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爱民为民的好法官-延平区庭长詹红荔

爱民为民的好法官-延平区庭长詹红荔

时间:2023-12-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先明荣誉档案2008年6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詹红荔“全省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201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詹红荔“全国优秀法官”称号;福建高院授予詹红荔“全省十佳法官”称号;福建高院为詹红荔记个人一等功。201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詹红荔“全国模范法官”称号。詹红荔,女,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1979年参加工作,1984年调到法院工作,现任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少年审判庭庭长。

爱民为民的好法官-延平区庭长詹红荔

张先

荣誉档案

2008年6月,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詹红荔“全省少年审判工作先进个人”。

2008年11月,福建省政法委、福建高院、福建省人民检察院和福建省公安厅、司法厅、妇联授予詹红荔“福建省优秀女法官”称号。

201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詹红荔“全国优秀法官”称号;福建高院授予詹红荔“全省十佳法官”称号;福建高院为詹红荔记个人一等功。

2011年2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全国“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授予詹红荔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

2011年5月,中宣部、司法部授予詹红荔“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称号。

2011年6月,中央政法委授予詹红荔“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称号。

2011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授予詹红荔“全国模范法官”称号。

詹红荔,女,1963年出生,中共党员,1979年参加工作,1984年调到法院工作,现任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少年审判庭庭长。

从事法院工作27年来,尤其是从事少年审判工作9年来,现在的她正处于事业的巅峰和荣誉的海洋

论事业,她9年来审理近500起未成年人案件,涉及1140多名少年犯,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目前,辖区内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已由9年前的每年57件,下降到了去年的18件。经她判处非监禁刑的680多名少年犯,重新犯罪率不到0.3%。

论荣誉,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她以令人炫目的速度囊括“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福建省道德模范”、“福建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大大小小数十项荣誉,荣立个人一等功,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福建省委先后专门作出向詹红荔学习的决定。

高楼万丈平地起。鲜花和掌声背后,这个少年法庭的女法官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党和人民为什么给了她如此之多的荣誉?她都有哪些值得人们学习的东西?

……

带着这些好奇和疑问,记者日前走进福建,走进南平,走进詹红荔的内心世界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公正司法,更要能动司法。”

个子不高,一头整洁的盘发,说起话来张弛有序,清秀的脸庞总是洋溢着暖暖的笑意,眼神和嘴角透出的全是亲切和友善……

初见詹红荔,她灵秀典雅、温和善良、精明干练的气质就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记者问及她心目中的好法官是什么样子的时候,她安静地说:“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公正司法,更要能动司法。”

詹红荔常说,少年审判很特殊,惩罚不是目的,关键是要引导这些孩子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

9年来,她秉持这些理念,在长期实践中总结、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

“三三九不工作法”的“三个不开庭”,指的是对案件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三个不轻易”,指的是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三个不松手”,指的是入监后延伸帮教不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

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许寿辉对詹红荔的这套工作方法评价很高:“有效拓展了少年审判的工作平台,提升了帮教工作实效。”

采访中,记者从詹红荔厚厚的办案卷宗中发现了一个感人的案例。

一个学生叫小冬,成绩优异,家境贫寒,只因一念之差而偷走了同学的笔记本电脑庭审中,小冬后悔莫及,痛哭失声。这样的偶犯,依法适用缓刑完全合法合理合情。令人棘手的是,由于小冬是外来农民工子女,无法落实帮教措施,因此也就无法判处缓刑,只能判处监禁刑。

考虑到监禁刑明显对小冬不公,且监狱里“交叉感染”的危险不能不防,为了拯救这个失足少年,詹红荔走入小冬父母暂住社区,四处联系社区内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请求他们做小冬的帮教人。

为找一位外出老专家,她六次登门才等到。不了解情况的老人问:“这孩子是您家亲戚?”詹红荔摇摇头。老人再问:“受人之托?”詹红荔还是摇头。老人有些不解:“那你这么上心,是为什么?”

詹红荔说:“这是一个农民工的孩子,父母离乡背井就是为了将孩子培养成人。我不忍心让他们的希望落空。请您尽一分力,给孩子一个新生机会。”

老专家被感动了。

终于,小冬在社区“五老”的监护与帮教下,度过了缓刑的日子。2009年,小冬顺利考上大学

小冬的案例令人欣慰。但南平市政法委副书记吴发胜告诉记者,类似案例,詹红荔处理过很多。另外,考虑到失足少年就读难、就业难,不利于回归社会的客观现实,詹红荔不但积极推动建立少年犯轻罪前科消灭制度,还四处奔走,呼吁公安、检察机关依法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进行分流疏导处理,能行政处罚的,不移送起诉;能附条件不起诉的,不移送审判。她的目的,就是力争让一时失足的孩子进入司法程序后,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合理、有效的处理。

记者获悉,詹红荔“三三九不工作法”如今在南平已获得广泛认可,一个教育、感化、挽救少年犯的社会工作网络也已形成,成效明显:延平区少年犯罪案件,由建庭当年的57件,下降到去年18件;判处非监禁刑的680人中,重新犯罪率不到0.3%。(www.xing528.com)

“‘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也仅是个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詹红荔常说,少年犯罪案件牵动着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几代人甚至一个社会群体。身为少年庭法官,永远要在细节上比别人多想一点,在审理中多走一步,在法庭外多做一些。

延平区人民法院副院长何立琴告诉记者,“詹红荔办案总能宣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促使当事人坦诚相见,化干戈为玉帛,至今没有任何一件上访案件。”

从南平市人民医院院长董良瀚那里,记者听说了这么一桩事情,颇能展现詹红荔“案结事了人和”的办案功底。

2009年9月,人民医院收治了一个因学生互殴被打成重伤的少年。医生们全力抢救,但没救过来。事后,有医生问:“垫付的6万多元医疗费怎么办?”董良瀚说:“家属不来闹事就不错了!”

不料几个月后,死者家属主动到医院结清了医疗费,原因是“案子办得很公正,赔偿也很到位。没了孩子不能昧了良心啊!”当时,家属还向医护人员深深鞠了一个躬。

这个案子是哪个法官办的?十分好奇的董良瀚一打听,才知道这个法官就是早有耳闻的詹红荔。董良瀚很是感慨:“难怪会这样!”

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欧岩峰告诉记者,多年来,在詹红荔的努力下,像这样矛盾尖锐而以和解告终的案件有40多起。

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法官林正河,2006年研究生毕业就和詹红荔一起工作,非常了解詹红荔的办案过程。他清楚地记得这么一桩案子。

2004年6月的一天,留守少年小沈的奶奶因水管供水与邻里发生纠纷。放学回家的小沈看到家被砸、奶奶倒在地上时,一怒之下持刀将邻居捅成重伤。詹红荔庭前调查时,他咆哮着喊道:“凭什么抓我?我出去后要砍死他!”

当时的詹红荔很严肃:“那我先告诉你,如果这样,你这一辈子都得呆在牢里!”

小沈怔了一下,安静了。

詹红荔温和地说:“你不是很爱奶奶吗?你忍心奶奶再也看不到你吗?”

小沈睁大眼睛问:“那你说我怎么办?”

詹红荔轻轻地把小沈拉了过来,坐在一起开始谈心。交谈中,詹红荔发现小沈并不是坏孩子,只因父母外出打工多年,缺少关爱的他把奶奶当作了自己的全部。案发当天,见奶奶被推倒在地,情急之下酿成大错。

开庭时,詹红荔专门请来小沈父母,让他们一桩桩地回忆艰难节俭的生活以及对小沈的思念和期望,还容许他们依次拥抱小沈。庭审时,气氛非常温馨,小沈认罪态度很好。

庭后,小沈父母积极筹钱赔偿,与伤者达成谅解。动员小沈父母返乡照顾、帮助被判缓刑的小沈成长之外,詹红荔还协助小沈父母在镇上开了家小建材店,解决了生活问题。此外,詹红荔还积极联系小沈家所在村委会,为小沈家和邻居分别装了一个供水管,彻底消除了纠纷隐患。

如今,小沈家的邻里关系和好如初。

当记者问及一个法官应该如何理解“案结、事了、人和”这个办案效果时,詹红荔说:“‘案结’只是个逗号,‘事了’也仅是个分号,‘人和’才是一个完美的句号。”

“未成年人犯罪可防可治。犯罪少一点,我们就安全一点。”

在南平采访期间,记者发现詹红荔“不仅仅是一个好法官,更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名参与者和推动者”。

类似的话,延平区紫云街道文体社区服务站的党总支书记黄惠斌说过,南平三中政教处副主任马晓颖也说过。

记者得知,工作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低龄化犯罪现象,家长揪心、老师担心、社会关心的局面,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远离犯罪,詹红荔主动走出法庭,走进学校,深入社区、家庭,努力打造一种重在激励、引导、互动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体系。

南平一所职业学校,一段时间风气不是很好,打架、偷盗、敲诈事件屡屡发生,3名学生受到刑事处罚,综治办严厉“黄牌警告”。

詹红荔获悉此事后,主动前往该校担任法制辅导员。不久,詹红荔即和学校联手建立了“法制教育基地”,带领新生少年现身说法,举办“青少年模拟法庭大赛”,制作“流动式法制宣传展板”,推出了“互动式法制教育”、“心理辅导”等法制教育课堂。

一次次别开生面的法制教育活动,悄悄地净化着学校的空气。仅一年,学校“黄帽”即被摘除。

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副庭长徐红燕告诉记者,工作中,为了更好地与青少年沟通,詹红荔不但大量涉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知识,还开通了“青少年维权热线”、“QQ在线”,不断为青少年释疑解惑。几年来,她的足迹几乎遍及延平区城区和城郊20余所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受教学生达2.3万人。现在,延平区近3年在校生犯罪数量仅有13人,同比下降60%。

记者采访得知,为了让失足少年尽快回归社会,詹红荔还积极与社会各界联动,创立了一套爱心接力帮教工作新机制,目前为止已经帮315名失足少年重返课堂,为75人找到工作。

为了照顾孩子的自尊,詹红荔从不把回归社会的少年称为少年犯,而是亲切称他们为“新生少年”。她为此特意组建“新生少年服务队”,经常带他们开展公益活动,努力让他们在传承爱心、关心他人、回馈社会中,学会感恩,体会责任,看到自身价值。

今年年初,詹红荔把近两年来获得的各种奖金全部拿了出来,建立了“失足少年救助基金”,力求为无家可归、没有收入来源的少年求学、返乡提供帮助。

当记者问及她为什么这么热衷于这些“分外”工作时,詹红荔很“功利”地回答:“未成年人犯罪可防可治。犯罪少一点,我们就安全一点。”

对詹红荔的种种工作,南平市看守所的所长黄苑锋看在眼里,佩服在心里。9年前,詹红荔第一次到看守所开展庭前调查工作时,刚刚从巡警岗位调到看守所的黄苑锋接待了她。今天,面对记者的采访,他这样告诉记者:“詹红荔每月都会定期、不定期地来看守所,少年犯们都在等着盼着。如果有100个、1000个詹红荔这样的法官,全国的少年犯罪一定会降下来,全国人民都会感到安全放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