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断趋向成熟的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的现实化道路未来的走向如何?现实地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然是一个不断趋向成熟的创造性的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过程。从理论研究的角度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建构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大课题和基本目标。当前,实现二者的良性的辩证发展,需要把握以下原则。
1.创新精神,特别是创造性的理论与实践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实践的灵魂。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存并在现阶段明显处于劣势只能以民族国家的超常规发展为历史基础的现实面前,学会与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共同发展,特别需要创新精神,需要在创新性实践中实施大智慧。具体说来,既要发展壮大社会主义,又要使中华民族真正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既要保持人类新社会的探索性实践得以长期的历史性积累,又要争取世界和平、争取积极影响资本主义的现实发展取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并引起了西方世界的重视和关注,反思这一艰难的探索历程,创新精神是其成功的秘诀。
2.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加重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表明,只有民族化了的、具体化了的、被实践证明实际有用的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才能具体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走向成功。因此,更加重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和理论体系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实践是科学地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向,社会主义现实化的科学发展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水平。
3.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化(www.xing528.com)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与研究的方向必须牢牢扎根于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实践,形成理论和实践的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的辩证法。只有始终与社会主义一体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真正继承、发扬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与目标才有可能始终与共产主义保持根本的一致。
【注释】
[1]详见本书第106—113页。
[2]哈里·哈丁.对中国的再思考[J].[美]外交政策,2007(3).
[3]陶德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A].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0-11.
[4]侯惠勤.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紧张”[J].中国社会科学,2007(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