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dere模态和本质主义
在模态谓词逻辑中,容许有这样的公式:
这两个公式甚至是许多模态谓词逻辑系统的公理。但□(x)F(x)和(x)□F(x)是很不相同的:在□(x)F(x)中,模态词置于量词之前,不在量词的辖域内,它修饰(x)F(x)整个语句(所谓的de dicto模态),不会使后者中的约束变项出现指称晦暗性。而在(x)□F(x)中,模态词在量词的辖域内,它所修饰的是F(x),使其中的约束变元具有指称晦暗性(所谓de re模态)。简单地说,de dicto模态是加于命题之上的算子,由已有的命题形成新的命题;而de re模态则是加于命题谓词之上的,由已有谓词形成一个新谓词,模态词是这个新谓词的一部分。它们两者之间有原则性区别。
例如,□(x)F(x)是de dicto模态,(x)□F(x)则是de re模态。蒯因用一个例子说明这两者具有不同的真值:在一种不容许不分胜负的博弈中,参加者有一个人将获胜是必然的,即□(x)F(x)为真;但是,不存在这样一个参加者,使得人们可以说他获胜是必然的,即(x)□F(x)为假。再如,BF的前件说:所有的x必然是F;而它的后件说:“所有的x是F”是必然的。用可能世界语义学的话来说,BF的意思是:如果在世界wi中的所有x在wi可通达的所有可能世界wj中是F,则在世界wi可通达的所有可能世界wj中所有x都是F。这是要求在wj中有的个体在wi中都要有,此即BF为真的条件,可以精确表述为:
满足这一条件的框架有收缩的个体域。相反,BFc为真的条件是,在wi中有的个体在wj都要有,可以精确表示为:(www.xing528.com)
满足这一条件的框架有扩张的个体域。如果一个个体域既是收缩的又是扩张的,则称它为等同的个体域。前面所述的必然等同系统和必然不等同系统都要求等同的个体域,其区别要由模型上的赋值来刻画。故有人说:“BF和BFc表示的是框架的性质,而等词则是赋值的性质,或模型的性质。” (10)
蒯因论证说,de re模态必然导致本质主义。以(x)□F(x)和(x)□F(x)为例。前者说,存在这样的x,它必然地是F,或者说,它必然地具有属性F;后者说,对任意x而言,它必然地是F。这就承认了事物的有些特征是其必然具有的,有些则是其偶然具有的。亚里士多德认为,本质特征是(1)某些对象具有而其他对象不具有的,(2)具有它们的对象就必然地具有的特性。于是,蒯因作出结论说,容许有(x)□F(x)这类语句的模态逻辑显然是“回到亚里士多德的本质主义”,“拥护量化模态逻辑的人必然赞成本质主义” (11)。蒯因是反对本质主义的,他认为这种哲学是“不合理的”,因为本质主义讲本质属性,归根结底要跑到承认共相的实在论或柏拉图主义那里去。
de re模态的另一个后果就是导致承认跨越世界的个体,由此又引出所谓的“跨越世界的同一性”和“跨越世界的辨认或识别”问题。应该指出,这不是两个问题,而是同一个问题的两种不同说法,最后与本质和本质主义有关。这留待第六节去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