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民为民、为孩子的明天-詹红荔

爱民为民、为孩子的明天-詹红荔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未能圆梦的詹红荔却与法官这一职业结缘,走上了法官中距离孩子最近的少年审判岗位,延续了她“为人师、伴成长”的职业梦想。这一刻,詹红荔豁然开朗,她找到了少年审判的良方。詹红荔始终坚信,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细致入微的詹红荔,总把失足少年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渐渐地,詹红荔成了这些失足孩子的依靠,她用自己并不健硕的臂膀为孩子遮风挡雨。但,年底时,小严的一个求助电话打乱了詹红荔的预期。

爱民为民、为孩子的明天-詹红荔

何晓慧 林 栎 卞文林

四月天,燕呢喃,草芳菲。

法官詹红荔事迹报告会在福建各地举行后,关于她的故事如缕缕春风,轻抚八闽,荡涤心灵

一位90后大学生说,从她身上,我明白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不仅要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更要掌握情感艺术。未来的路上,我将用满满的爱心和责任雕塑自己。

一位基层检察官说,詹红荔告诉我,只要胸怀一颗爱民之心,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一位采访过她的记者说,詹红荔将博大的母爱与高度的司法责任感相融合,用爱与法锻造人生

大家被詹红荔身上折射出爱的光芒所感动。这爱就像一盏心灯,斧正扭曲的人生坐标,引领迷途返航的孩子。

2011年5月中旬,记者再次走进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走近詹红荔。每次探寻她与失足少年间的故事,耳畔不禁轻轻响起诗人臧克家的诗,“当你以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你会觉得心的太阳,到处向你照耀……”

触动:不经意的举动改变孩子一生

“从小我就梦想当一名幼儿园教师,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未能圆梦的詹红荔却与法官这一职业结缘,走上了法官中距离孩子最近的少年审判岗位,延续了她“为人师、伴成长”的职业梦想。

“第一次接触少年审判工作,我认为与其他刑事犯罪案件并无太多差异。但是几个案件下来,对我触动很大。”

有这样一起案件。郑某某,在延平当地小有“名气”,9岁开始“闯社会”,打、砸、抢、偷、盗无所不为。刚满14岁就因涉嫌抢劫、强奸故意伤害被起诉。一个14岁的孩子却干了这么多坏事,着实让人恼怒。

那是2003年,临近春节,詹红荔等一行人到省少管所慰问少年犯。会场上,细心的詹红荔发现有一个人始终低着头,便走过去拍了他肩膀,送给他一份精心制作的贺年卡。他抬起头,冲詹红荔腼腆一笑。

过了许久,一天,詹红荔走在下班路上。突然,一个骑摩托车的人从詹红荔身边掠过,而后停靠在她的身旁。

“詹法官!我是郑某某呀,我提前释放了!”“詹法官,很感谢你,你送我的贺卡我一直留着,上面的话我全记得,你还拍了我肩膀,那一下,我就知道你没有忘记我。后来我很努力,获得了减刑。现在我有工作了。”

听了他的一席话,詹红荔愣住了。她没有想到自己一些小举动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一个孩子。或许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几个拐点,只要有人正确引领,都能走好下一步。

回家的路上,詹红荔感由心生。她意识到法官的责任不仅仅在法庭,爱的引领更漫长。对于犯了罪的青少年,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用真情和爱心洗涤他们沾满尘灰的心灵。

这一刻,詹红荔豁然开朗,她找到了少年审判的良方。

专注:有1%的希望,付出100%的努力

2005年9月26日,南平市延平区看守所,一次法官与失足少年直面心灵的对话。

“他该死。”16岁的陈某嘴角叼着半截香烟,一脸漠然和不屑。

“反正我是未成年人,判不了死刑。”一席话,让詹红荔心中五味杂陈:震撼、愤怒、忧虑……

詹红荔一遍又一遍地翻阅案卷,思考着对陈某的帮教出路。就在此时,意外再次发生,陈某因为琐事将看守所里一名老年犯人踢成重伤。

不知错、不认罪、不悔改,这样的孩子并不多见。

詹红荔决定到陈某老家去一趟。邻里亲戚的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个不幸少年的惨淡身世:在生父拳打脚踢中度过了童年,6岁随母落户他乡。异乡人所受到的种种屈辱,在他幼小的心灵过早埋下了暴力的种子。9岁那年,陈某就开始了“闯荡”社会。

这次调查工作不仅让詹红荔找到了陈某蜕变的心理根源,更抓住了融化坚冰的突破口——审前心理干预。

为了对心理状态有更准确的把握,詹红荔决定给陈某做一次(HTP)绘画心理评估,并说服陈某的继父生母到南平共同开展帮教工作。

一次、两次、三次。刚开始,亲情始终敌不过陈某的冥顽。每当此时,总是詹红荔鼓励大家坚持,再坚持。终于,庭审中,陈某第一次向被害人双亲作出真诚的忏悔……

詹红荔始终坚信,没有坏到骨子里的孩子。只要有耐心和爱心,加上正确的方法,所有的孩子都可以变好。因此,她在办案中总是告诉自己,不要过早地评价一个孩子,他们总能给你带来惊喜。只要有1%的希望,就付出100%的努力。詹红荔开始更加专注少年审判的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她与同事们一块总结出颇具特色的“三步工作法”。

首先,庭前的“三个不开庭”:阅卷后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成长经历及其社会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没有与被告人见面,进行一次心理疏导,了解他们对犯罪问题认识的,不开庭。

其次,庭中的“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有被害人的案件,没有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

第三,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后思想出现反复或问题没有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得到落实的,不松手。

一路走来,詹红荔和同事们的默默坚守赢来了丰硕回报:福建省少管所羁押的延平籍少年,已经从最高峰的56人,减少到去年初的17人;少年犯罪案件,也由建庭初始的57件,下降到去年的18件。

真情:让失足孩子有个依靠(www.xing528.com)

当他们思想出现起伏时,及时予以开导;

当他们生活遭遇困顿时,倾力帮扶救助;

当他们努力工作却蒙受不公时,她毅然挺身而出。

天冷不忘叮嘱加衣,生日不忘送上祝福。细致入微的詹红荔,总把失足少年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

渐渐地,詹红荔成了这些失足孩子的依靠,她用自己并不健硕的臂膀为孩子遮风挡雨。

几年前,16岁的小严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南平某中学。但一次生日“派对”上,酒后的小严与同学发生争执。恍恍惚惚间,小严只记得自己去找了把刀子……

命运的列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向着相反方向疾驰而去。小严被判了缓刑,学校不再接收小严。他曾经到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实习,可档案中的污点却让公司最终放弃了他。此后,一次次地换工作,一次次降低择业标准,小严始终没有放弃,因为每当情绪低落时,他总能想起詹庭长对他说过的话:“踏实走好每一步,相信自己。”

2009年7月,小严告诉詹红荔,他在某木制品厂找到一份工作。詹红荔去看过几次,见到小严一天天开朗起来,詹红荔很高兴,她相信也许这会是小严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但,年底时,小严的一个求助电话打乱了詹红荔的预期。

原来,小严所在的厂里不久前失窃了一批原材料。有前科的小严成为了老板的怀疑对象,工资被扣下。失去理智的小严准备跟老板来硬的。此时,詹红荔的嘱托突然在小严心中响起,理智战胜了冲动。他拨通了詹红荔的电话。

开始,面对詹红荔的劝解,老板始终不肯妥协。第二天,詹红荔又一次出现在老板的办公室,这次她带上了小严的帮教档案。在与老板的对话中,詹红荔讲述了小严如何酒后失手,如何痛定思痛真诚悔过,如何在世人有色的目光下,靠自己的双手编织生活。

也许是被詹红荔的执著感动,也许是小严冷静地处理方式赢得了信任。老板当场给小严补发工资。事后厂方的调查也证实了小严的清白。

为了让失足少年重获新生,詹红荔主动与社会联动,创立了一套“悔悟—理解—责任—关爱—回馈—传承”的“爱心接力”帮教工作法;她为失足少年建立一套少年犯档案,详细记录了300多名重点少年犯的生日、犯罪动机、家庭状况、性格特征及心理干预、矫正方法等;她动员社区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与缓刑少年犯结对子,面对面帮扶,点对点对接;她组建了“新生少年服务队”,经常带领他们开展公益活动,帮助他们在“传承爱心,关心他人,回馈社会”的活动中寻找情感的归宿。

9年间,詹红荔先后帮助322名少年犯重返课堂或顺利升学;70余名少年犯出狱后找到工作。

引领: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才

在詹红荔的日记里,写着这样一句话:“一个共产党员,不论分内分外,如果需要,都义无反顾。一个人民法官,不论庭内庭外,如果需要,都责无旁贷。”言语中,透露着一份执著与坚定。

于是,法庭外的詹红荔更加忙碌。她经常走进学校、社区,为了预防青少年犯罪奔走、疾呼。

2007年,南平某职校因学生违法犯罪问题较突出,被戴上了综治“黄牌警告”的帽子。压力之下,学校和辖区的领导想到了詹红荔。

临危受命,詹红荔决定在该校试点建立法制教育基地

在与学生频繁的接触中,詹红荔发现学校学风不浓,校风涣散。其中有个绰号叫“胖子”的学生沉迷网络,几乎每次上课都在睡觉。

“老这么上网有意思吗?”詹红荔课后找到“胖子”。

“说实话,真没意思。不过不上网还能干啥啊?”

“胖子”的回答有点出乎詹红荔的预料。这也提醒了詹红荔,青少年误入歧途不是简单的法制教育所能解决。它的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包括环境文化的多种影响。她敏感地意识到重塑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詹红荔决定,要把“青少年维权教育基地”建设成为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拓展原本基地所具有单一的法制宣传功能。

在詹红荔的建议和参与下,学校借鉴了大学的社团管理模式,开设了绘画、摄影篮球街舞等一批兴趣小组。针对学生爱上网的特点,学校建立了校园BBS,同学们在网上交流学习心得和感悟。爱上网的“胖子”成了版主,每天转帖、看版,忙得不亦乐乎……

通过一年的努力,职校脱掉了“综治重点单位”的帽子。

现在的孩子接受的信息量很大,思想活跃,要想接近他们,并不容易。于是,年逾45的詹红荔开始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网络等知识。她经常向女儿讨教,了解年轻人的思想喜好,了解时下潮流风尚。年轻人喜欢网上聊天,詹红荔特地申请了QQ,并取名为“快乐的兔妈妈”;年轻人反感说教,上法制课时,詹红荔更注重让他们自己去感受;现在的孩子表现欲很强,詹红荔就组织一些“模拟法庭大赛”、“漫画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体验……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第8天。在詹红荔的召唤下,20多名新生少年集结在一起,参与一场“祈福灾民、天佑中华”赈灾义演。

台上,新生少年共同表演了诗朗诵——《妈妈,我们很坚强》:

“妈妈,因为有您,我们不相信眼泪,是您,让我们勇敢去面对灾难;是您,让我们学会了感恩。妈妈,我们站起来了,有您,我们真的很坚强。”

这一幕感动了所有的人。此刻,詹红荔知道眼前的这些孩子已洗尽心灵的尘埃,重新走向新生。

人群中,她眼泛泪光,嫣然一笑。

(文中少年犯均为化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