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与你有关:混入广告公司的经历

设计与你有关:混入广告公司的经历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混入广告公司经历过青春的我们,永远怀念那个充满了激情和浪漫的20世纪80年代。幸好在这时候出现了一大堆披着文化外衣的广告公司,在当时的中国还属于新兴行业,没有过于苛刻的游戏规则和技术职称考试,对于那些只拥有点阅历和抒情经验,没有特别技能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收容所。当我第一次走进广告公司的设计部门,看见人们都坐在电脑前面,这才知道画画儿已经不再依靠刷子了。

设计与你有关:混入广告公司的经历

混入广告公司

经历过青春的我们,永远怀念那个充满了激情和浪漫的20世纪80年代。诗歌、绘画、音乐是我们在那个物质并不丰富的时代唯一的财富。但是到了1990年后,商业逐渐充满了生活成为主角,失宠的怀才不遇的年轻人变得越来越愤怒,于是就有了“愤青”一族,混沌于超越现实的理想和现实残酷的竞争之间。我们因为热爱青春而丢失了青春,因为迷信理想而与理想分手。在最需要坚持的年代里,很多像我这样骨子里有点投机倾向的人纷纷加入了1996年底的“青春大逃亡”(那一年国家为了安置下岗工人,修改了工商注册条例,规定3万元就能注册一家服务公司),很多“文化混子”争先恐后地抛弃理想,投入尘世的怀抱。

但是回到尘世之后,这才发现,“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除了一腔无缘无故的愤怒之外,自己已经什么都不会了。电脑英语驾照这些80年代根本不重要的东西,到了90年代成了打开新世纪大门的钥匙。幸好在这时候出现了一大堆披着文化外衣的广告公司,在当时的中国还属于新兴行业,没有过于苛刻的游戏规则技术职称考试,对于那些只拥有点阅历和抒情经验,没有特别技能的人来说,是最好的收容所。于是在当时有个这样的笑话

问:你会什么?

答:会写诗。

说:那你是编剧

问:你呢?

答:会画画。

说:太好了,那你就是美术了。

问:你呢?你会啥?

答:照相算吗?

说:当然,你是摄影,比刚才会写字会画画的都有用。(www.xing528.com)

问:你呢?

答:大哥,我啥也不会。

说:哎,那你干导演吧!

千万别以为这是无厘头,很多电影厂的子弟就是这样走上的艺术道路。我当时就是一个又会写字又会画画的,现在叫复合型人才。只是那时候没什么自信。

在一个仲夏的夜晚,我被一哥们儿叫到一家在顶级公寓办公且装修奢华的广告公司帮忙。这个哥们儿原来是一个鼓手,先我们一步“叛变投敌”,很快就脱了贫,俨然混入了白领人士之中——吃饭开发票、打的能报销、出门喷香水、回家睡衣……

当时那家公司正在赶着为翠微大厦筹备开业庆典而忙活着,昼夜加班,所以需要人手,哥们儿想着我会画那么几刷子,就当我是一只“滥竽”叫去充数。没想到那是改变我命运的一个晚上。当我第一次走进广告公司的设计部门,看见人们都坐在电脑前面,这才知道画画儿已经不再依靠刷子了。神气无比的设计师们坐在电脑前做着我根本看不懂的事情,有点儿像是魔术表演。一种无比强烈的感觉出现了,并且在大脑中盘旋萦绕:我被世界抛弃了!我被世界抛弃了!

那晚因为我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只好没趣儿地走了。我昏昏沉沉地回了家,突然觉得不能再混下去了,于是天一亮就出门奔向书店。书架上关于电脑的书可真多,而且太厚了,都跟字典似的,还没看我就晕了。随便拿了几本,看上几行就都只有一个感觉——“天书”。紧接着一连三个月,我像得了自闭症似的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门,无知的感觉让自己越学越害怕,当时我姐姐在联合国的一个项目组里工作,获得一台个人电脑,被我厚着脸皮霸占了。面对这个陌生的机器,我简直有点束手无策。它能带我回到世俗的社会里去吗?它能让我找到工作体面地生活下去吗?我对自己说:一定要坚持到底。

就在这个时候,那位“叛变”的朋友又一次帮助了我。因为他看我这样盲目地努力下去没有什么前途,就建议我来个曲线救国,无论干什么先要设法混进广告公司,一来可以暂时谋个生计,二来可以偷着学习本事,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我当然是求之不得了,再三恳求这位哥们儿继续帮忙,他满口答应说:“公司正在事业的上升期,还是非常需要人手的,只要有了引见的机会,一定想着你。”

那个哥们儿所在的公司开业不久,正处于雄心勃勃的阶段,所有人都生龙活虎地工作着,盼望公司有大发展,自己也能跟着改变命运。由于我没有实实在在的技能,不能挂着设计师的头衔儿往公司里混,那个哥们儿就建议我去做策划。他说策划是一个比较虚无缥缈的差事,会写字会胡思乱想就行,非常好混日子。我一想,术业有专攻,胡思乱想正是我的一个强项。这家公司的老板是一个全国知名的公众人物,投资人也是一家全世界知名的日本企业的社长,为了逃避日本高额的遗产税,把钱投到了中国,可能是想给他儿子建立点海外基业。公众人物在官面上有特别体面的工作,不能让人知道底细,就找了一个忠心耿耿的替身当了所谓的“老总”,替他照顾买卖,那个替身老总姓满,我们姑且叫他“满总”。

20世纪90年代的“总”,还是一个比较严肃的称呼,只有企业的一把手才有资格在姓氏后面加上一个“总”字。不像现在听着那么廉价,像是论堆儿撮的处理菜。我很多客户的公司里,“总”多到已经不能放在姓氏后面,那样根本分不清谁是谁,比如喊一声张总就会有四五个人答应,于是就有人发明把“总”放在名字后面叫。哎,何必呢!爹妈都给起了名字,不就是让人叫你用的吗?加个“总”就体面了似的?也没见微软的人管比尔·盖茨叫“比总”呀?

我的哥们儿借一次喝酒的机会,踩在“满总”酒过三巡忘乎所以的点儿上,适时地引见了我,我赶紧恭维、崇敬、尊重、仰慕一起呈上,使尽了以前在夜场混社会的本事,马屁拍得啪啪响,跟腈纶毛衣静电似的。“满总”当时得意极了,有点儿发飘,被我们捧成了伯乐,看谁都像是千里马。他问我能不能写策划案,我把胸脯都拍红了。于是满总一口答应让我先来试工一个月,试工期间工资按正式员工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