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行学说,追溯古印度四行与中国五行的共通之处

五行学说,追溯古印度四行与中国五行的共通之处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章五行学说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里的《周书·洪范》篇。古印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风、水四种物质组成的,称为四行,这与我国的五行之说实在是异曲同工。按照上述五行的基本特性,我们可以将所有事物进行相应的分类。事物的五行属性通常是将事物的性质、特征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的。要了解气、阴阳和五行的知识,最好学点中医基础知识,这些经典的概念被中医系统地传承了下来。

五行学说,追溯古印度四行与中国五行的共通之处

第七章 五行学说

五行的概念,最早见于《尚书》里的《周书·洪范》篇。

《洪范》有九畴,“初一曰五行”,第一畴讲的就是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这一哲学理论体系其实也和气、阴阳的形成差不多,都是首先来源于实践与生活,进而提炼出系统的抽象的概念与思想。

五行最初是指先人们所认识到的构成世界的五种基础物质,即金、木、水、火、土。人们认识世界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的,现在我们都知道有个化学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周期律,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上百种不同的构成物质的元素,而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主要是来自直觉、直观和直感,来自于对于身边事物的感知。想来必定是,当初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是对于人类生存生活影响最为重要、最为直接的东西。

随着人们认知世界的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这五种物质的相互运动和相互作用导致了事物的多样性。但纷繁复杂的世界,又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万事万物可以以不同的属性而划分为不同的类别。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各自有着显明的差异性属性,而世间万物,似乎都分别有着与这五种物质相对应的属性,因此可以按照这五种不同的属性对所有事物进行分类。至此,五行的概念,已经不仅仅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而已经成为以这五种物质及其属性为基础对世界进行分类的标准。

以五行为标准对世界进行分类的五分法,它的诞生既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它和气一元论、阴阳二元论一脉相承,是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发展必然。阴阳源自水火,五行多了金木土,这是对世界认识的进步与发展。但为什么没有发展成为四行、六行、七行等等,又有着一定的偶然性。古印度认为世界是由木、火、风、水四种物质组成的,称为四行,这与我国的五行之说实在是异曲同工。四行还是五行甚至或者是其他多少行,或者就是冥冥之中的偶然了。

宇宙间万物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及其相互作用而生成的物质所构成。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分别有着不同的性质或者说属性。万事万物也有着与金、木、水、火、土相对应的五种不同的性质或者属性。万事万物间既存在着明确的差异性,也有着其内在的必然联系。将万事万物按五行进行分类,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差异与联系。万物分属于五行,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相乘、相侮等错综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关系。万物按照所分属的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发生着必然的联系并相互作用,世界就是在五行也就是五种不同性质与属性的物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与变化发展。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大体涵义。

先说说五行的基本特性。

五行的基本特性一般都是以《尚书·洪范》篇为根本,即“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

“水曰润下”讲的是水的特性。“润下”,取象于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征。通常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都归属于水类水行。

“火曰炎上”讲的是火的特性。“炎上”,取象于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征。通常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都归属于火类火行。

“木曰曲直”讲的是木的特性。“曲直”,取象于树木的生长形态,树木枝干有曲有直、可曲可直,向上向外舒展。通常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都归属于木类木行。

“金曰从革”讲的是金的特性。“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通常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都归属于金类金行。

“土爰稼穑”讲的是土的特性。取象于土有种植和收获的功用。通常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都归属于土类土行。古时还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按照上述五行的基本特性,我们可以将所有事物进行相应的分类。

事物的五行属性通常是将事物的性质、特征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而得出的。事物与金的“从革”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金;与木的“曲直”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水的“润下”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水;与火的“炎上”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与土的“稼穑”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土。

例如中医以五脏配属五行,就类比出由于肝主升清而归属于木行、心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行、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行、肺主肃降而归属于金行、肾主寒藏而归属于水行。

再如以方位配属五行,由于太阳从东方升起,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所以就将东方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所以就将南方归属于火;中央运化四方,与土的生化承载特性相类,所以将中央归属于土;太阳落于西方,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所以就将西方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所以就将北方归属于水。

还有一种按照五行将事物进行分类的方法,叫做推演法。推演法就是将从属于某已知五行的事物的东西直接归类于所从属的事物的五行之中。比如在中医理论中,我们已经知道,肝属于木,而肝开窍于目,也就是开窍于眼睛,那么目就也应该属于木;心属于火,心开窍于舌,那么舌也就属于火了。

要了解气、阴阳和五行的知识,最好学点中医基础知识,这些经典的概念被中医系统地传承了下来。网络上一般也能查到这方面的内容,但也是多在中医相关网站上关于中医的基础知识中。

中医的相关书籍里通常用下表(表1)来罗列自然和人体的相关物质、现象及器官与五行的对应关系:

img3

表1 自然界与人体五行分类表

还有一种更好的方式,可以将常用到的各类事物与概念同五行对应起来,这也是一个列表(表2):

img4

img5

表2 各类事物与概念和五行关系对应表

表1和表2相比,内容相对简单,表现形式也受一定局限,对应关系也不够直观,主要是中医中常用到的一些概念组合。

表2和表1相比,表现形式比较灵活,对应关系直观,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易于扩展,这就带来了表2的最大的优点,那就是易于诵读记忆、对应联想

我们可以在心中默记前面的“分类标签”,也就是“五行”、“五方”、“五音”、“五味”等等,然后后面的内容就大都剩下五个字,把后面的内容放在一起,就成了一首五言诗了:

木火土金水,东南中西北,

酸苦甘辛咸,青赤黄白黑,

鸡羊牛马猪,麦黍稷稻豆,

角徵宫商羽,八七五九六,(www.xing528.com)

呼笑歌哭呻,毛羽裸介鳞,

……

如果加上前面的所谓“分类标签”,就成了一首七言诗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方东南中西北,

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畜鸡羊牛马猪,五豆麦黍稷稻豆,

五音角徵宫商羽,五数八七五九六,

五声呼笑歌哭呻,五虫毛羽裸介鳞,

……

大家可以从现在开始,就按照上面的这个木、火、土、金、水的顺序来记忆。这个顺序除了好记,还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就是它们都是按照五行相生的顺序,同时也和五个方位的顺序对应了起来,这样记忆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下面说说五行之间的关系。

五行之间的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生克乘侮”,全面地讲就是它们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彼此相生、相克、相乘、相侮。

相生,就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就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五行之间的相生和相克,就是五行之间的相互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或者相互抑制和制约的作用而形成的关系。

五行之间的相生的关系,是按木、火、土、金、水的次序进行的,也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之间的相克的关系,是按木、土、水、火、金的次序进行的,也就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图如图3:

img6

图3 五行生克关系图

相生的顺序一定要记牢,在这一基础上相克的顺序就比较好记了,相克的顺序就是按照相生的顺序跨过一行的顺序。

相生与相克,对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讲,实际上都存在着“我生”、“生我”和“我克”、“克我”四个方面的联系。“生我”和“我生”,又常常被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比如以木为例,由于水生木,所以对于木来讲水为“生我”者;由于木生火,所以火为“我生”者。这样水为木之“母”,火为木之“子”。也就是水和木是“母子”,而木和火又是“母子”。

“克我”和“我克”,过去又常常称作“所不胜”和“所胜”。也就是说“克我”的是我“所不胜”的,“我克”的就是我“所胜”的。仍然以木为例,由于木克土,所以木的“我克”者就是土;由于金克木,所以木的“克我”者就是金。

五行之间的相生与相克的关系其实也就是宇内万物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的抽象。相生与相克,是促进万物发展变化并维持动态平衡的矛盾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没有生,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就没有对于事物的发生和成长的制约;没有生克,就不能促进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归属于各行的事物依次相生相克,如环无端,从而保证了万物生化不息以及事物间的动态平衡。

相乘与相侮,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和反克现象。

乘,就是乘其弱而凌之,有以强凌弱的意思。五行中的相乘,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或者它所克的那“一行”过于虚弱时,就会造成被克的“一行”被克制太过,从而使被克的“一行”更加虚弱,进而就会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异常。比如木过于强盛,就会造成克土太过,造成土的不足,这就称为“木乘土”。即使木本身不过于强盛,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但如果土本身存在不足,也会形成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使土更加不足,这时就会出现被称为“土虚木乘”特征的“木乘土”。

侮,也称“反侮”。五行中的相侮,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或者克它的那“一行”过于虚弱,原来能够克这“一行”的那“一行”不能够正常克这“一行”,反而被它所反克,这就是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克,这种反克就是反侮。比如木本来应该受金所克,但是如果木特别强盛,就会出现木不仅不受金的克制,反而对金进行反克即反侮的情况,这就叫作“木侮金”。另一方面,即使是木的力量正常,但当金的力量十分虚弱时,也会形成金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反而受到木的反克或者叫反侮的情况,这时就会出现被称作“金虚木侮”特征的“木侮金”。

相乘和相侮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乘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相侮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于相乘和相侮可能会同时发生。比如木过强时,既可以乘土、又可以侮金,金虚时,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又可以受到火乘。

五行之间生克乘侮的关系,既抽象又具体。这样概念的形成也是源自于生活,得自于哲思。比如木生火、水生木、金克木、土克水等等,好像我们认为理所当然,而对于金生水、木克土之类,又比较难以用常理理解。对于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记住了、掌握了这些规律,再慢慢地去领悟和把握。

除了生克乘侮,五行之间的关系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有意义的论断,叫作五行互藏。所谓五行互藏,就是五行之中又有五行,五行的每一个行里还包含一个五行,也就是木、火、土、金、水中又都有木火土金水。

五行互藏之说不难让人联想起阴阳之内又分阴阳的说法。两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阴阳之中又分阴阳,并且具有无限可再分性,五行之中又有五行,同样也有着无限可再分性。

阴阳也好,五行也罢,其实都是对事物的分类标准与方法。阴阳是两分法,五行也就是五分法。阴阳是按事物的阴的性质与阳的性质将事物分成阴和阳两类。五行是把事物按照木性、火性、土性、金性和水性分成五类,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行者,性也”,五行就是五种不同的属性而已。

从阴阳到五行,是古人对世界认知的一个大的进步。阴阳学说对于世界的划分还是相对简单的、原始的。五行已经带给人们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是个丰富的、完整的、闭环而开放的体系。有人说,中国古典的五行学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系统论思想,其五行互藏的论断更是当今现代系统论所欲企及而不得其要领的探索方向。

有种观点认为,《易经》的六十四卦说的是世界或者事物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每一卦的六爻也可以用以划分事物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而五行,除了可以对事物进行分类,也同样可以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划分,比如五行将一年划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个阶段,将事物的发展变化划分为生、长、壮、老、已五个过程等分别对应于木、火、土、金、水五行等。五行不仅仅可以定义事物,同样也可以定义时空。《易经》讲“与时偕行”,当你知道你所处的时空所对应的五行,当你了解了你所关注的事物所处的状态所对应的五行,再想一想五行间的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大概您也就知道您应该如何去做才能趋利避害、走向成功了吧?那时,您即使不知“易”又如何?

理解了五行学说,对于更加深刻地学习“易”的学问也将是大有裨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