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团结力量-周易易读-周易易读

团结力量-周易易读-周易易读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十六章同人卦第十三·团结就是力量同人天火同人,乾上离下。现在已经“同人于野”了,团结的范围和力量已经达到了“野”。总之,“同人于野”意味着实现了最大范围最大限度的空前的大团结。同人卦卦辞开宗明义,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同人于野”、空前团结的象,其实这是为人们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团结也应该是有原则的。但同时团结又要求要尽可能地广泛。

团结力量-周易易读-周易易读

第二十六章 同人卦第十三·团结就是力量

【原文】

同人 天火同人,乾上离下。

img72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应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应,“君子”正也。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辨物。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象》曰:出门“同人”,又谁“咎”也。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象》曰:“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义“弗克”也,其“吉”,则困而反则也。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卦象意解】

img73”是《易经》六十四卦第十三卦同人卦的卦象、卦画和符号,而“同人”是这一卦的名称。同人卦上卦即外卦为乾天卦☰,下卦即内卦为离火卦☲,所以同人卦也称天火同人卦。

在先天八卦(见图1)中,乾卦☰居正南之位,而到了后天八卦(见图7)中,乾卦退而让位给了离卦,则成了离卦☲居正南之位。对于先后天八卦,先天八卦为体、后天八卦为用。那么这一说法应用到这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乾天为体、离火为用。

人类对于火的发现和利用的轨迹看也确实如此。

有句话叫万物生长靠太阳,这话一点也不假。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上的能源,归根结底是来源于乾天之上的太阳,点点乾阳与坤母结合而化生了万物。人类在还没有进化为人之前,和这世上的动物一样靠食用生长在地球上的植物和动物而生存。在人类进化到可以称之为人类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其实人类和其他陆上动物基本就没有什么大的区别,这个相当长的时期就是人们所常说的人类的那个“茹毛饮血”的时期。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人们偶然地发现了火的价值,雷电、干旱或者自然界物质的自燃给人类带来了火,人们或许偶然地发现经过火烧烤熟了的食物更香甜可口,于是又慢慢地学会了利用自然之火,先是学会了从自然之火中取下火种并设法保存下来,就像以前常见到的用玉米须编成的长绳保存火种,后又学会了钻木取火、火镰火石取火等方法,从此火进入了人类的生活并影响了人类的进化与发展。但是,在人类进化过程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一直把火看作是上天的恩赐,甚至是上天的代表。

我们会发现,无论是自然万物中的那纯阳之火、还是我们看得见的有形之火,无不来自上天。天与火原本就是乾阳的一体两面,天为火之体、火为天之用,所以天火同人卦就是一个天火一体之象。

【卦辞意解】

img74同人: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同人卦是个讲团结的卦。

过去城墙及城墙之内是城,城的外围加筑一道城墙,叫郭,郭外是郊,郊外是野。现在已经“同人于野”了,团结的范围和力量已经达到了“野”。住在城里的人已经团结起来了,住在城边上城郭的人也团结起来了,住在城郭外边城郊的人也团结起来了,现在连住在遥远的野外的人也团结起来了。总之,“同人于野”意味着实现了最大范围最大限度的空前的大团结。这样一个局面,自然是大为“亨”通、非常难得。

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有了空前的团结也就有了空前的力量。有了空前的力量自然就有“利”于“涉大川”、有利于克服艰难险阻、成就大事业并取得空前的成功。

同人卦卦辞开宗明义,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同人于野”、空前团结的象,其实这是为人们画了一幅美好的蓝图。这一美好蓝图,自然也就是对人们前进方向的指引、是对人们思想与行为的指导。这一蓝图指引我们,应该努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地创造一个空前团结的局面,以“利涉大川”、办大事、成伟业,以“利君子贞”、利于君子们修养水平的持续提高。(www.xing528.com)

【爻辞意解】

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团结也应该是有原则的。团结的前提是自愿,团结的基础是某些方面的一致性。但同时团结又要求要尽可能地广泛。对于你所能够接触到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股力量,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团结。但是团结也应该自内而外,先从内部做起。“同人于门”就是要先把自己“大门”里或者一个门派里的人先团结起来,这当然是“无咎”、不会有过错了。

六二:同人于宗,吝。

“宗”的本意是宗族,但也有宗派的意思。团结如果仅仅限于自己的宗族内部或者一个小圈子里,实在是“吝”、让人觉得遗憾。

随着社会城市化和人口的频繁、大规模、大范围的迁徙,宗族的力量越来越小了,但宗派的问题却在各式各样的团体中出现。很多单位宗派、团伙林立,往往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在小圈子里团结得很,甚至是铁版一块,外人水泼不进、针插不进,对外则是处处敌对、制造矛盾甚至惹事生非,这种仅仅限于小范围内部的团结其实根本就不是团结,而是团结的大敌,又何止是“吝”?很多单位的一把手甚至就把一个好端端的单位划分了个一二三四,搞小圈子,岂不更是可笑至极?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戎”,军队,我们常讲投笔从戎、戎马生涯就是这个戎。“莽”,草丛。“三”,多的意思。把本条爻辞直译出来就是,把军队埋伏在草丛之中,登到山岗上观察,多年没有兴兵出征。

《象传》对于本条爻辞的解释是:“伏戎于莽,敌刚也。三岁不兴,安行也”,直译出来意思就是,把军队埋伏在草丛之中,说明对手强大;多年没有兴兵出征,说明行事谨慎稳妥。

《象传》对于这条爻辞的解释,让人有不知所云的感觉,甚至让人从此从根本上怀疑《易经》“十翼”根本就不可能是至圣先师孔子所为。试想一想,如果是因为对手强大而隐兵不出,强大的对手会无动于衷?还不等你兴兵打他,他早就主动出击打过来了。

同人卦是讲团结的卦,不是讲斗争的卦,也不是讲战争的卦,所以军队准备了那么久,准备了多年,最后并没有出兵打仗。看来军队埋伏在草丛中并不是为了打仗,反倒是为了团结。

如果是为了打仗,那么军队埋伏在草丛中的目的就应该是为了寻找战机、寻找出其不意的时机。三年也好,多年也罢,不可能一点机会没有。如果为了打仗,也没几个人能够有那么大的耐心。更何况还时不常地让人登到高高的山岗上暴露暴露目标,好让对方知道自己的存在。既然不是为了打仗,那么让人登上山岗就不是为了察看敌情,那么当然就是为了让对方看到自己的存在。

所有这样做的目的,都是围绕同人卦的中心思想,也即团结。

孙子兵法》上讲,“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孙子兵法》的成书要远远晚于《易经》的年代,但我们相信《孙子兵法》的思想肯定是人类久远历史经验的总结与提炼、提高。“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就应该是“伐谋”与“伐交”的阶段。大兵沿境,陈而不动,而通过智谋与外交的手段,把邻邦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扩大统一战线的目的,这是再好不过了。双方不动一兵一卒,没有任何损伤而结盟、而团结在一起,内部的矛盾自然小得多、力量自然也强大得多。

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甚至是艰难的,这就需要有耐心,能够“三岁不兴”,要有智谋,时而“升其高陵”,同时还要等待时机。但无论如何,总比双方兵戎相见、非杀个你死我活不可要好得多。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理解了上一爻,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本爻。

“墉”,《说文解字》上解为“墉,城垣也”,其实也就是城墙。

登上了对方的“墉”,但是“弗克攻”、不去攻占,而不是“攻弗克”、攻没有攻下,也不是“克弗攻”、不攻自克,这样“吉”、好。从这一爻我们也可以证明,上爻《象传》的解“敌刚也”的没有道理。现在已经“乘其墉”了,敌人如果够强大,怎么能够让人家登上城墙呢?

“乘其墉,弗克攻”为什么“吉”,依然需要从同人卦的团结的主题来考虑。

“弗克攻”、不去攻,这是主观的行为,不是担心攻占不了这座城,城墙是城的堡垒,城墙已经登上了,攻占整个城就轻而易举了,以前的城都很小,方圆一里的城都算大城。其实这就到了兵法所言“其次伐兵”的阶段,而如果往下继续,就必然是“其下攻城”的结局了。但行动到此戛然而止,“弗克攻”了,不攻城了。攻城的结果,自然是刀光剑影、人头落地、血流满城,落得个城破人亡,这种结果大概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登上城墙后,就不打了,然后或许再继续那“谋”与“交”的游戏,而目的依然还是最终通过一条不流血的道路而实现融合与团结。

上述三、四两爻,会让人想到《道德经》第六十一章的内容,“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三岁不兴、登城不攻,其实就是“牝以静胜牡,以静为下”之用。

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展开了大范围的作战,从东北到华北、华东,从江北又打到了江南,从大陆打到了海岛。每每一场战役下来,国民党大批士兵被俘。当俘虏肯定不是好滋味,嚎啕大哭甚或内心懊恼悲愤,但往往经过解放军的帮助教育而转悲为喜,最后往往是大部分士兵转而加入到解放军的行列并就地参加到全国解放的事业中来。这就是本爻“大师克相遇”、“先号咷而后笑”而最终“同人”的写照。“咷”,读táo。“号咷”就是大声痛哭。

团结的局面总是来之不易。团结不能仅限于身边的人,要实现最大范围的团结,就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你的对手。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八百万大军兵败如山倒,而解放军却越打越强大,除了毛泽东的统一战线、隐蔽战线、寓兵于民等战略战术,就地改造俘虏、团结俘虏的政策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解放军解决了源源不断的兵力补充之源。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从同人于宗、到同人于门,团结的范围越来越来越大,通过“伐谋”、“伐交”甚至“伐兵”,团结的力量越来越强,现在团结的局面达到了“郊”。

这离我们的“同人于野”即实现最大范围的团结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或许我们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或许我们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但并没有达到我们想要达到的结果,这不重要,也不必后悔,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些距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持“同人于野”的理想、努力地追求那个大同世界的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