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抽象思维及其训练要求和步骤
我们已经知道,概念性思维是指人们应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方法来处理被考察事物,通过形成概念来代表被考察事物,以及通过形成概念之间的关系来代表被考察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一种思维方法。
我们也已经知道,本教程将概念性思维进一步细分为抽象思维、科学具象思维、战略思维。
应该承认,即使到目前为止,多数人也并没有在规范的意义上将概念性思维进一步细分为抽象思维、科学具象思维、战略思维。他们依然将抽象思维看作是与概念性思维完全相同的范畴,这是因为他们并没有从方法论的高度清晰认识到抽象思维的全面、准确的含义,从而未能将同样是运用概念进行思维的科学具象思维、战略思维与传统的抽象思维区分开来。
我们在全面展开对这三种具体的概念性思维方法的描述之前,再一次提醒大家注意,抽象思维只是概念性思维的一个种类,抽象思维只是概念性思维进化过程的一个阶段。抽象思维具有概念性思维的一般性,抽象思维也具有作为特殊的概念性思维的特征性。
抽象思维属于概念性思维,人们对感官感知到的特定范围的现象,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方法来形成多个位于不同层级的概念,分别代表这特定范围的现象的各个部分,其中位于最高层级的只有唯一一个概念,被称作本质概念,这唯一的本质概念就是那全部特定范围现象的总代表;本质概念与其他非本质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非本质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代表了全部现象与部分现象之间以及部分现象与部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想把握全部现象的变化规律,就先把握每一个非本质概念与本质概念的关系,然后再综合考虑全部非本质概念与本质概念的关系。这样的一套通过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来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就是抽象思维方法。
例如,在特定的感知范围内,我们分别将一部分感知现象用马、牛、羊、虎、人等概念来代表,我们还进一步将特定范围内的全部感知现象用动物这个本质概念或总概念来代表,这样一来,马与动物之间、牛与动物之间、羊与动物之间、虎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等等,就形成了特殊与一般的概念关系,我们就不会将马的饮食规律与牛的饮食规律相混淆,也不会将马的特殊性规律与动物的一般性规律相混淆。
从抽象思维的定义中,我们看到了抽象思维作为概念性思维的一个种类所具有的概念性思维的一般特征,即用形成的概念来代表被考察事物,以及用形成的概念之间的关系来代表被考察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从抽象思维的定义中,我们也看到了抽象思维的特殊性,即你要考察的现象的范围有多大,你就要在这个范围内形成唯一一个本质概念来代表这个范围内的全部现象。你不能分别用多个概念来代表全部现象。如果想把握全部现象的变化规律,就先一对一对地把握每一个非本质概念与本质概念的关系,然后再综合考虑全部非本质概念与本质概念的关系。
我们在第二章探讨形象思维方法时,虽然已经告诉大家到底什么是形象思维方法,甚至也已经告诉大家形象思维方法的优势和劣势,但是,对于如何提高我们的形象思维水平这个最重要的问题,我们却几乎拿不出什么像样的办法,除了提醒大家可以通过认真和辛苦来做到观察得更清、记忆得更准,我们无奈地把形象思维的其他机理都归于了人的本能。
抽象思维方法则完全不同,我们已经总结了一整套关于抽象思维方法的程序和规则,并且这些程序和规则都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因此,当你发现两个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有天壤之别时,千万不要随便地用天分二字来解释。是否积极刻苦地训练自己,才是造成抽象思维水平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抽象思维是用概念来代表现实的事物,而不是如同形象思维那样用感知的图画来代表现实的事物;它用概念间的关系来代表现实的事物之间的联系,而不是如同形象思维那样用几个画面的转换来代表现实的事物之间的联系。例如,用“火灾”这个概念代表无法控制的火;用“危险”这个概念代表一种可怕的状态;“火灾”概念与“危险”概念的关系用“是”来代表(从属关系);“火灾是危险的”的这句话就代表了“无法控制的火”和“可怕的”之间的关系。
抽象思维为人类超越自己的感官去认清更加宏观或者更加微观或者更加快速变化的世界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如果没有抽象思维的准确性,即不能准确界定概念以及准确判断概念与概念间的关系,这种可能性就无法变成现实性。
人们思维和认识的目的就是把握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把握一些事物的变化和另一些事物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正是以此为基础人们才能预测将来的变化和引导自己的行为。抽象思维假定,形成了概念就等于认识了现实事物,确定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等于提前认识了一些现实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或因果关系。按照这种假定,如果人们提前确定了概念与概念的关系,就相当于提前预测了或远或近的未来将发生的实际现象。
读者在阅读以后的关于抽象思维的规则的描述时,应该始终抱着这样一些疑问:用感知到的现实事物的画面来代表现实事物还容易理解,用声音和符号表达的概念怎么就能代表现实的事物?怎么判定什么时候是准确代表了,以及什么时候没有准确代表?什么是概念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概念之间的这种关系就能代表现实事物之间的具体联系?
既然人的现实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交织在一起的混杂状况,由于形象思维的干扰,如果你不去有意识地和刻意地追求一个相对完整的抽象思维过程,你的思维就必然是断断续续和凌乱的,你的决策或判断就只能是盲目的和没有依据的,你的行为带来不利结果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了。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与田园式的农耕时代相比,感知对象数量庞大,感知对象变化迅速,感知对象的概念化程度前所未有。我们在赞叹我们的思维因更多使用概念而不断进化的同时,千万也不要忘记,我们的思维也更容易出错了。
在过去,人类行为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力是极其有限的,允许试错的空间很大,而在现代社会,人类行为改变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自身的作用力已非常巨大,有些错误行为导致的有害结果甚至是不可逆转的。盲目的决策和错误的判断所引导的行为,其危害性可能比不行为还要大。
中国海尔公司的张瑞敏先生就曾经说过:现在不是比谁做得快,甚至也不是比谁做得好,关键是看谁做得对。(www.xing528.com)
因此,不管你过去是多么地近乎本能地习惯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干扰的混合状态,你从今天开始,在一些相对重要的问题上必须强迫自己进行一个完整的抽象思维过程。这种要求在人类社会领域尤其迫切。通过第七章的学习你将了解,抽象思维本身已不是尽善尽美的思维方法,它和现实的本来面目已存在距离,在人类社会领域比比皆是的逻辑混乱的做法,更使以抽象思维方法为基础的“社会科学”远离了科学范畴。
当人类自身成为研究的客体时,他们那种其他研究客体所不具备的动机性和社会群体性导致了研究的极端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加大了人类社会领域的抽象思维的困难,但社会科学的抽象思维的低水平,主要还是因为人们忘了严密的抽象思维都有哪些要求。
什么是抽象思维的规则?怎样做才是一个完整和准确的抽象思维过程?在即将详细回答这些问题之前,我想先和读者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正确的和具有实用性的答案应该是简洁和清晰的,否则它不但不能成为我们进行思维的利器,反而会成为我们思维的包袱。如果它有过多的新概念或新概念之间的关系混乱不堪,那它顶多只是供“饱学之士”把玩的精神玩具。读者可以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这本书和其他所有企图为人在思维方法上指点迷津的论著是否可读。
通过前面概念形成过程的描述,我们已经揭示了概念性思维方法最核心的规则和程序,这同时也是抽象思维方法最核心的规则和程序。用分析、归纳、综合、演绎四种思维工具形成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形成了概念就等于认识了现实事物,形成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就等于提前认识了一些现实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或因果关系。所形成的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必须准确。这就是概念性思维方法最基本的规则和程序,也是抽象思维方法最基本的规则和程序。
我们找到了抽象思维方法最基本的规则和程序,但我们不能停留在最基本的规则和程序,我们要从这个基本规则和程序出发向更具体的程序和更具体的规则迈进。
我们现在结合后面将要具体讲述的内容给抽象思维方法下一个更完整更具体的定义:
抽象思维属于概念性思维,人们对感官感知到的特定范围的总体现象,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方法来形成多个位于不同层级的概念,用于分别代表总体现象的各个部分,其中位于最高层级的是唯一一个作为特定范围总体现象的总代表的本质概念。本质概念与其他非本质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非本质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就代表了全部现象与部分现象之间以及部分现象与部分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想把握全部现象的变化规律,就先把握每一个非本质概念与本质概念的关系,然后再综合考虑全部非本质概念与本质概念的关系。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综合关系、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属性关系、概念与概念之间的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这样的一套通过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来考察事物和把握事物变化规律的思维方法就是抽象思维方法。
抽象思维方法的定义告诉我们,面对你要观察的现象,面对你要论述的问题,面对你要判断的状况,面对你要决策的内容,完整和准确的抽象思维过程要求你在两个方面下足功夫:
一是准确界定概念。具体包括概念的五个方面的准确界定:准确界定概念的符号、准确界定概念的内涵、准确界定概念的外延、准确界定概念外延的数量属性、准确界定概念内涵的数量属性。
二是准确判断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的准确判断:准确判断概念之间的演绎关系、准确判断概念之间的综合关系、准确判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属性关系、准确判断概念与概念之间的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
对上面的这些抽象思维的总体要求能做到什么程度,就是我们衡量抽象思维科学与否、精确与否的基本标准。对于这五个准确界定和四个准确判断,如果漏掉了其中任何一个内容,就不再是全面科学的抽象思维,思维的结果就有可能是错误的或者粗略的。五个准确界定和四个准确判断,也是我们从抽象思维角度判断各个学科成熟与否的标准。就目前情况看,自然科学的成熟度要远远高于社会科学。
全面理解抽象思维和全面掌握抽象思维的规则和程序,是我们在这里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目标之一。我们当然清楚,达成这个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按照所包含的内容、读者范围等标准,将抽象思维的训练依次分为三个级别:基础级别(第三章、第四章)、中等级别(第五章)、高等级别(第六章),每完成一个级别的训练,我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就朝着精准的方向显著提高一步。
基础级别抽象思维方法训练包括:初步认识概念性思维方法的含义;通过探究概念形成过程理解知识原创的重要性;通过模拟原始概念的形成过程初步掌握知识原创的基本方法;能分辨概念性思维怎样受形象思维的干扰;初步了解概念性思维方法的种类;认识抽象思维方法的含义;理解严谨的抽象思维的总体要求及其训练步骤;反复强化抽象思维必须概念准确的要求,直至达到能自动引导思维的观念化阶段;通过掌握概念外延的划分方法初步学会抽象思维的分析;通过掌握概念内涵的定义方法初步学会抽象思维的归纳、综合、演绎。掌握这个级别的内容是抽象思维的基本要求。
中等级别抽象思维方法训练包括:反复强化概念间的关系必须码放准确的要求,直至形成观念和养成习惯;能理解概念间的综合关系、演绎关系的含义,并能迅速判定若干个概念之间是否存在综合关系或演绎关系;能迅速以逻辑树的形式准确地码放众多相互间存在综合关系或演绎关系的概念;了解常见的不严谨的概念间的关系。掌握这个级别的内容是对已经从事或将要从事管理、研究、教学工作的读者的要求。
高等级别抽象思维方法训练包括:建立更精准的抽象思维必须定量化的观念;学会用概念外延的数量属性和内涵的数量属性将概念定量化;学会用概念间的整体与部分的数量属性关系、一般与特殊的数量属性关系将概念间的关系定量化。掌握这个级别的内容是对高级别管理、研究、教学人员的要求。
粗略地讲,完成基础级别的训练,就能帮助我们用准确的概念去代表感知到的现象,从此,我们就开始养成了理性思考的习惯,在工作和生活中就经常能有意识地规避随波逐流、张冠李戴等非理性的判断。完成了基础级别的训练,就具备了日常级别的抽象思维能力。
完成中等级别的训练,就能帮助我们用准确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去代表实际的现象之间的联系,从此,我们就开始喜爱理性推演了,即使在较复杂的情形下,我们也能厘清此现象与彼现象的因果关系,做到由此及彼和未雨绸缪。完成中等级别的训练,就具备了工作级别的抽象思维能力。
完成高等级别的训练,就能帮助我们用更精准和定量化的概念去代表感知到的现象,用更精准和定量化的概念间的关系去代表实际的现象之间的联系,从此,细微的变化、细微的区别也逃不出我们的眼光,我们开始能做到见微知著,我们开始具有理性的预测能力。完成高等级别的训练,就具备了研究级别的抽象思维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