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张英家训:以经典智慧教诲子孙

张英家训:以经典智慧教诲子孙

时间:2023-12-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英家训张英,字敦复,号圃翁,又号乐圃,江南桐城人,康熙二年举人,康熙六年进士。康熙四十年张英归桐城后,撰《聪训斋语》和《恒产琐言》两部家训。在家训中,张英引用儒家经典,结合历史经验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或剖析事理,或指陈利害,以训诫子孙。——引自《聪训斋语》卷二与人相交,每一言、每一事都必须有益于他人,这样的人便是善人。诸如此类的事,对对方来说,没有丝毫损失,而对他人却大有益处。

张英家训:以经典智慧教诲子孙

张英家训

【作者介绍】张英(1637—1708),字敦复,号圃翁,又号乐圃,江南桐城人(今属安徽),康熙二年(1663年)举人,康熙六年(1667年)进士。由翰林院编修充日讲起居注官,历擢侍读学士,康熙十六年(1677年)入值南书房,历任兵部侍郎、礼部侍郎、工部侍郎、礼部尚书,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授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逝,赐谥文端。

康熙四十年(1701年)张英归桐城后,撰《聪训斋语》和《恒产琐言》两部家训。在家训中,张英引用儒家经典,结合历史经验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或剖析事理,或指陈利害,以训诫子孙。

一、天道造物,必无两全

【原文】古人云:“予之齿者去其角,与之翼者两其足。”天道造物,必无两全。汝辈既享席丰履厚之福,又思事事周全,揆之天道,岂不诚难?唯有敦厚谦谨,慎言守礼,不可与寒士同一般感慨欷歔,放言高论,怨天尤人,庶不为造物鬼神所呵责。况父祖经营多年,有田庐别业,身则劳于王事,不获安享。为子孙者,生而受其福,乃又不思安享,而妄想妄行,宁不大可惜耶?思尽人子之责,报父祖之恩,致乡里之誉,诒后人之泽,唯有四事:一曰立品,二曰读书,三曰养身,四曰俭用。世家子弟,原是贵重,更得精金美玉之品,言思可道,行思可法,不骄盈、不诈伪、不刻薄、不轻佻,则人之钦重,较三公而更贵。

——引自《聪训斋语》卷二

【译文】古人说:“长了锋利牙齿动物就无头上的角,有了翅膀的动物就只能有两只足。”大自然创造万物,一定没有两全其美。你们既然享受吃喝丰盛、穿戴厚实的福分,又想每件事都两全其美,用大自然创造万物的道理来推测,难道不是太困难了吗?只有敦实宽厚、谨慎言语、遵守礼仪,不能与贫困寒士一样感慨叹息、放声高谈、怨天尤人,这样也许不会被创造万物的神明所呵责。何况父辈祖辈经营多年,有田地、房屋,以及其他产业,尚且身子为公事而劳碌,没有得到过安宁和享乐。作为子孙,生来就享受这样的福分,却又不想安分地享受,而是胡思乱想、轻率地行动,难道不是很可惜吗?要想尽到做儿子的职责,报答父辈祖辈的恩德,给家乡带来荣誉,给后人留下恩泽,只有做好以下四件事:一是树立良好的品德,二是勤奋读书,三是加强修身养性,四是勤俭节约。世代做官人家的子弟,原来就尊贵显要,如更具有像精金那样纯良、像美玉那样美好的人品,对自己的言语要考虑值得人们称道,对自己的行为要考虑值得人们效法,不骄傲自满、不狡诈虚伪、不刻薄、不轻佻,那么人们对他们的钦佩和看重,比起三公来要更显得尊贵。

二、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www.xing528.com)

【原文】昔人论致寿之道有四:曰慈、曰俭、曰和、曰静。……《传》曰:“仁者静。”又曰:“知者动”。每见气躁之人,举动轻佻,多不得寿。古人谓砚以世计,墨以时计,笔以日计,动静之分也。静之义有二:一则身不过劳,一则心不轻动。凡遇一切劳顿忧惶喜乐恐惧之事,外则顺以应之,此心凝然不动,如澄潭,如古井,则志一动气,外间之纷扰皆退听矣。此四者,于养生之理极为切实,较之服药引导,奚啻万倍哉。若服药则物性易偏,或多燥滞。引导吐纳,则易至作辍。必以四者为根本,不可舍本而务末也。《道德经》五千言,其要旨不外于此,铭之座右,时时休察,当有裨益耳。

——引自《聪训斋语》卷一

【译文】前辈论人的长寿之道有四点,即慈善、节俭、平和、清静。……《左传》书中说:“仁义者无私欲而心静。”又说:“智能者日求进取而动”。常常见到暴躁之人举动轻浮,所以大多不能长寿。古人说:砚台的寿命用世来计算,墨的寿命用时辰来计算,笔的寿命用天来计算,这就是因其动静不同而产生的区别。“静”的意义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身体不要过于劳累,另一个是心情不可轻易激动。凡是遇到劳累、恐惧和喜怒哀乐之事,外表顺应常规去对付,内心则凝静不动,如潭水一样清澈见底,如古井一样纯净,这样就能用自己的心志去指挥感情,外界的纷扰都被驱退而听从自己的心志。这“慈、俭、和、静”四者,对于养生道理极为确切实际,较之吃药治病何止胜过万倍。倘若服药就容易出现物性偏失,或产生燥热滞积而造成不良效果。正确引导吐纳胸中之气,就容易制止病情的发展。因此,要延年益寿就必须以此四者为根本,不可抛弃这个根本而去求取其他不重要的方面。老子深奥的《道德经》总计五千字,但其要旨不外乎这四者,把这四者作为座右铭,时时进行体察,就会大有裨益。

三、一言一动皆思益人

【原文】与人相交,一言一事皆须有益于人,便是善人。余偶以忌辰,著朝服出门,巷口见一人,遥呼曰:“今日是忌辰!”余急易之。虽不识其人,而心感之。如此等事,在彼无丝毫之损,而于人为有益。每谓同一禽鸟也,闻鸾凤之名则喜,闻鸺鹠之声则恶;以鸾凤能为人福,而鸺鹠能为人祸也。同一草木也,毒草则远避之,参苓则共宝之;以毒草能鸩人,而参苓能益人也。人能处心积虑,一言一动,皆思益人,而痛戒损人,则人望之若鸾凤,宝之如参苓,必为天地之所佑,鬼神之所服,而享有多福矣。此理之最易见者也。

——引自《聪训斋语》卷二

【译文】与人相交,每一言、每一事都必须有益于他人,这样的人便是善人。一次我偶然在忌日那天穿了朝服出门,走到巷口远远见一人向我喊道:“今天是忌日!”我感悟急忙回去换了朝服。虽然不认识那个人,但心里很感激他。诸如此类的事,对对方来说,没有丝毫损失,而对他人却大有益处。由此联想到动植物,同是鸟类,听到鸾凤的名字就喜欢,而听到鸺鹠的声音就讨厌;因为鸾凤能给人带来幸福,而鸺鹠则给人带来灾祸。同是草木,对于毒草,人们远远地躲避,对于人参茯苓,人们把它当作宝贝;因为毒草能毒害人,而人参、茯苓有益于人。倘若人能处心积虑,一言一行都考虑有益于他人,而痛戒损害他人,那么人们就会像盼望鸾凤,珍爱人参、茯苓那样地对待他,这样的人必定会受天地保佑、使鬼神信服,最终享有诸多的福气。这种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