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万物本源:周易易读-周易易读

万物本源:周易易读-周易易读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四章万物本源于一气《易经》当属于哲学的著作。气所构成的世间万物,无时不处在运动变化之中。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观和物质观,无论是后面要谈到的“阴阳”二元论还是“五行”多元论,都最终来源于和统一于气一元论,从而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影响的哲学思想,成为古人认识世界的自然观。

万物本源:周易易读-周易易读

第四章 万物本源于一气

易经》当属于哲学的著作。

哲学是门思辨的学问。

哲学所研究的,是一切事物及现象的本质。它的主要任务,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最终寻找出人们对于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哲学的命题,主要有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知识观等几个方面。哲学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所谓世界观,以前也叫做宇宙观,其实就是认识世界或者宇宙的观点。

研究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有必要对中国古典的传统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有所了解,比如气、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等。

从传统的唯物主义出发,中国古典哲学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天地万物皆本乎一“气”,“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共同的本始物质。这就是中国古典哲学有名的“气一元论”,也叫做“元气论”或者“元气学说”。气一元论就是中国传统古典哲学的世界观。

气一元论认为,气是构成宇宙的最基本的元素,是世界的本质与本源。在这个人类所能够认识到的甚至还没有认识到的宇宙内,无论天还是地,无论天上的还是地下的,无论有形的还是无形的,无论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论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都是由气所构成的。

在这一理论下,人类所及乃至所不及的整个苍宇中的任何东西,都是由气这种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所构成。气能聚能散,聚而成形,散而成气。红橙黄绿青蓝紫、日月星辰天和地、山水草木牛马鸡、风火雷电加空气,世间万物,无不都是气的各种不同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罢了。这样,宇宙和世间万物,在其本质与本源这个层次上,就实现了物质性的高度统一。

气的表现形态,按照先哲的说法,叫作“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大就大到无限大,大到宇宙之极,无边无沿,可容万物;小就小它个无限小,内无它物,内不容物,不可再分,至小之极。大就大它个大而无形,小就小它个小而无象。

同时气又是运动的。气所构成的世间万物,无时不处在运动变化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这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气的运动构成了、推动了万事万物的运动与变化。

气不仅表现为物质性,也表现为功能性。它能够升、降、出、入,能够聚、散、离、合,可以为空也可以为物,是功能和物质的统一。

气是万物间的中介。气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具有渗透性和感应性。未聚之气稀微而无形体,可以和一切有形无形之气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能够衍生和接纳有形之物,从而成为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把天地万物联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www.xing528.com)

以上就是气一元论的大体内容,它是中国传统哲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范畴。中国传统哲学的宇宙观和物质观,无论是后面要谈到的“阴阳”二元论还是“五行”多元论,都最终来源于和统一于气一元论,从而成为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影响的哲学思想,成为古人认识世界的自然观

真的很佩服我国古代圣贤们的哲思。一个“气”字,便高度概括了世界的本质与本源,说明了世界的统一性与物质性。仰望茫茫天空、星辰日月,俯视苍苍大地、人兽山泽,如此完美与和谐地轮回,来自亘古,走向无际,没有一种本质的统一的根本的东西承载着最基本的作用怎么能够实现的了呢?

气的概念,看似简单,其实除了解释了世界的本源和万物的统一,还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最为典型的当是大小相对论的概念。气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有无相生和长短相形,无不在气一元论中得以彰显和证明。

每当晴空万里的日子里,朗朗天地之间,一无杂陈。可真的一无所有么?古人早就知道,这里面至少有空气。但空气空气,有空有气,空而不空,空中有气。现代科学告诉我们,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成分组成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水汽等等,东西多得很,可我们为什么看不见摸不着呢?温度低到一定程度,压力大到一定程度,都可以将它们液化甚至固化,那它们在空气中时,一个个的分子游离漂移,分子与分子之间所充斥着的又是什么呢?如果是真空、它们就会快速地聚合,但如果不是真空的话又是什么?

如果说上面说的是“无”的话,那我们再来看看“有”。所谓“有”,当然是相对于上面看不见的“无”而言的,也就是我们看得见的东西。抽水浇地地不见高,我们说那是因为地里有缝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们说那是因为墙上有空隙。可以说,天下没有绝对至密的东西不可以让其他东西进入。老子说“无有入无间”,也就是说,没有间隙的地方,“无有”还是可以进入的。如果不相信,那我们可以设想一下。蚂蚁大概身高一点五个毫米,人的平均身高应该是蚂蚁的一千倍以上,人类有人类的军队,蚂蚁也有蚂蚁的军队,而我们如果不仔细观察,可以说几乎感觉不到蚂蚁的存在。那么仅仅有人类身高万分之一的生命呢?仅仅有蚂蚁身高万分之一的生命呢?如果把这比例尺扩大到百万的级别结果会是怎么样?不要以为不可以分下去,一粒沙子就是一个世界,一个气泡就是一个宇宙。

如此想来,世界也蛮恐怖的。有没有比我们大一千倍的生命,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的世界像我们注视蚂蚁一样注视着我们?有没有比我们大一千万乘以一千万倍的生命,在一个我们看不见甚至无法感知的世界根本无视我们的存在?声音有我们所不能够听到的,我们叫它们超声波和次声波,光波也有我们所不能够看到的,比如红外线紫外线。再往深处思考,什么是生命?生命就仅仅是人类所定义的形式吗?我们所感知的宇宙,会不会仅仅是一个更大世界的一个气泡而已?

任何东西,剖析开来都会令人神思。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不仅会问,我们到底是谁?我们来自哪里?又要走向何方?我们来这里干什么?其实这,就是哲学关于人生的命题。

人类在孜孜以求地寻找着人生的答案,也不知道这答案是“有”还是“无”。其实也或许就无所谓有还是无,无就是有,有就是无,正如佛家所言,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如果我们知道了我们来这里干“什么”,我们还会继续地问下去,我们为什么要来这里?干“什么”?问题会层出不穷,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是下一个问题。

人生的问题我们暂且不去管它。整个问题的分析过程让我们明白,有与无、长与短,无非都是气一元论关于“气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概念映象的具象。现实中更值得我们重视的是,这一世界观,可以帮助指导我们找到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论。比如当今风靡世界的纳米技术,纳米有多长?答案是十亿分之一米,在这个层次上,材料科学得到了飞越式发展。纳米还能不能再分割?气一元论告诉我们,纳米当然可以再分割,纳米的十亿分之一也完全是可能的。

从气的哲学概念出发,我们谈到了上天入地与思辩人生,目的就在于抛砖引玉、引而申之、发而挥之、启迪思维。引而申之则深,发而挥之则广,思想无缰也无疆,要学习研究《易经》,就必须学而博、辩而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