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教育的重要,因为人有生与死两件事;教育哲学的重要,因为要使人知道所以然的缘故,并指挥人实行不务盲从不循习惯的教育。教育与长进的关系。文字教育的流弊:(1)养成特殊阶级;(2)保守古训和文字;(3)与社会隔绝。从三种流弊发生的三个问题。
我开端先要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为什么要有教育?进一层说,为什么教育是不可少的?第二个是为什么要有教育哲学?进一层说,为什么教育哲学是重要,是不可少?
解答第一个问题,教育之所以不可少的缘故,就是因为人类在婴孩时期,自己不能生存,要是没有父母去教育他、扶助他,就不能成人了。有许多低等动物的教育,从小到大,不过都是偏于形体一方面。人类却不能仅注重形体一方面,还有心理、知识、道德各方面的教育也都应该注重的。因为人类的婴孩时期是个渐进的时期,什么人都要经过的。教育就是从这个婴孩时期渡到成人时期的一只摆渡船。所以教育不是奢侈品,是必需品。简单说,教育之所以不可少的缘故,就是因为“生”与“死”两件事。人类当生下来的时候,不能独立,必须倚靠他人,所以有赖于教育;死去的时候,把生前的一切经验和知识都丢了,后世子孙倘要再去从头研究,岂非太不经济,甚至文化或可因此断绝,所以因为人类有“死”这一件事,也非有教育把他的经验和知识传之子孙不可。
解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并不是说教育哲学万不可少,不过是很重要。我们且从反面看:倘使人类没有教育哲学,对于教育事业必定不去研究它,思考它,但看人家怎么教,我也怎么教,从前怎么教,现在也怎么教;或学他人的时髦,或由自己的喜欢,成一种循环的、无进步的教育。这就是没有教育学说的流弊。教育哲学就是要使人知道所以然的缘故,并指挥人去实行不务盲从、不按习惯的教育。
在一种保守的社会里,教育哲学是用不着的,从前的旧社会,大概都持这种态度,最近两三百年来,方才有点进步。社会学上有个笑话,说在以前石器时代,斧头都是用石做的,后来有一个人发见了铁也可以做斧头,于是那时候的人就用他所发明的铁斧把他杀死。这虽然是个笑话,但社会的进化,的确如此,往往自己不喜欢进化,也不喜欢别人进化。
但是另一种社会里,学说却是不可少的。这种社会不但不反对变迁,并知变迁不可没有。故能欢迎变迁的潮流,预料变迁的趋势,设法去帮助改良的人物做改良的事业。当现在变迁很快的时代,多少潮流在外面激荡,我们应该去选择哪一种是对,哪一种是不对;辨别哪一种是重要,哪一种是次要。当这时代倘没有教育哲学的指挥,一定不能从这许多互相抵触、互相冲突的里面,选出哪一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潮流趋势。
教育与长进(growth)是很有关系的,教育就是长进。没有教育,就没有长进;教育不进步,社会也不能进步。试看:最下等的动物,其初生的婴孩,与父母大致相同,所不同者,形体之大小而已;等级渐高,婴孩时期也渐久。一直到最高的人类,婴孩与大人便完全不同了。我们看了这个比例觉得很奇怪,以为阶级最高的人类,出生的婴孩便应该立刻变为成人,岂非可省许多事?讵知这正是人类的极大利益。因为有了这一个很长的婴孩期,正可在此期内尽量地教育他。人类的进化,全在这婴孩期的长久。
再拿人类社会来看,也可以看出渐进的阶级。初民社会生活简单,教育也简单,不过无形中的一种仿效罢了,就是现在的文明社会,也大部分还是如此。他们没有学校的教育,只靠着直接的教育。一切人生日用的事,都是他们的教育。试看大多数的人,对于种种常识,实在比我们多。他们虽然不曾受过有法式的教育,然我们不能说他没有教育,不过他所受的是“不文”(Illiterate)的教育罢了。这种“不文”的教育,人类从前受了,都是不知不觉地。后来渐渐进化,觉得一切知识的经验都不可不保存,使它传得远、传得久,于是文字也就发明了。
后世的人把文字当做一把钥匙,去古人经验所得的知识库里面取出种种东西来应用,这实在是一件最便宜的事。
不过有了文字教育以后,渐渐与以前直接的人生日用的教育愈趋愈远了。文字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我们固然承认它是需要的。因为没有它,便不能把古人的东西保存起来,传授下去。但是这与人生日用愈趋愈远的流弊,却也不少,大略说,可以分下列三种:
(一) 这种文字教育——学校教育——的结果,必定养成一种特别阶级。所谓读书人、文人、学者,都是从这种教育养成的。这种教育与旁的社会也很有关系。受这种教育的人大约只有三种:第一,是古时的祭司、牧师,握教育权的人;第二,是有权势的人——从前所谓治人的人;第三,是有资产的人。
(二)这种教育的结果,渐渐趋于保守古训和文字的方面。古代保存下来的东西固然是最好的一部分,但是大家把这保存下来的东西看得太重了,反把人类社会日用的教育看轻了,以为社会日用的教育不能算作正式教育的一部分。这就是第二个流弊。引一个很简单的例:譬如“culture”这个词,本来是栽种的意思,是一件人生日用的事物。后来把受过教育、能通几国文字的人,也叫做受过culture了。这就是从实用方面趋于文字方面的一个例。这种趋势,很可以从历史上看出来。欧洲数百年前,自然科学早已发明了。学校里面却还不曾将它收到课程表里去,间或收了,也不能占重要的位置。从一般人的眼光里看来,以为这种自然科学,比较那讲文字、讲道德的等高深学问下贱得多。从前希腊文明发达到这般地步,却是不重科学。现在欧洲重文轻实的趋势,也是受了希腊影响。
(三)这种教育的结果,使学校渐成独立的机关,与社会不生关系。社会上早已成为过去的东西,学校却还在那里教。社会上很有重大需要的东西,学校反不肯教了。大家把教育当一件容易的事,以为只要一本书,一般小孩子就办得到的,无所用其研究的,所以学校变了最古的东西,最守旧的东西。举一个西洋教育史上的例。两三百年以前,欧洲的商业很发达,那时候还没有轮船,所以商品都是大家合股装在帆船里运输的。因此,那时对于这件事的计算,如盈余分配等事,非常重要,特在数学书里面添了一门。现在轮船发明了,这种事实也全没有了。但是数学书里面这一种算法,却想尽种种方法不能把它废去。问他为什么呢?说是从前传下来的东西,虽然没有用,也不能去掉的。
以上三种流弊,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教育哲学应该提出来要讨论的问题:(1)怎样可以使特别阶级的教育变成大多数,变成普及;(2)怎样可以使偏重文字方面的教育,与人生日用的教育得一个持平的比例;(3)怎样可以使守旧的教育一方面能保存古代传下来的最好一部分,一方面能养成适应现在环境的人才。这就是教育哲学应该提出来讨论的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当中,第三个最为重要。我们是现代的人,是20世纪的人。以前保存下来的东西,我们当然是不够用的。我们应该想法子改造从前教育的目的、方法和材料,使它们适应现代的需要。
指挥教育,改造教育,好像驶一只船:装载货物,固然应该持平,不要使它畸轻畸重,然装了以后,不能扬帆开驶,使满装了货物的船停在船坞里腐烂,当然是不行的。古代传下来的学问,就是装在船里的货物。现在的新潮流、新趋势,就是行船的风。我们应该把这满装货物的船,乘风前进,不使它停在船坞里腐烂。
我开场从长进讲起,现在也用长进来收场。人类共同的组织也从幼稚时代到长大时代。下等动物的繁殖,与它的父母没有分别。小猫大猫,小狗大狗,都差不多。两千年以后的猫,我们可以预料同现在一样,但是两千年以后的人类,我们可就不能知道了。所以我们要是不喜欢暗中摸索,听其自然,就应该用教育哲学去指挥引导向我们预定的方针,达我们希望的目的。因为人类的进化很难推测,若听其自然,暗中摸索,是非常危险的。教育之所以重要,就是要使它没有危险。所以教育不是个人的事业,是社会的、公家的、政府的责任,是人类社会进化最有效的一种工具。
二、教育的三方面
[内容提要]
(1)儿童方面——教育的根基;(2)社会方面——教育的目的;(3)学校和教材——教育的工具。从前教育的失败由于三方面调剂不得其平——学科独立、学科独立的三大流弊、消极批评。
我先把上次所讲的总括起来:教育之所以必要,因为儿童初生下来很弱,不能独立,与成人相差的距离太远了,所以要有这个长时期的抚养、教育和训练。这就是教育所以必要的缘故。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今天所要讲的三个要点:(1)儿童的方面;(2)将来儿童要进去做人的社会方面;(3)介乎二者之间的学校和教材。第三点最重要,因为它的目的是要使儿童进到成人社会里面去。教育学就是指挥它联络儿童与社会两方面使它成一个过渡的桥或摆渡船。
因为教育是要把三方面调剂得宜,所以不是容易的事。第一,要有对于社会生活的知识——社会的哲学——就是要对于社会有很明了的观察,知道它的趋势和需要,预备使儿童将来入哪一种社会最为适宜。然后可以定教育的目的。
社会生活的知识使我们可以定教育的目的,这是远的一端。那近的一端就是儿童。儿童的意志、欲望,等等,总之儿童的心理学,是第二件要知道的。譬如驶船一般,它的目的地固然不可不知道,但船的本身和船中的货物也不可不知道。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地,是远的方面;儿童就是教育的本身,是近的方面,都是应该知道的、注重的。
单有上述两大端,还不能够做教育事业,因为还有介乎二者之间的学校和教材等琐细的事。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都不可不知道的,而且还须懂得这种学科的意义,一方面对于儿童有什么意义,一方面对于社会有什么意义。三者联络起来,然后可以当得教师,讲得教育。
因为教育所包的范围如此之大,所以是很困难的事业;也因为它所包的范围如此之大,所以是很有趣味的事业。试问世间哪一种职业所涵的方面有这么多,一方面可以知道社会进化的情形,一方面有可以研究儿童发展的机会,而一方面自己还可以得到学问?这不是很有趣味的事业吗?
将以上所讲的记在心头,我们可以看出从前种种教育方法和教育哲学的失败,都由于三方面调剂不得其平。今天所要提出来讲的,是从前的人把介乎二者当中的学科看得太重,却把儿童与社会两方面看得太轻的流弊。
学科最容易离其他两方面而独立,因为学科是教师天天所见的东西。凡是近的东西天天见了,一定愈看愈大,并且能把其余的大东西都遮住了。正如拿千里镜来看近的东西一样。又如将一个手指放在眼前,可以把一切东西都遮住了。学科本来是联络儿童与社会的两岸的过桥,现在这过桥离了两岸而独立了。
使学科独立与儿童实际生活脱离关系,其流弊有下列三大端。
(一)第一个流弊可以分作三步:(1)学科与真生活断绝,生活自生活,学科自学科;(2)学科变成纸上的假东西,不是真实的东西;(3)学科在实际上不能应用。
最显著的一个例,就是成人把自己的种种知识用尽方法缩成一小块,使儿童熟读背诵,或用韵语,或如西方宗教中用的问答体;一切道德都已改变了,文字也改变了,他们都不去管它。久而久之,自然毫无意义了。
在创造这种制度的人,以为儿童将来一定能懂得的、应用的。其实终于不能懂得的,更不用说应用了。因为这种都是成人认为真理的东西,对于儿童,本来没有意义。儿童的经验里面从来没有这些东西,自然不能懂得了。不能懂得,自然不能应用,自然对于行为不能发生影响了。儿童在未进学校以前,与他的母亲和他的同伴玩耍,觉得很有意义,因为这些事都是他能懂得的,能用得的。一进学校,便换了一个新天地,见的东西都是不曾见过,听的东西都是不曾听过。他于是以为学校里面的这些东西本来与实际生活没有关系的,本来只是骗骗先生的。我们费了多少时间,多少精力,在学校里头得了这样一个教的人和学的人都不希望实际应用的结果,这时间和精力不是完全白费了吗?
不但旧式的读经和宗教问答有这种坏结果,就是新式的各种科学,如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等,要是离开了人生日用去讲,其所得的结果,也与旧式的教育完全一样。
譬如一个学化学的人,对于所学的东西只是认为化学科的东西,化学教室里头的东西,徒然记着许多符号、公式和种种试验的把戏。你若问他应用方面的,如肥皂怎样造法,为什么可以去衣服上面的污,他就不知道了。学植物学、动物学的人也都如此。这种现象本来不能怪他,因为他本不知道所学的东西与人生日用有什么关系。所以教育的人要是不把人生日用的实际生活放在心头,那么无论什么学科,都得到与旧式读经和宗教问答的同样坏结果。
这种结果,还可以养成知行不合一。譬如某人学了许多学问,别人就称他为书生。这个书生的名字不是恭维他,是侮辱他,是表明他什么都不知道的意思。因为他所知的学问,不能影响到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又不根于他所知的学问,于是养成人家看轻知识的一种习惯。实用教育的所以重要,就是这个缘故。说到实用教育,人家每容易起一种误会,以为实用教育就是吃饭主义。其实并不然。吃饭固然未始不重要,教师能教得学生得到饭吃,也是很好的。但是这个实用教育的目的,是要使他用所学的东西指挥他的一切行为,教的人能知道学科对于儿童和社会的意义,儿童也知道学科对于社会的意义。
(二)从上面第一个流弊看来,学科先与真生活脱离,次变成纸上的假东西,再次不能实际应用。这种学科,要是学生能用心去学它,也未始不可略有所得。无如与人生日用太没有关系了,儿童一见便生畏怯,即使勉强学他,也是看做例行公事,骗骗先生罢了。这因为儿童对于它全然没有兴趣;没有兴趣,自然觉得困难,自然常常有逃学的事听见了。
儿童因为没有兴趣,所以视求学为困苦的事。一般人——有许多学者——不晓得这个道理,以为人类的天性是不喜欢求学的,而人类的生活是不得不求学的,于是想尽种种方法去训练他,使他不得不求学。讵知他学了仍然不能知道。这就是学的东西与人生日用社会没有关系的缘故。倘能把学的东西与人生日用的社会连贯起来,那么儿童绝没有不喜欢求学的,因为好学正是他的天性。
我们试看儿童在未进学校以前与他的母亲或同伴在一起的时候,何等喜欢求学:忽而问这样,忽而问那样。可见儿童对于求学本有很大的喜欢的趋向。就是间或有几个例外,也一定或是白痴,或是心理上起了变化。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现在学校制度的不适用,非但能使儿童本来喜欢求学的变为不喜欢,且能使他一见学问便生畏惧。这种学校制度还不是天天在那里造成一种人为的白痴吗?
西洋某国的修身书里面有一课讲学校内的义务的,是个问答的体裁。问的是为什么不应该逃学。那答语是个比喻,谓牙齿痛了,应该就医,能忍得住痛苦的,一会儿就医好了,倘忍不住这短期的痛苦,那便永远痛苦了。这可见它的用意:是根本承认求学为一件很苦的事体。
固然,我们总免不掉到牙医那里去就医,但这是偶然的、不幸的事体,是消极方面的,不是积极方面的。求学也是如此。困难痛苦,都是消极的方面的事。要是我们能够把积极有用的一方面提出来,决不会没有趣味的。
我们不要说儿童对于求学的苦乐关系甚小,要知它的结果影响于社会者很大而且很久。因为儿童学了这种讨厌的东西,将来出校以后,一定不能在社会里去应用,社会便因此受了很大很久的损失。所以我们应该去掉他的困难痛苦的一部分,提出他的有用处有趣味的一部分。工夫既省了,社会上也得应用了,儿童也不会感受到困难苦痛了。
(三)这种社会与学校分离的结果,其流弊在社会上是太不公平。一种书生是天生成的才能,能对于书本子上的学问有趣味。其余大多数的人,只知道五官接触的、能够实做的事体才有趣味,书本子上的趣味是没有的。结果大多数的人遂没有求学的机会了。
加以书本子上的学问——文章、经传——在社会上很重要,于是书生在社会上也占了重要的位置。其余大多数的人对于学问有没有趣味,却不去管他了。这还不是不公平吗?
因大多数的人对于学问没有趣味,所以我们应该改良学校的制度和教材,使他们也能感受教育的利益。倘是主张民治的教育——民治国家的教育,尤其应该注重大多数人的教育,使一般的工人、匠人、农人都能在民治国家、民治社会里尽一分子的责任。
今天所讲的多是消极的方面,下一次将提出积极的方面来讲。
三、儿童方面——教育的根基
[内容提要]
注重儿童的本能。中国今日应该注重本能教育的两个理由。引起儿童本能的工具四种:(1)游戏;(2)有组织的运动;(3)做戏;(4)工作、游戏与有组织的运动的价值、女教员的重要。
第一次讲演的大要,是教育本于儿童的成长。儿童自婴孩以至成人,其生长有一定的程序,教育也跟了他的生长,有一定的渐进的程序。第二次讲演的是教育应该一方与儿童的本能和经验,一方与社会的需要,互相联络,否则不能收教育的效果,并大略指出学科与儿童及社会两方面脱离关系的种种流弊。
教育的最大毛病,是把学科看做教育的中心。不管儿童的本能、经验如何,社会的需要如何,只要成人认为一种好的知识经验,便炼成一块,硬把它装入儿童心里面去。现在晓得这种办法是不对了。其改革的方法,只是把教育的中心搬一个家:从学科上面搬到儿童上面。依照儿童长进的程序,使他能逐渐发展他的本能,直到他能自己教育自己为止。譬如说,某人是受教育了。这并不是说,某人从此不长进了;不过说,他受了教育,到这个时候,从此可以利用他自己的机能,向各方面充分发展罢了。
照以前所讲,成人社会是教育的目的,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学校是两者之间一座过渡的桥。教育的目的,是要儿童走过这座桥,到成人社会里去做一个有用的分子。
第一个应该注重之点,是儿童在没有教育以前,有一种天生成的本能、情性和冲动。教育就应该以这些东西为根据、为基础,不然便没有教育可施。
从前我在美术学校讲演《现代教育的趋势》的时候,曾举儿童学话的事做个例。儿童学话由于他的本能,不是勉强可以教的。他一方有听话的本能,一方又有自己发音的本能。成人所可教的,不过中国人教他听中国话、说中国话,不要听英国话、说英国话这种方法罢了。要是自己没有本能,就是教也没有益处的。儿童所以能很自然,一方因为有他自己的本能,一方有父母的教育,一方又有社会环境的需要。教育是利用他的本能及环境,使朝着我们所预定的方向走去。
儿童不但有听和发音的本能,还有一种同样的欲望。父母教他的时候,须将利用他的本能欲望,造成种种环境的条件,使他不得不用这种名词、这种文法,并必须使他用了有效。一切教育,都是如此。这是拿天然的本能欲望做基础,造出一种环境,使他朝着所定某方向走去的一种方法。
我为什么再三申明天然本能的重要,因为有许多教育学者把这个不学而知的本能看得太轻了,以为儿童一定不能由婴孩一脚跳到成人的阶段,所以他们总想把儿童期缩短,将成人的知识经验硬装进去。他们以为儿童期是完全白费了的,哪里知道这是真正的教育基础!
举两个理由,证明中国今日为什么应该格外注重本能的教育。第一,如果教育的目的是造成贵族的专制的国家的,那么用这种装进去的方法也就够了,因为学的人多少总可得到一点知识。但如果是在民治的共和的国家,那么,教育便应该使人人有平等发展的机会,去做一个真正的民治社会、民治国家的分子。第二,如果在太平时代,这种旧法,也未始不可勉强过去。然在今日变迁活动的时代,又不能不变迁、不能不活动的时代,应该格外注重这种本能的教育。因为成人的性情已经固定,很难变迁;儿童的本能却是软的,易变的,可方可圆的,我们可以利用它朝着最新的最适当的方向走去。
以上所讲的是个绪论,不过很长了。今天所要提出来讲的是“游戏”和“做工”与训练本能的关系。游戏与做工,对于身体的机能本来很有关系的。东洋诸国,对于体育,向不注意。西洋以前也是如此,以为身体是精神的仇敌,须先把身体镇服下去,然后可以有精神的发展。教育者先存了这一个根本观念,所以对于儿童一意要他静止,不准活动,然后把他认为宝贝的东西硬装进去。这种根本观念,与新教育的精神恰恰相反。我有一次在美国讲演教育,说中国的教师教儿童均须高声朗诵。这种教育固然不好,但身体上总还有一部分的发展,比较西洋只准静坐并声音都不许一发者,还略为好些。教育倘不注重身体机能,是一定没有好效果的。游戏与工作,便是最与身体机能有关系的东西。游戏是儿童喜欢向那一方面发展的活动,并不是坏的玩耍。倘能让他自由发展,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许多种类。然大概是模仿成人的举动居多。研究社会学的人谓:就在野蛮社会里也是如此。西洋儿童的游戏,种类很多,如设为主客的往来,我请你吃饭,你请我吃饭,以及煮饭、烧菜等等动作。小女孩子则玩洋囝囝,为她穿衣脱衣。近城市的小孩子,则有火车装运货物等游戏。可见这些大概全是模仿成人的。
小孩子有这种模仿成人社会的活动,我们可以利用它造出许多有意义的游戏,用最容易方法输入社会实用的知识。幼稚园发明者德国人福禄培尔就是应用这种方法的。我因此重新引用以前两句话:中国今日实在有拿人家发明的东西到本国来应用的好机会。虽他的细目,自然也有不同的地方,而他的普通的方法,究竟是人家费几百年的心力发明的,拿来应用,岂不很好。
这种幼稚园的制度,固然可以利用儿童模仿成人的一性,使他做有意义的活动;然还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女教员的问题。这种初等教育,断不是老年人或粗心男子所能胜任的。女子最能细心体会儿童的心情,倘能把幼稚园的教育移到他们手里,定可他们做母亲而兼做教师的。领会福禄培尔的学理,将他所需要的恩物、唱歌等等东西,用中国的材料,照中国的情形,造成一种新的幼稚园制度。倘能于我回国的时候做到这一层,我就很满意了。
游戏场上有组织的运动游戏,其对于体育方面、官能方面的好处不用说了。还有重要的是能发生一种社会的性质:一方能养成领袖的人才;一方又能养成辅助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能有一种通力合作的团队精神。
其他还有道德方面的训练。第一,可以养成一种好汉(sportsman)的态度。好汉能主持公道,对于什么诡计作弊等事,都是好汉所不取的。第二,能有对于运动本身的一种兴趣,不为卖钱,不为卖名,而对于运动自有很大的兴趣。这很可以养成尚武的精神。从前拿破仑被惠灵顿战败滑铁卢的时候,惠灵顿曾说:这一次的胜利,并不是战场里得来的,是球场里得来的。这话虽然或系那种踢球的人造出来的,也未可知,然其中确有道理。就看这一次的大战,英、美军队平素并没有像大陆方面的训练,然竟能打得胜仗,这就因为它们的训练在运动场上面的缘故。法国人因英、美人喜欢运动,特为他们造了许多运动场。现在法国自己也晓得运动的重要,添造运动场不少了。
现在我们要讲到做工了。凡是真有价值的手工,一定含有一点游戏的动作。儿童不特喜欢模仿成人的动作,还有一种喜欢制造的天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天性,使他们变为有用。第一,训练他的官能。第二,使他随机应变。第三,最重要的,是有输入知识教育的价值。
何以说有输入知识教育的价值呢?譬如木工里的锯、锤、刨这种东西,用久了都是要发热的。人类千百年前对于这件事已习见了,等到近来,始发明力学上“能量永存”的道理。然这道理是很抽象的、很高深的,要是不能在这种锯、锤发热的浅近事物上面引他进去,对他说明,儿童一定很不容易懂得的了。其余如烧饭的时候,可以讲化学的道理;种花的时候,可以讲植物学的道理。这种都是从手工上可以输入知识的极大价值。
最后举一个例,5月里我初到南京的时候,南京高等师范的附属幼稚园正在养蚕。他们从选择蚕子和保存蚕子做起,渐渐用桑叶饲养,让它作茧;待我到时,已是在抽丝的时候了。这种层次渐进的训练,倘抽象的看来,不过很有趣味罢了,其实在知识上有极大的价值。小孩子从蚕子看起,进而幼虫,再进而作茧,变为飞蛾,几个礼拜以内看出生物的全套变迁,一定能得到许多生物学上的知识。再讲实业方面,从选择蚕子人手,一直到丝的价值,绸的好坏,都可以使儿童知道。蚕丝为中国南方出产大宗,儿童从这里得到这许多循序渐进的知识,都可在社会应用。这种灌输知识的价值还不大吗?
最后还有很重要的,就是今天所讲的,千万不要误会,以为这种游戏、运动、手工,不过是因为恐怕小孩子学得太苦了,给他一点有趣味的东西,像那吃苦东西的时候给他一点饴糖一样。要晓得这并不是搁糖的教育方法。这是以本能为基础,使儿童能利用本能得到应得的知识的教育方法。
四、做戏与工作
[内容提要]
广义的做戏,以做戏帮助学科。做戏于知识方面的作用:(1)使儿童设身处地,知道悲欢离合的意义;(2)引进儿童的选择和安排的能力;(3)使儿童所得知识的印象格外明了而且正确;(4)养成社会的共同生活的习惯。工作与功课及苦工的不同。有兴味有动作且有结果的工作在教育上的利益:(1)教儿童做事有目的;(2)教儿童对于材料有选择的方法和手段,与目的互相照应;(3)借此输入有用的知识。近百年来高级学校加添实验室便是承认工作的重要。
我前次讲过教育的三大部分,第一是社会,就是教育的目的;第二是学校和学科,就是中间一条过渡的桥;第三是儿童的生活和本能,就是教育的起点。并述这三部分当中,教的人每每容易偏重第三部分,而看轻第一、第二两部分,使学科成为孤立的东西,与将来的社会无关,与现在的儿童生活也无关。上一次提出方法来,用游戏和有组织的运动,引起儿童的兴趣和本能,使他能自由发展。今天继续再提出两种方法,就是第三“做戏” (dramatization),第四“工作”(work),并说怎样能使它与学校联系在一起。
先讲“做戏”。儿童的心理,与戏很有关系。人类的意思影像当中,有一种要向外表现的趋势。即成人也是如此。喜了要笑,悲了要哭,除了故意镇静以外,平常没有不向外表现的。儿童的意思、观念、影像,都是具体的居多,所以格外容易于他的言语上、指使上、容貌上表现出来,游戏单从动作表现,做戏也是一种心理的表现,不过较有条理一点。儿童每于言语、指使、容貌上表现出来,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它,使它表现他的知识、意志或感情。
从学科里面选出几种最容易用做戏来帮助的,如文学、历史及人文地理,都是与人类社会很有关系的学科。文学中的小说和故事,都可以用戏做出来的。人文地理中的人情、风俗、习惯,也可以用戏做出来的。至于历史,更没有不可用戏做出来的了。不过我用“做戏”这个名词,似乎右重一点。因为平常人总以为一出一出、一幕一幕的才可以算“做戏”。其实“drama”这个字在希腊里,本来不过是“做”字的意思。倘儿童的程度够得上把有头有尾的戏做出来,也未始不好。不过我所讲的做戏,却近于希腊文的原意思,是广义的做戏,并不是限于一出一出的。不过把历史事实分别担任、逐段演出来罢了。故事、小说、人情、风俗,都是如此。总之要使书本上的东西能有一种动作的表现,使儿童把自己看做书中事物的一部分,并不是说狭义的、一出一出的、戏剧家所演的戏。
用演戏的方法帮助学科,其最显明的利益,就是使儿童有趣味。我上次已经讲过,我们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怕他学得苦了加点糖的教育方法。所以使儿童有趣味,还不是重要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使他有知识方面的作用。第一能使他设身处地,知道他自己就是戏中的人物,戏中的悲欢离合,仿佛是他自己的悲欢离合。我们成人平常看戏,也是如此。看好的戏,往往好像台上台下合而为一。所以儿童在做戏的时候,做的人固然自以为戏中的一部,就是看的人,也自以为戏中的一部。古代的人,都仿佛当做同时的人。历史的事,也仿佛当他自己的事。这种输入知识的方法,比那空讲日球、月球这番枯燥,自然觉得格外亲切有味。就讲道德方面,从前的种种格言式、教训式的方法,收效很少。倘能用演戏的方法输入道德教育,收效一定比那种纸上空谈的道德教育为大。我从前讲过,道德教育应该要先从行为做起。现在不得已而思其次,从做戏的行为上,也可以养成道德的习惯。第二个知识方面的作用,是可以引起儿童有选择的能力和安排的能力。一段故事里面,并不是都可以演出来的,于是选择出最精彩的一部分。这一部分当中,又不是个个人相宜的,于是你做这个,我做那个。但这还是个人方面,等到选择定了,于是大家商量怎样安排,怎样说法,怎样做法;哪一句话,哪一件事,应该要,应该不要。然后做成连贯的戏。总之,能使他们有选择安排的能力及共通的精神。倘弄坏了,大家负责。这样不但使儿童有被动的吸收,并能养成自己活动的和选择连贯的能力。
第三个作用,可以使儿童的知识影像格外明了、正确。平常教习发问,儿童照书中回答,即使不错,也是很容易的。但倘要他实地做出来,那就非懂得一字一句的意义,和名词所代表的事物、动词所代表的动作不可。
最后第四个作用,就是能养成社会的共同生活的习惯。课堂中你做卷子,我做答案,都是单独的。一到演戏的时候,大家的言语动作,都要互相照应,成功失败,是大家的事,不是一个人的事。所以他能养成通力合作的精神,不单显而易见地使儿童有趣味罢了。
次讲“工作”。工作也可以利用来使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发生关系。我们先问问工作是什么?工作与游戏的区别是什么?我们所以叫他做工作,不叫他做游戏,其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的目的在要造成一种看得出的可以留存的出产品,不像游戏的单使儿童有兴味有动作罢了。儿童倘有想留下一点结果的意思,不单玩玩就算了,那就是从游戏时代进到工作时代来了。不过工作与游戏,在儿童的眼光里,区别不大甚严。往往我们成人认为极苦的事体,如煮饭、烧菜等,大家都不要干,要使厨师去干的;在儿童却极喜欢,并极有趣味,当做一种游戏去干。这一点也是应该注意的。
刚才讲过“工作”与“游戏”的区别。此刻再要讲的,就是“工作”与“功课”也略有不同。“功课”也是“work”,但它有自上而下的意思,有用教习的权威压迫出来的意思。我所谓工作,是自动的,与儿童的心理连贯的,能发生一种出产品的工作。这与自上而下用教习的权威压逼出来的工作截然不同,又与强迫要做、不做要罚的苦工(drudgery)也截然不同。
这种不但有兴味、有动作并且有结果的工作,在教育上的利益,据我看来,第一,因为有实在的出产品,就是开始教儿童做事要有目的。一切动作,都集中在目的上;一切精神,都关注在目的上。第二,教儿童对于材料要有选择的方法与手段,处处须与他的目的互相照应。这可以养成一种判断的能力。现在的学校里造出许多无用的人才,就都因为没有判断力,而且他的方法手段与目的不能互相照应的缘故。他们倘能经过这种工作,一定于知识上有很大的益处。
不但如此,我所最注意的是在借此输入有用的知识,甚至于高深的科学知识。譬如植物学,现在中学堂里教的,总是科学家最后研究的结果,例如,学名什么,普通名词什么,属于什么类、什么门、什么种、什么族。这种干燥无味的教授,当然不能在小学里教,即使教了,至多也不过使儿童记得许多名词,或再多也不过拿到真的植物能辨别哪一类、哪一门、哪一种、哪一族罢了。我们倘借工作的方法输入知识,儿童一定很有趣味。例如,种花、种树这等事,儿童都是极喜欢的。有许多植物,在短期内可以看出它的发芽、长成、开花、结子;教习便可随时随地教以种种有用的知识,甚至于复杂繁难的科学知识。
譬如种花,拿种子放在泥土里,或湿棉花里,或吸水纸里,都会抽芽;但种在湿棉花里的芽,便比种在泥土里的短,种在吸水纸里的,又比湿棉花里的短。后来吸水纸上、湿棉花上的,待滋养料一完,都渐渐地枯了,而种在泥土中的,却发生滋长,以至开花结果。因此可以教他们所以然的道理,如日光、水分、热度、土性的肥瘠,以及肥料选择,等等。这种都是与人生日用很有关系的科学知识,平常不能用以教中学以下的学生,一用工作方法,便容易输入了。
再举高深点的一个例。前几年有个科学家考察生物的生长,要费掉多少能量,于是他在一株正在生长的南瓜外面套上一只木箱,上置计算重量的码子,看它穿破箱盖的能量多少。这种试验,儿童看了,以为植物生长的时候,竟能举得起多少重量,自然觉得很有兴味。因此可以教他:凡是营养料能制造出很大的能量的道理;再推及于人类的能力,也由于营养料造成的;又如植物在生物界是怎样一个地位,它怎样靠营养料生长,人又怎样当它做营养料。这都是很高深的学问,借了工作的方法,便可以尽量输入了。
科学的教授,在高级学校里,这百年来经了一大革命,就是添出一种“实验室”的新方法。物理、化学等等学科,都有实验室,可以实地试验。它的根本道理,与我们所讲的道理完全一样,就是要使学的人不但得到书本子上的学问,还要使他自己的动作参加在试验里面,看出某种实验是否能得与某种学理相合的效果。这就是用实验的结果来证明学理的方法。既然高级学校添了实验室,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可以觉悟,幼稚园及小学,也应该与高级学校打通,有一种实验的精神。我很奇怪,人类发现自然科学何以这样晚。人类的四周都是自然现象,本来早可以发现了,何以一直要等到最近的百年呢?据我看来,自然科学所以发现这样晚的理由,在于人类观察事物,有了一点常识,便不肯再去观察,只是用耳朵当眼睛去听别人家讲的道理,或自己闭了眼睛去想出道理来。要补救这种弊病,我想倘能懂得或利用我们所讲,常常用结果证明学理的实验方法,或者科学的发达因此可以格外有点进步罢。
以上所讲四种方法——游戏、有组织的运动、演戏、工作——我们已经把利用儿童的本能和生活做基础的道理,讲完了。但这还是教育三大部分之一。以后再讲社会与学科两方面。
五、社会方面——教育的目的
[内容提要]
教育的目的是要养成良好的社会分子。这有政治的与非政治的两方面。政治的方面:不但自己不做欺诈卑劣的手段,还贵能互相监督、互相纠察。非政治的方面:(1)在共同生活中做一个良好的邻人;(2)使别人也受着我的益处;(3)在经济方面的做一个生产的而不是分利的人;(4)做一个良好的消费者;(5)做一个良好的创造者和贡献者。造成这种社会良好分子的三步下手步骤:(1)感情;(2)知识;(3)习惯。三层方法做到教育之社会的目的:(1)保存过去的成绩和经验;(2)选择社会之有用的部分使集中于学校;(3)扩充儿童的环境。
我再请诸君回想上几次讲过教育的三大部分:第一,儿童,就是教育的起点;第二,学校与学科,就是一座过渡的桥;第三,社会生活,就是教育的目的。第一部分前已讲过了,并且略及第二部分。今天及下一次讲第三部分,就是社会的一部分。
总括说:教育的目的——民治国家尤其如此——是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详言之,就是使社会各分子能承受社会的过去或现在的各种经验,不但被动地吸收,还需每人同时做一个发射的中心,使他所承受的及发射的都贡献到别的公民的心里去,也来加入社会的活动。
做一个好的公民,这句话看去仿佛有点政治的意味。人每以为所谓好的公民,总是指着对于选举等事能尽公民的职务,有忠心,没有欺诈而言。这一点固然也重要,在民治的国民,尤其重要。因为不但自己不做欺诈卑劣的手段,还贵能互相监督,互相纠察,使大家做一个良好的公民。
但做这种用知识参与政治、监督政治的良好公民,还是很浅近、很明白的一个方面。还有那非政治的一方面。第一,乃是要做一个良好的邻舍或朋友。因为人是共同生活的。一切公共娱乐以及图书馆等等都很重要。进一层,第二,不但我受别人的益处,还要别人受我的益处。第三,在经济方面应该做一个生利的、出产的人,不要做分利的人。第四,应该做一个好的消费家。生利固然不容易,消费也不容易。譬如各种货物,要监督它,使它没有假冒,便是极不容易的事;所以我说应该要做一个好的主顾或消费家。我因此连带想到女子教育的重要。女子与消费的接触最多,因为女子总不能与家庭脱离关系的。要是女子有了教育,便可以随时限制、随时鉴别消耗品的好坏,做一个良好的消费家。西洋女子就是大家在那里注意消费品的监督或限制。最后一层,第五,较为肤泛,便是应该做个良好的创造者或贡献者。
我对于做良好公民的意义,举几个例,不过要表示说明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造成一班学者或读书人,只要有了书本子上的学问便可完事。它的真正目的,是要造成社会的有用分子。所以良好的国民不是单纯能读几本书,他们一定还能对于社会有所贡献。倘学校要造成这种良好的国民,可以有三步下手的步骤:(1)使儿童有对于社会尽义务的兴趣或心愿,不是强迫的,是从感情发生的;(2)知识方面,使他知道社会生活和需要是什么;(3)单知道他的需要还没有用,还要训练出一种本领去适应社会的需要。所以,教育者又应该从技能一方面下手。
现在要问:应该用什么方法可以做到这社会的目的?说起来方面很多,我且举几种最重要的。第一,保存过去的成绩和经验,从语言文字下手。儿童学话的时候,已经把许多大人的经验都灌输进去了,但范围很窄;一用文字,那范围便格外广了,虽千百年的东西,也可借此保存下去。
用语言文字保存过去的成绩——这一层非常重要;但大家都知道,而且都看得太重了,竟当他做学校的唯一目的,所以也不必慎重地提出来。但是语言文字还有社会的作用一方面,平常往往把它看得很轻,所以不可不提出来请大家注意。因为要是不注意这一层,便是抛却儿童的社会的天趣。倘能随时注意利用他的谈话,使他常做演戏等事,或不至专流于没有用的语言文字的教育。
我看见报载中国的全国教育会议通过用白话做教科书的议案,我非常喜欢。因为我虽然不大晓得中国的情形,然能用国语做教科书,总算是教育的一大进步。我刚才讲过教育并不是要造成许多用不着的专家,所以教育应该格外注意社会方面的用处。有许多人把保存和传授误为抄袭,不知所谓保存、传授者,其材料虽然不变,其形式本不妨常变。他们因为把历史看做循环的,不看做向前进步的,所以有这种错误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要使古代传下来的死东西活转来,能在现在的社会里应用。
耶稣《新约》书里有个寓言,很可以拿来证明这个道理。有一个主人,把许多钱分给三个仆人,自己出门去了。第一个仆人拿了主人的钱,去做生利的事业,赚了一倍;第二个赚了好几倍;第三个恐怕钱弄坏了,故尽力地把它保存起来,不敢动它。过了几年,主人回来算账,知道这事,遂赏了前两个人而罚了第三人。因为他没有利用主人给他的钱生利的缘故。古代的学说,也是同样的道理。倘把它藏起来,不加一些利息上去,仍旧把原物奉还古人,这一方面非但我们自己不能拿来应用,一方面也太对不起古人了。
以上是第一层方法。至于第二层方法,就是选择社会的哪些部分对于儿童有需要。社会各部分并不都是好的,都是有用的。所以全赖有选择的效用,使现在、过去、将来种种事业都集中于学校,做个儿童的工具。要使它不但保存古代已往的成绩,还能于现在及将来的社会有选择的能力。
社会的改良,全赖学校。因为学校是造成新社会的、去掉旧弊向新的方面发展的,且含有不曾发现的能力可以预备儿童替社会做事的一大工具。许多旁的机关都不及它。例如,警察、法律、政治等等,也未始不是改良社会的东西,但它们有它们根本的大阻力,这个阻力,唯有学校能征服它。
有两个理由可以证明别的机关虽然也是职在改良习惯,而一定不能做到与学校同样的地步,就是别的机关无论如何有多大的能力,它的效果一定不及教育。第一,因为这种机关都是管理成人的。成人的习惯早已固定了,很难使他改变;即使他们受了教育的影响,当时承认改变了,但一到外面恶社会里头,他的决心便立刻消失了。所以第二个理由,便是环境的不良。有这两个理由,我们费了许多的精神,想去改变成人的性质,实在是一大悲剧。至于学校内的儿童,性质既没有固定,习惯也未曾养成,倘能施以良好的教育,尽可有任人伸缩的余地。至于他的环境,虽然也和社会生活一样,但这学校内的社会生活却与平常外边的社会生活不同。因他是曾经一度选择过的,比较的格外精彩。这就是别的机关改良社会的能力一定不能及学校的缘故。
环境的关系既如上述,我此刻再讲一点习惯关系的重要。譬如烟酒这类东西,习惯了便不容易戒除。又如年长的人学外国文,觉得里面有许多声音竟发不出来。这因为他对于这个声音从来没有发过的缘故。儿童便不同了:他的习惯没有养成,一切思想、行为、信仰等等,都可以在他恶习惯未曾养成之先,把新的好习惯尽量输入。要使他的好习惯渐渐养成了,有抵抗坏习惯的能力。
我们可以说儿童或少年的教育,使他养成一种新的习惯,实在是世界将来的极大希望。倘使没有新习惯的发生,自然灰心厌世,从此没有改良、纠正的希望了。须知儿童便是代表将来,老年人便是代表过去,过去的成功与失败,我们都可不必计较,有了儿童,便可重新做过。这就是儿童代表新希望的道理。
古犹太的先知有句格言说:“A little child shall lead them.”这实在是儿童代表将来无限成功的预言。法国当世大文豪兼历史大家Anatole France在一个教育会议的席上演说:“我对于诸君有无穷的希望,无穷的感动,因为世界将来的希望和成就,都在诸君的手中。大战以后,无论胜的败的,国内都经过一次大混乱,将来全在诸君的整理和改造。请诸君放大胆子做去,因为欧洲倘不愿再陷于发疯和野蛮的地位,则必请诸君造出一种新的人类。有人说,人类总是坏的,不会改善的了。这话大错。要知道人类已经改善不少了。这改善的能力,最大者便是教育。所以教育实在比空气和饮食还要重大。”
刚才讲过第一层保存传授过去的成绩;第二层使儿童养成改良社会的预备。此刻讲第三层是扩充推广儿童的环境。儿童的环境本来是很小的,不过零碎的家庭生活罢了,一到学校,便较家庭扩大了。现在还要使他联络起来,养成更大的社会环境。
这第三层最重要,因为要使他从家庭很小的环境扩充开来,使他从历史、文学等等学科知道不但有我们现在的人,上面还有古人;不但有我们中国,还有不同洲、不同文、不同风俗的外国。其余科学如化学、物理、天文等等,也都是如此。总之,要使儿童的环境扩充,并有应付环境的技能。所以这扩充儿童更新更大的环境一层,在三层当中最为重要。
何以在现在的时代这一层尤其重要呢?因为现在是东西洋文明最接近的时代。我时时注意此点:究竟我们所要接近的、交换的是真文明呢,还是在战场上以枪炮相见的文明呢?我们倘使要接近的、交换的是和平的真文明,那么做教习的人,应该要有国际文明的互相了解,使儿童有世界的眼光,世界的环境,并使各民族间互相了解的程度逐渐增加,互相冲突的程度逐渐减少。然则此时扩大儿童环境的一层,还不是更加重要吗?我并不是单说中国的学校应该扩充儿童的环境,使儿童有世界的眼光,就是世界各国也都应如此。不过中国此时却有特别重要的机会:因为东方所得的西洋文化,好处不如坏处,益处不如害处,道德、经济各方面已经起了纷乱的现象。但这万万不能再用长城去抵拒它的了。所以现在唯一的救济方法,便是开着门把西洋文明的精彩灌输进来,使新输入的真文明抵抗从前所受的害处及危险,养成一班新的积极的人才。所以扩充儿童环境的一层,在现在的中国自格外重要了。
六、达到教育的社会的目的的具体方法
[内容提要]
从非正式方面入手的具体方法:(1)打破小团体的观念;(2)介绍男女同校;(3)注重公立学校的制度;(4)打破一切阶级。从正式方面入手的具体方法:(1)使学生加入学校的管理训练;(2)使学校城市化;(3)从经济实业方面养成学生的实行与责任心。从知识方面入手的具体方法:(1)利用聪明人喜欢教人的心理使他帮助同学的自修;(2)教室中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修正;(3)课外自修的所得向大家报告。
上次所讲的三个目的,未免较泛,有目的而没有方法,也是无用。所以现在我们要提出来的,是怎样可以做到这理想的目的?就是:怎样传授过去的经验,怎样洗刷社会的环境,怎样扩大儿童社会的观念。简言之,就是怎样使学生社会化,怎样使儿童变成社会的分子,有社会的兴趣。上次已经提起怎样使学校变成社会化的方法,可以分作三步进行:(1)从感情方面使儿童有社会的兴趣及感觉,知道自身以外,还有社会,还有别人;(2)从知识方面,给他社会上必需的知识;(3)养成实行的习惯,使他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这还是下手的地方。现在要讲的是怎样可以做到这个地步。我们应先明白的是:学校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聚许多家庭境遇不同、门第不同、宗教不同、环境不同的儿童于一处,读书玩耍,固不必说,还有有寄宿舍的,那共同生活的时间尤为长久。这一层很重要,我们先明白了,然后可以讲下手的方法。
我们既然知道学校也是社会生活的一种,便可从此下手:学生中有一种天然组织小团体的趋势,或是同乡,或是同省,或是同社会的等级。但他们对于团体内的分子,固甚亲近,而对于团体外的,却竭力排斥。遇着公共的事体,屡为小团体争权利,有时竟不屑抛弃公共的利益。这种趋势,非常危险。办教育的人,倘要把学校的社会生活来做社会化的基础,那么先须打破这种有党见的小团体的趋势。国家也是如此:一有党见,便使思想感情不能自由流通。学校内这种排除外人的小团体,很可以为社会之害,所以非打破它不可。
打破小团体的观念,使社会生活根据于共同的利益。它的方法,如男女同校,西方早已成为风俗,东方近亦渐渐有人注意。我们若要注意社会的生活,打破隔绝的阻力,男女同校便是一大利器。依我看来,有两个入手的所在:第一,从幼稚园入手,因为这时候儿童还不甚知道男女的分别;第二,从高等以上的学校入手,因为这时候年龄较大,已有了经验和自守的能力,他们的目的志趣都定了,不会再有什么大的变迁。
还有应该注意的,是公立的学校的制度。这种制度能影响于社会生活者极大。从前的教育,都是私有的。例如,一家请一个教师,或几家合请一个教师,再也不会想到教育是社会的事,是国家的事——国家不过每年有几次考试罢了。近百余年来,公立学校的制度渐渐发展,各国都有了一大觉悟,知道倘没有公立的学校,国家万不能做到统一的地步,所以大家都情愿费许多心力、金钱办公立的学校。于是公立的学校便占了社会上重要的位置。
讲到国家公立学校制度的好处,很可以拿美国的成效来做个例。美国东西三千余英里,南北一千五六百英里,人口都是每年几十万的从各地方搬来,不但风俗、历史、习惯不相同,连语言文字也不相同。表面看去似乎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其实不然。这种异言异服的人,过了多少年,把一切起居饮食及种种习惯都改变了,对于国家的统一,依然毫无妨碍。虽然现在手续还没有完全做到,但已有了共同统一的目的,将来一定能做到的。这完全是公立学校制度的最大功效。因为它对于无论哪一国的人,都让他们进去,一起读书,一起玩耍,那国家自然容易统一了。
以上所讲第一点,都是从非正式方面入手的方法,如打破小团体,介绍男女同校,注意公立学校制度,和打破一切阶级。第二点是从正式的管理训练方面入手,就是学校的管理训练也要使儿童加入,使他对于规则不仅死守,还要懂得这种规则有什么意义,使他自己维持秩序,不使规则被少数人把持。这很可以养成真正守法的国民。
平常学校的管理,有一个大错处,就是以章程、规则为超于儿童经验之上,儿童不配加入,不配与闻。所以这种管理都是由上而下、强迫的不自由的管理,效果很小。要知道学校的规则,不但维持学校内的秩序,还要养成儿童将来在社会上遵守法律的经验和习惯;不但守法,还要使他自己立法。这种经验和习惯的养成,在社会上很有用处的。
现在各处有实验把学校当做城市的样子来组织的;有许多竟是一个学生的小共和国,里面也有城市,以及立法、司法、行政的机关。法律由自己制定,自己执行。各种机关都由自己举出人来组织。这并不是一种玩意儿,实在是要使儿童从半游戏半正式的地方,造成一个有训练的国民。譬如选举,不但是消极方面在学校内用的一点知识,还要积极方面养成将来在社会上选举的活经验。
管理训练,还是政治、法律方面的事。其余经济、实业方面,也可以有下手的方法。如房屋的清洁,以及图书、机器的保存整理或添配,都可以使他们加入,负一种责任,养成将来在社会任事的责任心。再举一个很具体而有人实行的方法,就是分学生为若干组,分时分日或分礼拜担任管理经济方面的事,如黑板、地板的清洁,材料的分配等。这种事往往有教师自己做的,其实大可不必,因为学生天然有一种竞争好胜的心,与其让他用于那些无谓的倾轧,不如利用他,使他做公共的事业。这种话似乎太琐碎,其实这不过是个例,拿来说明教育应使儿童有实际经验的机会的根本学理。西方有句成语:“一磅的学理,不如一两的实行。”他的意思,也认为学理格言,后来都变成了一句口头禅,不如教他们实行的方法。实行“一两”,我想自比记得“一磅”的修身格言好得多。
还有如家具、装饰品及仪器的添置,标本的采集,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办。轻便的东西,让他们制造;贵重的难做的东西,买了让他们保管;动物、植物、矿物的标本,让他们自己去采集;经费不够的时候,也让他们自己设法,或做戏募捐,或各向自己的亲戚朋友募捐。种种买票咧,剧场管理咧,都很可以养成共同生活的习惯,都是极宝贵极有意思的事。此刻不过举几件与诸君谈谈而已。
以上讲的第一点从非正式的方面入手,第二点从管理训练正式的方面入手。现在要讲第三点从知识方面输入社会的知识和经验。儿童总有一部分很聪明,一部分比较的愚钝。聪明的往往帮助愚钝的人作弊。无论如何防止,也是没有用的。这因为聪明的总有余力可以助人,故不妨利用他积极的使他变成助教:下课之后,帮助自修。聪明的因他有喜欢教人的心,自己可以教学相长;愚钝的人,也可以因此得益;而一般的程度,也可因此互相帮助的精神,渐趋划一。
最后还有一个意见:上课的时候,往往有一种弊端,就是时间全被教师占去,不让学生开口。这于养成社会共同生活的习惯很有妨碍。正当的方法,应该先教一个人起来,说明科学的大意,然后让第二人、第三人互相修正,互相补助。最好除正课以外,不要大家用一样的书,每人各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向大家来报告。这事得益最大。教师一人在讲台上独讲,与养成社会共同生活的习惯,大相背驰的。
我向来的讲法,总是先泛论学理,然后举许多例来说明所讲的学理。这个例里面也许有不完全的、不能明白的,究竟重要的还在学理。今天所讲的学理,便是学校不但读书就算了,还要造成社会有用的公民,有共同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有注重公德公益的训练,知道立法、司法、行政的效用。那么学校的生活,才是一个活的社会生活;学校内养成的儿童,才是一个懂得社会需要,能加入社会做事的人物。他们组织的社会、国家,才是一个兴盛的社会国家。
七、学校和学科——教育的工具、儿童与社会间的过桥
[内容提要]
学科只知预备将来而不注意于眼前生活的流弊:(1)耽误学生的光阴;(2)减少学生对于现在生活的趣味;(3)评判成绩没有自然的标准。各种学科对于社会有什么关系。教师应该注意三点:(1)不要以遗传下来的古训旧法做标准;(2)应该打破读书人和学者的观念;(3)注意选择与儿童生活有关的学科。从前看轻儿童乡土环境的两个理由。
我再重提教育的三大部分: (1)儿童,即教育的基础;(2)学校和学科,即教育的工具;(3)社会,即教育的目的。前两次已讲过教育的社会的目的,上次并特别提出怎样使学校的组织、管理及生活,可以用来达到教育的社会的目的。
上次讲演的大旨,无非说明学校自强的生活,就是社会生活的一部,要使学生将来能过社会的生活,必须先将学校变成社会。学校的最大坏处,就是先为学生悬一个很远的目的,以为现在所学,都为预备将来入社会之用,现在虽与生活没有关系,将来总有一天得用的。于是所学与所用,完全不能连贯。不知学校的生活必须处处与社会的生活有关,使学生对于学校的生活能生出浓厚的趣味。
学生的教育,倘专事讨论预备很远的将来生活,而不注意于眼前的生活,其弊约有下列几端:
第一,耽误学生的光阴。学生知所学的东西用处很远,与现在没有关系,于是且把这些东西搁下,先做那些与现在生活有关的游戏、玩耍去了,因为他们的目光很近,只知道趣味都在目前,自然把几十年后比较的、不很亲切的事挤出去了,搁下去了。
第二,减少学生对于现在生活的趣味,不注意于现在而希望将来。这是一件很大的危险。有几派宗教和哲学,也有这种弊端,往往悬一个很远的将来的目的,如天国、净土、极乐世界等等,而对于现在的生活,却很不注意。信仰的人,渐渐养成一种坏的心理。其结果于世界文化的进步大受影响。
宗教和哲学的出世主义,希望将来而不注重现世,比较的还有理由。因为他们都是成人,对于现世,都已尝过滋味,或有失意的经验,所以假设将来,实为解脱现在。但在教育,可谓毫无理由。儿童对于现在的生活,兴趣正浓正厚,而教育者偏要用这种预悬将来目的的教育方法,实在是一件最不合自然、最反乎常理的事。观于督察学生成绩的方法可以知之。考试咧,赏罚咧,想尽种种方法督促他们用功。因为所悬目的在于将来,自然不得不如此。
在教育史上,无论哪一国,总会有一个时代,用极残酷、不人道的方法对待学生的。凡是大人对于儿童,本来一定很爱惜的,何以竟如此残忍呢?这不是很奇怪的事吗?我想没有旁的解说,只有一种,就是儿童的眼光看不见将来的目的,对于所学不产生一点兴趣。因此大人若要儿童求学,不得不用种种刑罚去胁迫他们。
后来人类的良心稍为发现,觉得对于儿童施用体罚,毕竟有点不忍。于是另换一个较近人道的方法,就是用奖赏去欺骗他们:考得好的给他一点信纸或一盒糖。这真是叫让小孩加一点糖再去吃苦药的办法!这种办法虽然比打骂较为文明,但是儿童对于将来的目的依然毫无兴趣——不过本来用刑罚的,现在改用贿赂罢了。
第三,使我们评判儿童的成绩没有自然的标准。教育所悬的目的既然很远,与现在没有关系,我们自不能拿它来做评判儿童成绩的标准。于是对于儿童成绩的进步与否,不得不用考试记分的制度来定。
这不是评判儿童成绩的真方法。若真要评判儿童的成绩,那么应该看他们今天比昨天长进了多少,从前的缺点现在补正了没有,从前未发展的能力和兴趣现在发展了没有。总而言之,现在比从前是否进步。这才是评判儿童成绩的真问题。
以上所讲的话,并不是说教育不应该预备将来,不过说预备的方法不是如此。预备将来,应该是教育的结果,不是教育的目的。倘能把现在的生活看做重要,使儿童养成种种兴趣,后来一步一步地过去,自然就是预备将来。倘先悬一个很远的目的,与现在的生活截然没有关系,这种预备将来,结果反而一定不能预备将来。
讲到此处,实已牵涉了哲学上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人生的真意义究竟是什么,应该是为将来呢?还是使现在的生活格外增加,格外浓厚呢?已经不单是儿童的问题了。
我们倘若相信人生的真意义,应该使现在的生活格外增加,格外浓厚,那么教育的目的应该增加儿童更多的能力,更多的兴趣,每天所受的教育应该一天增加一天,教育便是现在的长进,不是将来的长进。因为倘若不是现在的长进,便是不长进。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做教育论文,提出教育的目的是预备将来的生活,可以算教育界一大进步。因为从前的教育与生活完全没有关系。但是这话千万不要误解。要知所谓预备将来的生活,并不是很远的生活,是一步一步过去的生活。步步都是生活,便步步都是预备。
以上是个引论,引发今天要讲的本题,就是教育三大部分中学科的一部分,究竟以哪一种最为适用,可以做到教育的社会生活的目的。倒过来说,就是现在所有的地理、历史读本、写字等学科,究竟与儿童及社会有什么关系?要教这种学科,究竟有什么理由?
用哪一种学科,怎么样的教法,才能做到教育的目的?学校的生活是社会的生活,故有社会生活的作用。怎样可以使学生有社会生活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这是一个大问题。
因为问题太重大了,所以不能一个人解决;即使一个人能够解决的,也不能在讲演的时间中解决。其法只有各人随时随地试验,哪一种应用,哪一种不应用,或应添置,或应废除,才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不是乱七八糟地执行可以解决,也要有学理做个指挥,做个根基,做个假设,然后用试验的结果来证明这学理是否没有错误。
我虽然再三引申,怎样使学科能与儿童现在的社会生活联在一起,但所谈的还是大旨,其具体的方法,仍在各人自己随时随地去留意,但我可以举出两个应该防备之点。
第一,不要把遗传下来的习惯、古训、旧法拿来做标准。不论本国、外国,凡是遗留的东西,总未必能适用。
第二,应打破读书人和学者的观念。从前的学问是为个人做装饰品,不为社会的生活,不过少数人拿了做摆架子、张门面的东西罢了。这种观念,应该打破。
我们无论拿哪一国的课程表来看,问他们为什么要教这种学科,他们一定回答不出,大概总是说这是受遗传的影响罢了。一个英国的学者曾经发过一个疑问,说:学科当中为什么要这样注重文学而不注重科学呢?他的答案是:这是两千年前希腊的遗风,要解答这个问题,非回到两千年前的希腊不可。
再举一个例,如德国当初教育大改良的时候,各国因看了它的兴盛,大家都依样传抄,不知它的改良是针对当时的时世的,一经别国的传抄,便变为无意识的了。要知应付需要,一定要自己随时随地试验出来的,抄袭他国几十年前的成法,哪里能行呢?
不但盲从古训和成法的观念应该打破,还要应该打破教育为少数人装饰品、奢侈品的观念,就是教育的贵族观念。有这种观念的人,以为学了可以比平常人高出一等。其实这种学问只能供少数人的特别研究,与普通大多数的人生日用毫无密切关系。
一部分的人,学了这种文学、文法、文理,渐渐成为挂了某种学问招牌的学者。他们以为学问便是那些学科,不是那些学科便不称其为学问。于是教育遂被这些人垄断,被这些人永久专利。
他们又以为倘把平常人生日用的事包含在学问之内,岂不是把学问的程度降低了吗?学问的资格就此失去了吗?
他们不愿意把人人懂得的东西拿来做教育的内容,使学问的程度、资格因此堕落。于是不知不觉地养成了一种保存旧教育制度的心理。教育便永远成了一种少数贵族摆架子、张门面的招牌!
我们不但应该把政治上、经济上的贵族制度打破,尤应该把知识、思想上的贵族制度一起打破。
再加上一点普通的意见。从前学问范围很小,材料有限,所以各国都不约而同地注重文学、文法、文理等学科。现在这种只有几种学科供我们选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的时代是学问知识一日千里进步的时代。现在人类一年中所发明的新学科、新知识,比三百年前全世界人类几千万年积下来的科学和知识还要多!
从前的弊病,在于供我们选择的学科太少,现在却患在太多了。因为太多,不容易辨别哪一种应教,哪一种不应教,所以尤须有一种理论学说来做个标准或指挥。否则妄想样样都要知道,结果一样都不能知道。
现在教育界的最大坏处,就是见有一种新的学科,便以为非添加不足以趋时。这实在是很蠢的妄想。结果只成一种很肤浅的皮毛学问。一方养成趾高气扬、自炫博学的贵族习惯,一方对于真正的学问仍是不能弄得清楚。
但是这种知识增加、学问发明的现状,对于教育界有两种大的贡献:第一,打破从前选择学科的孤陋;第二,扩大从前对于学科偏重文艺的范围。
下一次再讲在这学科繁多的时代怎样可以选择与儿童的生活有联络、有关系的学科。再加一点,教育应该打破看不起儿童切身环境的观念。儿童的切身环境非但不应看轻,还应利用他种种需要、兴趣和材料,来做下手的方法。
从前看轻儿童的乡土环境,其习惯的造成,大约有两个理由:
第一,因为预悬很远的将来的目的,不但时间在几年以后,即空间也在多少里以外,不在儿童切身的乡土;
第二,误在一种全国一致的迷信,所以不能把乡土的东西拿来做教育的材料。
八、科学在教育上的影响——普通的影响
[内容提要]
(1)科学发达,不但科学本身的分量增加,尤在方法的变换;(2)“自然法”和“能力”两个观念将人生观改变了;(3)发明征服天然能力为人类效用的观念。
上次讲演学校的学科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及怎样使学科容易达到社会生活的目的。今天仍把这个题目继续下去。
但今天先不列举种种历史、地理等学科,而讲一段绪论。近世知识界、思想界的变迁,使学科不能不受影响。所以今天要讲的是近几百年的事,科学发达以后,教育上所受的大影响。
今天所讲,略为偏向理论一面,虽似太觉高远,与学科无甚关系,然我们所讲的是教育的哲学,既讲哲学,自不能不把教育的范围稍加扩大,使诸君知道历史的背景。那时代的一切社会生活、社会组织,都影响于教育,使它不得不变迁。
科学方法的进步和应用的发展,对于社会上、思想上、人生观上,都有极大的影响。今把它举在下面。
第一,科学进步发展的影响,不在科学自身分量的增加,以新的代替旧的,以正确、近于事实的代替不正确、不近于事实的。因为此种分量的增加、性质的改变,尚不足以发生知识、思想界的革命。
须知分量的增加、性质的正确,还是一种结果,其所以能够增加,能够正确,在乎“方法”的变换。从前用旧的不正确的方法做学问,不能产生新的知识。科学发展以后,思想的方法根本改变。此种新方法,可以应用于无论哪一种学科,影响自然大了。此点最为重要。
简单地说,科学的方法,便是归纳的方法,一切都从事实下手,从试验下手。思想界因此起了很大的影响,故可称之为思想界的大革命(intellectual revolution)。
此种革命,起来并不很久,不过大约三百年。16世纪初,欧洲思想界的信仰和普通观念,与千余年前无大差异,除中古、近世略为加上一点新知识以外,其根本上的没有条理,没有系统,依然毫无变迁。16世纪至17世纪之间,进步的革新家始把从前的旧方法统统改了,因此一切工业、政治、社会、宗教、道德,都起了很大的变迁。
以上是第一点,因方法的改换引起知识、思想界的革命。
第二,科学发展进步的影响,除改换方法以外,还给我们两种重要的观念,使我们的人生观都改变了。
(1)自然法(1aw of nature)的观念。科学进步以后,知道自然界虽然无论如何纷乱,而却有一定的规律、条理和次序。故看一切天行,都当它为有常度的变化,由此发生天然界齐一的观念,在人生观上发生极大影响。
(2)能力(energy)的观念。古代的人都注意静的方面,如研究宇宙万物的本质是什么。近世科学发展以后,知道万物除静的本质以外,还有动的能力。譬如光、热、电,都是动的能力的变态。这种观念,与古代大不相同,在人生观上发生极大影响。
此种观念的重要点,就是注重动而不注重静。最初还不过光、热、电这一部,后来并推到生物的变迁。所以它不但造出新的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简直造成新的生物学,以及人类学、人种学、社会学。这都是因为知道天然界不是静的,而是动的所起的影响。
这些新思想的发展,打破古代信仰成说的迷信。古代根本观念的谬误,在乎迷信某种一定不变的通则。人事方面的宗教以及一切制度,也是永远遵守成法,不稍变迁,结果养成少数圣人、贤人的威权,压迫大多数人不得不如此做去。新思想发展以后,知道社会、人生也是活动的,而且看出变迁当中的因果关系,遂把从前的信仰成说和服从少数圣贤的天经地义的观念一律打破。
古代的天经地义,在西洋完全是少数人掌管的,中古的教会便是掌管这些天经地义的机关。从新思想发生以后,首先打破天经地义的观念,事事都要自己来试验归纳,把少数人的专利权一起撞翻。那少数人的方面,也出来反抗,于是引起思想界的大革命。欧洲当时思想界新旧的对抗简直是两大敌营,起了大而且久的战争。最重要者是在生物变化的观念——生物渐渐从下等,因环境的适宜,变至高等——打破古代一定不变的成说。因为要推翻几千年根深蒂固的信仰态度,影响太重大了,所以五六十年前的反对非常剧烈,反对的人也很多。
讲到此处,略为停顿,讲一段欧洲知识界、思想界的小史,虽似与教育无关,但欧洲与中国有根本不同的历史背景,一经讲明,自然容易明白,所以不得不讲。欧洲的文化,起源于希腊,希腊对于自然很有研究,关于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积聚的知识很多,搜集的材料也不少。传至罗马,基督教变为共同宗教的时候,把希腊传下来的科学作为他们的学问的一部分,与宗教及社会生活都联在一起。到了新科学发生以后,因为旧科学与人生日用早已有密切关系,所以牵动科学,便把社会全身都牵动了。这是欧洲文化史上与中国不同的地方。
不但如此,欧洲古代的科学思想不但与宗教及社会生活有关,而宗教复与政治有关。中古政教不分,国家与教会是二而实一。思想基础也是根于旧国家的流传。所以新科学发生,连带打破旧国家和旧政治的观念。懂得这层以后,科学与旧思想为什么开三百年的大战争,便可明了了。
东方与西方文化史上不同的地方,即在于此。西方的自然科学来自希腊,积聚很多,因基督教的关系,与中古的社会、政治、宗教都相连贯。东方则不然。我虽不甚懂得中国的文化史,但知道中国古代的学问多偏向于人生哲学一方面,对于生物、天然、地体等自然科学不甚注意,所以科学程度较浅,还够不上与政治、宗教、社会、人生发生连贯的关系。所以新思想输入,不大遭人的反对。在西方可以开几百年战争者,到了中国,社会上竟不当它是革命。
这个区别很重要。东方人不要以为不受抵抗似乎占了便宜,其实大吃亏了。欧洲人因为与人生日用有密切关系,所以起来反对,大家互相辩驳,知道它的根本在什么地方,应用在什么地方,把新观念都彻底地研究出来了。在东方因为与人生日用无密切关系,所以没有人抵抗,新思想的输入不过添了几个名词,对于它的真意义依旧不能懂得,结果对于人生日用不发生一点影响。须知不留心,不注意,决不能使科学进步。反对是最好的事体,是进步的表示。越加反对,思想便越加进步。倘大家对它没有兴趣,于人生不受影响,则科学的进步也迟缓了,范围也不能扩大了。
欧洲思想史上的特长,在乎争自由。一切思想、言论、研究、著作、出版、信仰等自由争得以后,才可以有科学的研究。研究然后可以有进化。这是与人生很有关系的事,所以不能不争。东方对于自由,相对的看得不重要。这话初听似乎很泛,其实中国的确尚不希望知道科学的真意义是什么。初时以为科学只在技术方面,不过电机、汽机、开矿、造路等方法而已。前几年看见清华派送留美的学生,百分之八十须学机械、工程等科,只有百分之二十可以学旁的科目。这也可以看出中国对于西洋文化的态度了。这种技术方面的学科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在乎受新科学精神的影响,造出新的人生观。
以上第一、第二两点都讲完了,我们再讲第三点。
第三,科学发展进步的影响,发明“力”的观念,知道把天然的能力征服下去,为人生效力。举一个例。人类几千万年前已知道这桌子烧了以后可以产生火的,但新科学的解说,谓桌子不是死的,是无数小单位在那里动,烧了以后,把这种动的力变做热的力了。这是新科学对于一种力可以变为旁的力的解说。
类推开去,水也不是死的,热了变为蒸汽,把它关起来,可以做得许多的大事业。动的汽船、汽车,可以缩小世界;静的工厂、机器,可以使实业界起大革命。这都可以代表人工征服天然能力的地方。
后来渐渐从蒸汽机的力变为电机的力。电机发明以后,又起了许多影响——电报、电话、电灯都可利用。这都是人工征服天然能力的地方。
这些蒸汽、电气的大发明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从玩意儿中得来的,是从辛苦中研究得来的,政府忌它,还要研究,宗教忌它,也要研究。所以代表它们的并不是这许多的机器,而是对于知识的态度和精神。
此种蒸汽、电气的大发明,在物质方面,为工商业、交通事业等,固然得到极大的利益。或者以为在欧美的社会上,因此起了不安宁的状况,许多人对于社会都大不满足,这是不好的地方。但这也未必然。从好的方面看,因科学进步的结果知道利益应该大家普及,不应该让少数人独占,也是好的。
征服天然的能力所以谋大多数人的幸福,不应该少数人独占,结果发起许多慈善事业,如防疫医院、公共卫生等,于社会、人生都有影响。近五十年来,英、美人生寿命的统计,平均可以比以前增加十岁,这也是科学大发明以后的影响。
最后讲到科学的进步对于政治上的影响。如美国这么大的国家本来一定不能行共和政体。古代有大国不宜于共和之说,也因为大国的各部分交换意见有种种不方便之处。现在既有电报、电话、报纸往来传达消息,所以这么大的共和国也一点不觉过去的困难。这是科学进步以后对于政治上的影响。
古代所以有大国不宜于共和之说,因为小国寡民彼此容易交换意见。现在大国所以能共和,就因为能征服这层困难。意见交换,有电话、电报;货物交换,有轮船、火车。交通便利以后,连风俗习惯也一起打破。所以有了物质的基础,然后大共和国可以毫无困难。
如果学校新教育要适宜于现社会,那么教育者应该知道科学进步的真意义是什么,思想方法的变迁和新方法的建设是怎样,对于社会、人生、政治、宗教的影响是怎样,然后教育不至于变为机械的、模仿的教育。
九、科学发达在教育上的影响——道德方面的影响
[内容提要]
科学发达不但物质方面受着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影响,就是:(1)新的希望与勇敢;(2)新的诚实。科学没有进步的时候,人类对于天然现象的两种见解。两种见解的三个恶影响:(1)看不起天然科学的对象;(2)悲观与命定主义;(3)服从古训。代替三个恶影响的三个新观念。
上次讲演近几百年科学的大进步在思想上起了很大的影响,不但方法的改换,而尤于科学界发生新的观念。这种方法和观念在教育上,不但内容,即教授的方法,也发生影响。
在教材方面,科学进步的影响大概减少从前偏重文科方面的语言、文字等学科,而加上些注意实证的(positive)学科。
在教授方法方面,科学进步的影响则把从前武断的方法,如依据古说、遗训、圣经、贤传以及强使学生记诵等等,都减少了,而加上些使学生直接去观察去实验的方法。
现在为方便起见,可把科学进步的影响分为两大种:(1)科学进步对于物质上的效果;(2)对于道德上的效果。平常起居、饮食、交通的方便,使我们的幸福增加,这是物质方面的。至于发生新的希望,新的信仰,扩大道德的范围,则是科学进步对于道德方面的影响了。
科学进步的影响如此之大,我们可以说东方文化、西方文化的区别,即在于此。西方科学的进步比东方占先两三百年,所以不但物质方面受科学进步的影响,而因科学的观点,在道德方面所受的影响尤大。
我从前说过几次,今天可以再连带说一说,就是西洋科学发展以后,在物质方面所受的坏影响较东方为少。因为他们能把物质的变迁与科学态度的变迁同时并进,在思想、精神方面可以有此一层保障,所以虽然也受点科学文明的坏处,而能同时受其好处。东方则只用人家的结果,对于科学态度不稍变更,故不能得他们抵抗坏影响的一层保障,结果非常危险。
因为有此危险,所以今天要讲的就是注重科学进步在道德上产生的影响。我们为单得物质文明,而不能得物质文明底下的态度和精神,铁路、电报、电话、汽车都有了,而不知道此种文明在思想上发生的新观念、新道德,结果一定是物质与精神分为两极。物质方面新了,而道德方面还是旧的。日本就是如此。兵也,商也,交通事业也,都无不新了,而旧观念、旧道德、旧习惯,终究不能打破。结果新文明与旧文明的坏处都受着了,而好处都不能受着。所以今天我要讲的是科学进步在道德上的影响,要使物质文明与道德思想同时并进,不仅受它的坏处而还能受它的好处。
我到中国以后,常常有人问我:怎样可以输入西方的物质文明,使生计发展,交通方便,而同时能免除物质文明的流弊?西方物质文明的流弊固然不能说没有,如个人方面的爱财和残忍,社会方面的资本家与劳动界的竞争,种种罢工、罢市的风潮,都是有的。但是我总想把它的好的方面尽力解说,做个抵抗坏影响的保障。虽然不过是一种解说,而所解说的,在西方也未完全做到,但影响也未尝不可因此减少物质文明的坏处。
科学进步在道德方面发生两大影响。
第一,发生新的希望,新的勇敢。一个国家或民族老了以后,与一个人一样,胆也小了,志气也畏缩了,往昔少年的精神也变为衰靡不振了。故须时时提起它的希望和勇敢,使老的国家变为少年的国家。
这种新的希望和新的勇敢从什么地方来呢?就在对于人的智慧有一种新的信仰。我们现在受了科学的影响,知道人的智慧可以打破从前的一切愚昧、错误和紊乱,故对于人生起了一种新的态度。愚昧、错误、紊乱,都不怕它,我们都可以用智慧去打破它。
古代科学没有进步的时候,人类对于天然现象大概不过两种见解。初看去,觉得一切变迁都是紊乱无序。再看去,觉得日月运行,寒来暑往,都有一定,但不是人力所能管辖,都归于不可知的天命。这两种见解在人类社会所起的影响,就是以天然现象为非人力所能懂得,即能懂得,也有定数,非人力所能管辖,起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对于天然现象只能放任,不要研究。
这种坏影响,可以说有下列三种。
一是看不起天然科学的对象。人类对于希望不到的东西,总看不起它,只当它是不好的。西洋有个很普通的寓言,狐狸见了葡萄,要去摘,摘不到,就说葡萄是酸的,不要摘了。人类何尝本来不要拿天然界的东西来替他效力,拿天空的电来拉车,来点灯,谁不喜欢?无奈拿它不到,不能懂得它,只得说这是不值得懂得、不值得管理罢了。
二是悲观与命定主义(fatalism)。他们以为凡事都有定数,人工无能为力,因此厌世——对于世界只取被动的态度。放任达观等坏观念,都是从此而起。有了科学方法,便觉得人类有一种新的希望。人的能力可以知道天然界种种微妙而征服它。于是自被动的变为主动的,自悲观变为乐观,自命定的观念变为人定胜天、征服天行的观念。
三是个人没有方法找真理,只能大家服从古训、旧说、遗风。他们以为古人不会错的,古圣人尤其不会错,大家非服从他不可。因为没有能力没有方法自己去找真理,所以只得如此。
以上是科学不进步的三大坏影响:(1)看不起天然现象,以为不值得研究;(2)悲观与命定主义;(3)自己没有能力没有方法发现真理,只能服从现成的古训、旧说、遗风。有了科学的方法,把这三种都可一一打破:(1)对于天然现象,知道很值得研究;(2)征服天行,为人类造幸福;(3)自己有创造、发明、发见的宏愿。
我想解说何以科学进步可以打破从前的迷信。大概从前以为每样东西都有一个“性”,于是万物就有无量数的微细分子。而且无形中有几个大的东西,如上帝、鬼神、天命等等,在那里从中播弄,为人力所不能懂得。古代有了这两种见解,就以自然界为无量数的小分子而受几个不可思议的大“力”所支配,故对于它,虽想下手,也无从下手。科学之所以能纠正它,就在能够懂得万物并不是有无量数的“性”,不过很简单的几十种元素,也并不是有几个不可思议的东西在那里作怪,不过科学上的几条定律。于是对于自然界,能纠正从前的谬误,而有下手研究的把握了。
譬如近世的化学,它说万物不是无量数的“性”,只是六七十种元素,这不是已经很简单了吗?而且每一种元素都有一定变化的规则,某种与某种可合,某种与某种不可合,于是更加简单了。基本的元素既简单,变化复有定律,自有法子可以研究了。
以这种元素和定律做基础,倘于发现问题的时候不能解说,便增进我们研究的兴趣,鼓励我们解决的勇气,却不会因此失望。所以消极的变为积极的,能独立创造找出自然界种种神秘来了。
总之,科学的进步在道德上的大变迁,就是对于天然界的种种困难不致失望,却要找出理由和原因设法去纠正它,打消从前消极的态度,而相信人的智慧可以研究解决种种困难。古代对于因果,看得很严,以为仿佛像大轮盘一般的在那里转,运气好的,可以偶然侥幸逃出轮盘以外。现在懂得它的道理了,就可以设法纠正,用人力来造它的因。
以上是科学进步对于道德上的第一大影响,就是发生新的希望,新的勇敢。
第二,发生新的“诚实”。我并不是说诚实是科学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古人看得诚实也是很重的。不过诚实的地位很不容易做到,总要有了真话,然后可以说话——有许多看去虽似真话,实在是假话,科学就是先使我们知道真话,然后再来说真话。
古代科学没有进步的时代,天然界紊乱无序,真理很不容易找到;即使知道一点真理,于紊乱的当中也无法说真话。所以虽然人人都想说真话,而这思想每每抵不过四周种种不让他说真话的势力。
天然界种种事实既然没有条理,不易懂得,人类要想说真话的一番好心,于是在这个紊乱当中,为种种私见、成见、党见,以及不愿开罪圣贤、公论、长上等外来势力,被打消得干干净净了。
人类有一种很普通的见解,以为人类社会目前的安宁幸福,比天然界的事实真理更加重要。所以宁愿牺牲真理,来迁就社会暂时安宁,不愿意开罪别人,扰乱社会的秩序。于是遇事都弥缝过去算了。讵知这样保全社会秩序,将来最后算起总账来,格外加重,扰乱也格外利害。故牺牲真理而迁就现状者,将来必加利还本。
科学进步以后,使我们有新的诚实,有研究事实的方法和信仰,知道人的智慧有找出真理、解决天然界事实种种困难的能力,对于事实,只是老实说出,这么样就是这么样,然后去找出真理,去想解决、纠正的方法,不是弥缝过去就算了。对于一切社会问题、家庭问题,都是如此。所以说老实话并不重在说,重在找出什么东西才是老实话。
科学进步,还要使我们知道社会、人生必需的条件,否则社会上种种不好的制度不能被发现。我们有了方法,才可以找出它的原因,用方法去补救它。所以科学不赞成秘密,赞成公开,主张调查、考察、研究和讨论,使从前想说老实话而仍不能说老实话的旧习惯一概打破。
希腊柏拉图说:“实在”(being)应放在“现象”(seeming)之先,比现象尤为重要。这话不但在玄学上有价值,在道德上也有价值。因为现象者,看去虽是什么,而实在不是什么。社会上的事实,也都是现象,很不容易找到真理,因为真理在社会、人生有许多的仇敌。
这种仇敌,一言以蔽之,即成见而已。或为个人的利害,或为一家一派的利害,有了先入之见;或自己不说,或限制别人不许说,或因爱情的关系,或因礼貌的关系,都可以使人不说老实话,把真相放到现象底下去,而提高看去是什么,其实不是什么的现象的一部分。(www.xing528.com)
并不是说人类有意作伪,去做真理的仇敌,但不必有意,只要无意中感情冲动,怕得罪了人,该说老实话的地方也敷衍过去了事,便不知不觉中做了真理的仇敌。科学进步以后,态度一变,不但知道真理的重要,并且知道求得真理的方法和态度。这个影响,就是对于社会上种种事实处处用这种种方法和态度去对待它。所以说科学的影响能发生一种新的诚实的态度。
以后再讲此种观念在教育上的应用,现在先简单说几句,不提应用一层。科学进步不但在教育方面得到许多新奇的知识,重要的还在态度和精神。打破从前的悲观、被动、奴守古训,以及不肯说老实话、不肯以事实当事实的态度,而当代以新的希望勇敢和新的诚实,以人力找出真理,找出原因,去补救它,纠正它。
十、科学发达在教育上的影响——知识思想方面的影响
[内容提要]
科学方法影响于求知与教授两方面。科学方法就是试验的方法。试验与经验的区别。从来对于经验三种方法:(1)瞎碰;(2)畏缩;(3)试验。试验方法就是:(1)有计划;(2)根据现在事实。试验的重要分子便是假设。试验方法所产生的教训,就是要使学校内充满试验的空气。
上两次讲演科学发展以后在知识上及社会上的影响。前两次是普通的影响,上次是道德方面的两种影响。
今天所讲,纯粹是科学发展以后在知识、思想界的影响。我们先问知识方面的科学方法是什么?自然不消说的,求学便是知识的一部分,知识得到以后,一方面再去教人。故知识界的变迁,当然在求学及教授的两种方法上产生大影响。
此刻第一点要讲的,科学并不是书本子上积聚的知识。化学、物理、天文等等,都不是科学的本身,只是科学的结果。真的科学的之所以重要,不在它的结果,而在它的方法——就是重要在这些积聚的知识是怎样来的。若单知道这样、那样的科学,而不知道科学的方法,算不得知道科学。
假如世界上发现一种很怪的变迁,把人类求知识及用知识的方法统统毁了,只剩一堆的所谓科学,那时一定不能说是有科学,只可说有一堆很怪的死知识。因为科学的所以重要,在乎求知识的方法及根据已知的推求未知的更深的方法。这才是科学的本身。倘只是一堆的知识,哪里可称为科学,不过外面的结果罢了。
这话初听似乎很怪,但是仔细一想,何以学校有了科学很久而所发生的结果很少,博物、化学、物理都教了,只是没有结果。这因为所教的科学都是人家已发生的结果,而不能使学生有发现真理的方法。学生所得,只是一堆古董,而不是研究、发明、管理、指挥天然界的能力。
今天所讲,并不是这种或那种科学的教法,因为这太琐碎了。要讲的不过是科学方法是什么,从这方法,教者应起什么觉悟。有了这方法,无论哪一种科学都可应用,并不限于教这种或那种科学。
科学的方法是什么呢?简单说,科学的方法便是试验的方法。这方法的大意,简单说,便是用人的动作(action)将一方的心的作用和另一方的自然界的事实连起来。
譬如有一种金类,不知道它是什么,旧方法不过看它什么颜色,什么光,多少重。然这种方法都不够用。科学的方法,则用人的动作加点酸下去,看它起什么反应;另加点别的酸下去,又起什么反应。加酸不够,则用热,烧到多少热,变什么样子。这都是用人的动作引起它的变迁,将它的性质和用处全明白了。故曰:科学的方法,是人的动作连起心的作用和天然界的事实,有创造的关系。
这个话详细说,就是动手时先有一种计划:用什么下去,应该起什么现象,所以是心的作用。加下去以后,看它是否起什么现象,与我的计划对不对,不对再用别的方法试验,使它发现新的事实。由新的事实再发现新的观念,所以是有意识的。
我闻中国古代有“知之非艰,行之维艰”的话。试验的方法,却与之相反。这是只有行,然后可以知,没有动作便没有真的知识。有了动作,然后可以发现新的光明,有条理的事实,以及从前未发挥的知识。故曰:没有行,决不能有真的知。
把科学与非科学一比较,便明白了。有许多知识不能称科学,就因为他没有条理、次序。科学的所以不同,就是因为有条理、次序。故科学的知识是有组织的知识。它所以有组织,因为有人的动作加进去,把它安排得将条理、次序明显出来。
没有组织,只有一堆的知识,固然不是科学。而有许多旧的学者以为真理不自外而自内,于是闭目冥想出条理、次序的真理来。这种真理虽然可算是理想中的宝塔、宫殿,但能与天然界的事实相符与否,实在没有保证。故但有理想,也不是科学。必须事实与理想连起来,生出有益的关系,才是真的科学。
现在可把试验(experiment)与经验(experience)来比较。后者是被动的居多,它的次序,只是依照来的先后,没有有意的支配;前者则不然,是有意居多,是有目的支配经验,指挥经验。
从来对于经验,大约只有三种方法。
第一,是瞎碰。这是盲目的尝试,没有远见,很费工夫,偶然也许碰到很好很精的方法,但总是碰不着的居多。
第二,是畏缩。这是少去做事,少去尝试,总之不敢去经验。
第三,是试验。这不如第一种的盲目尝试,而却以意识做向导;也不如第二种的少去做事,而却特别肯做事,不过不肯乱做,只是有意识的试验。
一个化学家做试验,一定不是没有计划地去瞎碰,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照预定的计划,应该起什么作用,倘不起什么作用,便把它放在旁的东西里面,看他的计划能否实现,虽然向着将来,而以观察现在事实为根据。故试验的方法只是两层:第一,是有计划;第二,是根据现在事实。不是瞎碰,也不是畏缩,而且与这两种恰恰相反。
这种瞎碰的试验方法,也可算是一种试验。但所以不算它是科学的方法,因为它没有预算,定要等到困难发现,始能转弯。科学的方法,就是在乎预算,一步一步地把将来的作用先布置周妥,有知识上的组织。这是科学方法传播后养成的态度。
讲到这里,我们要提出试验方法的重要分子,便是“假设”(hypothesis)。这不是空守,也不是武断,只是提出假设来做试验的指挥。
这个观念很重要,因为科学的试验不是武断的、一成不变的,只是暂时认它为有试验的价值。故试验的都是假设的性质,假设它应该起什么作用,起了是对的,不起是不对的。没有一定不变的真理,只有有试验价值的假设。故一个观念全靠自己当它假设,有待证明,就是看它是否能起应起的作用,还应该有待人家的改变它。
譬如有一个新的很重要的主张,依天性习惯,只有两种态度:(1)对的,承认它;(2)不对的,否认它。自从科学的试验态度发明以后,发生新的第三种态度,就是对于一种主张,以为也许真的,也许假的,只认它为一种假设,认它为有试验的价值,可以做动作的根据。至于它的是否值得认为真或假,都以试验的结果来定。
古来有两种思想的态度:
(1)武断的(dogmatic);
(2)怀疑的(sceptic)。
武断派不用试验,只是凭理性以定是非。怀疑派以为样样没有真理,只是放任,随遇而安。
这两种虽然都不能使人满意,然都有它的好处。武断派认定一个观念,往前做去。怀疑派不承认绝对的真理,这是它们的好处。但它们都没有什么建树。试验的方法,在有武断派的积极兼有怀疑派的研究态度,有两派之长,而没有两派之短。
试验方法的长处,尤在能真的守旧,真的求新。新的、旧的,都不是一概推翻,然也都不认为是最后的真理,只是以试验的态度做存在的理由。所以它是真守旧的,也是真求新的。
试验的方法是进步的方法,非但不反对变迁,而且注重变迁。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都以境地不同而变迁。试验方法,最重要在新分子的随时加入,影响于进步的境地,为有计划有把握的冒险。新分子加入以后,也以试验的结果来定价值。
所以试验方法进步以后,继续发现许许多多的新发明。各种机器等等工业上应用的器械,愈弄愈多。因为它无形中有个进步的观念已经成为定理,故不把古代当做黄金时代。它只是一往直前,因新分子的加入随时变迁,而把黄金时代放在将来。这也是科学的方法的影响。
古代希腊,虽然哲学、文学思想很发达,但其哲学没有进化的观念。无论它讲到怎样高深,怎样难懂,总不过古代如何好,现代如何堕落,或不过另提一个理想的时代;绝没有人类向前进化的观念。自从欧洲科学方法进步以后,一天一天地渐有向最好方面前进的观念。这是科学方法以试验结果定价值的结果。
试验的方法固然是进步的向前的方法,但也是守旧的。因为它对于往昔的事实只要经得起试验,都认为有保存的价值。它的往前,以已得的事实为根基,而对于过去不存一起推翻的观念。譬如簸谷,轻的都向上被风吹走了,重的谷的本身依旧存在。试验的方法对于过去的事实存保存的观念,凡是经得起试验的,没有不保存它,也正是这个道理。试验的方法对于研究古代的兴趣非但不减少,反比从前增加,因为它对于凡是有保存价值的,都用试验的态度对待它。
试验方法对于教育的关系,今天不能详讲,但可略讲一点。试验方法并不是用了去教这个教那个。有了试验方法所生的教训,就使学校都应该充满试验的空气。从前的武断态度,只是定了章程,永远遵守;或怀疑态度,完全没有计划,过了今日不知明日怎么样,都各有弊病。我们应该先有一个计划,步步以试验的结果来更变。
现在有求一致的趋势,先定了章程,然后办学校,结果只是形式的统一。学校应有试验的计划;办学的,做教师的,都随时随地试验,随时随地修正,复以各地试验的结果互相报告,彼此交换意见,彼此纠正。集合大家试验的结果,成为有弹性的教育精神。这不是形式上的统一,是精神上的统一。
十一、科学的内容或材料在教育上的关系
[内容提要]
欧洲教育史上三百余年来一方主张以人文的学问,而一方主张以自然科学为教育的长期争论。两方面都有错误,因为它们认为科学有人文的科学,有自然的科学,把人与自然看做各自独立的东西;其实人与自然是互相依靠、互相关联的;自然界对于人的贡献至少也有三种:(1)材料;(2)工具;(3)能力。自然科学应使与人事有关,人文科学应使与自然有关。西洋遗传下来教授科学的两种方法:(1)以自然科学当做自然科学教学生;(2)以科学家完成的结果教学生。教授科学应注重历史进化的观念并从社会人事方面的用处下手;中国在将来五十年应取的两条路子。
今天继续讲演科学在教育上的用处。上次是科学方法的重要,今天是科学内容或材料在教育上的关系。
在今天要讲的本论以先,先讲一段绪论。这就是欧洲教育史上三百余年来有一种很激烈的争论,一方主张以语言、文字、文学、历史等人文的学问为主要教育,一方则主张以自然科学为主要教育。文艺复兴之后,知文学、历史等学科的重要,故想保存在学校之内,占其重要部分,而反对自然科学的侵入。此种争论至现在还时有所闻。
在这长期争论的当中,两方各有见解,各有主张。文字、语言一方面的人,其理由以为这些文字、语言、历史、文学、哲学等学科,都是关于“人”的,关于人事的,故称它为“人文的学问”;科学中的酸、气、力、质、昆虫,与人有什么关系,当然是不重要。语言、文字等人文的学问,因与人事有关系,故价值最高,其美感一方面,可以养成高尚的态度、行为、仪表和气概,其价值哪里是讲力、质、昆虫等自然科学所能及的呢?
他们以为文学所代表的,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和希望,所记载的都是道德教训、嘉言懿行,能使读者鼓舞奋发,所以是最高文化的结晶。历史也是如此,所载都是兴亡之大道,看了也使人鼓舞奋发,所以都有价值。科学所代表的都是比人低,都是人以下的昆虫、下等动物、花木、矿物、结晶、元子、分子,绝没有文学、历史那样高的价值。
这种学者,对于自然科学至多也不过承认它在实用上的价值,以为衣、食、住或可因此增加进步,但实用只是物质方面的,与精神毫无关系,即使有点关系,也不过训练心思知识。如算学,是一种心思的体操,能使心思格外正确。但这还不重要,究竟不能及精神上、道德上的“人文的学问”的重要。
在那一方面主张注重科学的,以为科学是真理,所知的都是实在,是真际,不是玄想。我们如能研求实在和真际,自然是最高的道德目的。人文的学问,不过是人造的、不自然的、假设的、凭人玄想的结果,未必能靠得住。所以自道德上讲,科学的训练自比文学的训练高得多多。
不但如此,文字教育的结果,使人但知注重形式虚文,养成重名轻实的习惯。语言、文字本是代表事实的符号,文字教育却使人忘其所代表的事实,养成虚伪的结果。科学可以使它们回到真的面目。还有文学,虽也有许多好的意思,但却有许多坏的意思,与它互相矛盾,其间没有标准,也没有公正人为它审定。科学是大家公认的,决没有矛盾的地方。即此一层,科学又是比文学高了。
我今天提到这历史上的长期争论,并不是也要加入、帮助哪一边。不过这很可以代表引起我们研究哲学上的一个问题——究竟人与自然有什么关系。刚才讲的两派,彼此互相辩论、攻击,都是代表错误的哲学。他们以为科学有人的科学,有自然的科学,把人与自然分为个个独立的东西。而教育哲学的问题,是怎样可以使学生懂得人与自然不是隔断的、绝不相容的,而是彼此互相依靠、互相连贯的。
如果人与自然可以严格的分离,那么人文的学问自然应该比自然科学高一点。但人与自然是不能分离的,自然是人的媒介物。人事关系,无处不以自然为舞台。人天天在媒介物的当中,哪里能分得开呢?故他们以人文的学问与自然科学互争高低的,都错误在把人与自然的分离。
假如将一个银元放在箱子里面,一定与在外面时一样,不生变动,这就是银元与环境没有关系。人对于自然,却不是如此。人与自然,犹植物与所栽的泥土:植物的生长,与泥土的厚薄、肥瘠及日光、水分有密切的关系;人的生长之过去与将来,也与自然有密切的关系。
自然界对于人的重要贡献,至少也可以有三种:
(1)材料。人没有自然界,就没有生活的材料。
(2)工具。煤、铁、电机、汽机,种种不可少的工具,都是自然界所供给的。
(3)能力。一切作用的能力,都是自然界供给的。光、热、电等等的力,固由自然界而来,就是个人的能力,也非靠自然界供给不可,没有能力,便不能生活了。
所以人与自然分开,便不能知道人的真相。道德、精神等话,虽很好听,但其大多数都与材料、工具、能力有密切关系。倘不把自然环境连在一起讲,决不能懂得人类精神、道德发展的真相。
语言文字的教育偶然也会发生几个伟大的人物,但是很少数。他们口头虽讲为人道说法,为天下人类代表,但这些伟大人物总在少数贵族士大夫的阶级。无论何国,凡是文字的教育,必在有闲工夫的士大夫阶级。大多数的平民,之于他们所谓高尚、看了能鼓舞奋发的人文的学问,毫无关系。结果少数人受了教育,大多数人都压下去。极端主张科学,固然也有弊病,但能使人人有管理衣、食、住的本领,供给生活的需要,则比较近于民治的精神,这是科学教育的长处。
科学教育的错处,在于人事分离,其长处在于人事密合,使人人能管理自然界的材料、工具和能力。主张科学教育的人,也太趋极端,把科学教育当做一种专门学者的教育,结果流于干燥,不能引起人的兴趣。因为他们所教的,都是很专门的名词,很离奇的事实,与人事关系太少了。这一层是科学家的错处,与主张文字教育的人对于自然界没有关系的错处正相等。
专门科学家固然重要,否则科学怎样能够发展?但自小学起一直进行的科学教育却不能以专门教科学家的方法把已经成熟的科学成绩去传授。故科学教育应使与人事有关;人文的学问,应使与自然有关。两种争论,都应免除,使人与自然不至分离。科学教育苟与人事无关,则效果很少,不过记得几个专门名词与夫几件离奇的事实而已。
讲完绪论,我们引到实在应用的结论,就是科学在学校教育里面不要悬空,其起点就应从人事、社会有关的用处下手,渐渐上去,其最后的结果,还是要回到人事、社会有关的用处,起点在这个地方,结果也仍在这个地方。
不幸西洋教授科学的方法已经固定,与我们所讲完全不对。他们遗传下来的方法,大约只有两种:
(1)以自然科学当自然学科教学生。动物、植物、矿物、化学、物理都与人事无关,各科又与别科无关,如房子无门的不相交通。其实自然界并不隔阂断绝,试拿植物来看,虽是植物学的材料,而它的色料、养料,由泥土而来,便与化学、物理学、地质学有关,甚至于与天文学、气象学都有关。天然界既然彼此互相打通,教授自也应该彼此互相连贯。故科学教育应利用学生的兴趣,从人事方面下手,使他们知道天然界彼此互相联络的用处。
(2)以科学家完成的结果教学生。简单说,这种教法等于语言文字的教法。使学生记得几个专门名词、专门术语,与文学教育使学生记得几个死语言文字有什么区别?因这都与人事没有关系。他们的错误,在于不带历史进化的观念,是一种躐等的办法。须知这种科学是几百年来多少学者一步一步地积起来的。倘不管它是怎么来的,只是教学生整个地拿去,哪里能见成效呢?学生既不能把几百年来许多学者所积聚的成绩整个拿去,所以应该在训练方面养成他一种态度,使他知道所以有现在的结果程序,成效自然大得多了。
如果我们从科学在社会、人事方面的用处下手,细心领会,教法也并不困难。下手的方法,如种树、花、五谷,都是预备饮食、衣服材料的,渐渐地引他们进去。这种与儿童的生活经验都有关系,很容易领会,于是可以一步一步地把科学知识输入,成绩也很大。我简单奉劝提倡科学教育的人,应从与社会、人事已发生关系之处下手,在儿童经验之内,不要超于儿童经验以外。
如以电气做个例。用抽象的方法向儿童讲电气,怎样能够懂得,即使大一点的儿童,也未必能领会。但倘从现在已经成为经验的电灯、电报、电话、汽车中的电池等处,引他进去,儿童对于这种用得着的实物,自然比书本子里面抽象的东西容易懂得多了。
照现在教科学的方法,一定有免不掉的困难,就是年少的够不上。但照我们所讲的方法,从极小一直到专门学者,不会间断。种一颗种子,待它出芽、生根,一步一步地上去。动物、矿物、物理、化学,都是如此,只要有经验、好一点的教师,不难渐渐上去,至于高深。旧法不照儿童生长的次序,骤然拿现成的知识教儿童,儿童只要考试及格,就抛弃了,至多也不过记得几个专门名词而已。我们所讲的方法,是依照人的知识的生长,一步一步地上去。譬如树木,一年一年地生长。这种有系统的知识都可以变成他的知识系统中的一部分。
刚才讲的,只是方法的前一部分,就是起点应与人事、社会的关系。但是我们讲过,科学教育最后的结果,仍应回到人事、社会的关系上。社会大多数的人都与自然环境有关,农民尤为密切,工人也如此。他们从历史遗传及经验用之将来,种种方法,如播谷、分秧、风车、水车、磨、肥料等等,都是由祖父传之于父,由父传之子孙。不明白它的道理,只知向来这样做,大家这样做,保存旧法,不求进步。但是社会进步必须各方面同时进步。所以学校教育的目的,不是希望学生都成科学家,是希望科学知识传播得广,传播得远,应用得广,应用得远。发生一两个发明家,还是小事,传播应用得广远,影响最大。这就是科学教育的最后结果,仍然回到人事、社会上来。
这种教法,不但农工的方法进步,还有大的用处,就是科学知识传播以后,人民的幸福可以增加。农工等大多数人的做工,都不知所以然,只是机械地做去,这是一个大缺点。他们对于工作,毫无趣味,只因不做不能生活,于是不得不做。这种做工,简直是一种痛苦,真是所谓苦工了。科学知识传播以后,与农工等各行业的器械都有密切关系。每一业的器械,有一业的理由,有一业的兴趣。西方劳动界不安静的原因虽有多端,而科学教育不普及,也是一种。开矿、造路等等工作,都是机械的,没有趣味。科学教育普及以后,这种不安静的现状也许因此减少,因为他们所以痛苦,大半由于工作没有兴趣;工作没有兴趣,由于不懂得它的理由;不懂得它的理由,由于科学方法的不传播。
这种方法,在实际上的应用很大。中国将来的五十年,不消说得,物质文明一定要发展的。我们现在远望五十年后,有两条路可以走。
第一,少数人有专门科学知识,知道机械的道理,科学的用处,大多数人对于科学茫无所知,结果少数人垄断科学所产生的利益。虽然也有一小部分的好处,然太不平均了,利益太为少数人所独占了。
第二,先去安排预备五十年以后的事,用活的方法传播科学知识,使大多数人将来都能享受科学所发生的利益,因不平等而发生的扰乱也可因此免除。
欧美倘于一百年前有先见之明,不阻挡科学的传播,而用正当的方法使大多数人知道科学之所以然,也许现在不只像现在的欧美,而有更好更幸福的欧美。
十二、连贯教育的三部分应用于实际的学制
[内容提要]
教育的三个时期:(1)儿童时期;(2)中学时期;(3)高等教育时期。初等教育根据于两件重要事实:(1)儿童时期是初受学校教育的时期;(2)儿童时期是中学大学的基础。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大教育家都注重儿童时期。初等教育的目的不在使儿童多得知识,而在养成将来应用的能力和习惯。中等教育应注重的两个要点:(1)自然界是什么东西?(2)人事界是什么东西?德美两国的专门教育的两极端。德国专门太早的弊病三种。高等教育的大学专门学校应养成专门的领袖人才。
前几次讲儿童的发展、活动、能力,做教育的基础;以后讲社会的目的;再后再讲近世科学的发展在历史、文化和思想上的影响;最后讲科学方法在学科上的应用。这是以前讲演的大意。
以前的11次讲演,都把教育的部分分开单独研究。以儿童本能为基础,以学科为方法,以社会生活为目的,都是分开的,没有系统的总括的研究。今天把它连贯起来,应用于学制上。自初等、高等而中学而大学,一步一步地把它贯串。我们所讲的学理,怎样可以应用到学制上去?哪一种学制应用哪一种学理?
教育的制度,无论哪一国,都可分作三个时期:第一,是儿童时期;第二,从儿童发展起来,过渡到成人,就是中学的时期;第三,快要成人了,受高等教育的时期。照他长进的次序,每一个时期的教育,应该根据哪一种学理;哪一种学理,应该应用到哪一个时期上去,这是今天要讲的。
先讲第一步初等教育。初等教育根据于两种重要事实。
第一,儿童时期是最初受学校教育的时期。这时期儿童的吸收力最大,伸缩力最强,变好变坏,都可以的。
第二,这时期是个基础的时期,不但是中学、大学的基础,尤是他一生事业、习惯、嗜好的基础。
明白了这两种事实,然后可以定初等教育的方针。但是历史传下来有一种很坏的趋势,就是把这个时期看得不重要,并且讨厌它,以为不如赶快长大了的好。这时期所求的知识固然较少,但是时期的重要我们应该承认的。历史上好像都以为不应该有这时期,看不起它,以为这几年不过是枉费了的。所以他们以为初等教育什么人都可以教。这种趋势,实在很坏。天主教当中有一支名曰耶稣军(Jesuits),最以教育著名的,它的教育家有一句话:把小孩子给我,到八九岁的时候还你。他的意思,以为到了八九岁,基础已经定好了。不但他的一派如此,就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这班大教育家也都注意儿童教育,因为也都承认这时期是基础的时期。
何以这些大教育家都注重,而普通心理反看做不重要呢?因为儿童当这愚昧无知的时代,一般人的心理,都看他的心当做一只碗、一把壶的样子,这时候要装的东西甚少,自然什么人都可以教了。但是儿童的态度、行为、思想和待人接物的习惯,都与他的一生有很大的影响。譬如他有好奇的心理,倘这时候不去鼓励他,利用他,使他成为试验的态度,只是压他下去,那么这心理便变为麻木了。又如好问的心理,冒险的心理,都可以养成他研究的态度和勇敢的性质。又如喜与人玩耍,可以利用它成为彼此亲爱互助的习惯,倘压它下去,便渐渐变为孤僻了。这时期所求的知识虽少,但习惯的养成很大,引导他可以成为好习惯,否则也可以成为坏习惯。所以这时期的教育比中学、高等学校尤为重要。
从此可知初等教育的目的,并不在使儿童读许多书,得许多丰富的知识,而在养成将来应用的能力、技能和习惯。这个观念很重要,即在古代,也承认这个道理,只要去看旧式小学教育所定的教材便知道了。古代小学,只有读书、写字、算学三种学科就完了,可见它的意思并不是要叫他读得好,写得好,算得好,而在养成他一种有用的能力、技能和习惯。
旧式小学教育虽也承认学科是养成能力、技能、习惯的东西,但它的方法,与新式的绝对不同。从两种绝对不同的方法底下,自然产生绝对不同的习惯。旧式的单是教学生在一条路上走,不许跑出轨道,天天如此。这种刻板的、无用的教法,虽然所教的东西只要一提头,就能往下背诵;但一试用到别处,就没有用了。故旧式的教育无论它承认读书、写字、算学都是养成习惯的东西,而它所养成的习惯总是孤立的、死的、呆板的,而不是可以活用的。
我们自然承认读书、写字、算学的重要,在养成能力、技能、习惯,所以知道他功夫在这三种上,是值得的,不枉费的。须知这三种是工具,不是叫他能读、能写、能算就完了,还要他知道所以要养成习惯的用处。也不是叫他在一条路上走,也不是叫他当做玩意儿,是要叫他有能力选择好的文学、历史等种种东西,知道为什么,哪些好的该读,哪些不好的不该读。这便是把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学科连贯起来。
关于这一层——儿童的生活经验与学科连贯起来——从前已讲过不少,此刻不再讲了。但是应该注意的,这些读书、写字、算学,须使儿童知道是人生日用的一部分,并不是什么玩意儿。譬如所读所写的字,不要单是认识就完了,还须知道字是代表人物等等的名称。就是一个字,不是一个独立的字,而是一个人名或物名。算学也是如此,不是空的数目,而是人或物的计算。文章也是如此,不是书本上、课堂中的文章,而是真的经验的记录。总之,都不是玩意儿,而是人生日用的一部分。
初等教育虽然以养成活动的能力、技能、习惯为目的,但却不是说这个时期不应该求知识。知识也要求的,却不该从求知识下手。知识应该从养成活动的能力、技能、习惯中得来。教育的基本原理,去看几个月的小孩子就可以得到。他的手脚一定时时在那里活动,你若给他一张纸,他先把它团了,然后撕为碎片;见了东西,又要去摸摸是光的还是粗的。这无不是求知识的法门。看去虽似野蛮,却无处不是求知识。故从几个月的小孩子,可以得到教育原理。初等教育所以养成技能、习惯,养成的结果,自然得到许多有用的知识,不要先当它是一个目的。
不但看几个月的小孩如此,就是成人也有这个道理。农夫于几年当中懂得土性的肥瘦,肥料的使用,气候、水分的关系,何尝是当它知识求来的?人要生活,不能不去活动,等到习惯养成以后,自然得到有用知识,而最初目的,却不在求知识。农夫的事业就是他的自然结果。石匠、木匠也是如此,锯、锉的使用,规、矩的理由,也何尝当它知识学来?故初等教育一面养成有用的活动的能力、技能、习惯,一面自然发生知识。这可以说寓求知识于养成习惯之中。
现在再讲第二步中学教育的时期。这时期是青年过渡的时代,与初等教育略为不同一点。初等教育是养成有用的技能习惯,中学教育则求知识较重。其两个最重要之点,就是:
(1)天然界是什么东西?
(2)人事界是什么东西?
简单说,就是把初等教育时期无意中得来的知识,推广到天然界、人事界去。因为青年正要往天然界、人事界中去活动,倘不晓得它们是个什么东西,一定有许多不方便。
青年预备将来事业所在的天然界、人事界求知识,这知识可拿广义的历史、地理来代表它,以广义的历史代表人事界,而以广义的地理代表天然界。这一部分的知识下礼拜关于历史、地理的方法时再讲。今天先提出中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农业、工业等专门性质应带多少。
中学因为在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所以有许多都当它作预备性质,为将来升入高等教育的预备。但这弊病在于不是个个人都能升学,有许多要出去谋生的;预备的东西太专门了,到工商界去没有用处。高等教育的学校较少,自然也不能全数容纳,在日本成为教育界的大风潮,十人中只有一人,至多也不过五人能受高等教育。又因预备太专门了,学工的不能文,学文的不能工,这种不能连贯的流弊是很多的。所以我主张中学自身应该完全独立的,升学固然可以,就是出去谋生,也有相当的技能。
美国的经验,很有可以供诸君参考的地方。中学校即大学预科,带着很强的预备性质,名曰预备学校。它的教员,都是大学毕业生;它的学科,都以大学入学试验为标准。因此有人反对,太不经济,主张把八年的中学变为平常国民的高等学校,不管大学需要什么,只管社会需要什么,完全解放,不受大学羁绊。有几个邦立的大学,也宣言只要学科的程度好,不管合不合大学入学试验规定的本子上的东西,都可以进来。如此是大学来迁就中学,不是中学去迁就大学。
讲到专门的问题,不但是预备升学的专门教育应该讨论,就是预备将来事业,也有专门,也应该讨论。预备专门的学制,德、美两国是两个极端。德国有许多的专门中学,农有农业中学,商有商业中学,矿有矿业中学,机械工程也都如是;还有当教习的有师范中学,做律师助理的有法政中学。这种制度的好处很容易明白,就是定好了一条路子,按部就班地往上走,很经济的。
美国的学制,没有专门中学,农、工、商、矿都没有一种预备职业的,其弊在乎太泛。但德国制度的危险,在于十三四岁的孩子怎样可以奢望他有判断终身职业的能力。农、工、商、矿都是终身职业,既经选定,倘再更改,是很危险的。美国虽患太泛,但是可免这种弊端。德国专门太早的弊端,约有三种:
(1)少年这时候还没有独立的判断,把他赶到狭路上去,不许走别条路,结果非常危险。倘在贵族政治的底下,阶级可以预先分好了,做官的做官,做工的做工,弊端或者略少;但倘在民治的国家,个个人自己都预先有适当的选择,然后将来可有适当的发展,那么十三四岁的人哪里办得到?
(2)少年还不配选择职业。如选定学工程师,后来因为心理不相近,忽然想做文学家,结果把少年时期耽误了。
(3)现在一切都在变迁的时候,学校内的功课总比较地守旧,倘花了四年、五年的好工夫在学校内预备,预备好了,已赶不上外面的新学问了。所以这实在是一种妄想。
以上批评两种学制的话,我的意见,以为中学校未始不可有特别注重的科学,但须不妨害普通性质,使它成为独立存在的教育。每种教育的材料不妨带点专门性质,近农的注重农,近工的注重工。这样使他们有了应用知识,升学也可以,就是出去谋生,对于本门的特别技能虽然没有知道,但有了活动的能力,可于短时间内学成应用。
现在只能举个简单的例,如农村里头办起中学来,大多数人都是农家的子弟,应该完全取材于本地风光,如农产、树木、肥料、土性、制造等等特别的材料,特别的问题;但所学还是普通应用的知识,不必专办农业中学。这种学生出来以后,短时间内可以变为农夫,且能懂得他的精彩,但知识上还是独立的。
以上是讲中学。现在因时间不够,只能用几句话把高等教育的要旨讲一讲。高等教育的大学专门学校,应该养成专门的人才,不是专门的机械;尤重要者,须养成专门的领袖人才,在工业、实业、政治、文学各科当中,知道他的方法,使别人能在他所开的一条路子上进步;不但事业上做领袖,还要在本门的学问上做领袖,这是高等教育应该根据的。
十三、中等教育的目的
[内容提要]
中等教育何以应先讲明自然界人事的情形,其理由有:(1)使学生知道自己能力与哪一科相近,定预备将来职业的标准;(2)免除专门太早的弊病。“广义的历史”与“广义的地理”。无论历史地理,其教授方法都应免掉从前琐碎的弊病,且应与文化史联合起来。
上次讲演学制的组织,从初等教育一直到高等教育,其目的在什么地方。初等教育的目的,已经详细讲过了。上次讲到中等教育的目的,谓应该使学生熟悉天然界、人事界的情形。今天再详述中等教育的目的。
要讲中等教育学制的内容,须先讲明为什么中等教育应该使学生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的情形。其理由有二:
(1)使学生知道自己的能力与哪一种相近,可以对于将来职业的预备有一定标准。中等教育是过渡的时代,倘不能使他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的情形,只是叫他自省,决不会有适当的标准。所以应该使他知道天然界有什么东西,怎样情形;人事界有什么东西,怎样情形,知道了然后可以进去做事。
我们知道世界上有许多痛苦和不经济都从选择职业的不当来的。如所选的职业与本人的能力、嗜好不相近,个人方面因为不能尽其天才,只感痛苦,没有乐趣;社会方面,本可以受它利益的,也因此反受其害了。西方有一句话:方的柄放在圆的孔内,一定不会适当的(这话中国也有的),就是这个意思。职业选择不当,由于知识不充足。譬如,一个能做工程师的,生在农村里头,没有可以看见纺纱、织布等机器的机会,所见的都与他天性所近的不能相投。或者一个能做科学家的,生在城市当中,到处只见街道、房子。这些不能得到充足的知识——不能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种种事实——就是一切痛苦和不经济的原因。
常人选择职业的大病,在乎选择没有标准,不过是偶然的被动的:不是父母或旁人给他选定的,便是瞎碰来的。痛苦和不经济都是由此发生。所以最重要的是使本人有充分的知识,广大的眼光,知道天然界、人事界的种种不同,对哪些有兴趣,哪些没有兴趣。我们看见一种不认识的金类,先用旁的金类去摩擦它,看它的硬度;再加热,看它的镕度;再放在各种酸液里头,看起什么作用。这样一试,不认识的金类便可以认识了。人才也是如此,先把教育范围推广,看它对于观察某种事业起什么反动。中等教育是人生态度将定的时候,正应推广范围,供他选择将来职业之用。
这种办法,不能单靠学生;教师也应该负责任,看他对于哪一种发生兴趣,便引导他向有兴趣的一方面去。教育的大病,是不管学生性质相近与否,只是要他及格。教师所应该注意的,是学生为什么这几科好,那几科不好。因为这不仅几分上下的区别,还可以观察学生的天才向哪一方面发展。学生对于某科的擅长不擅长,就可以有选择职业的应用。
(2)中等教育应避免专门太早之弊。这一层上次也已讲过。中学时代,是还没有进高等专门或从事职业的时代,应该给他天然、人事界面面都到的知识,庶几上次所讲专门太早的种种弊害可以免掉。
讲明了这两个理由,我们再讲中等教育制度普遍的道理。先讲我们所住的自然界与种种人事的关系。现在还没有一个字可以包括“把自然界的地球当做人类所住的家园,不仅山川河海等物而已”的意义,所以暂用广义的“地理”这个字来代表它。
平常教地理的,只是叫人牢记:什么河发源于什么山,往什么方向流,经过哪一府、哪一州、哪一县,到什么地方,与什么小河相会,流入什么海洋;什么山发源于什么山脉,绵延多少里,最高峰多少尺,有什么树木。这些名词,都是很不容易记的,而且没有用处,要用的时候,费几分钟工夫参考一下,就知道了。我们另外还有许多不可少的东西,何必花这么多的工夫在没用的事体上面呢?
记这些全靠记忆的琐细事体,与记天花板上、砖地上的破缝多少长,有什么分别?如其有用,除非把山脉、河流与人类生活连贯起来,讲它发生什么关系,如出产、都会等等。
研究自然界的根本观念,就是人类事业处处与环境有关,处处须应付环境。历史上的事实,都是时代对付天然环境的势力。在消极方面,怎样征服天然界有害的势力,如日光、雨水、猛兽等等;积极方面,怎样利用有害的势力为我们做事,建设种种文明。人类的事业处处与天然有关的。这样讲法才可以发生兴趣。
例如讲到天文。书上告诉你,地球转动的轴是有点斜的,斜度几分几秒,因此南半球、北半球所受的日光不同。平常教法,总是教人记着斜度几分几秒,因受日光的不同,所以有寒、热带,几个月冬天,几个月夏天。这样教法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它与文化连在一起。如北方因为天气冷,日光少,所以发生什么民族,文化较迟较低;但是人类在这种天文、地理不相宜的地方尚且能与自然奋斗,造出文化:如火的发明,衣服的发明,及北冰洋中捉鱼等等。这种都能引起兴趣,可以知道人类在天然界所占的地位。
再用寒带以南受日光较多、天气较温的地方来讲。地势有高山、平原的不同,土性有膏腴、瘦瘠的不同,因此发生的民族有特别的气质、风俗和习惯。如蒙古的地方宜于畜牧,所以发生游牧民族,养成居无定所的习惯和勇敢冒险的天性。因职业的关系,所以出产品是油饼、牛乳等物。又因天性、习惯、文化种种关系,所以人民好战,在文化史上发生极大的影响。无论东方、西方,凡是古代战争,都是北方民族破坏南方文化较高的民族。
再讲到土地膏腴的地方,因为生活较易,居有定所,所以无论东方、西方,文化发生最早者总在这等地方。滨海的民族,养成航海通商的习惯,富于冒险的性质。这不过举几个例,日光与人事、文化,已经有这么大的关系。这种不但容易懂得、容易记得,有训练心思的功效,还可以使他们知道地理不是只有几个死板的府、州、县,还有种种人类应有的事业,及自然界究竟有什么东西。
这样讲法,既把学生的眼光推广,然后渐渐引他到社会政治的问题上去。如英国为什么以这样小的岛国而能在商业上占这么大的地位,殖民地这么多,运输这么发达?因为在地理上看来,它是个滨海国。煤、铁、石灰又都与制造有关。不但历史上的事实容易懂得,就是从地理下手,也可以讲到它地理上的位置,天然的物产,与它的文化的关系。于是可以引到社会政治问题。
还有最应注意的,我们与其泛讲这一部分、那一部分,不如多用点工夫在重要的一点上。例如泛讲一遍以后,专指定一种高平原的地理、文化、民族、习惯、职业在普通文化的影响。不妨用几个礼拜乃至几个月的时间使他们对于这一部分毫无疑点。再指定滨海,也是如此。总之使学生格外了解所学的事实。
以上是讲天然界,其与人生的关系已经如此密切。现在再讲较重于人事方面的,就是“广义的历史”。平常教历史有两大缺点:
第一,专注重时代年月。什么朝代的起讫,皇帝的生死,种种与学生没有关系的事,使他拼命记着。不知纪年只是代表文化的先后,没有独立的性质,若不注意它所代表的文化变迁,因果关系,只注意它的符号和零碎片断的事实,有什么用处呢?
第二,太注重政治。什么某皇帝哪年即位,某总统哪年就职:都是很注重的。还有最多的是战争,某年有什么之战,某年有什么之争,都是这些没有用处的零断的事实。
我们并不是说政治不重要,不过还有许多更为重要的事。如水火机器的发明,工业、商业、宗教的发生,都比王公大臣的生死重要得多。偏重政治史的大坏处是在养成学生一种错误的历史见解。这种历史是贵族教育的结果。在贵族教育的时候,或者比较的有用;我们现在要讲平民教育,占重要的是工商、物产、宗教、美术等等。这种专重政治的历史有什么用处?
譬如工业史,我们从它所得的教训比政治为多,但是最不完全,重要的事实都无从考查。不过我们可以用进化的观念把它贯串起来,从蒙昧时代直到现在。石器时代,人类所用的斧、刀,都是石的;后来发见铁,又发明用火化铁的方法,使生铁变成熟铁;渐渐发明纺纱、织布的机器,在文明史上都是极重要的。又如中国养蚕的发明,织绸机器的发明,在社会文化上一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都是文化的基础,而从前的历史不注意,真是它的缺点啊!这样的教法,可使学生想象能力发展,对于人生的见解格外明了。人类的文化不是几个朝代几个皇帝可以造成的。
不但工业史重要,就是思想知识史,也何尝不重要。平常历史的大缺点,是花许多工夫去讲几个大英雄名将的战功,而对于思想、科学、哲学大家,反不注重。希腊的历史,讲亚历山大(A1exander)战功最详细,而不知道有个几何学大家尤克立特(Euclid)比亚历山大重要得多。与亚历山大同时的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中古一千年的思想不能逃出他的范围的,不过说了一句他是亚历山大的先生。(适之先生说:中国太史公不惜用万余字替项羽做本纪,而于哲学大家、科学大家的墨子,只给他24个字,也中了这个缺点。)这都是轻重不适当。
教历史的根本错误,是当历史为过去的陈迹,已经死了的东西。我们应该把历史当做活的东西,研究过去,是因要知道现在和将来,人类进化的痕迹是连绵不断下来的。这个国家所以像现在的样子,是从前种种势力造成,由此可以推知将来政治、文化、思想、工商业等等。就是不要当它记载朝代、英雄的历史,而是研究社会的历史,一步一步回头看去都能知道了,然后可以懂得解决将来问题的趋势。
现在假如有人问:“替中国的中学和高等小学定历史的课程从哪里下手?”我可以供给一个意见,就是下手之先,把一切重要的政治、社会、经济、外交,以及种种运动的问题,开一个单子,一步一步地回说上去,何以发生这种问题,未发生之前情形如何。这与现在发生关系,教法较活,且容易领会,而可以帮助他解决现在种种问题,做个参考材料,并懂得现在种种运动的理由。
总括一句话,无论历史、地理,其教授的方法都应免掉从前琐碎的弊病。地理的山脉、河流、里数,历史的朝代、英雄、名将,都应免除。最好使它们与文化史联合起来。与其肤浅地泛讲,不如提出要点,发挥尽致,使各方面的知识都能用到,养成学生有判断的能力。如此地理、历史两科,才与人生发生关系。
十四、职业教育
[内容提要]
职业的两方面:(1)出产的方面;(2)消费的方面。两方面都靠教育,有教育然后有好的出产者和消费者。职业教育的重要,“自由教育”与“机械的教育”的观念打破之不易。职业教育应防两种弊端:(1)认定某种人天生成只配做某种事业;(2)以现在的实业工业程度做标准,以民治国家的观点论职业教育:(a)人人做工,为社会贡献;(b)做工的报酬不但金钱,尤须使做工者能长进知识。职业教育须注重工作尤须注重发展知识思想。
我离开美国的前几年,美国讨论最热的问题,便是“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的问题;到了中国,看见中国人对于这个问题也很关切,讨论的也很多。可见世界的运动已经有了一致的趋势:东方所要急于讨论的问题,也是西方所要急于讨论的问题。今天讲演前几次所讲的学理在“职业教育”上学生怎样的应用。
讲职业教育须先知道的一个道理,就是职业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做工制造出产的;另一方面是消费出产的物品。这两方面不能偏废的。就以狭义的工业讲,一方制造,一方也要顾到有人消费,何况普通的工业呢?且这两方面都靠教育:有了教育,始能一方面有有知识的工人制造,一方面复有真能享用物品的消费者。
举个最明显的例:现在西方各国工作时间的问题,从前12小时,后来10小时,最近改到8小时;但有许多人反对。他们的理由以为这些工人做了8小时的工便走了,把其余的时间到外面去喝酒、戏赌,以及做种种不正当的娱乐,不如叫他们多做几小时的好。这话实在错了!工人所以要把时间用在不正当的娱乐,实在是没有正当教育的缘故。这例很明显。所以正当的职业教育,一方要顾到工人,一方也要顾到这些工人在闲暇时间还是和常人一样。
我们所以要讲这些话,因为知道古来的教育有一很普通的性质,就是把教育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治人的;一部分是被治的。治人的是闲暇阶级,只是做官办政治;被治的是劳动阶级,只是制造生活的需要。教育则偏向闲暇阶级,给他文学、历史、地理的知识,希望他教育发达了可以做官,可以治人,但是没有什么实用。所以闲暇阶级的教育是偏于一方的。
正式教育既全为闲暇阶级而设,大多数的工人自然没有机会可以享受。他们不做工不能生活,所以所受的教育只有师父对于徒弟的一点训练,到了出师的时候,连这一点训练也没有了。但是这些还算较有系统的。还有许多不过整日在工场里得到一点本行的知识,竟说不到师父的训练。但是这些虽没有书本子的知识,也可算得“狭义的职业教育”。可见职业教育并不是新有的,是古代大多数人都受过的。不过我们的问题,是要打破一部分治人的、闲暇的,与一部分被治的、劳动的阶级,然后再讲职业教育。
因这不相容的两大部分,我们有一件重要的事实可以注意:就是这个区分全是根据于社会的。古代的社会本分为两种阶级:劳动者除了做工以外没有闲暇;一方闲暇阶级则完全无须劳动。于是教育也根本不同。闲暇阶级是用心的,劳动阶级是用体力的。教育只管所谓上等人物,专教他们用心思记忆、想象,而不必用肢体的运动,所以是文学的教育;劳动一方面,完全用手足,而用不着心思,只要手足灵敏就够了,所以只是一种手艺。社会不同,教育也因而不同。
从前讲过好几次,历史上亚里士多德的影响很大。他在两千多年前,已为我们定了教育的规程。他定一部分闲暇阶级的教育曰“自由的教育”(1iberal education);而定劳动阶级的教育曰“机械的教育”(machanical education)。自由的教育应该格外注重精神上的文学、哲学、修辞学、论理学、文法、音乐,使他理想的能力格外丰富;劳动阶级只要做工就够了,用不着这些东西,所以希望他肢体发达,给他一种机械的教育。这是亚里士多德定下来的规程。希腊虽亡,但它的影响却两千多年来所逃不了。最近两世纪科学发明社会变迁了,各项运动始渐渐把这划分两部分的意见打破;但因入人太深,故还不能完全打破。
西方虽然注重工业很久,但打破文学教育,注重职业教育,不过是最近五十年的事。反过来看中国,别处虽与西方不同,而这一层却也不知不觉地造成阶级的教育,注重文章、文学等等书本子上的东西。
最近来的时代,科学进步。科学里面有许多要用心而非兼用肢体不可的,应用科学肢体尤为重要,在室内要用肢体试验,出去则有测量等等。民主运动,渐渐看重劳动者。商业发展,知道生计是社会的基础。合起这几方面来,养成一种新的见解:知道从前的观念错了,从前所看不起的,现在都应该抬高了,由此打通劳心、劳力的阶级,可以研究职业教育——打通的社会中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观念,就是职业教育并不是“营业教育”(trade education),不是做专门行业的教育。做专门行业的教育是机械的,用不着心思和高深的学问,只希望养成本行的专门技能就算了。但这不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应该注重使人懂得实业、工业所应知的科学方法:一方应用手足、肢体发展的本能;一方不能不注重知识,知道科学的所以然,否则对于行业没有趣味。倘能知道科学的所以然,则随时可求革新进步。不但做工方面,就是享受工业的方面,也可以革新进步。
职业教育有两种弊端不可不防备的、避免的。
第一,千万不要认定某种人天生成做某种事业的。有了这个观念,便在青年时代给他们很狭隘的行业训练,后来不能改行。这种结果很危险,在这变迁的社会当中,往往把人才糟蹋了。补救的方法,是给他们博大广阔、面面俱到的教育,使他们的心思、技能有格外广阔的根基,能于短时间内变成某业的人才。
第二,千万不要以现在的实业、工业程度做标准。社会是常常变迁的,等到训练好了,外面早已变更,不适用了。学生偏向此种行业,很难改换。现在是工业变迁的时代,教育应该用将来的工业为标准。倘现在所教,过了几时,不能适用,那便不该教。中国现在尤其如此。教育应该给他基础的方法技术,使他心思、耳目都极灵敏,随时可以进步。这比狭义的训练好得多。
我所讲注重知识思想,并不是把工作一部丢了;就是讲普通教育时,也不主张不用肢体。科学发展,即知单靠知识思想的不够,所以要去试验。英文中“试验室”(laboratory)这个字,就从“工作”(labor)这个字来的。看此我们很可以得到教训:纯粹的科学尚非工作不可,况且是职业教育呢?单有工作,单有文学,我们都不承认;最好是把知识思想在科学试验室当中训练。这才是我们希望的教育。
做工的重要,不但做工的,就是将来预备做管理人的,也应该实地练习。倘只知道一点学理,却恐怕衣服弄脏,不肯去实地练习,这个人要得很有成绩的管理,一定办不到的。我们从经验证明,凡是有好成绩的管理人,都是从底下起来的,所以他能知道工作的内容。
刚才讲的还限于有职业的人的关系。现在从民治的国家社会来看,应该如何下手。第一点,是人人都要做工,做一部分的有用事业,为社会贡献;倘不做工而只是分利的,便是惰人。第二点,做工的报酬不但金钱,尤须要使他们长进。我们应该替他们设法,使他们的脑筋不会饿死。不可使他只能做这样,不能做那样,而要使他们知识思想有趣味,有进步。从此可以知道职业教育应该如何下手,才能顾到这两要点。
诸君知道全世界的工人现在成为一个最危险的大问题。其所以如此危险,不但是时问、工资的问题;其重要之点,乃在工人对于工作没有趣味,没有发展知识、应用心思的机会。他们所不满意的,就是单靠物质上的报酬的不够。由此可以推到中国,这个问题尤其重要。中国工业正在开始动手,倘受高等教育者知道此点的重要,将广大的见解使将来工人方面有发展心思知识的机会,也许可以免掉现在欧美扰乱不安的现状。故律师的,教学生的,都除了物质的报酬以外,有知识心思上的长进;只有大多数工人,一点没有兴趣。对于这一点,将来做国家领袖者,不可不注意。
总结起来,今天所讲,职业教育注重工作,尤须注重发展知识心思。至于在社会方面的重要,以前讲过许多次数,也不用仔细讲了。中等教育前回讲过:是一步一步地预备选择职业的机会和材料,使学生知道天然、人事是什么。现在要讲初等教育。初等教育以前讲过:应该工作就是游戏,游戏就当工作,也带点职业的性质。因为工作、游戏都须运用心思肢体,可以养成职业上的能力。
我们知道普通生活,不外四项职业,就是衣、食、住和交通。一切耕种、织布、造房子、车马运输来往,无论如何复杂,总逃不了这四项以外。初等教育的小孩,其趣味便是事事模仿大人。我们可以把广义的衣、食、住,放到初等教育里去做教材,一方面可以做预备,一方面使他们得到技术,并知道社会方面的重要。这虽然不是职业教育,但却是很稳安的职业教育的预备。
高等教育也有职业方面,专门和大学虽然都是专门,但也有非专门的一部分应该做普通学问。医药、法律固然与社会有影响,就是别的也需从大处着想,不与社会隔断。如舆论事业范围渐渐扩大,不但访员、通信员是舆论事业,就是有学问的人倘不去做这个事业,便不能使人知他事业的重要。如此才可以有没有弊病的专门教育。
十五、道德教育——个人方面
[内容提要]
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寻常注重道德教育特设修身科之无用。个人方面养成心理上的习惯,最重要的有三种:(1)虚心;(2)知识的诚实;(3)责任心。道德教育的目的使知识与行为打通。
最后两次的讲演,我们专讲道德的教育(moral education)。无论哪一国讲教育的人,都公认教育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是道德教育。
大家虽然公认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但都觉得困难,不知怎样可以做到这道德教育的目的。学校中的功课有许多,如读书、写字、习算等科,表面上往往似与道德无关。那么,教育的最高最后目的既是道德,而给他们的教育如读书、写字、习算等,却都是知识一方面的,不是自相矛盾吗?
照这样看来,问题是在研究知识方面的学科是否与道德有密切关系。倘找不出关系,不能与道德联合起来,那么,我们不如取消理想的希望。老实说:教育的目的不在道德而在知识就完了。所以现在应该研究的问题,是怎样可以用知识的教育做到道德教育的目的。
最普通的办法,就是以为道德却是重要的,道德教育确是不能去掉的,所以于各科之外,特别添设一科,曰修身,或曰伦理,教他们做人的道理,以补助别科所不能做到的地方。这种方法,其实是没有功效的。我们试想以一两点钟与地理、历史等平等的时间,教那些纸面上、理论上的道德,谓能影响于实际的行为,决不是做得到的事。
有许多地方,从表面看去,知识可以影响于人生的行为的。如知道冷的、热的,可食的、不可食的等等,都立刻可以与人生的行为有影响。
这一部分似有影响,但还有许多,如记得地理上许多名词,与人生无关的。又如测量的人,不能不知道三角,而竟有许多人记得三角的公式而不能实地测量的。冶金的人不能不知道化学,而竟有许多人记得化学的公式而不能冶金的。由此可以知道,知识也有不能影响人生行为的。所以我们的问题,是在怎样求知识而能使它于人生行为有影响。
修身书本子上的理论的道德,所以不能影响于人生行为,也与刚才所讲的道理一样。因为有许多地方太抽象了。大凡知识不能影响于人生行为,多半根于两个原因:第一,不能引起人的愿意或欲望;第二,即使引起了,因为知识不够,不能知道怎样去做。
刚才所讲冷、热等知识,本来根于人的欲望,所以能于行为有影响。倘离开太远了,一则不能引起欲望,或引起了而不知怎样去做,于人生行为有什么关系呢?
还有一层大的困难,就是倘把道德教育与别科平等,特设修身、伦理等名目,是把道德与别科分离了。而实际上道德却不是独立在另一范围,而与各科有密切关系。这样看来,学的时候是单纯的、分离的,而实际应用起来,是与别科联合的,自然不能[不]于人生行为有关了。
我并不是说道德不可单独研究。单独研究,未尝没有价值。但是单独研究学科,未必靠得住能影响学生的行为。不能影响人生行为的学科,无论如何有价值,于儿童的道德观念还是毫无益处的。所以我们把这一层方法丢开,回到别的学科与人生有何关系的问题上来。浅看去,有许多显而易见与人生行为有关的。如使学生养许多良好的习惯,如专心、有恒、正确、忠信等等,都是知识,而可以养成道德习惯的。
但是这些习惯虽可使与道德有密切关系,也需看教法的怎么样。教法好的发生好的习惯,否则也许发生坏的习惯。譬如专心一种习惯,是要使他有责任心,但倘教得不好,可以造成虚伪或潦草的习惯。这个例子,可以说明要养成好的习惯,非有好的教法不可。
还有困难之点,是怎样可以使养成的好习惯,不但在教员面前,就是在外面也不改态度。有许多习惯是表面的,不是内在的,所以一到外边,便回复他的潦草等习惯了。我们注重的地方,就是怎样可以使他的习惯不是表面的,而由于内面的思想愿望发生的。由内面的思想愿望发生的习惯,才是与道德真有密切关系。
养成内面的思想和愿望等知识心理上的习惯,照我看来,有三种最为重要:
(1)虚心或曰公开的心(openmindness);
(2)知识的诚实(intellectual honesty);
(3)责任心(responsibility)。
先讲第一,虚心或曰公开的心。我们先从反面看,什么东西使我们的心闭住。这个原因大约有三:
(1)成见。就是以先入之见为主,凡是先入的都是为不错的,倘后来的有不相投的事情,便用此先入之见出来抵抗。
(2)骄傲。就是以我见为主,凡是新理与别的道理不与我见相合的,都要抵抗。
(3)自私自利的观念。凡是与我有利的,都是好的;否则是不好的。
“虚心”与这三种恰恰相反,凡求真理时,无论与成见或我见相符与否,也无论于我有利与否,只要是真理,便领受它。这才是所谓虚心,或公开的心。
这种去掉成见、我见和自利观念的虚心,表面上虽与知识有关,是知识方面的事,其实与人生行为也有密切关系。例如“公正”,是道德上的问题,然要做到公正,而先有成见,则如何行呢?因必须有容纳人家的观点和意见的虚心,然后能做到公正。又如“慷慨”,不是道德上的问题吗?然倘不先去掉成见,如何能慷慨呢?“公正”和“慷慨”两种如此,我们可以推知虚心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而与道德上养成容纳反对的意见和观点的习惯,很有关系的。
从前批评教授法的大坏处,在乎阻碍虚心习惯,养成我见和成见的习惯。如注重一致,无论如何不同的,一定要叫他强同,照一定的规程去做。这很可以养成我见,因为他的趋势,养成全班以先生的话为标准;考的时候,照样揣摩,决不能引起虚心的观念。还有一种坏处,是照一定答案去做,如背书,一字也不能错。这种教法,很可养成我见、成见的态度,所以是虚心的习惯的大仇敌。
换句话,虚心就是要人讲理。怎样讲呢?如说做事不要先有成见,不要先顾自己利害,总要顾这事体本身的利害。这就是虚心,照旧法的教授,先生叫学生牢记所讲的东西,养成一种盲从的、呆板的习惯。这便是不讲理,不讲理就是不虚心的缘故。
再讲第二,知识的诚实。诚实是道德,平常用在办事上或营业上。而知识上的诚实,即指承认事实的价值。你错了,你自己须能承认;你的仇敌不错了,你也须承认他。不要事实如此,我见如彼,一味颠倒是非。装面子、文过,都是知识上的不诚实。
知识的诚实既是只认事实,不认利害,所以有许多旧的教法只可养成“二心”。学校中的二心是什么呢?就是心思一方面上课,一方面想他们自己的上天下地的事体。考试时不准把他们自己所想的写出,只准照先生所讲一字也不能错,这自然只可养成二心的习惯了,还有什么知识上的诚实?
再讲第三,责任心。责任心怎样讲呢?大概是两种意思:第一,是做事靠得住,不会耽误;第二,是无论这事的结果如何,利害难易如何,自己既承认要做了,不肯推诿给别人,就是肯自己担负所做的事的结果的责任。
责任心的习惯虽是道德方面的,而内中还有知识的部分。小孩子本不懂什么责任,也说不上责任,但他做事,总预先看看效果然后干下去。效果既然看见了,无论如何,总是要做。倘不见明白的效果,上了人家的当,就无所谓责任心。知了效果,知了效果的于我有利有害,还是做下去,这才是责任心。所以责任心中知识的部分,很占重要的。
责任心的两层——一、靠得住;二、知了效果,不顾利害做下去。好像对于人情很不普通。但是教育倘有适当的教法,使人类养成道德的观念,能预先推算此事的结果,每事于未做之先,决定做否;既做了,无论是有害的也要做下去了。养成伟大的人格,下手处不在太高,不过如此而已。这是学校内应该细心体察以养成的。
为什么世界上终于能以少数人的武力支配世界大多数人的行为?这就是大多数人不负责任的缘故。大多数人因为不肯预料结果,作决定的根据,把支配世界的权利让给少数强有力的武人。这是现在还逃不出武力支配世界的大原因。
不但如此,大多数人不负责任,也并是世界民主政治发展迟缓的原因。人人本来不愿意受人家支配的,而何以人类竟让少数人支配了几千万年?这因为大多数以为自由固然不错,但要做到自由,非常麻烦;有自由固好,要麻烦实在不好;因为怕麻烦,所以连自由也不要了罢。所以宁愿几千万年的让少数人去干,不自由也不要紧。
我们的问题,是现在学校对于责任心的关系。照现在的学校管理,断不能养成学生自己判断的责任心。现在的学校,只有两种东西负责任,一种是教员,一种是教科书。而学生负被动的责任,他不过把先生所教、书上所有的照样背出来。没有预备效果的能力和判断的能力,自然没有所谓对于自己所做的事的结果的责任心了。
刚才讲过,责任心还有做事靠得住、做到底的一部分。这一部分现在的学校也是不能办到。单靠书本子,不讲应用,怎样可以使他靠得住、做到底呢?故责任心中这较轻的一部分尚且做不到,自然不能做到较大的一部分了。所以学校功课,宁可少一点,终要使他做到底,以养成他的责任心。
我们现在要问:道德教育是不是可从表面的知识使它与真的道德连起来?倘真明白了道德为教育的最高最后目的,那么应该找方法使行为与道德打通,知了便去行。这样也许可以做到道德为最高最后的教育目的的希望。
这是当今教育一个最大问题:教育是注重养成心理的习惯,如虚心、知识的诚实、责任心的呢?还是只要读书多,在成绩展览会中可以出风头就够了的呢?倘注重前一说,那么教了这些科学,并不是当做最后目的,而是一种方法,用以养成虚心、诚实和有责任心的人格。这是一个最大问题。
十六、道德教育——社会方面
[内容提要]
教育的社会的目的就是道德的目的。以语言文学扩充地方的局部的社会生活。真正共和国家必以语言文字为社会生活的工具。对于中国语言文字的意见:(1)应用文字宜用白话;(2)推广注音字母。道德教育的含义,在“个性”与“社会”两方面正与民治的问题一样。学校内的民治生活也与学校外的民治生活一样,就是每个人应该一方做领袖,一方做辅徒,不是某人只配做领袖,某人只配做辅徒。对于中国学生运动的意见和希望。
从前开讲的时候,提出教育的三大部分:第一,儿童的本能、感情和活动,做教育的基础;第二,社会的目的,儿童将来要进去做人的;第三,学校的学科,利用儿童的本能,做到社会的目的。这个部分在道德上也可以应用,现在从道德上把这三部分联合起来讲。
上次是从个人方面下手,觉得个人方面所应该注意,最为重要的性质有三端:第一是虚心或曰公开的心,就是破除成见、我见和自私自利之见,承认事实,养成公道;第二是知识的诚实;第三是责任心,对于所做的事体负责任。并讲到知识方面和精神能力方面。但这都是个人的,不是社会的。今天讲的是要从社会方面着想,使学校的道德教育,怎样可以把道德的目的与社会的目的认为一个东西。
从前讲演差不多时时提起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的。其实,所谓社会的目的,便是道德的目的。例如单讲社会的目的,其意就是要养成一种人品,能在社会有益,能做社会有用的一分子,这个目的,自然就是道德的目的了。须知道德有三个部分:(1)知识;(2)感情;(3)能力。先有了知识,知道因果利害,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然后可以见诸行为。不过单有知识,而没有感情以鼓舞之,还是不行,所以又要感情,引起他的欲望,使他爱做,不得不如此做,对于社会有一种同情和忠心。但是单有知识、感情还没有用,所以还需有实行的能力,对于知道了要做,和爱做、不得不做的事体,用实行能力去对付它。
实际的问题,是怎样可以使学校教育的学科,如语言、文字、算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不但使学生记得,还要使他懂得社会方面的重要。他的知识,能增加社会方面的同情;他的训练,有实行社会生活的能力。所有学科,都应做到道德的三部分,就是使每种学科都是社会的。例如语言,是彼此交换意见的工具,一切行为和意见的较为统一,都是语言的效能,更容易知道是社会的。因为没有语言,意见行为不能相通,便不成为社会了。
从前的社会生活,完全是地方的、局部的,所以只要语言就够了。语言用不着学校的帮助,因为我们知道小孩子一大半的语言,都是自动学的,不是到了学校才学起来的。后来渐渐有人往别处去旅行、通商或做官,把地方的社会逐渐打破。于是知道写下来的文字的重要,只靠语言是不够的了。世界普及教育何以发生得这样晚,就是因为交通不便,各处本来都是地方的社会的缘故。
现在各国都从地方的生活变为国家的生活,所以大家都知道共同文字的重要,因为既从地方的变到国家的生活,对于一国过去的历史,将来的预算,和世界的关系,都非了解不可的了。中国土地如此之大,交通又不甚方便,方言又如此其多,所以文字的问题格外重要。从前只有这些语言,自然够用的,现在却不够用了。所以基本的问题是怎样找一种共同的语言,以为真正的民治共和国家的工具。
我曾听见许多外国人或中国人说,中国人没有爱国心,没有共同生活的习惯,要共和是做不到的。其实这句话忘了一件重要的事实,就是世界各国在一百年前,也都是如此的。没有普及教育和国家观念的民族,阅书看报,既然不能,交换意见,须借口语,如何责望他能有共同生活的习惯?只要教育推广,各地人民都能读书看报,知道过去、将来的利害,和本国各部及与外国的关系,自然能养成共同生活的民族了。
故真正的共和国家,非用语言文字来解决不行的,因为语言文字是社会生活的工具。我对于中国语言是外行,不能有解决的方法,但从道德的社会的目的着想,有两件事可以主张的:
(1)通信、做书、做报及交通应用的文字,都应该与国民大多数人日用的语言相接近,倘离得太远了,决不能养成社会共同生活的观念。近来中国白话运动的成效有这样的速度,大概就是人人知道需要大多数日用的语言的缘故。
(2)注音字母的问题。注音字母能于一个月中使失学的成人容易读书,这话再三试验,既属的确,那是它的效用实在很可惊异。长成的人,已经失了求学的机会,倘能于短时间内得有偌大的效用,则简直比西洋文字还快得多多。例如英文,一年学成,要算是很快的了。注音字母比从前繁重的汉文,其功效之大,不待言了,不过只有几个注音字母,也是没有用的。一方传播注音字母,一方尤须预备进行,发刊注音字母的读物。
我单提出语言文字来讨论,不过是举个例,其余各科,也都有社会的作用。语言文字,不是个人认识了可以摆架子,表示自己所受的教育比别人格外高深之用,也不是专为个人可以自修之用。其用在于养成社会共同生活的观念,扩充眼界,不为地方的局部的观念所限。通信、作文等等,都是最重要的作用;再大而至于社会共同的知识学问,遗传习惯,不但感情方面,还及于知识能力方面。故道德不是直接的是间接的,各方都可以助成社会的习惯、能力和感情,便是道德的教育。
我此刻不必一一遍举算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等每科在社会方面的利用,做道德教育的重要工具,诸君可以推想而知。我今用一句话总括起来:教育的社会的目的和道德的目的的意思,可以把教授法、管理法和组织法一起贯串。吾们很可以把这观念做个试验,看它是否能养成社会所需要的品格。我想以这个观念贯串教育的宗旨,看它哪一点成功,哪一点失败,然后逐渐地修正,一定得到很好的结果的。道德教育的重要,就因为它无往不在,所以断不是修身、伦理等科以一两小时的训练工夫可以办得到的。唯各方面都含有这道德教育的大目的,然后可以做到。
从哲学讲,道德教育的含义很深,最重要的是“个性”与“社会”的关系。道德教育不如旁的教育,它一方面发展个性,养成个人的知识、能力、感情,一方发展之后,还须使社会的同情格外增加。所以问题在怎样使个性发展,同时并把同情的范围扩大,对于社会情愿尽忠,情愿牺牲。
这个问题的所以困难,因为社会与个人,很似背驰的。所以倘个人方面太注重了,或社会方面太注重了,都有流弊。个人方面太注重时,每每流于自己出风头,不惜凌驾别人;或独善其身,与别人没有关系。社会方面太注重时,又每每流于个人不负责任,以为古代如此,大家如此,我何必有所主张。故个人与社会,不但方向不同,直似互相妨碍,道德的问题,自很难解决了。
这个问题,与民治主义的问题是一样的。怎么说呢?民治主义(democracy)也有同样的两方面:一方要使人人的个性有充分发展的机会,无论门户、家产、等级,都须有机会发展他天然的能力;一方还要顾到社会方面共同意志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人人发展他的个性,因为期在能做社会中有用的分子,辅助共同意志的表现。共同意志是至高无上的:个性的发展,在能对于共同利害的负责任,有牺牲的精神。民治主义的社会、个人两方面,与道德问题的社会、个人两方面一样的。
学校教育怎样可以帮助解决这个不但道德并是民治主义的问题呢?就是学校不但是预备将来的社会生活,简直学校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学校本身既当做社会看,那么也同社会一样,有个人、社会两方面。个人方面,一点一点地把他禀性所近、嗜好所近,或特别善良的个性提出来,使它能充分发展。社会方面,养成他的社会的知识,使他知道现在和将来社会的种种需要,及各种行业对于社会的种种关系。再说,共同生活须有牺牲的精神,情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为社会共同的利益谋发展。这样而后可以做到将来社会生活的目的。
学校内的民治与外面的民治一样应该注意的重要之点,就是每一个人不是只配做领袖,也不是只配做辅从的。民治的大仇敌,就在一面少数人只做领袖,不做辅从,一面大多数人只做辅从,不做领袖。真正民治精神,在乎领袖与辅从都从才具上分出来:甲对于某方面有长处的,在某方面是领袖,同时对于没有长处的方面,还是辅从;乙对于另一方面有长处的,在另一方面是领袖,但对于甲的方面仍是辅从。这样领袖和辅从同时交互并做,才是民治主义的真正目的。
团体中领袖是不可少的,但只做领袖,不做附和,只出令而不受令,则习惯范围狭小,渐渐与大多数人隔离,不能做团体的一部分。倘不做领袖,不能发展天才,在学校中只知附和先生所讲或附和教科书,或附和同学,这种人对于团体非但不能有所贡献,简直是团体以外的人。补救的方法,就是使领袖人才越多越好,一方做领袖,同时在他方做附和。讨论商量的结果,以全体的力量执行。领袖者一方拿出人格上的势力来,同时一方受许多人的贡献,则领袖者也得益处。结果大多数人都是团体的一部分,才是道德的民治的问题的解决。
我布置这个16次讲演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有一个意思常常在脑子背后。我到中国是5月1号,正与中国学生运动同时,所以脑子背后时时有一个学生运动的影子。讲演中虽然不是处处说到,但却处处想到。学生运动可以表示一种新觉悟:就是学校教育是社会的,它的贡献不但对于本地,对于小群;还要对于大群,对于国家。运动初起时未必有此观念,但进行之后,不知不觉中却有此趋向。大半年来,言论上似乎有点觉悟。从前已经辜负了,此后对于社会、国家,想不会再有十分隔离的了。这好像是学生运动的意义。
这个运动的起来,稍为有点观察的人,都可以看出几点短处:
(1)偶然的。因为原于意外之事的发生。
(2)感情的。因为实在愤激了,忍不住了,遂起来的。
(3)消极的。因为是阻挡禁止一件事体,不让他做去。
这三种短处,即无论如何热心的人也应该承认的。但是进行以后,渐渐有意识地觉悟,知道教育有社会的责任和社会的作用。我希望这个趋向逐渐前进,不枉费于缺陷:从偶然的归到根本的永久的事业上去;从感情的归到知识的思想的事业上去;从消极的归到积极的建设的事业上去。
我们这样讲,并不说感情可以不要。感情是要的,但须受思想的支配,用到基本的问题上去,不要把感情能力用在偶然的消极的事故上,白白糟蹋。这才是有意识的运动,才可以把中国逐渐革新。西洋有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所以问题是很复杂。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使人人受其益处。经济方面更复杂了,要有计划发展天然富源,免致贫富不均闹出阶级战争的惨状,蹈欧美的覆辙。这全赖诸君受高等教育的去做有恒的事业才是。
[记者附注]
杜威先生这个讲演,是北京大学、教育部、尚志学会、新学会四个团体公请的。今天是讲演的末了一次,所以四团体代表公推梁伯强先生致辞感谢,并再请北京大学代表胡适之先生翻译。辞毕以后,杜威先生答说:“我因为恐怕略有误解的地方,所以再加一句:我所讲的,并不完全根据于西方的成效,有许多也根据于西方的失败的;因为西方已经失败,已经上当,所以希望中国人将来也许可以免除这个弊病;现在乘此新造教育制度的机会,中国倘能避免西洋失败的弊病,将来成效一定比西洋为大,我可以断言的。”
[1]杜威于1919年9月21日至1920年2月22日在北京西单手帕胡同教育部会场的讲词,共讲16次,由胡适口译,伏庐笔记。原载《晨报》1919-9-22至1920-3-3,又载1919年9月23日至1920年3月9日《北京大学日刊》,收入1920年6月晨报社出版的《杜威五大讲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