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概念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交叉
前面已经说过了,我们实际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和概念性思维交织混合在一起的情形。两种思维经常相互补充,也经常相互干扰。
我们已经知道,古人的形象思维比我们强,因为那时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抽象概念来干扰他的形象思维。
反过来,形象思维也经常干扰我们的正常的概念性思维。
企业家思考是否投资建一个工厂,本应扎扎实实进行一个完整的概念性思维的论证,有利因素是什么,不利因素是什么,已具备的条件是什么,尚未具备的条件是什么,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什么,等等,但脑中突然闪现的一个产品供不应求的热闹情景,就可能打断他的概念性思维过程,从而使概念性思维的分析、归纳、综合、演绎过程产生漏洞,未经过严密概念性思维的论证就匆忙做出了投资的决策。
一个人要不要跳槽,本应该是经过概念性思维论证后才能做出的人生决策。但是,某一天上司的一句不经意的玩笑使他脑中闪现一幅自己被羞辱的画面,接着又闪现出一幅自己跳槽后上司手忙脚乱和拼命挽留的图画,于是事关人生的跳槽决策就做出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像这样的概念性思维被干扰的情况简直不胜枚举。我们所犯的数不清的大小错误,如果探究一下根源,许多都与思维方法有关。错误有时是因为不会概念性思维。更多情况下,错误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需要进行一个完整的概念性思维。(www.xing528.com)
我们描绘有些人的思维特征时常说,某某人属于“跳跃性思维”,就是指他们的概念性思维过程在不知不觉中经常间插形象思维。
“跳跃性思维”有两种情形,一种情形是思维过程包含了许多严谨的概念性思维的片段,但段与段之间却间插的是形象思维,导致一段概念性思维与另一段概念性思维之间出现断裂。我们理解了他的一段一段的语言表达,但是把这一段一段的语言表达串在一起,我们就不知所云了,因为我们无法理解他的思维中的仅仅存在于他本人头脑中的形象思维的部分。许多宗教语言也都具有这样的“跳跃性”特征,但宗教总是把我们没能理解这种跳跃性归因于修行不到家,或不够虔诚。
“跳跃性思维”还有另一种情形,思维过程包含了许多形象思维的片段,但段与段之间却间插的是概念性思维。我们无法理解其中一段一段的思维过程,因为那一段一段的思维是仅仅存在于他本人头脑中的形象思维,但是把这一段一段的深奥的思维结果串在一起,却能揭示一个让人茅塞顿开的大道理。同样也有许多宗教语言具有这样的“跳跃性”特征,你并没有理解它的许多细微之处,但是你虔诚地听从它的指引,却意外地得到了心灵的宁静,有时即使是以严格概念性思维为基础的心理学也未必能让你达到那样的效果。
总体而言,人类高于其他生命体的最根本之处就在于人类的概念性思维能力,因为形象思维的最重要的生理基础是感官的感知能力,而人类感官的感知能力一点也不比许多其他生命体强。例如,我们的嗅觉不如狗,我们的视觉不如鹰,我们的听觉不如蝙蝠,我们的奔跑不如虎豹……但人类的概念性思维能力弥补了这些缺陷。我们虽然嗅不出空气中日益增多的二氧化碳,但理性和测试可以告诉我们温室效应的灾难正在临近。
最大的问题是,严密的概念性思维并不像形象思维那样是每个人天然具备的能力,如果没有后天的有意识的训练,多数人更习惯于像猫狗一样靠感官和形象思维来判断事物。
虽然人类实际的思维是概念性思维与形象思维相互补充、相互干扰的混合状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必然要进入以概念性思维为主的阶段。正如同我们前面已经描述过的一样:“感官觉察不出渐变,我们感觉不到企业、城市、人生的无数日常错误决策,只有当企业要破产了,城市落后了,人生失败了,感官才能通过尖锐对比看出错误,看出糟糕的结局。我们就像实验室的青蛙一样,掉进一锅开水会立刻跳出来,但如果被放在微温的水中再慢慢烧热,就会待在那里直到有人把它救出来。渐变往往蒙骗了人的感觉,使头脑中“危险感”的图画变得模糊,而尖锐的对比则使人保持警惕。问题是,如果人们只靠感官或形象思维来判断事物,而不是依靠能极大地弥补感官能力不足的抽象思维来判断事物,灾难性后果还不能立刻形成某种尖锐的对比。等到这种“尖锐的对比”形成时,恐怕许多“灾难性后果”已无可挽回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