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苏洵
题解
本文选自苏洵《嘉祐集》里的《权书》。《权书》收有作者论治道、史事和历史人物的十篇文章。本篇是其中的第八篇,原题《六国》。作者写此文的目的在于针砭当时的统治者,希望他们记取六国灭亡的教训,改变政策,以免国家败亡。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www.xing528.com)
六国的破败灭亡,并不是由于他们的兵器不锐利和不善于打仗,毛病出在对秦国的割地求和上面。用土地贿赂秦国而使自己的力量受到损耗,这就是它们走向灭亡的道路。有的人说:六国先后一个接一个地灭亡,都是由于用土地贿赂秦国所造成的吗?我说:没有贿赂秦国的国家受到贿赂秦国的国家的影响而遭到灭亡,是因为它们失去了强大的支援,不可能独自保全自己。所以说:六国灭亡,毛病就出在用土地对秦国割地求和上面。
秦国除了用战争手段夺取土地以外,还得到诸侯国的贿赂,小的得到小城镇,大的得到大城市,就秦人所得比较而言,由于诸侯国贿赂而得到的土地,比他们打胜仗所占得的土地要多上一百倍。诸侯国由于贿赂秦国而失丢的土地,比打了败仗丢掉的土地也要多上一百倍。这样的话,那秦国最大的希望、诸侯最大的祸害,当然就不是战争了。想想六国君主们的祖先,冒着霜露、披荆折棘才得到一寸一尺的土地,子孙们对这些土地却不怎么珍惜,把它们拿来送给别人,就象扔掉一根小草一样。今天割让五座城,明天割让十座城,然后才能睡一个晚上的安稳觉,可早上起来看看四境,秦兵又来了。诸侯国的土地是有限的,强暴的秦国得到土地的欲望是没有满足的时候的,你奉送的土地越是多,它对你的侵夺越是厉害。所以不用打仗,谁强谁弱、谁胜谁负就可以判别得很清楚了。至于六国遭到灭亡,按道理讲,本来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古人说过:“用土地来侍奉秦国,就象抱着木柴去救火,木柴不烧完,火是不会熄灭的。”这话说得对。
齐国的人没有拿土地贿赂秦国,他们的国家也终于继五国以后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它们采取亲附秦国的政策而不愿支持五国。五国已经完了,那齐国的灭亡就不可避免了。燕国、赵国的国君,起初都有远大的谋略,能守卫住自己的国土,坚持原则不用土地去贿赂秦国,因此燕国虽然是个小国却最后灭亡,这是采用武力抵抗取得的效果。等到燕太子丹使用派刺客荆轲去谋刺秦王的办法来对付秦国,才加速了亡国之祸的到来。赵国曾经和秦国打过五次仗,败了两次,胜了三次。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两次都把秦兵打退了。等到李牧因为别人说他的坏话而被赵王杀掉以后,邯郸便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可惜的是赵国未能把用武力抵抗秦国的方针坚持到底。况且燕国、赵国是处于秦国把诸侯国消灭得差不多了,可以说它们两国的智谋和兵力都已经十分单薄,才因为战败而灭亡,实在是没有办法的事。假使三国各自爱惜自己的土地,齐人不亲附秦国,燕太子丹不派刺客到秦国去,优秀的将军李牧还能活着,那么胜负、存亡的命运如何,倘若拿六国和秦国比较一下,也许不能轻易地作出判断。
唉呀!如果六国把贿赂秦国所用的土地,用来封赏天下会出主意的谋士,用向泰国讨好的心情来尊重天下才智杰出的人士,大家联合起来,同心协力地对付西边的秦国,那我怕秦人想吞并六国也吞不进喉咙。真可悲呀!有这样有利的形势,而受到秦国久积的威势的逼迫,日削月割,以至一天天走向灭亡。治理国家的人可不要使自己的国家遭到他国久积的威势的逼迫啊!
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国,六国的势力比秦国弱小,可是还是有可以不采用贿赂手段而能战胜秦国的形势;假如凭着统一了天下的大国的身分,去走六国赂秦而亡的老路,那就更在六国之下了。
赏读
这篇史论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探讨它们对付秦国应该采取的正确策略,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教训,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重蹈六国赂秦而亡的历史覆辙。
文章共五段,先总后分,有论有证,由古及“今”,脉络分明。首段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为全文设下总纲。紧接着第二、三两段分别论述赂秦之国和未赂秦的国家灭亡的具体原因。第四段提出六国避免灭亡的办法。最后一段抒发作者感慨,借古言“今”,点明题旨。文章切中时弊,布局严密,说理生动、透辟,论据充分有力,行文干练,语言精警,堪称是议论文中的佳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