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略思维方法:事物联系与概念关系

战略思维方法:事物联系与概念关系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抽象思维是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代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这个企业也给“奖励”定了钱数、年底发放等几条标准,奖励在这个企业就也是一个有明确内涵的概念,它代表企业对好员工的分等级的酬劳。因此,尽管“好员工”和“奖励”这两个概念没有变化,但“企业给奖励员工就做好员工”所表达的关系,就完全不同于“员工做好员工企业就给奖励”所表

战略思维方法:事物联系与概念关系

第一节 事物间的联系与概念间的关系

回忆一下我们当初对知识的描述:知识就是人们通过长期观察所发现的,当一些实际现象出现以后同时或者紧接着会出现另一些实际现象的反复性或规律性。

我们现在也可以说,知识是关于事物之间或者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的反复性或规律性,因为我们通常所谓的事物之间或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就是指当一些实际现象出现以后同时或者紧接着会出现另一些实际现象的反复性或规律性。我们创造学习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发现和记忆多个现实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的过程;我们观察和认识现实世界,主要目的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性。

事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联系,关键要看:一种或一些事物发生变化以后,其他事物会不会跟着发生我们能感知到的变化。如果会,我们就说这些事物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如果不会,我们就说这些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现实世界中存在大量相互联系着的事物,也存在大量我们目前尚无法感知其相互联系性的事物。例如,女人的就业与男人的社会地位就存在着联系;人的肝脏与人的体能就存在着联系;昼夜之分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位置就存在着联系;欧洲中央银行的例行报告与东京股票市场的涨跌就存在着联系;在纽约发动一辆汽车北极冰盖的断裂就存在着无法直接感知的联系;美国拉斯维加斯一个赌徒的输赢与北京早高峰的塞车就毫不相干。

我们观察和认识现实世界,不仅要发现事物之间存在联系性,更重要的是要发现这种联系的规律性,即这种联系出现的重复性。例如,中央银行基准利率的下调与股票价格的上涨就存在联系,并且这种联系总是重复出现,从而表现出规律性。人们认识了这种联系的规律性,就能提前做出应对以趋利避害。

抽象思维是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代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竭尽全力让概念更准确地代表具体事物,是抽象思维方法的第一个基本要求。抽象思维方法的第二个基本要求是:准确建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并用这种关系代表多个现实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显然,第一个基本要求也是为第二个基本要求服务的,因为我们认识的目的就是要发现知识,就是要揭示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性。

抽象思维方法是一种具有哲学意味的叫法,在更具有操作性的意义上,抽象思维方法也被称作因素分析方法或概念分析方法等等。一个概念代表的一个事物也叫一个因素。有有形的因素,也有无形的因素。例如,电脑及其构成部件就是我们讨论信息传播时的有形因素,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影响因素就是我们讨论经济发展时的无形因素。

因素分析方法或抽象思维方法,是通过确定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达到认识现实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目的。一个概念就代表一个因素或一个事物,另一个概念就代表另一个因素或另一个事物,通过提前认识这些概念间的关系来进行判断和推理,从而明确现实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即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以后会导致哪些事物的变化,或者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以后另一个事物会不会发生变化,一个事物发生变化后会直接带来哪些事物的变化,会间接带来哪些事物的变化。明确了以上关于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问题以后,我们还要接着明确,一个事物发生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事物什么方向上的变化,一个事物发生的变化会导致另一个事物多大程度上的变化。

显然,因素分析必须首先解决谁影响谁的问题,才能接下来解决谁怎样影响谁的问题。如果我们连众多因素中哪个因素影响哪个因素都说不清,说不全,我们的因素分析就会陷入停顿。解决这个难题的办法是通过排列概念与概念的关系来理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实际因素都有哪些。如果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排列得准确、全面,就意味着准确、全面地寻找出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实际因素;反之,则意味着遗漏了一些关联因素或者叠加了一些无关联因素。

例如,一个企业给“好员工”这个概念定了生产效率、原料节约等几条标准,并且还根据这些标准做了最好的员工、较好的员工、一般的员工、较差的员工的级别细分;“好员工”在这个企业就是一个有明确内涵的概念,它代表着一类员工工作表现的特征。如果这个企业也给“奖励”定了钱数、年底发放等几条标准,奖励在这个企业就也是一个有明确内涵的概念,它代表企业对好员工的分等级的酬劳。如果好员工和奖励这两个概念的关系表述为“员工做好员工,企业就给奖励”这么一个带有条件的判断句,其中“员工做好员工”是“企业给奖励”的前提条件,那么这两个概念的这种关系就代表了现实中的员工如何行为与企业如何行为的相互联系。如果李丹在工作中达到了最好员工的标准,李丹就成了好员工概念的外延,李丹就具备了被奖励的特征,我们就能预测到年底他会得到一笔奖金。这个用概念之间的关系表达的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就能引导人们的行为,想得奖金的人就都会努力工作,力争成为好员工。

再如一群猴子,猴王非常想鼓励猴子们经常、主动地替它挠痒,但猴王不会用概念来告知猴子们主动替它挠痒的猴子将得到一个苹果。有个猴子碰巧替它挠了一次痒痒,得到一个苹果。但无论这个猴子还是其他猴子都无法通过概念之间的关系明确地知道挠痒和得苹果之间的联系,大家就都不会产生为了得苹果而给猴王挠痒的行为。大家甚至可能猜想猴王怕这个猴子才给它苹果。

我们在基础级别的抽象思方法训练时,突出强调的是概念必须准确,而这一章的中等级别的抽象思维方法训练则进一步强调:仅仅概念准确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达到正确引导人们行为的目标,我们还必须在如何摆好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方面加强训练。

例如,如果前面的“员工做好员工,企业就给奖励”这种概念之间的关系,变成了“企业给奖励,员工就做好员工”这么一个带条件的判断句,“企业给奖励”就成了“员工做好员工”的前提条件,人们行为的动机就有了一种微妙的变化,就代表了另外一种事物之间的联系,就引导了人们的另一种行为,就诱导员工把得到奖金作为努力工作的唯一动机;当遇到对企业有利但奖励细则中没能涉及的事情,员工就不一定主动去做;当遇到对企业不利但奖励细则中没能涉及的事情,员工就不一定不去做。因此,尽管“好员工”和“奖励”这两个概念没有变化,但“企业给奖励员工就做好员工”所表达的关系,就完全不同于“员工做好员工企业就给奖励”所表达的关系。后者诱导员工仅仅把奖金作为努力工作的动机之一,并不排斥道德、信念等其他动机对努力工作的诱导作用。(www.xing528.com)

我们用简单的例子说明,因素分析法必须摆好概念与概念之间或者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系,大家可能都觉得道理浅显,不说也知道。但是当我们面对情况复杂、因素众多的现实问题时,摆正确和摆准确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简单了,没有一个训练过程,肯定漏洞百出。

例如,一个人说:“鸡有两条腿”,于是另一个人得出结论说:“有两条腿的是鸡”,大家肯定会笑话第二个人愚蠢,摆概念之间的关系怎么能糊涂到如此地步呢?当某个中学在某年出了一位高考状元,紧接着想把孩子送到这个学校的家长就挤破脑袋,面对这种现象有几个人会觉得不正常?其实人们在这里确定概念之间的关系时所犯的错误,与说“有两条腿的是鸡”的人如出一辙,人们看见好中学出状元,就不假思索地认为出状元的就是好中学。

再例如,一个人说:“鸡有两条腿”,另一个人就接着说:“不是鸡就不是两条腿”,大家肯定也会笑话第二个人愚蠢。纽约是一个好城市,纽约有一个高楼林立曼哈顿街区,于是许多城市也纷纷投巨资建设摩天楼为标志的景观街区,面对这种现象又有几个人会觉得不正常?其实,这种行为的思维基础与“不是鸡就不是两条腿”的思维基础也是一样的:看见好城市有摩天楼,就认为不好的城市没有摩天楼。

可见,理清概念与概念之间或因素与因素之间的关系,同将概念准确化一样,也是必须加强训练的内容。

人类长期以来不断观察事物之间的各种具体联系及其规律性,并且用语言概念来记录和传播各种具体联系的规律性,直至总结出一门又一门的专门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经济学等。但是,几乎每一门学科从成长到成熟都经历了太多的曲曲折折。错误经常不在于我们观察一个事物的变化对应另一个事物的变化时的不准确,错误经常在于我们很难确定一个事物的变化究竟会引起哪些事物的变化。我们在考察事物之间的联系时,一些事物明明是相关的却被我们忽略掉的情形屡见不鲜;至于仅仅是简单罗列相关事物而没有进一步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具体状况加以考察的情形,更是屡见不鲜。

在千变万化的现实世界中,全面和准确地找出一些事物的变化究竟会引起哪些其他事物的变化,对我们而言,太过于依赖碰运气和试错。主要原因在于我们沉溺于个案,而没能下功夫去总结通用规则。我们很少主动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问一问自己:观察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并用概念与概念的关系来表达观察到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这个过程中有没有居于具体联系之上的共同的规律性?把概念与概念码放在一起有没有超出具体学科之上的共同规则?如果有,这个共同规律或共同规则将引导人们在探索具体规律或具体规则时少走弯路,它能帮助我们迅速确定观察和扫描相关事物的范围,既避免试错式的盲目扩大观察和扫描相关事物的范围,又避免碰运气式的盲目缩小观察和扫描相关事物的范围。

共同规律或共同规则是存在的。我们发现,用众多概念描述现实事物之间的联系,不管具体内容如何,在很多情形下,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概括为演绎关系、综合关系、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属性关系。其中,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是对演绎关系的一种定量考察的配套描述,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属性关系是对综合关系的一种定量考察的配套描述。

如果你用各个概念代表各个现实事物,并且你能够确定各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就符合下面要讲的演绎关系、综合关系,那么,我们就能确定这些现实事物是有联系的和相互影响的,我们就解决了谁影响谁的问题。

如果你对已经确定了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的众多概念进一步考察它们之间的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属性关系,那么,我们就能确定这些现实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方向和数量程度,我们就解决了谁怎样影响谁的问题。

在很多情形下,我们探询的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就表现为它们的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综合关系、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属性关系,由于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综合关系、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属性关系存在一般性规则,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有了一般性规则。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发现规律的过程就减少了盲目性,就会更加思路清晰。

我们在本章着重训练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至于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属性关系则是高等级别抽象思维重点训练的内容。

当概念没有积累到足够多的数量时,抽象思维还不可能成为主要的思维方法,因为你无法用有限数量的概念去构建完整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那时,人们逐步形成了一个一个的概念,还没有刻意总结概念间相互关系的规律。到后来,我们现在所称的抽象思维的形而上学方法才专门用形式逻辑来刻画概念间的相互的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

在抽象思维方法看来,如果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存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那么,分别代表这两个事物的两个概念就一定存在演绎关系或综合关系。反之,在抽象思维方法看来,如果已经确定分别代表两个事物的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演绎关系或综合关系,那么,这两个事物之间就一定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要么已经表现出来,要么还处于潜在状态。就是说,抽象思维方法考察现实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时离不开对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或综合关系的确定。我们可以提前告诉读者的是,第七章开始介绍的科学具象思维方法以及第十章开始介绍的战略思维方法,在考察现实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时却不局限于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就是说,即使一些事物的概念之间不存在演绎关系或综合关系,科学具象思维方法和战略思维方法仍能考察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规律性。

我们当然知道,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或综合关系在各个相关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就已经被或多或少地确定了,我们现在还单独讨论概念间的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针对特定问题,分别形成的各个概念并没有自动地和清晰地排列成层级关系或并列的关系,需要我们运用思维去专门理清各个相关概念的这种关系;二是确定概念间的正确的演绎关系和综合关系反过来能指导我们形成准确的概念,尤其是修正已形成的不准确的概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