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思维的显意识和潜意识
笔者承认,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确有许多行为不是靠精确的思维过程来引导的,否则,我们的思维将不堪重负,那会让我们谢顶,那会让我们早衰!每个人都会养成一些思维的“习惯”,这种“习惯”使我们避免了在每次行为之前都要经过一个苦思冥想的过程。问题是,虽然习惯能节约思考成本,但习惯也有好坏之分。坏的习惯经常在工作和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不利的结果。这些不利的结果有许多似乎不那么严重,而有些不利结果却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人们知道坏习惯虽然也能减轻思考的负担,但是坏习惯的代价更大,特别是对重要行为而言。我们需要的是好的思维习惯。那么好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呢?思维方法的训练就能帮助人们养成好的思维和行为的习惯,能在不知不觉中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对于一些将引导人们的重要行为的思维,我们不能不力求准确,哪怕为此要付出苦思冥想的代价。幸运的是,好的思维习惯一旦养成,正确的思维规则和思维程序就似乎成了我们的本能,我们就既能节约思考成本,又能减少重要行为犯错误的概率,它是人们减少行为的无规则性,同时又减少人们的思维负担的巧妙办法!
大家可能不敢相信,一个人每天决定自己怎么行为至少做出上万个决策,这当中只有极少数是你意识到的决策,绝大多数则是你没有意识到的被称作潜意识的决策。我们的生活是否令人满意,我们的工作是否有成就,就是这上万个决策正确与否的结果。对于意识到的决策,按照思维步骤和思维规则认真思考,仔细斟酌,固然是让我们的行为少犯错误的重要环节,对于那些无所不在的潜意识的决策,我们也不能像以往一样完全无视它们的存在。我们必须要问,为什么有些人的潜意识犯错误的概率就小,而有些人的潜意识犯错误的概率就大?有的时候,人们经过深思熟虑所做出的决策都具有同样的行为程序和行为规则,但有的人按照这种决策行为时最终结果就令人满意,而有的人按照这种决策行为时最终结果却令人沮丧,就好像有鬼在捣乱,人们往往把这归咎于运气不好。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造成这种区别的就是下意识或潜意识。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做出了无数决策,已经造成了行为的无数个细小的差异。
面对这种区别,有人提出的处理办法是多思考,加大显意识决策所占的比例。但这是有限度的,人在一天中事事都思考,思维负担过重,长期如此会引起精神疾患。
也有人说,既然是潜意识,那就是先天的,只好听天由命。(www.xing528.com)
其实,潜意识也是可以后天训练的。一般而言,如果人们把一些重要的通用性的规则,用观念化的方法反复往大脑中灌输,久而久之,就能形成符合这种规则要求的潜意识,在工作和生活中碰到类似场景时,就会自动按照规则来行动。
人类思维方法,即已经发现的人类思维的程序和规则,是所有通用性规则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是我们发现所有其他规则的规则,是我们最应该将其观念化和习惯化的通用规则。遗憾的是,它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通用性规则。例如,我们见过数不清的警句或座右铭,用来在一些具体场景提醒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向,但我们很少见到提醒人们注意一般性的思维规则、步骤的警句或座右铭。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人们没有从实际指导思维的角度去充分和深入探索人类思维的共同性规律,并进一步将其系统化、规范化,而是匆忙地将思维方法界定为区分不同人群和派别的世界观,并忙不迭地借助国家力量将自己偏好的“世界观”意识形态化。例如,人们总是对“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区别津津乐道,却很少注意“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共同特征。
二是人们习惯于将“一般性”和“操作性”对立起来,认为“一般性”的不可操作,可操作的不具有“一般性”。而思维方法历来被归入“一般性”的范畴,自然不能与“步骤”、“程序”等明显具有操作性特征的字眼沾边。
我们对思维方法训练的要求是,学会将思维的共同性与特征性结合起来,学会将思维的一般性与操作性结合起来,不仅让它成为指导你实际思维的显意识,还要让它成为引导你实际行为的潜意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