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占的秘密·解卦
卜也好,筮也罢,文王课也好,金钱课也罢,算出相关的卦的目的,在于卜筮者据此就求占者所问的事情进行“占”。
“占”字一个卜、一个口,是个会意字,意思就是“卜”后用口说出来。现在常常把“占卜”放在一起用,是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占卜的解释是“古代用龟、蓍等,后世用铜钱、牙牌等推断祸福,包括打卦、起课等(迷信)”。卜就是得到一个征兆,占就是根据所得到的征兆得出结果,把征兆给解出来。打个比方,卜就好比作梦,占就是解梦,把梦到的征兆解释出来。所以占就是说出对于所问之事的判断,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析卦、释卦或者解卦。
卜筮者解卦所依据的,主要是卜筮所得的卦及其变卦的卦象和卦辞、爻辞以及自己的经验。
变卦是本卦的某一爻性质发生变化后,即阴爻变阳爻或者阳爻变阴爻后所形成的一个新卦,也称为之卦。比如天地否卦,由初六、六二、六三、九四、九五、上九六爻构成,算卦的时候如果卜到了九五爻变,那么第五爻就要变成六五,这样我们就会得到一个新卦火地晋卦
,那么这个晋卦这时就是天地否的变卦,古代的时候人们称之为否卦之晋。
得到变卦的前提是要找到本卦的变爻。在文王课中,通常卜到6和9的那一爻就是变爻,爻变之后形成的新卦就是本卦的变卦。文王课卜到的结果一共是6、7、8、9四种情况,为什么卜到6和9的爻是变爻呢?因为6为老阴、9为老阳,老则变。如果卜卦过程中出现两个变爻,就是卜筮过程中出现了两个爻的数字是6或9,就要根据两个变爻的爻辞进行分析判断,但要以后变者为变爻的爻辞为主。如果卜到三个变爻,就要以本卦和变卦的卦辞为主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出现4个变爻,就要重点分析变卦的两个不变的爻的爻辞,但以位处在下的爻为主。如果出现五爻变的情况,则就应该主要分析变卦的那个唯一的不变爻。当出现六爻全变的情况的时候,就应主要以变卦的卦辞进行分析判断,但如果本卦卜到了乾坤两卦而六爻变时,就要用乾坤两卦所独有的两条爻辞进行分析判断,即卜到乾卦六爻全变、就用乾卦的“用九,见群龙无首,吉”条爻辞进行分析判断,如果卜到坤卦六爻全变、就以坤卦“用六,利永贞”条爻辞进行分析判断。
用金钱课起卦,求得变卦的方法和文王大课是一样的。用年月日时法等取用数字的方法起卦,通常是要把所用的数字除以6,所得的余数是几,就把从下向上数到的第几爻作为变爻从而找到变卦。如果余数是0,就当作余6,最上面的爻就成了变爻,上爻变后的卦自然就成了变卦。比如我们卜到一个水山蹇卦,如果所用数字除以6得5,那么水山蹇卦的第5爻就成为变爻,要从九五变成六五,本卦水山蹇卦的变卦就成了地山谦卦䷎了。如果采取掷骰子的方法取卦,则最后再掷一次,所得到的数对应的爻就是变爻,从而据此得出变卦。
易家高手,除了根据本卦、变卦进行解卦外,还会结合本卦的错卦、综卦、交互卦等卦的卦爻辞进行占断。
《易经》六十四卦,分别代表着六十四种不同的事、物、性、质,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象、数,诠释着各自的义、理;每一卦的六爻,分别意谓着本卦所代表的事或物发展变化的不同的阶段或者不同的情况情景。卜筮者根据每一卦所代表的事与物及该卦的卦象、卦数、卦辞,结合所要求问的事情,给出一个总体的判断,然后再根据具体的爻辞,给出占语。这给出占语的过程就是解卦的过程,这占语其实就是卦的解,也就是整个卜筮过程所要得到的结果。
在浩如烟海的史籍资料中,在纷繁复杂的网络海洋里,占卜算卦的例子很多,我们不妨找出几个典型的例子来进行分析研究。
先来讲一个《左传》上所记载的占卜的故事。
《左传》中有关于用《易经》占筮的记载共十二条,这十二条基本可以分两种类型:一种是引证《易经》经文来说明一个问题,或阐述自己的看法;一种是以《易经》或其他筮书进行占筮,以预测事情的吉、凶、祸、福。在有关占筮的记录中,又有一爻变、数爻变、六爻不变等不同情况。下面选取《左传》襄公二十五年棠公死一节来看看,其他的如果感兴趣可以自己去分析。
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见棠姜而美之……武子筮之,遇困之大过,史皆曰:“吉”。示陈文子,文子曰:“夫从风,风陨妻,不可娶也!且其繇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困于石’,往不济也;‘据于蒺藜’,所恃伤也;‘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无所归也。”崔子曰:“嫠(la,意为寡妇)也何害!先夫当之矣!”遂取之。
说齐棠公死了,崔武子前去吊丧,看到齐棠公的遗孀棠姜长的很漂亮,就想娶棠姜。他占了一卦,得了个困卦六三爻变,而成为大过卦
。史官们为了奉承崔武子,都说这是吉卦。把这卦拿给陈文子看,陈文子认为困卦六三爻变,这样内卦就由坎水卦变成了巽风卦,在《说卦》中,坎为中男,坎变巽,巽为风,所以陈文子说:“夫从风”,巽又为长女,内卦位置在下,所以文子又说“风陨妻”,根据这一卦象,陈文子认为:“不可娶也!”他又进一步引证了困卦六三爻辞“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并一一讲解这段爻辞,说明不可娶棠姜的道理。但崔武子色迷心窍,不听陈文子这一套,说:“一个无夫之妇能有何害!这些凶险她原先的男人都承担了!”于是他就娶了棠姜。
第二个故事是传说毛泽东的下下签。
陕北郏县有个白云观,是西北五省最大的一个道观,在黄河边上,据说那里的签很灵。一九四八年,胡宗南率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进攻延安,毛泽东率军撤出后转战陕北,后来就是从这个地方渡过黄河到了西柏坡。
毛泽东曾经在那里驻扎过一段时间,据说过黄河前,毛泽东到白云观,游兴之下,抽了一签,结果是个下下签。这个签一出来的时候,他身边有的人脸色都变了。下下签,太可怕了!因为马上要过黄河了,过黄河就意味着中央大转移,下一步就要进驻西柏坡,全面打响解放战争的大反攻,进而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了,却抽了一个下下签,多可怕的事情。不迷信的毛泽东却哈哈大笑,连连说“好得很”、“上上卦”,等于现在在这个地方,我们走到了最低点,以后就应该是否极泰来、步步向上了。
网络上还曾经见到过某位自称为大师的人通过翻书页起卦算出个风天小畜卦䷈上九爻变而为水天需卦䷄的,然后“大师”根据需卦上九爻爻辞“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解卦,告诉求卦者,当天会有不速之客光临,要好好地敬着他们,就会有好事光临,最后还言之凿凿地讲当晚即得到了准确验证。也见到过算卦者以他和求卦者所在的相对位置分别居后天八卦之坎位和乾位而得出水天需卦的例子。
仔细分析众多的算卦和解卦的例子,人们不仅会问,龟卜、筮占、铜钱、声音、时间、位置等各种成卦方式的效果是一样的吗?同样一位《易经》大师用不同的成卦方法为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所算出的卦会是一样的吗?不同的《易经》大师用同样的方法为同一个人同一件事所算出的卦会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到底哪个更准?如果一样其内在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为什么同样的卦可以有不同理解?为什么同样的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
解答出这些问题不容易,但真的把这些问题解决了,占的秘密、《易经》的本质也就找到了。
有人说,大洋彼岸的一只蝴蝶动一下翅膀,通过空气的振动与传导就可能形成对岸的暴风骤雨。发生于2008年前后的美国的次贷危机竟然可以对于全世界金融与经济造成如此巨大的影响与冲击就是这么一个道理。但你的前生今世、你的所思所想、你的所作所为,真的能够影响灼龟时的裂纹、真的能够影响铜钱的翻转、真的能够影响你随手翻书的页码吗?你身边经过的汽车的号码、你随手翻书打开的页码、你求卦时所站的方位、大师打卦时的年月日时真地能够反映你的前生今世、你的所思所想、你的所作所为的信息吗?大家宁可相信蝴蝶的翅膀一抖你就可能感冒也不要相信这些。
仔细分析一下可以发现,除了以象取卦,任何通过以数取卦的方法其内在规律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概率。筮也好,铜钱也罢,还是页码、时间,经过计算后每种方法得到6、7、8、9(通过得爻而成卦时)或者得到1、2、3、4、5、6、7、8(直接得到上下卦)或者得到1、2、3、4、5、6(需找出变爻变卦时)的概率是完全一样的。这是概率论里面的科学,这科学的程序,就是《易经》大师演绎障眼法、实现瞒天过海的道具。
我们不妨借用对中医悬丝诊脉的剖析来说明这一点。
历史上、戏曲里、医案中,不乏有关悬丝诊脉的神乎其神的故事。在宋代程朱理学兴盛之后的千余年里,中国社会讲究男女授受不亲,大家闺秀更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饮食起居在闺楼,消遣玩耍后花园,真的是“养在深闺人不识”。但她们也是人,也会不时有个大病小灾的,而恰恰是那封建的环境,使得社会不可能有女性郎中,所以一旦有了病,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豪门贵妇,还是免不了要请男性医生看病。病要看,而人不能见,于是不得已而为之,才有了这悬丝诊脉的说法的出现。
所谓悬丝诊脉,就是用一根红头绳,一头系在躺在帐子里面的床上的或者坐在帷幕后面的女病人的手腕部,一头牵出来交给郎中,这郎中就把手按在红头绳上为女病人把脉,然后据此开药方、制订治疗方案。
凡是不懂中医而相信中医的人,大都对悬丝诊脉深信不疑,并把这作为中医博大精深、高深莫测的有力证据;但凡不懂中医、不信中医而又有些学问的人,则多以为悬丝诊脉是故弄玄虚,甚或无稽之谈;有些中医基本知识、相信中医的人也大都对此半信半疑,不置可否,说信吧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说不信吧不少医案言之凿凿。
下面我们就试着对此做一个深入细致的解析: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望是望气、望色,闻是闻声、闻味,问是寒、热、汗、头、身、便等十问,切是左右寸关尺。郎中看病,最好是四诊合参,但有时却真的不一定具备这全部的条件,比如某些病人昏迷不醒、口不能言时,也就只好退而求其次,能有几诊是几诊了。这悬丝诊脉,其实就是充分利用了四诊中的“闻”和“问”两诊来实现郎中获取必要信息的手段。想那红头绳也不会长到哪儿去,如果长它个几里地,让医生不出家门,把红头绳直接扯到了郎中家,估计谁也品不出个一二三来。所以必然是郎中来到病人家里,在离病人的适当距离内,装模作样,把把红绳,而实质却是听得角、徵、宫、商、羽五音和呼、笑、歌、哭、呻五声,闻得臊、焦、香、腥、腐五臭并悟得怒、喜、思、悲、恐五志,外加还可以“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诊全占验”之十问,医家上工有了这些不就足够了么?想想看,扁鹊望齐侯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中国人人人都深信不疑,扁鹊望齐侯,一诊而知,那么好的郎中怎么不可以依靠“闻”和“问”两诊而知呢?
分析开来不难看出,悬丝诊脉其实用的是中医四诊中的闻问两诊,却顾左右而言它,取了一个没有用到的四诊之“切”美其名曰“诊脉”,其实质就是为了显示中医与郎中医术神秘而高超的障眼法。
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中医如是,那么《易经》呢?
想想看,为什么《易经》大师用他和求卦者分别所处的后天八卦的坎位和乾位而取水天需卦、而不是反过来用求卦者和他所处乾位和坎位取天水讼卦?为什么取用后天八卦卦位而不用先天八八卦位?为什么解卦时有时直接主要解本卦,有时主要解变卦,有时主要解错卦,有时直接解综卦,有时又要解交互卦?
在人们眼里,卜筮者通过特定的程序,根据特定的事、物、象或者数求得一个特定的卦,这样一个过程是神秘的。但是通过上述分析介绍,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哪种成卦方法,算出卦来都不难,无非是按照一定的程序去做。可以说,就整个算卦的过程来看,第一步或繁或简地算出卦来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学问,真正的学问在于解卦。
算卦是技术,解卦才是学问。毕竟算卦是过程,解卦才能得到结果。但是往往是因为过程的神秘,却使人们忽略了事情的本质。
为了解开这些秘密,我们在从算卦者算卦、解卦的角度分析过后,再来从求卦者的角度剖析剖析。这样从事情的两端向中间捋一捋,或许可以发现其中更多的奥妙。(www.xing528.com)
下面的这么一首小诗或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烧香乃是求财客,算命犹如指路人。
小姐多言婚嫁事,相公少问几时贫。
虽然说烧香未必只是求财,也可能有人会求平安求官禄,小姐也会问到婚嫁之外的事情,相公也可能更关心仕途,但这首小诗毕竟能说明很多问题,它告诉我们,凡事都有规律可循,烧香算命也不例外。
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规律可遵循,世间万事万物经过梳理都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归纳与分类。自然人间的事情、人类的事情也是一样。想想看我们人类会有多少问题需要占卜求卦?每个人都可以拿出纸和笔来试一试,把自己想到的需要占卜算卦解决的问题列出来。
我们不妨试一试:
从个人的角度讲,具体的问题大概也就是诸如婚丧嫁娶、择业安宅、功名利禄、福寿康宁、斗讼进退等等,抽象的问题大体也就是吉凶祸福、成败得失、取舍趋避等等。
从国家或者社会的角度讲,主要的问题大体就是教育、战争、团结、灾难、政治、道德等等方面。
当然,人们对于天地阴阳、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等自然现象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上古时期。
对于上述诸多问题,归纳起来其实大体也就那么几十种。纷繁世界,万千气象,加减化裁之后,也就是这么几十种问题。
就是对于这么点问题,在那《易经》的成书年代,其实也是鲜有人问及的,因为那时别说用卜龟占,就是用蓍草算卦,回头看看我们上面讲过的整个过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那时人们所求问的,应该大都是关乎部落、方国、贵族命运与成败的大事情。
对于这些几乎掰着手指头最多再加上脚趾头就可以罗列出来的问题,经过经年的日积月累,人们完全可以通过系统地分析归纳整理出来,进而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从而找出各类问题的答案。《易经》其实就可以说是上古巫祝及社会精英们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成果。
再想想看,人们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求占算卦呢?一般来讲,应该是在遇到困惑、难以决断的重大问题的时候。有些问题虽然不小,但只要自己想的明白透彻,通常也是不需要占断的。所以过去卜筮者的作用,其实就是帮助求占者释疑、解惑、决断。这让人想到了韩愈的《师说》,其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借用古汉语的写法,我们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卜者,所以断难释疑解惑指点迷津者也。
是的,卜筮者大体就是这么个角色。
只是这角色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担当的。
想那上古时期,卜、筮、占是几乎只有王侯将相才可以接触到的东西,卜、筮、占的技术也被上层社会甚至仅仅是卜筮、巫祝、祭司阶层所垄断与独占,因而与卜、筮、占相关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也不例外地被这些人所垄断和独占。对于这一点,古今中外的不少例子可以让我们找到类似的影子。
来看看《圣经》里面的故事。摩西带着以色列人出埃及,三个月后到了西奈山下。他严禁众人靠近山根,独自一人上了西奈山,在山上从耶和华那里“得了”旧约十诫,刻在石板上,并且同时从耶和华那里“得了”祭坛条例、对待奴仆条例、惩罚暴行条例、赔偿条例等等一系列的重要条例以及造约柜的规定、造灯台的规定、造会幕的规定、造祭坛的规定、制祭司圣服的规定等等一系列的规定,还有《立亚伦和他子孙作祭司的条例》。结果第一次得到的法板还被摩西同志给摔坏了,于是他只好二上西奈山,在山上呆了四十天,重新凿制了法板,重新和耶和华立了约,还又得到了不少条例和规定。这故事挺有意思的,在《圣经·出埃及记》里面,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圣经》是非常值得读的一本书,尤其是它的旧约部分。《圣经》是本宗教的书,也是本文化的书、历史的书、哲学的书。认真研究《圣经》会让人发现,神都是人造的,神造出来是为人服务的,尤其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文化和知识是大众创造的,是芸芸众生集体智慧的结晶,但往往会由社会的精英总结归纳提炼传承下来,而且就恰恰是这部分精英更容易成为各个时期的统治者或者上层阶级。比如《圣经》里耶和华更确切地说是摩西同志所立的祭司亚伦,他是什么人呢?他其实是摩西的亲哥哥!从此亚伦一族成了以色列民族的世代相传的祭司,垄断了人间与上帝的交流权。除了祭司,以色列民族的其他人都是不可以接触约柜和神庙核心的,否则一概格杀勿论。亚伦和摩西都属于以色列的利未人一支,所以后来又规定利未人专门为祭司服务,“办理帐幕的事”,其他“近前来的外人必被治死”,因为“我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利未人要归我,他们定要属于我,我是耶和华”。很多牛皮书就是被这样传了下来。
西方的《圣经》通过一代代祭司、士师、列王、先知等创造了神和宗教,东方的《易经》则通过一代代巫、祝、圣人、先哲创造了神秘的易文化。
下面试着做一个小结,设想以此揭开“占”的秘密。
人类从洪荒蒙昧中走来,渐渐地有了思想与意识、思维与判断以及恐惧与欲望等,有了对天地日月水火等世间万象、男女喜怒哀乐等人间百情的思考与探索。人类所探求的,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无论是家国大事还是人生进退,都是一个个具体的问题以及这一个个问题的具体答案。
但智业有贤愚,术业有专攻。
在这亘古以来的探索过程中,先贤与智者始终走在了人类的前面。当然,也正是因为他们走在了人类的前面,所以才成为或者被承认为智者与先贤。他们因了薪火相传或者心口相传而承继得了、或者秉承悟性与求索而自悟得了自然万象的规律以及人生百味的真谛,从而可以为芸芸众生“断难释疑解惑指点迷津”。
当众生有何疑问难决的事情的时候,他们便会寻求智者的帮助。而智者的帮助确实也能够帮助大家断难释疑解惑。于是乎大家就会把智者们看作超凡通灵之人,智者们也就或者顺水推舟、或者自然而然地接受了人们的推崇,逐渐地扮演起能通天地、化鬼神的角色,并逐渐地把这美差演化成了一种掘取权利与利益的手段与工具,进而最终形成了一种近乎垄断的职业。这就是上古巫祝的形成。上古的巫咸、祝融们就是这些角色的代表,他们被授予了世代相传的官职。官者,管也。所谓官职者,其实就是管理这些职能的职业而已。这就像后世不少朝代将各户分为兵户、商户、农户、妓女户一样,上古时期的巫祝,其实就相当于给予了明确社会分工的可以世代相传的巫户。
这些人与历代圣人、先哲们一起,经过世世代代的继承和发展、传承与弘扬,逐步把对于各类各种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总结、归纳、分类,通过把具体问题抽象化、理论化,再用理论去指导具体问题的解决、并逐步完善,便慢慢地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指导事业与人生的经典哲学思想理论体系,《易经》便是这人类伟大工程的成果之一。
当有人向巫、祝、卜、筮者求卦的时候,他们就自然可以凭借自己对于《易经》烂熟于心的掌握,结合求卦者所问问题,直接从脑海中找出所要求的卦来。所以也就自然可以“善易者不占”了,已经不占而知,还非要占吗?
当然,人们不仅要问,那蓍草占、铜钱卦以及翻书页之类的成卦方式可是实实在在的呀,可是真的随机的呀,而且每卦的概率都是一样的,那有没有猫腻呢?如果有,会是怎么个猫腻呢?这,就全靠占卜者的真才实学,全看占卜者的业务熟练程度了。一个卦,通常会有它的错卦、综卦、交互卦,它的错卦也会有综卦,它的综卦也会有错卦,它的错卦、综卦也会有其自身的交互卦,交互卦还会有它的错卦、综卦等等。这样,算出一个卦来,你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推演出你所想求的卦来。如果再加上占算出的变卦,同时也从变卦去按上面的方式进行推演,要找出你所求的卦,当然就会更方便了。
由此不难看出,即使是通过蓍草占、铜钱卦以及翻书页之类的实实在在的成卦方式,对于一个真正的易家高手而言,找出自己心中已经谋画好的卦,也应该会是轻而易举的。如果占者用自己选定的其他方式,比如时空位置、随手取象等,那就更容易算出那个早已经存在的卦了。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后世不用灼龟卜、蓍草占,而可以改用铜钱课、掷色子、翻书页等算卦方式的根本原因所在。
下面我们就占的秘密做个结语。
《易经》是古代人类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古代知识与经验的总结与归纳。它的内容广袤深邃、博大精深,涉及天文、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教育、军事、法律、道德、修养、心理、伦理等诸多领域和学科,用孔子的话说《易经》是“广大悉备”,用现代语言讲就是它无所不包,大到至大无外的宇宙,小到至小无内的粒子,从天地自然到君臣人文,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无形到有形,没有《易经》所不能涉及、所不能解释的。
《易经》将世上万事万物一切的道理,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为人类认知自然与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些复杂与高深的知识与学问,经过一代代圣师先哲们的继承与发扬,以及整理、总结与归纳、提炼与提高,最终将各类经验与知识按照各自的规律与属性划分为六十四个类别,就逐步地演变成了我们后人所看到的《易经》六十四卦体系。占的实质,其实就是卜筮者根据求占者所问之事从六十四卦中找出某一有针对性的卦后,根据其卦辞爻辞内容给予求占者的断难释疑解惑指点迷津式的解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