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看待市场经济,把它视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也就是说它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可以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既不姓“资”,也不姓“社”。但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看,市场经济就不是这样抽象和简单。从《资本论》看,生产关系的结构是二重的,即根本经济制度和这一经济制度的运行方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二重结构表现在,雇佣劳动制度和劳动产品作为价值生产的商品经济制度,雇佣劳动制度是根本的生产关系,即人们对社会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它直接决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分配关系,这两个方面决定了人们的经济地位,它是一种“普照的光”,其他的一切关系都受它决定或受它制约和影响。商品生产和交换制度形成人们的劳动交换关系,即全社会的物质变换过程是怎么实现的,经济是如何运行的,也就是根本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它“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体系”[3]。因而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它使整个社会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雇佣劳动制度的关键——劳动力的买卖也是在商品经济中才有可能和得到实现,还有,资本家对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也只通过商品经济制度才能将商品生产的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得以实现,这两种不同层面的生产关系共同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指出的:“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4]马克思在这里所讲的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指的是这种生产方式的运行(或称为“实现”)制度,那只可能是市场经济制度。因为正是这一经济运行制度,才实现了资本的自由:等量资本取得等量利润,将前资本主义方式下的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从而理直气壮地无偿占有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将残酷的剥削制度披上文明的外衣,使剥削成为秘密,使资本的脚印遍及世界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协调了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从这个角度看,市场经济制度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了形式上的合法性,因而它构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重要的生产关系。(www.xing528.com)
因此,市场经济无疑是一种生产关系,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实际上已经承认它是一种重要的生产关系。在现实的社会制度运行框架内,生产关系是作为总体结构出现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是根本的生产关系,市场经济是具体的生产关系,表现为纷繁复杂的市场分配关系、商品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它之所以是具体的,是因为它直接就是人们现实的生产和生活,构成商品经济社会重要的经济制度,因此它绝不仅仅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作为重要的经济制度,它有自身“硬”的和“软”的结构要素,亦即市场经济要真正得以运行,必须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具有独立人格的市场主体,还要有一种保证市场经济良性运转的市场经济意识形态,它包括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风险意识、平等观念、法制观念、诚信观念等一系列的市场经济的思想文化和道德观念体系。这一整套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直接影响甚至完全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同时上层建筑也要为它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革,主要表现在政府经济职能的改变、机构的整合、管理模式的更新上,在对市场进行调控和规范的同时,努力营造市场经济的文化和道德氛围等。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就认为新教伦理构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意识形态构架。因此,把市场经济仅仅作为资源配置方式或经济运行机制是简单化了,这种看法在理论上可能导致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批判蒲鲁东的“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在实践上也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建设和融合功能来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是,我们一般认为西方国家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等同,也就是把它看作是一种社会制度。但是,应该明确的是,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主要是因为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而市场经济又和私有制天然结合在一起的。私有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三者完全融合在一起,构成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因此,从理论上不能得出市场经济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就不能融合在一起。也不能回避西方国家的这种看法而把市场和市场经济仅仅看作是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事实上,市场经济已经是一种现代社会的重要经济生活制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