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阈下的中国经验
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果。但现在西方学者和国内学界对于中国经验的性质和内涵的认识却是模糊的。
1.西方学界的所谓“中国经验”(有人称为“北京共识”)是在认定中国一步步走向资本主义,汇入所谓“主流”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和发展的经验
这种看法影响到国内不少人对中国经验的性质产生了模糊看法。在西方世界很多人看来,“社会主义因苏东剧变而失去任何可能的未来向度”,“苏东剧变乃是社会主义的墓志铭,社会主义已经盖棺定论,不可能咸鱼翻身了”。[1]此种看法很自然地把中国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看作是向资本主义世界的回归。国内也有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存在着困惑,有人认为现在中央的政策,“一步一步把中国人民引向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一步步向资本主义靠拢、看齐”,“21世纪中国将成为共产党领导的资本主义”。[2]同时,还要看到西方世界在对中国经验的看法和理解上存在着很大的误解和片面性。这一点在2004年9月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马克思”大会上表现得十分明显。西方学者都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上理解社会主义,在谈论中国时,最缺乏的是对中国经验的认知,而仅仅从欧式社会主义模式来衡量中国。因此,他们在谈论社会主义的时候,今日中国在他们的视野之外,只有欧洲才有社会主义问题(劳动过程的异化,社会进步如何成为问题,等等)。这的确是对中国经验的误读。[3]因此,面对西方世界的所谓“中国经验”的认识,中国人必须谨慎地深入地研究,不能盲目认同。
2.西方学界普遍将中国经验视为单纯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这大大缩小了中国经验的内涵以及理论与现实的意义
在我们看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多领域的伟大的社会革命,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只是其中一个部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同步展开的,是全方位的社会发展。这场伟大的第二次革命使中国走上了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中社会主义是核心。而对于这一点,西方世界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当中国刚刚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时,他们还愿意将中国走的道路定义为“市场社会主义”,当中国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后,他们就认为“照此下去,即使公有制得以保留(我怀疑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做到这一点),‘市场社会主义’概念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4]。可见,西方世界实际上把中国经验狭隘化、庸俗化了。除了恶意的诋毁外,这主要是由于西方世界作为局外人或旁观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感性直观思维方式造成的理论错觉,只有处于这场伟大革命实践中的中国人才能真正理解中国经验的科学内涵以及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联。(www.xing528.com)
鉴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必须深入研究中国经验的性质,以此来澄清西方世界对中国经验的误解和片面化。我们认为,中国经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世界发展做出的新贡献。
(1)中国经验的形成是邓小平和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开创性地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创造性运用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西方世界提出中国经验的本意在于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持赞许的态度,这种赞许中除了经济发展的成就外包含着对中国向西方资本主义看齐的肯定。因此,他们所肯定的内容中有我们不能接受的东西。在西方世界看来,中国经验是一个有待理论观察和审视的很难“消化”的对象,是一种无原则的实用主义的产物。因为,似乎一方面中国放弃了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另一方面中国又没有完全接受西方的现代化模式。中国经验的直接理论基础是邓小平理论,而邓小平理论并没有完全被西方世界认可为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只承认其为意识形态而不承认其科学性。更为重要的是,西方世界把中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直接视为资本主义的象征,而且是坏资本主义的象征,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改革看作是向私有制的退却。因此,西方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十分有限,他们相信马克思主义因苏东剧变破产,因此,他们对中国经验背后的理论支撑到底是什么感到十分困惑(有人认为是中国传统的中庸思想)。他们不理解中国经验恰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尝试,中国经验的理论基础直接源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2)中国经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全球化条件下的伟大探索。在西方世界看来,中国经验是在一统天下的西方经验的外围悄然生长的一种另类的现代化经验,这种经验虽然在理论上还不能说得很清楚,但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困境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启示,给人类以新的希望,值得重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一再强调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借鉴整个人类社会特别是西方社会的先进文明成果,但是核心是走自己的路,绝不重走西方现代化的老路,力图走出一条和谐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为此,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目标。这一系列的举措的确是西方世界在现代化过程中所没有经历过的,当然也是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所无法做到的。中国经验成为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实践的特殊身份。但是,可以预料到的是,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推进,中国经验这个西方世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模糊认识将被重新解释。
(3)中国经验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结晶,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新的伟大探索。苏东剧变让西方误认为社会主义经验的失败和马克思主义的破产,他们把苏联经验等同于社会主义的典型经验,把斯大林模式视为社会主义的经典模式,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在短期内开辟一条新的经验道路是不太可能的。在西方社会看来,中国经验也仅仅是与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现代化经验相提并论的,中国已经与社会主义无关。[5]绝大多数中国学者对此表示这是一种西方偏见式的武断。无论西方世界对中国经验有着怎样的模糊认识或者偏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中国经验的内在逻辑。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外的西方世界对中国现象的感性直观必然会感觉在理论上很难“消化”中国经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这场自觉能动的伟大探索性实践的主体的中国人民应该是可以逐渐理解自己的实践活动的。这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辩证运动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质和实践功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起点,代表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