继续征伐三苗。他统领众多邦国君长,并以奉行天命自居。经过激烈的战斗,三苗战败了。这是一次规模较大的武力征伐,而禹也通过类似的征伐活动,不断加强了自己的权威。禹在确立王权后,就在有崇部落所在地--嵩山之阳建立了阳城(河南登封县告成镇)作为都城,后又迁往阳翟(河南禹州)。为了巩固王权,他又在涂山召集了来自东夷、华夏、苗蛮地区的很多诸侯(也就是部落的首领)进行盟会,去朝见禹的人手里都拿着玉帛,仪式十分隆重。有一个叫防风氏的部落首领迟到了,便被禹所杀。防风氏被杀一事,说明禹已经具有了比部落联盟首领更大的权力,已经在事实上建立了夏朝。
甘之战
禹的首领之位是舜禅让而来,但他死的时候,禅让制度却被破坏了(也有人说,禅让本来就只是理想中的制度,从来没在历史上存在过)。禹曾先后以皋陶、伯益为助手处理事务,按照禅让的制度,禹死后应该由伯益继承首领之位。但是,很多贵族却不去朝拜伯益而去朝拜启,说:“启是我们君主帝禹的儿子啊!”他们拥戴启继承了禹的位子。这样一来,禅让制度便成为了历史,以王位世袭为基础的夏朝正式建立。
尽管启在大多数诸侯的拥护下建立了夏朝,但还是有一些部落对他并不服气,特别是有扈氏。有扈氏居住今天陕西省户县一带。早在舜、禹时期,有扈氏就已经逐渐向东发展,对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造成了威胁。为了遏止它的势力,禹就曾经向有扈氏发动多次进攻,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战役,有扈氏的扩张势头终于被遏止住了,但有扈氏并没有归附中原。等禹一死,有扈氏觉得机会来了,他们宣称,尧、舜、禹三代都是禅让,启没有理由破坏传统。启觉得有扈氏对他的王权是一个很大的威胁,就率领六路大军去讨伐有扈氏。于是六军没有敢违抗启的命令,上上下下拼命作战,终于灭掉有扈氏。从此,启的王位得到了巩固,王位世袭制度也最终确立。
钧台之享与武观之乱
消灭了有扈氏之后,各地的诸侯纷纷向启进贡、祝贺,于是启就在自己的老家钧台这个地方召集诸侯开会。在会上,各地诸侯都宣誓效忠于启。通过这次活动,启把自己世袭王权的地位合法化了。历史上把这次聚会称为钧台之享。据说在钧台大会的时候,启就让人在两千仞高的地方表演乐舞,他自己则驾着两条龙拉的车,耳朵上挂着两条青蛇,左手拿着雨伞,右手拿着玉环,在天上得意洋洋地观看。启在钧台得意洋洋,但他的弟弟武观却不像他那么高兴。武观是以诸侯的身份参加这次聚会的,他们本来是平等的兄弟,现在却不一样了。启在一夜之间成了天子,而自己不但不能再和他称兄道弟,而且还要跟其他诸侯一起朝见他,所以他觉得自己的地位下降了,心里非常不高兴。启为了防止他作乱,就在聚会之后把他流放到黄河西边很远的地方。这就更让武观不满,于是决心和启断绝兄弟关系。他宣布不再听从启的命令。启就派兵把武观抓住杀了。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反抗他了,启就更加得意忘形,过着奢侈腐化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