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理想社会与消极倾向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理想社会与消极倾向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桃花源记——陶渊明题解本文选自《靖节先生传》,原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桃花源诗》和这篇小记,都表现了陶渊明不满当时政治,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本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他到了武陵,便到太守那里,如此这般说了他发现桃花源的事。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询问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桃花源记-陶渊明的理想社会与消极倾向

桃花源记——陶渊明

题解

本文选自《靖节先生传》,原是《桃花源诗》前面的小记。《桃花源诗》和这篇小记,都表现了陶渊明不满当时政治,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他逃避现实的消极倾向。这正是后来好些封建文人津津乐道世外桃源的原因。

本文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当时,他已归隐乡间16年了。年轻时他有过“大济于苍生”之志,但他所处的时代却是战争频仍,政治腐败,生产凋敝,生灵涂炭,国家濒临崩溃的年月,他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同时,东晋王朝承袭门阀制度,保护贵族官僚的特权,知识分子根本没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像陶渊明这样一个家境早已破败的寒门之士,当然就壮志难酬了。加之他性格耿直,为官清廉,于是便产生了与现实格格不入的感情。义熙元年(405),他坚决辞去上任仅81天的彭泽令,长期隐归田园躬耕僻野。后得知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晋恭帝,产生对刘裕政权的不满,加深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恨;但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刻画一个与污浊社会相对应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www.xing528.com)

译文

晋朝太元年间,武陵地方有一位靠捕鱼为职业的人。他撑船沿着溪水前进,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两岸几百步内,没有其他树,香花鲜艳美丽,有的纷纷飘落。捕鱼人对这片景色感到很惊奇,他继续向前划去,想到这片桃花林的尽头看个究竟。

桃林的尽头是溪水的源头,就在那里看见一座山。山有小洞,洞内隐隐约约有些亮光。捕鱼人便丢下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很窄,刚能走过一个人;再往前走几十步,一下子便出现了开阔明朗的境界。里面土地平整空旷,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漂亮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一类的东西。田间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子里鸡鸣狗叫的声音都能相互听得到。人们在里面来来往往,耕田劳动,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和洞外的人完全一样。头发花白的老人,垂着短发的小孩,都笑嘻嘻地愉快得很。

那里的人见到捕鱼人,非常惊奇,问他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捕鱼人把自己的经过都告诉他们。有人就邀请他到家里去作客,置酒杀鸡做饭来招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位客人,都跑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因为逃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了这个和外界隔绝的地方,就不再出去了,于是和外面的人断了往来。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什么魏、晋了。捕鱼人就把自己所知道的一一告诉他们,大家听了都感慨叹息。其余的人也各自把他请进家里,摆出酒饭来招待他。捕鱼人住了几天,便辞别众人回去。桃花源中的人对他说道:“我们的情况不值得和外人去说。”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那条船,就沿着来路回去,一路上处处都作了标记。他到了武陵,便到太守那里,如此这般说了他发现桃花源的事。太守当即派人跟他去,寻找从前所作的标记,但已分辨不清了,再也找不到那条路。南阳的刘子骥,是个品格高尚的人,他听说这件事,很高兴地打算去寻找。还没有实行,不久,他就生病死了。以后就再也没有人询问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赏读

文章虚构了一幅没有战乱、自给自足、鸡犬之声相闻、老幼怡然自得的世外桃源的图景。这个理想的图景通过作者的笔,写得又质实又虚幻。实的一面,写得自然真切,如现目前,且充满人情味,虚的一面,写得迷离恍惚,若隐若现,无法追寻。这就更加突出了桃源仙境的美妙,是浪漫的理想与现实的结合。全文想象奇特,叙述委婉曲折,层次分明,语言质朴自然,写景明丽如画,虽幻似真,虽虚似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