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欲望(desire)之性质
欲望意义太简单,微之又微,无从解释。要解释它,只好举几个例。我们对于某件事物,想念它,渴望它,用种种方法,费多量心血,去求它,求不得,心里便郁郁不乐,这就是欲望。人人都有欲望,人人的欲望都不同。看人的欲望,便知道他人品的高下。有些人的欲望是知识,有的是声色、财富,有的是威权、荣誉,或结交合群。要是所欲不得,便觉怏怅不乐。所以欲望在道德上的地位是很重要,因为它能激发我们尽力去行。比方心欲读书,一定会尽力读书,要是说心想读书却懒读书,便是自欺欺人的话。我们的观念好像灯,我们的欲望好像火。灯能烛是非,火能增热力,鼓舞我们去行,鞭策我们前进。凡人对于是非利弊,虽然看的透彻,要是没有欲望的鞭策,终是知而不行。精算学的,虽然知道怎样加减乘除,毫厘不爽,要是没有诚实的欲望,或同时而有发财的欲望,这个人做生意一定不会老实。精会计的,要是没有诚实的欲望,一定会利用他的专门知识去掩饰他的乾没□[4]。所以徒有观念而无欲望,对于我们的品行,毫无影响。空谈性理,道听途说,是没用的。有些人智识很高,思想很正确,但是他的言行终不一致,甚至文过饰非,借才济奸。外观好像正人君子,内德反不如禽兽。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他没有正当的欲望。要想改变品行,观念的改变固然要紧,欲望的改变尤为重要。
二、欲望和快乐(happiness)之关系
西方谈理学的,当把欲望和快乐相提并论。我们想要的东西,一日不能获得,便一日不乐。大抵人对于寻常已得的东西不会想要。想要的,一定是奇异未得的东西。所求不得,我们自然会忧闷;要是所欲都遂,自然会踌躇满志。世人为什么营营遑遑,不知满足呢?因为他们各有所求。
欲望应否寂灭,是个大问题。哲学家的意见,各相背驰。有的说:人类苦恼,大半由于多欲,要是将种种欲望寂灭干净,自然天真泰然,百体从命了。印度先哲以降伏欲望、心意宁静为大智慧,甚至谢绝饮食。罗马苦修家也主张淡泊宁志,苦身乐道。总之,他们的主张,是不寂灭欲望,便无快乐,立说都未免过激。(www.xing528.com)
反之,英国某诗人又说:欲望是不可少的,因为欲望能鼓励我们努力去改进环境。人无欲望,便蠢如鹿豕。因为有欲望,才能不满意于现状,才能发扬踔厉去从事改造事业。所以奢望为进化发展和改革之本源。有人问某德国社会改造家:什么是改良社会最大的阻力?他说:就是难使社会不满意于其现状。因为不满意,才能有改良的欲望,才能努力去行。
说句平心话,这也是片面之词。不满意、不知足的人,也有许多毛病,就是愤郁多忧,难与为欢,或吹毛求疵,得陇望蜀,和世人多龃龉。又这种人必浮躁易怒,责人重而自责轻,或自私自利,不顾公益。所以有欲无欲,各有利弊。无欲望,便不能奋发去行。有欲望而常不知足,于必妄于非分,徒劳无功。总之,欲望(或不知足心)万不可寂灭,因为不知足的目的,是要唤起努力,改进环境。要是能善用不知足心,利益很多,要是操之过急,便贻祸无穷了。
所以逸乐(pleasure)和快乐有分别。求逸乐和求快乐也不同。比方小孩得糖果,不过一时欢喜,未必永久快乐。要是我们得个电报,说某人送我一万块钱,心里只是狂喜,也未必能快乐。要想快乐,还要善用此宗进款。欲望和快乐,关系密切。不知足的人,未必就不快乐。比方人欲求知识,精益求精,不自满足,虽未必有成,心中总觉快乐。又如人想做大商家或大工程师,虽备历艰辛,也觉愉快。逸乐是偶然的、一时的、来自外的。快乐是悠久的,发自心内,从努力辛苦中得来的。赴宴、会友、听戏,都是逸乐。逸乐的有无,都随机缘,我们不能支配它;但是快乐发自心境,所以支配由人。营求逸乐的人,往往大失所望,即使侥幸获得,也不能久,情过境迁,有如泡影。况且欲壑难填,逸乐常少,痛苦常多呢!哲学家主张寂灭欲望,就是这个缘故。我说外物之欲不可有,义理之欲不可无。假使求道若渴,努力向上,虽境遇艰险,事与愿违,心中也觉快慰非常。
总之,理学家对于欲望有三种主张:(1)主张寂灭种种野心、欲望,不忮不求,浮沉人海,随遇而安。此种人有如死水枯木,世界上有他不多,无他不少,恰像算学上的零号。(2)主张增大野心、欲望,醉心逸乐,得陇望蜀,只图贯彻自己主张,不顾他人权利幸福。(3)主张培养欲望,但是他只管耕种,不问收获,不计成败,只知努力。他不像野心家,妄于非分,牺牲他人;也不像淡泊家,万念灰冷,有如零号。他只知道求进步,奋发踔厉,努力往前,即使所求不遂,他心中仍然快乐,因为人事已尽,成败他自不容管了。此种折中主张,极为持平。人不能过于知足,太过,便成死灰枯木。也不能过于野心,太过,便郁闷多愁,或自私自利。我们应该一面常不知足,一面又能随遇而安。我们还应该不计利害,努力去满足我们的欲望,给他们畏难却步的一个好教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